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遥感数据磁盘阵列故障检修和数据恢复的研究
1
作者 辛进 朱丛笑 +6 位作者 翁峰 闫耀辉 郭聪聪 张哲洋 侯宇仁 曹斐 白艳广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8,共9页
随着低轨遥感卫星数量的快速增加,卫星地面站需要接收大量光学、电子、雷达等载荷的卫星遥感数据。同时卫星遥感数据下传通道数量和下传速率不断增加(最多可达4个通道,最大速率可达2.0 Gb/s),对存储卫星遥感数据的磁盘阵列稳定运行和安... 随着低轨遥感卫星数量的快速增加,卫星地面站需要接收大量光学、电子、雷达等载荷的卫星遥感数据。同时卫星遥感数据下传通道数量和下传速率不断增加(最多可达4个通道,最大速率可达2.0 Gb/s),对存储卫星遥感数据的磁盘阵列稳定运行和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6种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RAID)的优缺点,给出了不同RAID模式适合存储的卫星遥感数据类型;针对实际使用的ThinkSystem DE4000H存储型磁盘阵列,介绍了其硬件组成、管理软件、RAID配置和卷组信息;结合RAID 5模式磁盘阵列同时出现2块硬盘故障的真实案例,详细介绍了命令行工具安装步骤、使用命令修复硬盘状态和数据恢复的方法,为同类型磁盘阵列运行维护、故障解决和数据恢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RAID 5 数据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卫星测控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齐小刚 杨永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2000年第1期67-69,共3页
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和以人工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处理自动化的发展,已经使得与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发生着前所... 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和以人工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处理自动化的发展,已经使得与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以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为任务的卫星测控领域必然受到严重的挑战。以卫星测控领域为背景,以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基础,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决策分析技术等现代科学手段,建立一种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 人工智能 卫星测控 计算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3月9日中国某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故障原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田天 吴耀平 +4 位作者 常峥 李明 马亮 魏雅利 朱国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695,共9页
利用GOES-15,SDO,SOHO卫星以及国际地磁台网的地磁活动指数数据,对中国某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GEO-X代替)在2012年3月9日02:50 UTC发生的异常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故障发生期间的空间天气特点,采用文献[8]提出的SEAES-GEO空间环境引起... 利用GOES-15,SDO,SOHO卫星以及国际地磁台网的地磁活动指数数据,对中国某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GEO-X代替)在2012年3月9日02:50 UTC发生的异常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故障发生期间的空间天气特点,采用文献[8]提出的SEAES-GEO空间环境引起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异常的专家系统对卫星故障期间的内部充电危险系数、单粒子效应危险系数以及表面充电危险系数进行定量计算和危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在卫星故障时刻,其内部充电危险系数小于3,表面充电危险系数约为0.0011,表面充电和内部充电不是造成GEO-X故障的原因;受故障期间质子事件影响,单粒子效应危险系数持续维持在1以上,GEO-X卫星故障时刻单粒子效应危险系数ZSEE达到46.3,正好处于单粒子效应危险等级的红色阶段.因此研究认为单粒子效应可能是造成本次卫星故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异常 内部充电 表面充电 单粒子效应 危险系数 卫星异常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观测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效能评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寅 程月华 +2 位作者 高波 张燕华 徐贵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5-1664,共10页
