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见物”:“非席文式”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基于对《本草纲目》科学成就内因的探赜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忠华 于新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61,共8页
席文用“社会纬度”取代李约瑟“自然纬度”的科学史研究是“见人不见物”,忽略了中国传统科学独立于人类社会史的生命与历史。对中国传统“纯粹本土科学”最后一高峰《本草纲目》科学成就主因的梳理,主要集中于内在逻辑和驱动机制上。... 席文用“社会纬度”取代李约瑟“自然纬度”的科学史研究是“见人不见物”,忽略了中国传统科学独立于人类社会史的生命与历史。对中国传统“纯粹本土科学”最后一高峰《本草纲目》科学成就主因的梳理,主要集中于内在逻辑和驱动机制上。哲学基础上“理实二学”的交互导引、探索动力上“卫生济世”的德性使然、逻辑方法上“多法共用”的综合保障、理论跨度上“综罗百科”的视野促成以及发展模式上“食古善化”的快捷助力是对其梳理的主要结果。当然,中国科学史研究最终应走到席文的“上面”而非“反面”,即舍弃单向度的固定框架,旨归涵摄多种异质性因素的“人物俱见”的视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史 “非席文式”研究 《本草纲目》 科学成就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Z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昱童 刘青 +3 位作者 尹世龙 杨雨琪 季景玉 吴方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4,322,共6页
目的:探析陕西省Z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实践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同类型乡镇的乡村振兴健康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7~8月选取陕西Z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监管方3人、供给方7人和需求方205人为研究对象,采取半结... 目的:探析陕西省Z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实践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同类型乡镇的乡村振兴健康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7~8月选取陕西Z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监管方3人、供给方7人和需求方205人为研究对象,采取半结构式深度访谈、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收集及分析。结果:共访谈215人,提炼出8个副主题并整理归纳为3个主题,获得样本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在“三医协同支撑受限”“分级诊疗效果阻力”“健康管理服务压力”3个维度的实践困境。结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受体制机制、资源要素、健康理念等多重影响。建议完善支撑体系以畅通三医协同路径、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内化主动健康以助力体医融合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卫生 医疗卫生服务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就业为导向的水稻种植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婷 董高伟 《北方水稻》 2025年第2期93-98,104,共7页
为了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就业市场变化与个人职业发展要求,满足农业现代化、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水稻种植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深入分析水稻种植产业发展概况,确定水稻种植产业人才需求特征——... 为了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就业市场变化与个人职业发展要求,满足农业现代化、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水稻种植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深入分析水稻种植产业发展概况,确定水稻种植产业人才需求特征——专业技能需求、管理能力需求和创新能力需求。从教育培训体系、实践与实习机会、激励机制、职业发展路径四个层次分析现有水稻种植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理论基础——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理论、终身学习理念与在职培训、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以及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制定水稻种植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策略——教育体系改革、校企合作深化、政府政策与支持、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希望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应用,为中国水稻种植产业输送综合能力更强的人才,从而提升中国水稻种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产业 人才需求特征 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 就业导向 人才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逻辑推进力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亚萍 俞良早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1,共7页
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产生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伟大力量。回顾最具代表意义的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发现... 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产生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伟大力量。回顾最具代表意义的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发现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逻辑推进力主要有三个方面:增强党的战斗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推进党的事业的伟大力量;党内力量的聚合以及同社会上进步阶级、进步阶层力量汇聚而形成的推动事业前进的伟大力量;团结和联合世界上一切进步政党和组织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史 党的建设 列宁 俄共(布)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中三种共同体形态及其道德原则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健崭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67,共6页
对于人类来说,共同体是人的存在的本质和家园。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地存在着三个无法忽视的共同体形态,就是家(血缘共同体)、国(政治共同体)和天下(开放性共同体)。家庭以血缘为核心,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守望相助,形成以血缘之爱为... 对于人类来说,共同体是人的存在的本质和家园。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地存在着三个无法忽视的共同体形态,就是家(血缘共同体)、国(政治共同体)和天下(开放性共同体)。家庭以血缘为核心,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守望相助,形成以血缘之爱为基础的强烈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意识;国家以政权为核心,通过对政治权威的尊奉,形成精忠报国的忠诚意识和与国家休戚与共的价值共识;天下作为一个开放性共同体,秉持“无外”原则,通过兼容并蓄,达到“天下一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对中国传统社会共同体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而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社会 共同体 天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人在高校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中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1-93,共3页
以文化人是高校促进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实践方向。时代变革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诸多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对此,应当以思想道德塑造为内核,以知识文化传授为基础,以审美文化涵育为追求,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不断提... 以文化人是高校促进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实践方向。时代变革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诸多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对此,应当以思想道德塑造为内核,以知识文化传授为基础,以审美文化涵育为追求,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不断提升以文化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以文化人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提升与制度完善
7
作者 戴庆倩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8-227,共10页
