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晕对红外光学系统光谱透过率测量的影响
1
作者 吴逸平 金尚忠 +7 位作者 窦苡 李四维 王学新 胡铁力 何玉兰 俞兵 张云龙 尤越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8-1244,共7页
在基于回返法的红外光学系统光谱透过率测试系统中,光阑等元件的位置在测量时会对红外镜头测量光谱透过率造成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建立渐晕模型,对测试系统的测量段光束的渐晕进行了分析,推导出光阑等元件放置在不同位置处产生的渐... 在基于回返法的红外光学系统光谱透过率测试系统中,光阑等元件的位置在测量时会对红外镜头测量光谱透过率造成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建立渐晕模型,对测试系统的测量段光束的渐晕进行了分析,推导出光阑等元件放置在不同位置处产生的渐晕公式。实验结果表明,保持空测和实测的相对渐晕一致,可以有效减小渐晕变化对红外镜头透过率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镜头透过率 回返法 透过率测试系统 光阑渐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式体布拉格光栅的450 nm窄带宽半导体激光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波涛 闫运浩 +4 位作者 柴聪鹏 郭凌伟 华有杰 徐时清 赵士龙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体布拉格光栅作为激光外腔镜可以有效降低激光器运行过程中热效应引起的温度漂移和谱线加宽问题。利用中心波长为449.7 nm的体布拉格光栅作为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的外腔反射镜对激光器进行外腔锁模,研究激光器的输出光特性。实验确定了具... 体布拉格光栅作为激光外腔镜可以有效降低激光器运行过程中热效应引起的温度漂移和谱线加宽问题。利用中心波长为449.7 nm的体布拉格光栅作为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的外腔反射镜对激光器进行外腔锁模,研究激光器的输出光特性。实验确定了具备稳定激光输出的蓝光二极管-快轴准直镜-慢轴准直镜的激光器结构。在不同电流和水冷温度条件下,分析了电流漂移和温度漂移现象,并检测了体布拉格光栅对激光波长锁定的效果。在22℃水冷和1 A电流条件下,体布拉格光栅将激光器的中心波长稳定在449.7 nm,谱线半高全宽压缩至0.1 nm,实现了具有波长稳定性的窄带宽激光输出。该研究可为开发高亮度、高功率、高色纯度的蓝光半导体激光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窄带宽 蓝光 外腔锁模 温度漂移 波长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级固体薄片组的飞秒脉冲压缩技术
3
作者 朱光毅 金尚忠 +7 位作者 吴磊 张国栋 莫云龙 尤越 薛媛元 张云龙 俞兵 董再天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7-434,共8页
少周期飞秒激光脉冲的产生通常是采用空芯光纤或非线性固体介质对几十飞秒的激光脉冲进行扩谱、压缩。然而,目前稳定性高、价格相对低廉的工业飞秒激光器的脉宽普遍处于百飞秒量级,因此,开展百飞秒激光脉冲的扩谱、压缩具有重要的现实... 少周期飞秒激光脉冲的产生通常是采用空芯光纤或非线性固体介质对几十飞秒的激光脉冲进行扩谱、压缩。然而,目前稳定性高、价格相对低廉的工业飞秒激光器的脉宽普遍处于百飞秒量级,因此,开展百飞秒激光脉冲的扩谱、压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脉冲宽度为145 fs的钛宝石激光为研究对象,利用固体薄片组和啁啾镜对其进行两级扩谱与脉宽压缩,采用瞬态光栅频率分辨光开关法进行脉冲波形和脉冲宽度测量。成功获得了7.5 fs的激光脉冲输出,压缩倍率达到19倍,能量转换效率>81%,压缩前后的脉冲宽度测量重复性分别为2.4%和3.4%。研究结果可为百飞秒工业飞秒激光器向少周期飞秒激光的压缩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固体薄片 脉宽压缩 光谱展宽 脉冲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4
作者 黄梅珍 朱开彦 +3 位作者 何炳蔚 林榕 王晓霞 李红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21年3-8月,采用招募的方式,选取某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9... 目的 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21年3-8月,采用招募的方式,选取某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接受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干预,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两组的干预均持续12周,3次/周,30~45 min/次。于干预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形状连线测验(shape trails test,STT)、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各有41例完成研究。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oCA、MMSE、AVLT、STT、GDS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MoCA、MMSE、AVLT(延时、再认)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社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情绪状态,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沉浸式虚拟现实 社区 认知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大口径光学元件反射率用精密扫描系统误差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彪 张金玉 +5 位作者 吉晓 段园园 吴磊 黎高平 于东钰 阴万宏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0-385,共6页
