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林植物重要害虫工程治理的关键技术
1
作者 高佑国 《现代园艺》 2022年第3期112-113,共2页
以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为例,根据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生产实践,对其绿化植物发生的重要害虫实施工程治理获得成功,并分析总结了技术要点。通过实施工程治理的绿地,防效良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 以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为例,根据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生产实践,对其绿化植物发生的重要害虫实施工程治理获得成功,并分析总结了技术要点。通过实施工程治理的绿地,防效良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养护管理 重要害虫 工程治理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车道高速公路风吹雪积雪分布特征及路堤高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凤龙 刘杰 +2 位作者 杨治纬 王勇 石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3,共11页
为研究八车道高速公路风吹雪积雪分布特征以及路堤高度对风吹雪的影响。基于室外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路堤高度下路堤周围速度流场、积雪分布规律和演化过程;基于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对不同路堤高度下周围速度流场变化进行研究,并与室外... 为研究八车道高速公路风吹雪积雪分布特征以及路堤高度对风吹雪的影响。基于室外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路堤高度下路堤周围速度流场、积雪分布规律和演化过程;基于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对不同路堤高度下周围速度流场变化进行研究,并与室外模型试验速度流场变化结果比较,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基于路面积雪量和积雪深度评估不同路堤高度抵御灾雪能力。结果表明:当风吹雪运动到路堤时,受到路堤阻碍产生速度分区,分别形成气流减速区、气流加速区、气流高速区、气流涡流回旋区和气流恢复区,路堤背风侧气流减速区面积明显大于路堤迎风侧;在路堤路面处,气流速度先降低后升高且在路堤背风侧路肩达到最大。路堤积雪主要发生在迎风侧,路面上有较多积雪,背风侧积雪较少。路堤周围速度流场特性与路堤高度密切相关,气流流过路堤迎风侧与背风侧周围形成风速减弱区与路堤高度正相关。通过对比3种不同路堤高度路面积雪量,0.3 m高度路堤路面积雪量最大,路面积雪最深,风吹雪环境下最不利。因此,通过设置合理路堤高度,可以改善路堤周边风速流场并减弱风吹雪灾害,从而起到阻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车道高速公路 路堤 积雪分布 风吹雪 室外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渗层水工沥青混凝土低温柔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邹长根 华召 +2 位作者 谢严君 磨炼同 肖月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0-153,共4页
为了分析防渗层水工沥青混凝土低温柔性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不同沥青品种、沥青用量和骨料级配的低温小梁弯曲试验,采用弯曲应变和弯曲应 变能密度分析了不同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柔性。试验结果表明,沥青品种对弯曲 应变影响最大,其次为沥... 为了分析防渗层水工沥青混凝土低温柔性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不同沥青品种、沥青用量和骨料级配的低温小梁弯曲试验,采用弯曲应变和弯曲应 变能密度分析了不同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柔性。试验结果表明,沥青品种对弯曲 应变影响最大,其次为沥青用量,骨料级配影响最小。SBS改性水工沥青混凝土 的低温柔性远优于普通石油水工沥青,沥青用量增大可明显提高低温柔性,而级 配指数越小,越有利于改善低温性能。与最大弯拉应变相比,弯曲应变能密度临 界值从能量断裂角度出发,综合了弯拉应变和抗弯拉强度两个指标,能更好地反 映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柔性以便于进一步优化配合比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层 水工沥青混凝土 低温柔性 弯曲应变 弯曲应变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自然化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 被引量:4
4
作者 欧阳小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2,共8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雨季地表径流中污染物排入河道水系,导致城市水体污染加重。由于城市污染水体来源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复杂多变,当前河道修复思路仅仅注重水体水质快速恢复,没有从河流水...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雨季地表径流中污染物排入河道水系,导致城市水体污染加重。由于城市污染水体来源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复杂多变,当前河道修复思路仅仅注重水体水质快速恢复,没有从河流水体生态系统受损恢复角度去考虑,导致水体自我净化能力较差、生态系统不稳定,水体水质难以维持与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文章系统阐述了近自然化修复和城市海绵城市的理念发展历程和内在科学性,分析了其在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由于二者特点与属性都与河道生态修复存在共性,其理念及其应用措施可作为未来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发展方向。结合在安徽省阜阳市所做城市河道修复工程和效果,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近自然化和海绵城市理念进行了提炼。最后,基于国内外先进城市环境修复和管理经验,总结了近自然化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河道修复原则、主要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可为保障未来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化 海绵城市 城市河道修复 自净能力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