创新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是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制胜方略。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秉持协同与整合的系统集成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激发整体创新活力,以... 创新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是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制胜方略。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秉持协同与整合的系统集成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激发整体创新活力,以主体间创新协同增强创新合力,以多元群像的创新活动营造开放创新生态。在体制基础方面,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是关键,教育公平、科技投入、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是重要抓手。因此,应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通过整合资源、强化协同,推动教育、科技与人才协同作用,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科技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交叉人才培养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新型举国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推进共产党领导的逻辑脉络
8
作者 王亚萍 俞良早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24,共9页
在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关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贯穿始终,并呈现出一条鲜明的逻辑推进脉络。通过梳理最具代表意义的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在不同时期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思想和实践,发现推进共产党领导的逻辑脉络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由... 在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关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贯穿始终,并呈现出一条鲜明的逻辑推进脉络。通过梳理最具代表意义的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在不同时期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思想和实践,发现推进共产党领导的逻辑脉络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由"铁一般"的共产党领导一切工作,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和提出恰当的当前任务,克服危险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由此而产生了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推进力:由前一个时期向后一个时期转变的领导力和引领力;团结全体人民战胜困难和危机的凝聚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高潮过程中的鼓动力。只有把握和遵循这一逻辑脉络,才能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积极应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重大现实挑战,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史 共产党领导 推进脉络 推进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行动路径 被引量:7
9
作者 徐辉 王儒年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68-72,共5页
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助于推动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动供给侧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重... 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助于推动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动供给侧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产业支撑、清晰路径指引、明确目标导向、宝贵精神动力。乡村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仍面临“硬件”与“软件”建设不足不均影响下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要素活跃度低,内生动力激发不充分、科技与创意支持有限,发展可持续性较弱、利益链接机制有待完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现实困境。发挥乡村特色产业的赋能作用,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条件改善双管齐下,资源要素聚焦与活跃转化双管齐下,科技助力与创意衍生本土化双管齐下,机制保障与链接准确度提高双管齐下,进一步提高赋能均衡度、活跃度、创新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 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的概念属性、问题语境及其现代性治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家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从历史维度与空间维度来看,作为概念形态与客观存在的“边疆”经历了从“陆疆”向“海疆”“空疆”的持续演进。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边疆”的观念形态与客观实践在意识领域、空间地理、社会构造上互为交织;从共时性与社会构造维度来看,... 从历史维度与空间维度来看,作为概念形态与客观存在的“边疆”经历了从“陆疆”向“海疆”“空疆”的持续演进。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边疆”的观念形态与客观实践在意识领域、空间地理、社会构造上互为交织;从共时性与社会构造维度来看,随着人类对于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控制,“边疆”经历了从地理边疆向政治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信息边疆、高边疆、利益边疆等复合边疆的演进。现代民族国家通常遵循“核心—边缘”的结构模式,而处于自然地理与治理结构双重“边缘”的边疆对民族国家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边疆并不必然成为问题,但发展中心主义、信息化语境、全球化语境,均对边疆作为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侵扰,这类问题语境的反向作用将可能导致边疆成为民族国家的问题所在。边疆不是纯粹的静态性客观存在,而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动态性结果。新时代,我们需要立足当下并着眼于未来,系统构建符合时代价值与国家利益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凝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实现国家治理、边疆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倡导并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新格局,维护边疆安全与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边疆 主观建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 现代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现实羁绊、内在契合、主要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辉 王儒年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野生药材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保护理念、目标举措和宗旨等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高度的内在契合。当前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存在着资源依赖及消耗严重,产... 野生药材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保护理念、目标举措和宗旨等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高度的内在契合。当前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存在着资源依赖及消耗严重,产供不稳定;药材资源管理薄弱,制种技术落后;人工种植技术体系不完善,“农作物式”种植普遍化等问题。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可行路径,需要加大对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从多维度、多视角出发加强特定生境保障与规模化发展,推动道地药材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进程;科学生态种植与规范化传播,谋求绿色可持续开发;严格技术规范与接地气传授,完善野生道地药材种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药材 资源保护 乡村振兴战略 中医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成、风险及对策 被引量:39
12
作者 王健崭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120,共7页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加速跃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伴随着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全场景的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人工智能从智能化教学场景打造、个性化学习资源供给、智慧化学生测评体系建设三个维度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加速跃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伴随着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全场景的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人工智能从智能化教学场景打造、个性化学习资源供给、智慧化学生测评体系建设三个维度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发展。但是,应系统审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在"场景-资源-测评"三方面存在的技术风险,比如:智能化教学场景的滥用,对大学生数据隐私权的侵犯以及算法黑箱背后的数据依赖。面对这些问题,要加快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深度转化,实现智能化教学场景的合理运用、大学生学习数据的合理使用以及透明算法下价值对技术的主导,从而促进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人机协同的思政课教学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思政课教学 学生测评 算法黑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国情怀及其价值指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健崭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2期82-89,共8页
