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供给侧”看周庆荣散文诗观对中国诗学的当代贡献——《格物、及物、化物及其他》文本评析
1
作者 李萨 李惊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说起来匪夷所思,当代文坛有个现象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由于某种体裁被人为小觑,以致钟爱这一艺术形式的作者不得不一边写作,一边为之辩护,这便是诗歌的亚类——散文诗。散文诗究竟是散文还是诗?如果是诗,为什么要以“散文”作为定语,并且... 说起来匪夷所思,当代文坛有个现象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由于某种体裁被人为小觑,以致钟爱这一艺术形式的作者不得不一边写作,一边为之辩护,这便是诗歌的亚类——散文诗。散文诗究竟是散文还是诗?如果是诗,为什么要以“散文”作为定语,并且不用分行排列的形式?如果是散文,为什么要用“诗”作为中心词?作者还有必要近乎执拗地追求诗意吗?散文诗体裁发轫于鲁迅《野草》,如今在文学视域中竟被错置于吟风弄月地带,或干脆被“边缘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学 散文诗 鲁迅《野草》 供给侧 文学视域 分行排列 执拗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洛哥高中地理教科书的中国形象研究
2
作者 黄艳星 彭飞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26,共5页
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国家形象的构建与提升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推进国家与身份认同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本文结合沃达克的话语—历史分析法,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对摩洛哥高中地... 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国家形象的构建与提升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推进国家与身份认同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本文结合沃达克的话语—历史分析法,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对摩洛哥高中地理教科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人文地理形象方面,偏向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与政策方面的总结论述;在自然地理形象方面,塑造出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的正面形象;在人地关系形象方面,通过表述工业发展带来的自然影响与环境保护观念,表现出较为消极的形象。另外,该教科书的国家形象构建存在数据信息滞后、缺少中国文化部分的介绍、隐含冲突式述谓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地理教科书 摩洛哥 话语—历史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资产改革对自然资源资产“两权”分离的启示与借鉴
3
作者 林霖 黄志豪 +4 位作者 康琴 陈丹 张敏 王珂 虞舟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了从统一到分散再到统一的改革历程。在此过程中,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逐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探索了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两权”分离的路径。鉴于自...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了从统一到分散再到统一的改革历程。在此过程中,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逐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探索了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两权”分离的路径。鉴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较强相似性,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在促进国有资产“两权”分离中的关键作用,为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的分离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在完成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后,建议管理方式由“资源管理”逐步转向“资产管理”,授权设立自然资源投资运营公司,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两权”的有效分离,从“自然资源部门—自然资源资产”的二级管理体制转变为“自然资源部门—自然资源投资运营公司—自然资源资产”的三级管理体制,以期为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的有效监管和资产增值提供改革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改革 自然资源资产 “两权”分离 投资运营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浅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澜 《福建茶叶》 2020年第2期311-312,共2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思想家们对于天和人关系的探讨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由此总结出了许多的智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茶文化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凝结,蕴含了深厚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关键词 茶文化 天人合一 茶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伟亮 《福建茶叶》 2021年第1期261-263,共3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这几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想。儒家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儒家思想催生了茶道精神,茶道精神反向促进儒家思想的进步。本文从儒家思想的简述,中国茶道精神的简述,儒家思想和中国茶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这几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想。儒家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儒家思想催生了茶道精神,茶道精神反向促进儒家思想的进步。本文从儒家思想的简述,中国茶道精神的简述,儒家思想和中国茶道精神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国茶道精神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伟亮 《福建茶叶》 2020年第12期292-293,共2页
中国佛教禅宗的禅茶和茶禅文化的发展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起源于中国,随着历史的推进,自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的茶道和中国的茶文化彼此碰撞融合,中国的茶禅文化应运而生。根据历史古籍记载,我国的禅茶在唐代是... 中国佛教禅宗的禅茶和茶禅文化的发展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起源于中国,随着历史的推进,自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的茶道和中国的茶文化彼此碰撞融合,中国的茶禅文化应运而生。根据历史古籍记载,我国的禅茶在唐代是比较出名的,茶圣陆羽的代表作《茶经》就是其从小在寺院中学习到种茶、制茶的方法以及喝茶的习俗,再加上自身对茶的喜爱和钻研,终其对茶的理解撰写而成,而当时的峨眉禅茶、赵州禅茶等在一些寺院佛门所敬献的禅茶,也被称之为佛门贡茶。所以,佛教对中国茶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影响,茶与佛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 茶文化 中国佛教 茶禅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梁青青 《福建茶叶》 2020年第3期373-374,共2页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极为悠久的灿烂历史文化,而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朝以来饮茶就应经成为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之一,随着时间推移,茶作为一种社会基础物质文化开始与精神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极为悠久的灿烂历史文化,而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朝以来饮茶就应经成为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之一,随着时间推移,茶作为一种社会基础物质文化开始与精神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并有效形成了属于自身独特内涵和价值的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道 哲学思想 价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道的哲学内涵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伟亮 《福建茶叶》 2019年第4期133-134,共2页