为测量高能激光传输系统中大口径高反射率光学元件的反射率,设计了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二维扫描的精密测量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扫描系统的系统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 为测量高能激光传输系统中大口径高反射率光学元件的反射率,设计了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二维扫描的精密测量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扫描系统的系统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垂直于光束传播方向上,水平偏差在0.29 mm时,测量误差在10^(-6)量级;腔长的变化量较小时,可通过对衰荡腔腔镜的调节,实现对旋转轴偏差的补偿及对系统的精细调节。通过拟合处理光强与时间的数据得到对应的一次指数函数拟合曲线,并通过计算得到衰荡时间和反射率,经过对比分析可知,该误差分析方法能比较有效地测量腔镜的反射率,并能减小实验数据本身带来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超高反射率 光腔衰荡 测量精度 大口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原子光栅芯片的优化方法
6
作者 李慕名 魏世明 +2 位作者 屈继峰 段俊毅 周亚东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1-628,共8页
磁光阱技术通过激发σ+和σ-跃迁实现对原子的囚禁。然而,在传统的光栅磁光阱中,由于原子所受的力场分布不均匀,且0级光的偏振误差对原子的受力产生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光栅芯片的设计方法。该芯片... 磁光阱技术通过激发σ+和σ-跃迁实现对原子的囚禁。然而,在传统的光栅磁光阱中,由于原子所受的力场分布不均匀,且0级光的偏振误差对原子的受力产生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光栅芯片的设计方法。该芯片内部集成了1/4波片反射镜,外部则为传统光栅结构;入射光在内部经过1/4波片反射镜的反射后,形成与入射光偏振方向一致的纯圆偏光;外部入射光则通过光栅衍射作用。该设计能够增强原子在磁光阱中的受力,并有效消除衍射光中0级光对原子团的干扰。最终通过计算得出:新型光栅芯片在最大捕获速度方面较传统光栅芯片提高了约1.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量学 时间频率计量 光栅芯片 冷原子 光栅设计 受力分析 磁光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椭偏光谱和光杠杆法的薄膜厚度及曲率测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伟 金尚忠 +2 位作者 张殷 孙紫娟 徐胜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使用窄带滤光片进行工艺调试时,需要对单层薄膜的厚度、厚度分布以及残余应力等参数进行测量。针对当前需采用多个系统测量时的复杂性及重复定位而引入误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椭偏光谱和光杠杆法的薄膜厚度及曲... 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使用窄带滤光片进行工艺调试时,需要对单层薄膜的厚度、厚度分布以及残余应力等参数进行测量。针对当前需采用多个系统测量时的复杂性及重复定位而引入误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椭偏光谱和光杠杆法的薄膜厚度及曲率测量系统。该系统在椭偏光谱测量的基础上引入光杠杆法,成功地在一个集成设备上实现了对上述多种参数的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与RC2型椭偏仪、ZYGO激光干涉仪测量结果相比,所设计的测量系统测得的薄膜厚度偏差小于0.21%,厚度分布偏差值小于0.025%,曲率和残余应力偏差均在±1°以内,系统能够统满足实际的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 椭偏光谱 光杠杆法 基片曲率法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网络的异地光梳校准技术研究
8
作者 麻静 孟飞 陈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218,共10页
光学频率频梳作为一种精密光学频率计量设备,在高精度光谱分析、精密绝对距离测量以及高准确度频率标准建立等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为了满足对光频梳测量能力准确评价与验证的切实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网络实现光梳异地比对及校... 光学频率频梳作为一种精密光学频率计量设备,在高精度光谱分析、精密绝对距离测量以及高准确度频率标准建立等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为了满足对光频梳测量能力准确评价与验证的切实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网络实现光梳异地比对及校准的方法。实验使用一台波长为1542 nm的超稳激光器作为被测对象,该激光器发出的光信号通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园区内的光纤网络,被分别传送到设置于不同网络节点的标准光梳和待校准光梳处。通过这两者对被测激光进行同步的绝对频率测量及数据处理,实现了校准过程。文中还对校准过程中由光频传递及远程同步计数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搭建链路噪声测试装置及不同模式的计数方式比对,分别给出了量化的校准误差。在校准过程中,标准光梳使用氢钟信号作为频率参考,待校准光梳使用铷钟信号作为频率参考,得到的频率校准相对偏差为2.08×10^(-10),不确定度为3.16×10^(-13),平均秒级相对稳定度为8.09×10^(-12),均与铷钟指标相符。该方法为实际开展异地光梳比对及校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实验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频梳 光梳校准 远程校准 绝对频率测量 光频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真空蜗轴泵扬程与流场特性预测方法
