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附甲素代谢产物关附胺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晓天 王广基 +2 位作者 王素军 孙建国 刘静涵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建立关附胺醇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iv关附胺醇2 0mg/kg后不同时间点采血,利用LC- 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用3P87软件求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关附胺醇浓度在0 . 0 ... 目的:建立关附胺醇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iv关附胺醇2 0mg/kg后不同时间点采血,利用LC- 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用3P87软件求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关附胺醇浓度在0 . 0 5~2 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 9989)。绝对回收率大于80 % ,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 %。大鼠iv关附胺醇2 0mg/kg后其主要动力学参数AUC、Vc、T1/2 、CLs分别为(5 . 5 9±1. 5 7)mg·h·L-1、(1 .19±0 .17)L·kg-1、(1 .88±0 . 2 4 )h、(3 .81±1. 0 2 )L·kg-1·h-1。排泄试验结果表明,给药2 4h后从尿中,胆汁中和粪便中排出的原型药物累计量分别相当于给药量的82 . 4 %、7. 5 %、4 . 7%。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关附胺醇的体内定量分析。该药在大鼠体内消除较快,主要以原型从尿中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附胺醇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多司坦片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梅 杨劲 +3 位作者 刘广余 张宏文 吴玉林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研究福多司坦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36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600,400,200 mg 3个剂量组,每组12人,口服福多司坦片600,400,200 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福多司坦浓度。结果:单次口服福多司坦高、中、低剂量组的c... 目的:研究福多司坦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36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600,400,200 mg 3个剂量组,每组12人,口服福多司坦片600,400,200 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福多司坦浓度。结果:单次口服福多司坦高、中、低剂量组的cmax分别为(22.44±7.61),(12.91±2.93),(6.53±1.61)μg/mL;tmax分别为(0.52±0.37),(0.44±0.15),(0.40±0.21)h。中剂量组多次口服福多司坦后所测cmax和tmax分别为(13.64±4.39)μg/mL(、0.55±0.50)h,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3.67±0.95)μg/mL。低剂量组饮食后口服福多司坦后所测cmax和tmax分别为(3.37±0.68)μg/mL、(1.40±0.78)h。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高、中、低3个剂量的福多司坦后,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Kt、1/2、MRT相近,cmax、AUC0-τ与剂量呈依赖性。对3个剂量的AUC0-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除体重因素后,男性和女性健康受试者的AUC0-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次给药后福多司坦的人体药动学参数与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一致,饮食组与空腹组的cmax及tmax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多司坦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人血中埃博霉素B浓度及其在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穆雅楠 杨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2,共4页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人全血中埃博霉素B血药浓度的LC-MS/MS法,并研究其在中国晚期肿瘤患者体内的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行为。以埃博霉素A作为内标,采用C18色谱柱(150 mm×2.0 mm,4.6μm),柱温40℃。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5%甲酸)(64∶36)...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人全血中埃博霉素B血药浓度的LC-MS/MS法,并研究其在中国晚期肿瘤患者体内的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行为。以埃博霉素A作为内标,采用C18色谱柱(150 mm×2.0 mm,4.6μm),柱温40℃。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5%甲酸)(64∶36),流速0.2 mL/min,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药物和内标分别为埃博霉素B(m/z 508.3→490.4)和埃博霉素A(m/z 494.3→476.1)。在本文建立的方法下,埃博霉素B在0.1~20 ng/mL以及5~500 n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和0.999 4),方法回收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该方法适用于埃博霉素B血样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霉素B LC-MS MS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实总黄酮提取物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大鼠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雪琴 李辰 +2 位作者 袁林华 王世俊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研究大鼠灌胃给予含相同剂量枳实总黄酮提取物、柚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新橙皮苷后柚皮苷与新橙皮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枳实总黄酮提取物(80 mg/kg)、柚皮苷(32 mg/kg)、新橙皮苷(27.2 mg/kg... 研究大鼠灌胃给予含相同剂量枳实总黄酮提取物、柚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新橙皮苷后柚皮苷与新橙皮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枳实总黄酮提取物(80 mg/kg)、柚皮苷(32 mg/kg)、新橙皮苷(27.2 mg/kg)、柚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32 mg/kg和新橙皮苷27.2 mg/kg),利用葡萄糖醛酸酶对血样进行预处理,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总苷元柚皮素及橙皮素,间接比较4组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枳实总黄酮提取物组中柚皮素和橙皮素的AUC0-t、cmax显著性高于柚皮苷单体组、新橙皮苷单体组,与柚皮苷-新橙皮苷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柚皮苷-新橙皮苷组中柚皮素和橙皮素的AUC0-t、cmax较柚皮苷单体组、新橙皮苷单体组均有所增加,但增加程度低于枳实总黄酮提取物组。