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医药学60年研究热点和趋势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曲文闻 甄丽芳 +2 位作者 孙慧超 孟海霞 崔鹿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3506-3510,共5页
目的:分析藏医药学60年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以更好了解藏医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以藏医药学为研究主题,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自196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文献,进行发文量统计,并利用CiteSpace与VOSviewer软件... 目的:分析藏医药学60年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以更好了解藏医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以藏医药学为研究主题,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自196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文献,进行发文量统计,并利用CiteSpace与VOSviewer软件对作者及机构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主题路径及学科前沿突现词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282篇,文献在近10年增长迅速,年平均发文345篇;共包含8122位作者,涵盖384个研究机构,研究机构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张艺团队等为代表;共得到9347个关键词,通过聚类分析等得出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四部医典》为代表的文献研究、临床疗效评价、化学成分研究以及藏区植物资源研究等内容。结论:藏医药研究目前研究整体呈上升态势,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团队与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应继续加强团队间合作,优势互补,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及机制探索,以促进藏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学 CITESPACE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含汞藏药安全性的一项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23-2825,共3页
汞经过炮制后入药是藏医特色,相关制剂在藏医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国内鲜有以人群为对象的安全性研究。美国《实验生物医学》于2017年2月发表了一项评价含汞藏药安全性的横断面研究,比较了服用或未服用药物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认知、生化... 汞经过炮制后入药是藏医特色,相关制剂在藏医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国内鲜有以人群为对象的安全性研究。美国《实验生物医学》于2017年2月发表了一项评价含汞藏药安全性的横断面研究,比较了服用或未服用药物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认知、生化检查结果,发现合理服用该类制剂不会导致慢性或亚慢性中毒,其设计实施和报告比较严谨,结局指标相对全面,是目前已知的首个基于真实世界的相关临床试验,对含汞藏药的安全性评价和临床应用均具有较好参考价值。因此,本研究对此进行介绍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汞藏药 安全性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藿香叶绿绒蒿的种子特性及催芽方法优选试验
3
作者 冯欣 孔四新 +3 位作者 格桑罗布 周凤 卓玛加 达瓦加布 《种子科技》 2024年第22期12-15,共4页
为了研究藏药绿绒蒿的种子休眠类型和萌发规律,优选种子催芽方法,为绿绒蒿人工繁育提供依据,以藿香叶绿绒蒿种子为材料,研究其种子结构和特性,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不同物理催芽法、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 为了研究藏药绿绒蒿的种子休眠类型和萌发规律,优选种子催芽方法,为绿绒蒿人工繁育提供依据,以藿香叶绿绒蒿种子为材料,研究其种子结构和特性,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不同物理催芽法、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藿香叶绿绒蒿种子属于低萌发、复合休眠型;种子经低温诱导与协同变温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GA_3溶液浸种处理,可解除绿绒蒿种子休眠,缩短种子萌发时滞,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萌发率、平均萌发时间和发芽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叶绿绒蒿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催芽方法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藏药五味甘露药浴颗粒中槲皮素、山柰素和盐酸麻黄碱
4
作者 冯欣 周刚 +1 位作者 王茜 登巴达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藏药五味甘露药浴颗粒(麻黄、刺柏、大籽蒿、水柏枝、烈香杜鹃)中槲皮素、山柰素和盐酸麻黄碱的量。方法槲皮素、山柰素的测定,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藏药五味甘露药浴颗粒(麻黄、刺柏、大籽蒿、水柏枝、烈香杜鹃)中槲皮素、山柰素和盐酸麻黄碱的量。方法槲皮素、山柰素的测定,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36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盐酸麻黄碱的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092%磷酸溶液(含0.04%三乙胺和0.02%二正丁胺)(1.5∶98.5);检测波长为21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结果槲皮素、山柰素分别在0.019 8~0.990 0μg(r=0.999 8)、0.014 4~0.721 2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9.3%,RSD分别为1.4%、1.6%(n=6)。盐酸麻黄碱在0.016 592~0.248 9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为1.4%(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药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山柰素 盐酸麻黄碱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 藏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藏药七味铁屑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
5
作者 冯欣 鲁晓光 +1 位作者 罗布扎西 登巴达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七味铁屑丸(铁屑、寒水石、藏木香、木香、甘青青蓝、红花,五灵脂膏)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elchrom Materials柱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七味铁屑丸(铁屑、寒水石、藏木香、木香、甘青青蓝、红花,五灵脂膏)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elchrom Materials柱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v,/v);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木香烃内酯线性范围为0.011 5~0.115 mg/mL;去氢木香内酯线性范围为0.011 9~0.119 mg/mL,相关系数分别是0.999 9和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木香烃内酯为100.96%(RSD为1.28%,n=6);去氢木香内酯为100.74%(RSD为1.04%,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七味铁屑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香烃内酯 去氢木香内酯 七味铁屑丸 HPLC 藏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藏药波棱瓜种子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6
作者 冯欣 登巴达吉 +3 位作者 孔四新 李海奎 王保民 仲格嘉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共4页
为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藏药波棱瓜种子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不同催芽方法、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方案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分别以种子千粒重、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为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BT6号生根粉(GGR6)200mg·L^-... 为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藏药波棱瓜种子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不同催芽方法、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方案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分别以种子千粒重、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为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BT6号生根粉(GGR6)200mg·L^-1溶液和青霉素200mg·L^-1溶液浸种催芽可显著提高种子出苗率、种子千粒重及产量;5月播期的种子千粒重最高,6月播期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EM益生菌肥和追施磷肥可显著提高种子千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不同措施所产波棱瓜子的检验均符合部颁藏药材标准。筛选出的催芽方法、播期、施肥方案对波棱瓜的人工栽培和种子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棱瓜 栽培措施 种子 品质 产量 藏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植物外源激素对藏药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7
作者 冯欣 格桑罗布 +4 位作者 周凤 孔四新 卓玛加 达瓦加布 李海奎 《种子》 2024年第10期110-115,共6页
以全缘叶绿绒蒿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和植物外源激素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种子低温胁迫及其协同变温处理,植物外源激素GA3、ETH和CKT溶液浸种处理均对绿绒蒿种子休眠的解除有促... 以全缘叶绿绒蒿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和植物外源激素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种子低温胁迫及其协同变温处理,植物外源激素GA3、ETH和CKT溶液浸种处理均对绿绒蒿种子休眠的解除有促进作用,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平均发芽速度和发芽指数,以400 mg/L的GA3溶液浸种处理的催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蒿 种子萌发 温度 植物外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