9
作者 连加俤 蔡晨阳 +1 位作者 许静 谢杭清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2-583,共12页
蜗轴泵是一种真空排污泵,在船舶真空排污系统中有广泛应用,其高效的负压推动大幅提升了系统的清洁与除臭能力。蜗轴泵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准确快速预测其性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数字孪生技... 蜗轴泵是一种真空排污泵,在船舶真空排污系统中有广泛应用,其高效的负压推动大幅提升了系统的清洁与除臭能力。蜗轴泵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准确快速预测其性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数字孪生技术凭借其高精度与实时预测能力,成为评估泵性能的理想工具。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分解(POD)和径向基函数(RBF)响应面方法的数字孪生预测系统,用于快速评估蜗轴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通过拉丁超立方采样生成工况参数矩阵,并结合Twin Builder流场重构方法,建立了流场降阶模型数据库。通过利用径向基函数插值法构建TB-RBF模型,预测未知工况下的流场情况。与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27种验证条件下的预测精度超过96.5%,且单次计算时间仅为0.7 s,计算时间缩短了6676倍。该研究表明,基于降阶模型的蜗轴泵数字孪生系统在实时性能预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性能指标包括蜗轴泵的扬程、流场压力及速度分布,可用于船舶真空排污系统的实时监测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轴泵 数字孪生 降阶模型 径向基函数插值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Eu^(3+)掺杂对KAlSi_(2)O_(6)基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之阳 王焕平 +5 位作者 华有杰 邓德刚 莫志伟 高照 蒋宗恒 徐时清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u^(3+)单掺杂和Eu^(3+)+La^(3+)双掺杂后红色荧光粉的物相均为白榴石相,未出现新相;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白榴石相由四方结构向立方结构转变。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KAlSi_(2)O_(6)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掺杂Eu^(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7时强度最大;随着La^(3+)掺杂量的增加,K_(0.93)AlSi_(2)O_(6)∶0.07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La^(3+)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0.09时强度最大,比未掺杂La^(3+)时提升2倍以上。同时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和0.09 La^(3+)时红色荧光粉的荧光寿命比单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时更长,色坐标由单掺杂Eu^(3+)时的橙色向红色移动,红色成分更明显,表现出优异的红光发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照明 Eu^(3+)掺杂 La^(3+)掺杂 红色荧光粉 KAlSi_(2)O_(6) 荧光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超表面衍射光栅仪器矩阵校准方法研究
11
作者 郑泽宇 叶超 +2 位作者 周钰聪 占春连 高涵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56,共13页
针对偏振超表面受加工精度和系统集成误差等因素影响,其用于解算偏振态的仪器矩阵与理论值产生偏差导致偏振检测精度下降的问题,从优化系统检测方法出发,基于仪器矩阵的构成和两步校准的核心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偏振光的“一步”校... 针对偏振超表面受加工精度和系统集成误差等因素影响,其用于解算偏振态的仪器矩阵与理论值产生偏差导致偏振检测精度下降的问题,从优化系统检测方法出发,基于仪器矩阵的构成和两步校准的核心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偏振光的“一步”校准方法,通过单次实验即可获取超表面器件的仪器矩阵,简化了校准步骤的同时减少了测量误差的累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工作波长为500 nm和1550 nm偏振超表面器件中有效提升了它们对椭圆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的检测精度,特别是椭圆偏振光方位角的检测精度提升明显,分别提升了2.66%和3.05%,进一步满足高精度、快速偏振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衍射光栅 偏振检测 仪器矩阵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磁力计的免疫层析试纸定量测量方法
12