卫星系统效能评估问题,是卫星提高工作效率和卫星方案优化设计的基础。以对地观测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作为效能评估的对象,通过对卫星的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建立对地观测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相关理论,引入熵... 卫星系统效能评估问题,是卫星提高工作效率和卫星方案优化设计的基础。以对地观测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作为效能评估的对象,通过对卫星的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建立对地观测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相关理论,引入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建立效能评估模型,计算得到综合灰色关联度,实现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效能评估;通过数据验证所建体系具有可实现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效能评估 灰色关联分析 熵权法 对地观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2卫星DORIS厘米级精密定轨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俊 王家松 +1 位作者 陈建荣 何雨帆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海洋二号"(HY-2)卫星搭载了新一代DORIS接收机,可提供双频相位和伪距测量数据。针对HY-2卫星的RINEX 3.0格式的相位测量数据,研究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相位观测数据处理的历元间差分处理方法,将相位观测数据转换为距离变化率观... "海洋二号"(HY-2)卫星搭载了新一代DORIS接收机,可提供双频相位和伪距测量数据。针对HY-2卫星的RINEX 3.0格式的相位测量数据,研究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相位观测数据处理的历元间差分处理方法,将相位观测数据转换为距离变化率观测数据,并进行相关误差修正,建立了HY-2卫星的宏表面力和经验力等摄动模型,基于动力学定轨原理实现了基于DORIS相位观测数据的精密定轨。利用HY-2卫星的DORIS实测数据进行定轨,初步计算结果表明,径向轨道误差优于2cm、三维位置误差约10cm,满足HY-2卫星应用的厘米级轨道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定轨 DORIS 海洋2号卫星 相位观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数据和NRLMSISE-00模型的低轨道大气密度预报修正方法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旭杏 胡雄 +1 位作者 肖存英 王西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246-3254,共9页
NRLMSISE-00大气模型广泛应用于航天器定轨和预测等方面,但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尤其是在短期变化方面.为了提高低轨道大气密度短期预报的精度,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对NRLMSISE-00大气模型密度结果进行修正预报的方法:利用GRACE(Grav... NRLMSISE-00大气模型广泛应用于航天器定轨和预测等方面,但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尤其是在短期变化方面.为了提高低轨道大气密度短期预报的精度,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对NRLMSISE-00大气模型密度结果进行修正预报的方法: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和C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卫星2002—2008年大气密度探测数据对NRLMSISE-00模型进行误差分析,获得模型的修正因子,再对模型的大气密度结果进行修正.采用该修正方法对GRACE-A和CHAMP卫星轨道上的大气密度进行3天短期预报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可显著提高大气密度的预报精度,在太阳活动低年,修正后的大气密度预报误差比NRLMSISE-00模型误差降低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道大气密度 NRLMSISE-00大气模型 大气密度短期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重构度的在轨卫星多级健康评估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陆峥 金光 +2 位作者 杨天社 吴冠 兰新章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69-1776,共8页
目前在轨卫星健康评估主要采用加权方法,其主要问题是对卫星系统高冗余、可重构特性体现不足,且评估模型权重参数的确定过于依赖专家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可重构度的在轨卫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以可重构度指标刻画卫星的高冗余... 目前在轨卫星健康评估主要采用加权方法,其主要问题是对卫星系统高冗余、可重构特性体现不足,且评估模型权重参数的确定过于依赖专家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可重构度的在轨卫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以可重构度指标刻画卫星的高冗余、可重构和非线性等结构特性对系统健康状态的影响。在部件级水平上,采用非参数回归方法综合多元参数评估健康状态。从部件级到系统级,通过建立基于可重构度的系统结构树模型进行加权综合,实现卫星多级系统的健康状态评估。通过某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高保真仿真案例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卫星的健康管理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评估 可重构度 非参数回归方法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梯度力矩作用下近地卫星自旋运动规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蔡立锋 张国云 +3 位作者 洪涛 李卫平 林海晨 孙振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4,共8页