自古茶与哲学两者之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茶文化与传统哲学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相互影响且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道文化。由此可知,《中国茶道的哲学内涵探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深入探究中国茶道的... 自古茶与哲学两者之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茶文化与传统哲学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相互影响且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道文化。由此可知,《中国茶道的哲学内涵探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深入探究中国茶道的哲学内涵,笔者从中国茶道内涵解析入手,对中国茶道哲学内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探究了中国茶道哲学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道 内涵 哲学内涵 青少年 身心健康成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茶文化和中国哲学发展的联系与脉络 被引量:1
9
作者 史昊冉 《福建茶叶》 2019年第6期139-140,共2页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和完善。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撑和养分,另一方面,茶和茶文化又始终给于传统文化带来新...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和完善。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撑和养分,另一方面,茶和茶文化又始终给于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启示和灵感。中国的当代哲学,由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的东方演变,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大方面构成。中国的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本文要讨论的是,中国传统茶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联系及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中国哲学 发展 联系与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构建的逻辑与实践——基于“规划—设计—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虞舟鲁 徐汉梁 +3 位作者 何佑勇 林霖 沈志勤 王珂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6-462,共7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厘清其规划体系的构建逻辑对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实施和作用发挥至关重要。从需求层次出发,阐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以浙江省为例,探索建立省域国土空间生...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厘清其规划体系的构建逻辑对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实施和作用发挥至关重要。从需求层次出发,阐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以浙江省为例,探索建立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表明:(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在需求层面上可体现为“功能修复—韧性提升—价值实现”3个层次。(2)围绕着“整体规划—深化设计—系统治理”的逻辑,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的体系构建逻辑。(3)基于构建逻辑,将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梳理形成“编制—实施—支撑”3个体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要从需求层次变化的认识入手,以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空间价值为目标,在省域范围内通过纵向传导、横向深化及全流程支撑3个维度构建规划体系,为系统化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探索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需求层次 规划体系 构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全日制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初探
11
作者 王桂夫 《福建茶叶》 2019年第5期232-233,共2页
非全人文硕士由于文献阅读少等原因导致缺乏问题意识。非全人文硕士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理论、积极向导师提问、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等途径培养问题意识,研究生导师也要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 非全日制 人文 硕士 问题意识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哲学思维探析
12
作者 王涛 《福建茶叶》 2019年第3期198-199,共2页
中国茶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外延,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给人们很多实践性的思考和启迪。
关键词 茶文化 哲学 思维 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经》对中国哲学教育的启示
13
作者 俞旭峰 《福建茶叶》 2020年第11期178-179,共2页
茶乃道,自古而然。中国茶道源远流长,自成一脉。于唐起源,于宋发扬,于明改革,于清盛极,于民国时期传承,流传至今,源远流长。茶道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为一种国粹文化,根本基于饮茶活动过程,内容涉及筛茶、择水、识器、烹技、艺术、文化、... 茶乃道,自古而然。中国茶道源远流长,自成一脉。于唐起源,于宋发扬,于明改革,于清盛极,于民国时期传承,流传至今,源远流长。茶道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为一种国粹文化,根本基于饮茶活动过程,内容涉及筛茶、择水、识器、烹技、艺术、文化、选境等等一系列内容。发展至今,一切完备,面面俱到,应有尽有,正如水到渠成。中国古人讲吃茶有道,这个道,即是道法自然的道,主要是生活之道,而非其它。回顾近年来高校哲学教育改革的历史,人们在高校哲学教育内容改革、哲学教学方法创新、高校哲学教育观念更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但把哲学和茶道联系起来一起探索的还比较少。本文是一篇关于哲学与茶道的探索性文章。我们对高校进行深入研究,结合高校和当下茶道发展实际,哲学与茶道的发展联系中,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目的,在茶道方面提出新思想和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 中国哲学 改革研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赵蓓茁 孟晓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思政课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环节。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要不断拓展以参与为特色的实践教学,发挥实践...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思政课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环节。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要不断拓展以参与为特色的实践教学,发挥实践教学的独特教育价值;要创新以引导为重点的网络导学,实现思政课线上线下协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思政课 教学融入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赋能地理教学的学习模式探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艺璇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5,20,共5页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地理教育数字化发展前景可期。本文针对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展示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等问题,探讨元宇宙赋能地理教学的场景式学习模式。结合元宇宙场景式学习教学体系架构,提出理论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教学构想...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地理教育数字化发展前景可期。本文针对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展示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等问题,探讨元宇宙赋能地理教学的场景式学习模式。结合元宇宙场景式学习教学体系架构,提出理论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教学构想,并分析元宇宙赋能地理教学的场景式学习模式复刻地理环境的真实感、基于互动功能的连接感、一站式智能后台解决三方面的优势,总结元宇宙赋能地理教学的学习模式面临的外源性挑战和内源性压力,为地理教育元宇宙的科学建设和发展探明方向,以期助力构筑地理教学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地理教学 场景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克国家档案馆建设特色与启示