作者 蒋跃进 王伯宇 +2 位作者 薄宇凡 蒋志远 沈洋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86,共7页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因其操作便捷、试样用量少、结果易判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疾病快速诊断领域。然而,如何对目标检测物进行定量测量仍是LFIA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选用超顺磁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因其操作便捷、试样用量少、结果易判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疾病快速诊断领域。然而,如何对目标检测物进行定量测量仍是LFIA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选用超顺磁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作为LFIA标记物,结合量子磁学传感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原子磁力计的LFIA试纸定量测量方法。通过原子磁力计线性扫描待测试纸得到剩磁通量密度谱,解析磁矩与目标检测物浓度对数线性关系,计算所含MNP数量以实现定量测量。当磁力计与待测样品间距为9 mm时,采用该方法测得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GRP)LFIA试纸的线性范围为10^(2)~10^(4)pg/mL,最低检测限10^(2)pg/mL,并得到该浓度下MNP数量约为1.057×10^(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 侧流免疫层析 原子磁力计 超顺磁纳米颗粒 定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掺杂低电阻、高居里点钛酸钡基PTC陶瓷的性能研究
13
作者 蒋宗恒 王焕平 +3 位作者 林孝杰 马红萍 高照 徐时清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8-354,共7页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Ba_(0.7)Pb_(0.3)Ti_((0.9952-x))Sn_(x)Nb_(0.004)Mn_(0.0008)O_(3)陶瓷,研究了Sn掺杂对陶瓷的物相、微观形貌、电阻—温度特性、复阻抗等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Sn完全固溶于BaTiO_(3)基陶瓷中,且随着Sn含量的升高...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Ba_(0.7)Pb_(0.3)Ti_((0.9952-x))Sn_(x)Nb_(0.004)Mn_(0.0008)O_(3)陶瓷,研究了Sn掺杂对陶瓷的物相、微观形貌、电阻—温度特性、复阻抗等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Sn完全固溶于BaTiO_(3)基陶瓷中,且随着Sn含量的升高,陶瓷的四方性减弱、立方性增强,从而导致居里温度降低;Sn掺入能有效细化陶瓷晶粒、增大晶界电阻,从而致使室温电阻率与击穿强度均增大;Sn掺杂会改变损耗层厚度从而影响升阻比,适量Sn掺杂能有效提高PTC效应。当Sn掺杂量为0.08时,陶瓷获得的最大升阻比为1.39×10^(4)、损耗层厚度为66.18 nm、室温电阻率为292.4Ω·cm、居里温度为185.5℃、击穿强度为88.96 V·m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PTC陶瓷 低电阻率 高居里点 击穿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Bi_(2)O_(2)S表面卤族元素钝化研究
14
作者 何新 张巧璇 +5 位作者 江孝伟 王继超 项璟 陈曦 孙浩 单金鑫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3-740,共8页
为了拓展单层Bi_(2)O_(2)S的带隙可调控范围,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单层Bi_(2)O_(2)S表面卤族元素Y(Y为F,Cl,Br,I)钝化后的材料结构和电子特性。使用广义梯度近似(GGA-PBE)泛函和杂化密度泛函(HSE06)分别计算了单层Bi_(2)O_(... 为了拓展单层Bi_(2)O_(2)S的带隙可调控范围,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单层Bi_(2)O_(2)S表面卤族元素Y(Y为F,Cl,Br,I)钝化后的材料结构和电子特性。使用广义梯度近似(GGA-PBE)泛函和杂化密度泛函(HSE06)分别计算了单层Bi_(2)O_(2)S-Y(Y为F,Cl,Br,I)体系的能带结构等,并对不同基组泛函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表面采用F、Cl、Br、I不同终端原子钝化时,单层Bi_(2)O_(2)S的结构几乎保持不变;F、Cl、Br终端原子倾向于从裸露的Bi_(2)O_(2)S层获得电子,而I终端原子则倾向于丢失少量电子;钝化后的单层Bi_(2)O_(2)S具有可在较大范围内(1.249eV~1.996eV)调节的间接带隙,具体值取决于表面钝化的卤族元素Y种类。表面卤族元素钝化可以有效调节2维Bi_(2)O_(2)S的带隙,这对于2维Bi_(2)O_(2)S在光电等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Bi_(2)O_(2)S 第一性原理 广义梯度近似 卤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b^(3+) Doped High-density Germanate Scintillating Glasses for X-ray Imaging
15
作者 HUANG Canhui ZHAO Jingtao +3 位作者 BAI Gongxun ZHAO Shilong XU Shiqing HUANG Lihui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76-1883,共8页