为研究近地卫星自旋运动规律,建立了近地卫星在受摄动影响的轨道上运行并受重力梯度力矩作用下的姿态运动模型,推导了自旋角速率满足一定条件下自旋运动的进动角、章动角、自旋角的解析解,对重力梯度作用下的自旋姿态运动规律进行了仿... 为研究近地卫星自旋运动规律,建立了近地卫星在受摄动影响的轨道上运行并受重力梯度力矩作用下的姿态运动模型,推导了自旋角速率满足一定条件下自旋运动的进动角、章动角、自旋角的解析解,对重力梯度作用下的自旋姿态运动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用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在轨道面缓慢进动情况下,当卫星绕最大主惯量轴自旋时,给出了自旋角速率取值范围表达式,在该取值范围内卫星自旋运动能够跟随轨道面一起进动,自旋轴以恒定的平均角速率进动,章动角在小范围内波动。建立的自旋姿态运动模型和分析结论可用于近地卫星姿态失控后的姿态确定和预测、在轨姿态设计及在轨备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卫星 重力梯度 受摄轨道 自旋姿态 姿态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补偿受控卫星轨道确定算法(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恒年 李济生 黄永宣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69-2275,共7页
受控卫星动力学模型中推力加速度的量级远远高于其他摄动的误差量级,观测量主要反映受控卫星动力学模型的误差。本文以跟踪和精确定位空间机动目标为目的,给出基于地面雷达观测,实时估计推力加速度,修正卫星动力学模型的轨道确定算法。... 受控卫星动力学模型中推力加速度的量级远远高于其他摄动的误差量级,观测量主要反映受控卫星动力学模型的误差。本文以跟踪和精确定位空间机动目标为目的,给出基于地面雷达观测,实时估计推力加速度,修正卫星动力学模型的轨道确定算法。通过建立连续推力控制过程变质量动力学模型,给出常推力变加速度满足的运动学微分方程; 建立变加速度估计系统状态方程,和扩展卡尔曼滤波轨道确定算法; 并给出连续推力控制卫星运动状态关于推力加速度的变分运动方程; 实际飞行控制应用表明: 利用地面测量数据,实时估计推力加速度并补偿系统动力学模型,解决了连续受控卫星轨道精确确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卫星 参数估计 轨道确定 轨道机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LMSISE-00大气模型与GRACE和CHAMP卫星大气密度数据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旭杏 胡雄 +1 位作者 肖存英 王西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9-517,共9页
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和C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卫星2002--2008年的大气密度数据与NRLMSISE-00大气模型密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模型密度误差及其特点.结果显示,NRLMSISE-00大气模型... 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和C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卫星2002--2008年的大气密度数据与NRLMSISE-00大气模型密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模型密度误差及其特点.结果显示,NRLMSISE-00大气模型计算的密度值普遍偏大,其相对误差随经纬度变化,在高纬度相对较小;相对误差随地方时变化,在02:00 LT和15:00 LT左右较大,10:00 LT和20:00 LT左右较小.通过模型密度相对误差与太阳F_(10.7)指数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太阳活动低年模型相对误差最大,而在太阳活动高年相对误差较小;将模型结果分别与GRACE A/B双星和CHAMP卫星的密度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对于轨道高度更高的GRACE卫星轨道,模型相对误差更大;在地磁平静期,相对误差与地磁ap指数(当前3 h)相关性不强,但是在大磁暴发生时,误差急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密度 NRLMSISE—00大气模型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证据推理理论实现卫星故障诊断信息的融合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天社 杨开忠 曹雨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6-232,共7页
针对卫星故障诊断中应用同一征兆域信息难以区分的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理论的故障诊断新方法。该方法应用证据推理理论实现卫星故障不同征兆域信息的融合,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故障定位。文中分析了卫星故障诊断中应用证据推理理... 针对卫星故障诊断中应用同一征兆域信息难以区分的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理论的故障诊断新方法。该方法应用证据推理理论实现卫星故障不同征兆域信息的融合,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故障定位。文中分析了卫星故障诊断中应用证据推理理论进行信息融合的必要性,研究了应用证据推理理论实现卫星故障不同征兆域信息融合的理论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讨论了应用该方法需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故障诊断 证据推理理论 信息融合 征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卫星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天社 杨开忠 李怀祖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9-305,共7页