大鼠灌胃给药后,枳实总黄酮提取物中柚皮苷与新橙皮苷存在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而枳实总黄酮提取物中其他成分协同促进两者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枳实提取物 柚皮苷 新橙皮苷 柚皮素 橙皮素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中丹酚酸B对丹参素药代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余丹 柴建国 +2 位作者 曹彦光 陈渊成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中丹酚酸B对丹参素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以及丹参注射液外加丹酚酸B,血浆药动学研究中另外增加了丹参素组及丹参素外加丹酚酸B组,用LC/MS法测定血浆和心、肝、肾、肺等各组织以及尿液...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中丹酚酸B对丹参素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以及丹参注射液外加丹酚酸B,血浆药动学研究中另外增加了丹参素组及丹参素外加丹酚酸B组,用LC/MS法测定血浆和心、肝、肾、肺等各组织以及尿液中丹参素的浓度。结果:在丹参注射液中外加丹酚酸B能显著增加丹参素在大鼠血浆中的暴露程度,而在丹参素中外加丹酚酸B对丹参素的药动学行为却无显著影响,与丹参注射液组相比,大鼠给予丹参注射液外加丹酚酸B单体后,丹参素在肾脏的分布下降,在尿中排泄的减少,这可能是引起血浆药动学变化的原因之一。结论:丹参注射液复杂体系存在的情况下,丹酚酸B对丹参素药动学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提示中药复杂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与中药复杂体系整体性存在与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丹参素 丹酚酸B 药动学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在现代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艾华 王广基 +2 位作者 顾轶 孙建国 郝海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4-298,共5页
以小颗粒填料(粒径小于2μm)和超高压系统(压力大于105kPa)为特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是液相色谱领域的新热点之一,它能够提供更加高效和快速的色谱系统。本文介绍了UPLC的原理、优点及其目前存在的局限性,综述了UPLC及其联用技术在... 以小颗粒填料(粒径小于2μm)和超高压系统(压力大于105kPa)为特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是液相色谱领域的新热点之一,它能够提供更加高效和快速的色谱系统。本文介绍了UPLC的原理、优点及其目前存在的局限性,综述了UPLC及其联用技术在现代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药代动力学 体内药物分析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经纬 王广基 孙建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以人参皂苷Rg1为代表,综述了近几年来Rg1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此外,还对Rg1的吸收和代谢等药代动力学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将药... 以人参皂苷Rg1为代表,综述了近几年来Rg1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此外,还对Rg1的吸收和代谢等药代动力学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将药效学特征与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比较与联系,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人参皂苷类药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华 张雪 +1 位作者 王玉浩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目前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和小分子药物相比,单克隆抗体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与靶点的结合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用于描述其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行为的PK模型和PK/PD模型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从吸收、分...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目前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和小分子药物相比,单克隆抗体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与靶点的结合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用于描述其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行为的PK模型和PK/PD模型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从吸收、分布、消除等方面综述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PK特征,对当前用于该类药物PK研究的靶点介导药物处置(TMDD)模型和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进行了介绍,并基于药物与靶点作用的4类应用(免疫毒性治疗、靶细胞消除、改变细胞功能和靶向给药)分别介绍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PK/P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模型 靶向给药 抗体偶联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UV法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吡非尼酮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永升 赵小平 +3 位作者 钟皎 陈燕 柳晓泉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吡非尼酮浓度的方法,用于研究其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用10%高氯酸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采用HPLC-UV法测定。色谱柱为汉邦Liehtospher C18柱(250mm×4.6mm ID,5μm),... 目的:建立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吡非尼酮浓度的方法,用于研究其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用10%高氯酸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采用HPLC-UV法测定。色谱柱为汉邦Liehtospher C18柱(250mm×4.6mm ID,5μm),流动相为乙腈.0.2%醋酸水(23:77),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10nm,内标为水杨酸。结果:线性范围为0.075~76.67班,方法回收率在100.2%~103.3%之间,日内和日间的精密度均小于6%。结论:该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符合血浆样品的测定要求,可应用于吡非尼酮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HPLC 比格犬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和胆汁中安妥沙星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婕慧 谢林 刘晓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和胆汁中安妥沙星浓度的HPLC-UV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高氟酸处理后进行HPLC-UV分析。