作为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民族基因和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品格,家国情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和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它从个体修身开始,沿着家(乡)、国、天下的伦理路径不断渗透和化育,通过明确... 作为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民族基因和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品格,家国情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和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它从个体修身开始,沿着家(乡)、国、天下的伦理路径不断渗透和化育,通过明确个体对家庭和国家必须承担的伦理义务来提升个体德性,最终实现个体人格的升华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家国情怀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是每个中华儿女汲取精神养分、汇聚精神力量的不竭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伦理实体 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4-46,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话语能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把握精度、提升速度、增强效度入手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通过自觉深化理论学习、深刻转化理论输出、科学升华理论研究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话语能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把握精度、提升速度、增强效度入手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通过自觉深化理论学习、深刻转化理论输出、科学升华理论研究来提升学术话语的支撑力;通过在时代语境中创新话语内容、在实践场域中革新话语方式、在课堂打造中增强话语协同来塑造教师个性话语的影响力,从而进行话语的“供给侧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话语 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党委书记领导力提升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亚萍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87-90,共4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党委书记面临的新问题包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再转型,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明的流失与衰败。其领导力现状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力不足,成效不明显;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党委书记面临的新问题包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再转型,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明的流失与衰败。其领导力现状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力不足,成效不明显;创新变革力不足,产业发展同质化;工作决断力不足,组织推动力不强;利益协调力不足,影响资源有效整合;组织影响力不足,政治引领作用缺失。提升乡镇党委书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力,应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提升政治引领能力,保证政策落地高效不变形;了解乡情民意,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扩大政策利益辐射圈;完善基层民主,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汇聚各方力量推动乡村发展;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开拓乡村振兴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镇党委书记 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向度和实践进路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2,共4页
作为与人生相伴而行的教育,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导向、育人目标、教育内容上相辅相成。在以媒介融合为鲜明特征的网络时代,将美育引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作为与人生相伴而行的教育,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导向、育人目标、教育内容上相辅相成。在以媒介融合为鲜明特征的网络时代,将美育引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阵地 网络师资 网络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云婷 方世南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123,共10页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历史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形成的思想结晶,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具体细化和生动实践,是全人类共...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历史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形成的思想结晶,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具体细化和生动实践,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载体。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了走向“共同”的必然性,而共同的问题导向、共同的价值诉求和共同的建构图景是两者在共同性上的具体表现。以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助于彰显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新理念,促进多边合作共治的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共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下的公平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洁 胡庆华 荆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7,共8页
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培养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创设了新平台。通过分析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借鉴国外知名大学药学博士生培养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职业衔接五个方面提出政策... 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培养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创设了新平台。通过分析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借鉴国外知名大学药学博士生培养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职业衔接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希望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具有实践导向、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多方协作培养的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博士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化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阻滞与疏解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辉 王儒年 《乡村论丛》 2023年第6期80-86,共7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农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农村农民的物质基础较为薄弱、农民文化素质总体水平低以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阻滞问题影响和制约农村共同富裕。乡土...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农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农村农民的物质基础较为薄弱、农民文化素质总体水平低以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阻滞问题影响和制约农村共同富裕。乡土文化作为农村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从加强农村文化实力、挖掘文化育人功能、加大文化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展开实践探索,为推进农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 农村 共同富裕 路径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福冈正信自然农法的考察与启示
20
作者 蒋忠华 《农业考古》 2020年第4期230-238,共9页
由日本著名农学家和哲学家福冈正信先生提倡的自然农法,不但关乎农业技术的革命,也涉及思维观念的变革。他主张在认识中回到自然本身,在行为上归于无为、将自然的事交给自然,在看待与处理农业问题上超越二元对立,以及在生存方式上通过... 由日本著名农学家和哲学家福冈正信先生提倡的自然农法,不但关乎农业技术的革命,也涉及思维观念的变革。他主张在认识中回到自然本身,在行为上归于无为、将自然的事交给自然,在看待与处理农业问题上超越二元对立,以及在生存方式上通过自然食物和国民皆农实现人的自然化,是自然农法有别于现代农法的根本特质。作为一种东方文明中的亲自然的低熵农法,自然农法对人类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冈正信 自然农法 现代农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