High-density germanate glasses doped with Tb^(3+)ions were synthesized via the melt-quenching meth-od.The physical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se glasses we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various techniques,in-cluding d... High-density germanate glasses doped with Tb^(3+)ions were synthesized via the melt-quenching meth-od.The physical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se glasses we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various techniques,in-cluding density measurement,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photoluminescence(PL)spectroscopy,X-ray excited luminescence(XEL)spectroscopy,and fluorescence decay analysis.The densities of the germanate glasses were greater than 6.1 g/cm^(3).Upon excitations of ultraviolet(UV)light and X-rays,the glasses emitted in-tense green emissions.The fluorescence lifetime of the strongest emission peak at 544 nm,measured under 377 nm excitation,ranged from 1.52 ms to 1.32 ms.In the glass specimens,the maximum XEL integral intensity reached roughly 26%of that of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Bi_(4)Ge_(3)O_(12)(BGO)crystal.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b^(3+)-doped high-density germanate scintillating glasses hold potential as scintillation materials for X-ray imag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manate glass scintillating glass Tb^(3+) luminescent properties high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牛级微弱力测量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鲜欣妍 李佳慧 +4 位作者 汪永其 朱周洪 周俊 赵天琦 沈常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毫牛级微弱力检测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广泛。毫牛级微弱力的测量大多都是将微弱力转化为其他物理量的变化来实现的,据此可分类为:位移式测量和应变式测量。其中位移式测量包括天平结构、扭摆结构、摆锤结构和悬臂梁结构;... 毫牛级微弱力检测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广泛。毫牛级微弱力的测量大多都是将微弱力转化为其他物理量的变化来实现的,据此可分类为:位移式测量和应变式测量。其中位移式测量包括天平结构、扭摆结构、摆锤结构和悬臂梁结构;应变式测量包括基于电阻应变片、光纤和压电式的微弱力测量。着重介绍了上述测量方式主要模型的检测原理、经典结构以及研究进展;分析和比较了目前几种方法测量毫牛级微弱力的适用性以及不足,对未来微弱力测量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力测量 毫牛级力 位移式 应变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8μm波段Er^(3+)∶ZBLAN激光光源的CO_(2)系统检测研究
17
作者 刘永岩 王坤阳 +1 位作者 田颖 蔡恩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3-1149,共7页
基于中红外光源的吸收光谱技术是CO_(2)气体检测与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环境科学和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2.8μm波段CO_(2)的检测所使用的光源大都为商用的二极管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波长单一且光束质量较差,激光输出... 基于中红外光源的吸收光谱技术是CO_(2)气体检测与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环境科学和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2.8μm波段CO_(2)的检测所使用的光源大都为商用的二极管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波长单一且光束质量较差,激光输出功率较小,在气体测试过程中易受环境波动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中红外光纤激光光源的CO_(2)气体检测系统,该系统以980nm半导体激光器为泵浦光源,采用1.9m的Er^(3+):ZBLAN光纤作增益介质,实现了2.8μm处高质量中红外激光输出,分析了该结构下光源的输出特性,当最大泵浦功率为6W时,激光输出光谱的中心波长为2783.09nm,谱宽为5.69nm,平均输出功率为1.21W,转换效率为20.3%,激光器在30min内输出功率波动小于4.5%,输出能量较为集中,拟合后的束腰半径Dx和Dy分别为0.035和0.038mm,光束质量因子Mx2和My2分别为1.096和1.224,输出光束质量与稳定性较好,大大降低了气体检测时环境波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直接吸收光谱技术获得了CO_(2)通入前后的信号光谱,实验测得CO_(2)在2778.5~2784nm波段的吸收峰中心波长为2779.36、2780.70、2782.13和2783.55nm,与HITRAN标准库吸收峰中心波长差距小于0.05nm。