卫星结构和控制的复杂性、独特性和诱发故障的多源性导致其故障诊断的困难。卫星的一种故障模式与许多症状变量有关,目前的故障诊断推理因未充分考虑症状变量的冗余变量而比较复杂。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故障症状约简新方法,用卫星故... 卫星结构和控制的复杂性、独特性和诱发故障的多源性导致其故障诊断的困难。卫星的一种故障模式与许多症状变量有关,目前的故障诊断推理因未充分考虑症状变量的冗余变量而比较复杂。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故障症状约简新方法,用卫星故障实例研究了新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约简方法对消除卫星故障症状信息冗余、简化和优化故障诊断推理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理论 卫星 故障诊断 约简 陀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鲁棒自适应故障估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科 韩治国 +1 位作者 杨天社 王靖宇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8-804,共7页
针对具有非结构不确定项的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执行器与传感器故障,采用一种基于描述系统的故障估计观测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具有期望的鲁棒性能指标,能够在系统存在不确定项干扰的情况下实现对突变故障与时变故障等故障类型的精确估计。... 针对具有非结构不确定项的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执行器与传感器故障,采用一种基于描述系统的故障估计观测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具有期望的鲁棒性能指标,能够在系统存在不确定项干扰的情况下实现对突变故障与时变故障等故障类型的精确估计。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了上述方法存在的充分条件,根据线性化算法把上述充分条件转变为准线性矩阵不等式,应用迭代优化算法求得该充分条件的可行解。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中执行器与传感器故障估计,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故障估计 LYAPUNOV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InSAR卫星绕飞角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伍升钢 钱山 +2 位作者 谭炜 张智斌 李恒年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24-1230,共7页
针对分布式卫星绕飞轨道构型设计与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Hill方程的绕飞构型设计算法,给出了绕飞角与升交点赤经偏差和轨道倾角偏差的关系,并分析了绕飞角的稳定性;根据分布式InSAR卫星绕飞构型特点提出了基于开普勒轨道实现特定绕飞角... 针对分布式卫星绕飞轨道构型设计与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Hill方程的绕飞构型设计算法,给出了绕飞角与升交点赤经偏差和轨道倾角偏差的关系,并分析了绕飞角的稳定性;根据分布式InSAR卫星绕飞构型特点提出了基于开普勒轨道实现特定绕飞角和绕飞半长轴的双层迭代轨道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设计的绕飞构型稳定,捕获控制策略简单可行、控制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 绕飞构型设计 绕飞角 轨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缓解低轨卫星馈电切换中用户群切换的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田 谢岸宏 +2 位作者 李刚磊 张毅 袁田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702,共6页
卫星互联网发展已经逐渐被纳入到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概念方案中,基于透明转发可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同时系统容量不受星上处理能力限制。但透明转发模式的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系统会出现卫星馈电链路切换情况下用户发生大... 卫星互联网发展已经逐渐被纳入到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概念方案中,基于透明转发可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同时系统容量不受星上处理能力限制。但透明转发模式的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系统会出现卫星馈电链路切换情况下用户发生大规模群切换的问题,影响局部地理区域用户通信体验。将透明转发系统低轨卫星跨信关站馈电链路切换场景中用户切换模型化,并针对场景中面临的用户群切换问题,提出了一种缓解群切换拥塞的算法。算法采用用户提前分流切出和限制切入策略,对分流切出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减小用户群切换规模,与常规群切换方法配合使用,可进一步降低用户平均切换时延,提高切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通信 馈电切换 群切换 用户分流 切换限制 非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CW在航天测控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小刚 刘立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2000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随着航天测控领域的发展 ,航天测控工作的整体性和测控设备与测控人员在地理位置上的广散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领域的高技术和相互间的高度合作要求人员之间的联系更充分 ,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缩短人员间的时空距离 ,... 