色谱柱Diamonsil^TM C18(5μm,150mm×4.6mmID),流动相:0.05mol/LKH2PO4(pH=3)-乙腈-三乙胺(84:16:1.4),流...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和胆汁中安妥沙星浓度的HPLC-UV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高氟酸处理后进行HPLC-UV分析。色谱柱Diamonsil^TM C18(5μm,150mm×4.6mmID),流动相:0.05mol/LKH2PO4(pH=3)-乙腈-三乙胺(84:16:1.4),流速:1.5mL/min,紫外检测波长:297nm。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安妥沙星7.5mg/kg后的血药浓度变化和胆汁累积排泄率。结果:安妥沙星在血浆中的线性范围为0.1~12.8m/mL,在胆汁中的线性范围为0.1~25.6μg/mL,定量下限(LLOQ)均为0.1μg/mL,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lative error,RE)为-3.01%~7.50%。血浆中回收率大于70%,胆汁中回收率大于90%。大鼠静注7.5mg/kg安妥沙星后AUC0-6为(313.75±47.28)μg·min/mL,t1/2为(122.03±23.03)min,CL为(20.06±4.84)mL/(kg·min),6h胆汁累积排泄率为(3.03±0.43)%。结论:该方法经考察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可应用于大鼠体内安妥沙星血液和胆汁中浓度的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胆汁排泄为安妥沙星一条重要的消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妥沙星 HPLC 药代动力学 胆汁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格列苯脲及其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晓天 王广基 王素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测定人血浆中格列苯脲的浓度,并研究在中国志愿者中单剂量口服5mg后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用液液萃取法提取血浆中药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手段,建立人血浆中格列苯脲浓度的测定方法。结果格列苯脲在156~400μg/L浓度范... 目的测定人血浆中格列苯脲的浓度,并研究在中国志愿者中单剂量口服5mg后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用液液萃取法提取血浆中药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手段,建立人血浆中格列苯脲浓度的测定方法。结果格列苯脲在156~4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其在人血浆中的回收率大于80%,日内、日间RSD分别为36%~68%和61%~84%。最低检测限为05ng/ml。该药在人体内的主要动力学参数为AUC0∞=(8136±2542)μg·h/L,AUC0t=(7906±2482)μg·h/L,cmax=(1301±648)ng/ml,tmax=(26±18)h和t1/2=(27±19)h。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准确测定格列苯脲在人血浆中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苯脲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子喷雾离子化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奈比洛尔浓度及其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司倩 陈渊成 +3 位作者 黄黎华 程昱 何华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0,共5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奈比洛尔血药浓度的LC-MS/MS法,并研究其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以氨氯地平作为内标,采用C18反相柱(150 mm×2.0 mm,4.6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5%甲酸)(45∶55),流速0.2 m...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奈比洛尔血药浓度的LC-MS/MS法,并研究其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以氨氯地平作为内标,采用C18反相柱(150 mm×2.0 mm,4.6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5%甲酸)(45∶55),流速0.2 mL/min;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扫描,选择性反应监测(SRM)药和内标分别为:奈比洛尔m/z406.2→151.0;氨氯地平m/z 409.0→238.2。在本文建立的方法下,奈比洛尔在0.025~25 n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6,最低检测浓度为0.008 ng/mL,低、中、高浓度下的回收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健康受试者口服5 mg奈比洛尔片后的t1/2,AUC0-t,cmax,MRT分别为:(14.4±5.5)h,(7.35±2.48)ng.h/mL,(1.05±0.35)ng/mL,(16.5±5.3)h。结果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强,适用于奈比洛尔血样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比洛尔 LC-MS/MS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琰 马鹏程 +4 位作者 司倩 肖媛媛 任欣怡 柳晓泉 陈渊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59,共7页
建立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PPK),评价奈必洛尔临床药代动力学的显著影响因素。收集25名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试验,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5 mg后,以LC-MS/MS法测定奈必洛尔血药浓度,用非... 建立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PPK),评价奈必洛尔临床药代动力学的显著影响因素。收集25名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试验,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5 mg后,以LC-MS/MS法测定奈必洛尔血药浓度,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建立奈必洛尔PPK模型,并用自举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奈必洛尔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可用二房室模型描述,个体间变异符合乘法模型。奈必洛尔中央室分布容积及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84×103L和7.68×102L/h。体重、舒张压、血尿素氮和代谢表型均对奈必洛尔的PPK参数有显著影响。自举法的验证结果与模型计算值相符。所建立的PPK模型可以较好的解释奈必洛尔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显著的原因,为奈必洛尔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代动力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必洛尔 群体药代动力学 中国健康志愿者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酶联免疫法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琪 王广基 孙建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比较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酶联免疫法两种方法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的异同。