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反演得到的CO_(2)吸收谱线,在中心波长2780.7nm处吸收谱的峰值和半高宽值分别为5.33cm·mol^(-1)和0.18nm,同条件下HITRAN标准库对应的吸收谱峰值和半高宽值分别为5.38cm·mol^(-1)和0.12nm,差值仅为0.05cm·mol^(-1)和0.06nm,测试结果准确性较高,证明了该检测系统可用于CO_(2)气体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检测 中红外波段 2.8μm激光 二氧化碳 直接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5μm体布拉格光栅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研究
18
作者 闫运浩 柴聪鹏 +4 位作者 曹波涛 黄立辉 郭凌伟 徐时清 赵士龙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5-1351,共7页
采用自制的反射式体布拉格光栅(VBG)进行了15μm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稳定和压窄工作。当VBG长度为18mm时,15μm处半高全宽(FWHM)为0057nm,与理论模拟值(0056mm)非常接近。详细研究了VBG的衍射效率和腔长对激光器线宽和稳定性的影响。实... 采用自制的反射式体布拉格光栅(VBG)进行了15μm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稳定和压窄工作。当VBG长度为18mm时,15μm处半高全宽(FWHM)为0057nm,与理论模拟值(0056mm)非常接近。详细研究了VBG的衍射效率和腔长对激光器线宽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VBG能显著改善15μm半导体激光器的光谱特性。中心波长稳定在15379nm,线宽缩小到0065nm。通过改变泵浦电流和温度,测定了波长漂移速率分别为00088nm/A和00028n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布拉格光栅 超窄线宽 半导体激光器 温度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多曝光累计融合算法
19
作者 吴瑞鹏 孙亚楠 +3 位作者 王磊 刘佳 倪云凌 尹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62-3267,共6页
中阶梯光栅光谱仪是一种拥有高光谱分辨率的光谱仪,其性能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轻微的扰动即可引发光斑漂移现象。为了保障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的光谱分析精度,光斑坐标精确定位成为仪器开发的关键。此外,中阶梯光栅光谱仪探测动态范围大、光... 中阶梯光栅光谱仪是一种拥有高光谱分辨率的光谱仪,其性能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轻微的扰动即可引发光斑漂移现象。为了保障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的光谱分析精度,光斑坐标精确定位成为仪器开发的关键。此外,中阶梯光栅光谱仪探测动态范围大、光谱范围广,传统单次曝光模式难以在避免信号过饱和的同时实现探测器动态范围的有效利用。针对上述技术瓶颈,提出一种多曝光累计融合法采集并处理谱图。相机在不同曝光时间下自动捕获谱图并处理,筛选保存符合条件的谱图,通过图像合并结合动态阈值处理实现去噪和光斑质心精准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获取光斑信号,避免过曝影响,有效解决了噪声光斑的干扰。与传统高动态范围采集方法相比,该方法优势在于兼顾弱信号探测与强信号防过曝。这项研究为光谱采集及处理提供了新的自动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阶梯光栅光谱仪 谱图处理 多曝光累计融合 质心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同态滤波及显著模型的生丝疵点检测
20
作者 曾凡高 李子印 +4 位作者 汪小东 叶飞 姚晓娟 金君 杨言语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8,共10页
为解决生丝疵点检测中传统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和速度慢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同态滤波及显著模型的生丝疵点检测算法。首先,针对生丝疵点极微小、不显著的特点,采用自适应同态滤波算法提高生丝与疵点的对比度,通过粒子群优化算... 为解决生丝疵点检测中传统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和速度慢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同态滤波及显著模型的生丝疵点检测算法。首先,针对生丝疵点极微小、不显著的特点,采用自适应同态滤波算法提高生丝与疵点的对比度,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不同生丝图像,自动选取最佳同态滤波参数,以实现自适应同态滤波;其次,建立显著模型,对图像增强后的结果构建特征金字塔,提取图像灰度特征、LBP特征以及多尺度和多方向Gabor纹理特征,同时对多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加权融合得到疵点显著图;最终,基于显著图的灰度强度特征,采用局部区域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检测疵点。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可有效抑制背景,提高生丝图像对比度,突出疵点的显著区域,疵点整体准确率为93.952%,每张图像平均检测时间为1.078s。文中算法可有效完成疵点分割,检测准确率和速度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疵点分割 生丝图像 多特征加权融合 疵点显著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