16
作者 娄秋月 彭飞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64,共3页
捷克国家档案馆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国家历史档案馆。其建设历程起源于中世纪,经过多次整合和演变,在2005年正式更名为捷克国家档案馆。通过精心保护和系统整理,捷克国家档案馆为学者和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捷克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 捷克国家档案馆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国家历史档案馆。其建设历程起源于中世纪,经过多次整合和演变,在2005年正式更名为捷克国家档案馆。通过精心保护和系统整理,捷克国家档案馆为学者和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捷克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独特窗口。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对捷克档案工作研究甚少。国内成果多集中在捷克国际档案会议纪实、捷克档案馆资料摘译,且年代久远,均源自20世纪80年代。国外成果涉及捷克图书档案保管的历史和现状、国家档案馆数字转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档案馆 档案保管 数字转型 建设历程 文献研究 特色与启示 深入了解 系统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序政府信任影响因素及其内涵维度——基于构思导向和扎根理论编码的混合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丽君 朱蕾蕊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9,187,共19页
论文通过文献回顾与深度访谈,创新性提出了差序政府信任的五大影响因素,即央地绩效差异感知、地方资源收支偏差感知、地方政策执行偏差感知、媒介倾向以及个体"亲央疏地"倾向,并进一步构建了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 论文通过文献回顾与深度访谈,创新性提出了差序政府信任的五大影响因素,即央地绩效差异感知、地方资源收支偏差感知、地方政策执行偏差感知、媒介倾向以及个体"亲央疏地"倾向,并进一步构建了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56名普通公民的访谈素材进行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构建了各影响因素的内涵维度,其中,地方资源收支偏差感知包含公民对地方政府收入行为偏差、地方政府支出行为偏差、地方政府财政公开透明3个维度的感知;地方政策执行偏差感知包含公民对地方政府政策变通执行、政策执行梗阻、政策结果偏差3个维度的感知;央地政府绩效差异感知包含公民对央地政府在人民生活、社会安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行政水平、环境保护6个维度的绩效差异感知;媒介倾向包含正面信息传播倾向、负面信息传播倾向2个维度;个体"亲央疏地"倾向包含爱国情感、利益预期差异、领导魅力差异、腐败预期差异、垂直监督期望、服从程度差异6个维度,以期为差序政府信任影响因素的操作化以及模型检验提供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政府信任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编码 内涵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态度与意向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云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按胡塞尔意向性,审美态度就是"审美意向",它立足于一定的观点、立场、姿态、情感、兴趣、心境等,并以此"意向"着对象,但是尚未实行;审美态度的生成意味着观点的转变,在悬置了自然世界及其事物存在的"纯粹的那... 按胡塞尔意向性,审美态度就是"审美意向",它立足于一定的观点、立场、姿态、情感、兴趣、心境等,并以此"意向"着对象,但是尚未实行;审美态度的生成意味着观点的转变,在悬置了自然世界及其事物存在的"纯粹的那一瞬间",审美态度具有"专注""直观"和"静观"三种意向方式,并且层次性地渐次深化。按海德格尔转化了的"意向性"含义,可将审美态度阐释为对于存在召唤的应合——聆听、守护、虚怀敞开、泰然任之以及诗意的栖居。如果进一步结合马克思的学说,那么可以说审美态度的实质乃是一种由人本主义回归自然主义同时也就是完成了的人本主义和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的"自然"态度,它类似于中国道家自然无为的态度和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态度 意向性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信任框架下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制度风险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丽 梁皓 霍荣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47,共7页
研究目的:探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制度风险类型和现实表现,为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制度信任的理论框架体系,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风险可分为制度... 研究目的:探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制度风险类型和现实表现,为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制度信任的理论框架体系,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风险可分为制度设计失衡、制度供给剩余、制度虚化风险、制度执行困难4种主要类型;(2)案例分析结果显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制度风险具有典型的现实表现差异。研究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实践中,可通过提升农户制度信任水平并考虑制度风险生成机理的差异,选择有效制度风险控制路径,逐步实现农村宅基地改革的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信任 宅基地 “三权分置” 制度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的政府绩效精准管理:动因分析、现实挑战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10
20
作者 翁列恩 杨竞楠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3,共8页
大数据技术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引擎。基于大数据赋能开展政府绩效精准管理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整合政府绩效信息的必然选择、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绩效管理的... 大数据技术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引擎。基于大数据赋能开展政府绩效精准管理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整合政府绩效信息的必然选择、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以及实时进行绩效问责与激励的实践要求。我国对大数据驱动政府绩效精准管理的探索,仍面临着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缺失、政府绩效信息整合的有效性不高、存在潜在道德风险隐患、大数据相关要素支撑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大数据驱动的政府绩效精准管理,促进政府绩效管理科学化发展,未来应加快大数据驱动政府绩效精准管理的制度建设、推动政府绩效信息的有效整合、构建“回溯性、实时性和预测性”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强化政府绩效精准管理的大数据要素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驱动 政府绩效 绩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