随着航天测控领域的发展 ,航天测控工作的整体性和测控设备与测控人员在地理位置上的广散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领域的高技术和相互间的高度合作要求人员之间的联系更充分 ,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缩短人员间的时空距离 ,为相互间的意见磋商与合作提供了支持的可能。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In tranet技术的CSCW (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 ,能够使更多的人员共同参与重大事件的决策与交流 ,共同分析出现的问题 ,彼此合作 ,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 ,增强相互的理解与沟通 ,共同形成对复杂决策事件的充分认识 ,建立对复杂事件的最广泛、最大程度的合作 ,结合多种手段和多种技术的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航天技术 测控系统 CSC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时组网卫星应急对地勘查的轨道机动技术
17
作者 赵军 李伟 +3 位作者 高瑞 张广得 朱小朋 展跃全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5-882,共8页
针对多星以多类型载荷临时联合进行快速勘查存在某些时段勘查覆盖间隙过大、以地球摄动力长时间进行轨道机动难以短时实现对热点目标的有效覆盖等问题,提出基于精密星历计算出卫星在最大侧摆条件下的载荷波束中心,并假设载荷传感器波束... 针对多星以多类型载荷临时联合进行快速勘查存在某些时段勘查覆盖间隙过大、以地球摄动力长时间进行轨道机动难以短时实现对热点目标的有效覆盖等问题,提出基于精密星历计算出卫星在最大侧摆条件下的载荷波束中心,并假设载荷传感器波束类型为简单圆锥,依据载荷波束在地面的投影椭圆给出载荷在地面目标方向的覆盖能力;以卫星过地面目标同纬度圈的交点周期变化来设计卫星与地面目标相遇,由卫星相遇所需交点周期的变化计算出卫星轨道机动控制量;根据勘查需求从指定时间段内筛选出最小轨道机动控制量,从而实现在指定时段内以轨道机动覆盖目标,缩短了多星联合勘查的最大重访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勘查 轨道机动 投影椭圆 交点周期 控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计算的PCAL信号相位实时提取系统设计
18
作者 李雪健 陈永强 +3 位作者 马宏 刘杨 王育欣 焦义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9,共14页
针对天线组阵设备链路中相位校准(phase calibration, PCAL)信号的高效率真实相位提取这一需求,首先提出一种优化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分辨率的PCAL信号真实相位提取方法。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将该方法与深度... 针对天线组阵设备链路中相位校准(phase calibration, PCAL)信号的高效率真实相位提取这一需求,首先提出一种优化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分辨率的PCAL信号真实相位提取方法。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将该方法与深度计算单元(deep computing unit, DCU)并行计算技术相结合,提出PCAL信号真实相位并行提取方法,并设计实现一种基于并行计算的PCAL信号相位实时提取系统。针对上述改进方法及实时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大量实验结果表明,优化FFT分辨率的方法相比传统FFT方法可实现约3倍的加速比;在引入并行计算后,加速比进一步提升近一个数量级,基于并行计算的PCAL信号相位实时提取系统可实现对有效带宽为2.2 GHz及以下、信号间隔为1 MHz、量化位数为8 bit的PCAL信号的相位实时提取。此外,设计的实时系统亦适用于其他变频设备的链路标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提取 相位校准信号 天线组阵 并行计算 实时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控雷达主、副瓣跟踪识别方法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辉 魏永辉 成票宁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3-25,共3页
从测控雷达主天线、引导天线方向图上的差异进行分析 ,利用主天线增益高、波束窄和自引导天线增益低、波束宽的特点 ,进行了接收信号比较 ,通过合理选用门限 ,在工程应用中利用软件方法实现主、副瓣跟踪识别 。
关键词 测控雷达 软件判取 天线方向图 天线增益 跟踪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继卫星的飞船定轨精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彦荣 魏小莹 陈建荣 《载人航天》 CSCD 2011年第3期22-26,共5页
基于距离和数据的观测模型,利用中继卫星对神舟七号飞船的轨道测量数据,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轨道确定方案,进行轨道确定及3h~48h轨道预报。通过与导航卫星定轨预报结果的比较,对基于中继卫星测量的飞船定轨和预报精度进行分析,论证了其... 基于距离和数据的观测模型,利用中继卫星对神舟七号飞船的轨道测量数据,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轨道确定方案,进行轨道确定及3h~48h轨道预报。通过与导航卫星定轨预报结果的比较,对基于中继卫星测量的飞船定轨和预报精度进行分析,论证了其定轨误差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卫星 飞船 距离和 定轨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