方法用放射性同位素125I标记示踪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两种方法测定rhbFGF在家兔血清中的经时浓度。... 目的比较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酶联免疫法两种方法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的异同。方法用放射性同位素125I标记示踪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两种方法测定rhbFGF在家兔血清中的经时浓度。结果家兔耳缘静脉注射4,2,1μg/kgrhbFGF后,用放射性同位素125I标记示踪法测得的t1/2分别为9884,7515,7157min,Cltot约5min;酶联免疫法测得的t1/2分别为1718,1624,2392min,Cltot约10min;剂量与AUC皆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同位素=09999;rElisa=09982)。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有相关性,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rhbFGF在家兔体内的消除比125IrhbFGF快。结论放射性标记的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处置不等同于非标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药代动力学 放射性同位素^125I标记示踪法 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法测定比格犬血浆中长春氟宁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小平 王永升 +3 位作者 钟皎 陈燕 柳晓泉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比格犬血浆中长春氟宁浓度的LC-MS方法,用于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非那雄胺,0.25mol/L NaOH碱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取上清真空挥干,流动相150μL溶解,取40μL进行LC-MS测定。色谱柱... 目的:建立测定比格犬血浆中长春氟宁浓度的LC-MS方法,用于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非那雄胺,0.25mol/L NaOH碱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取上清真空挥干,流动相150μL溶解,取40μL进行LC-MS测定。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柱(150mm×4.6mm ID,5μm);流动相为0.01mol/L乙酸铵水溶液-甲醇(20:80),流速为1mL/min。ESI选择正离子检测:长春氟宁,m/z:817.3;非那雄胺,m/z:373.2。结果:线性范围为0.025-12.5μg/mL。日内和日间的精密度均小于7.8%,方法回收率在97.0%-100.2%之间,提取回收率大于80%。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可应用于长春氟宁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氟宁 LC-MS 比格犬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不同提取物中抗病毒成分表告依春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46
16
作者 黄芳 熊雅婷 +1 位作者 徐丽华 刘晓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比较板蓝根水煎液、板蓝根总生物碱及表告依春单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大鼠口服板蓝根不同提取物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表告依春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服3种提取液后,... 目的:比较板蓝根水煎液、板蓝根总生物碱及表告依春单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大鼠口服板蓝根不同提取物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表告依春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服3种提取液后,表告依春的t1/2分别为(11.88±5.73),(5.64±1.39)和(5.80±0.67)h,AUC0-15分别为(41.31±5.08),(41.59±7.16)和(91.91±8.13)μg.h/mL,cmax分别为(3.95±0.48),(5.61±0.47)和(12.54±0.69)μg/mL,tmax分别为(2.75±1.39),(0.83±0.20)和(0.83±0.20)h。结论:板蓝根水提液、总生物碱及表告依春单体在大鼠体内的t1/2、AUC、cmax和tmax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表告依春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研究不同性别的大鼠尿液中盐酸雷诺嗪及其代谢物的差异 被引量:10
17
作者 钟皎 柳晓泉 +3 位作者 王永升 赵小平 陈燕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尿液中盐酸雷诺嗪及其代谢物的方法,用于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方法:在雌雄大鼠的尿液样品中加入内标甲巯咪唑,用0.1mol/L Na2CO3碱化后乙醚提取,取上清水浴挥干,流动相100μL溶解,取20止进行HPLC测...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尿液中盐酸雷诺嗪及其代谢物的方法,用于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方法:在雌雄大鼠的尿液样品中加入内标甲巯咪唑,用0.1mol/L Na2CO3碱化后乙醚提取,取上清水浴挥干,流动相100μL溶解,取20止进行HPLC测定。色谱柱为汉邦Lichrospher C18柱(250mm×4.6mmID,5μm),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A:1mmol/L醋酸铵水溶液(用醋酸调节pH值至4.3);B:甲醇,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1nm。结果:盐酸雷诺嗪线性范围为6.25~400μg/mL,方法回收率在98.5%-101.0%之间,日内和日间的精密度均小于9.3%。结论:本方法成功地应用于盐酸雷诺嗪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的性别差异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雷诺嗪 HPLC 尿液 代谢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郝琨 柳晓泉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研究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静注单剂量藤黄酸后,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粪便、胆汁及尿液中的藤黄酸。结果: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平均消除半衰期仅为15 min。AUC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提示藤黄酸在... 目的:研究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静注单剂量藤黄酸后,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粪便、胆汁及尿液中的藤黄酸。结果: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平均消除半衰期仅为15 min。AUC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提示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处置属于线性动力学。静注给药后藤黄酸主要分布于肝、肺、脾、肾、胃、肠和心脏。静注给药后藤黄酸主要通过胆汁排泄,给药后16 h内藤黄酸在胆汁中的平均累积排泄百分率为36.5%;粪便中仅有少量的藤黄酸排出,其平均累积排泄百分率为1.04%;尿液中未检测到藤黄酸。在大鼠的胆汁中检测到藤黄酸的4个代谢物。藤黄酸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1.1%。结论:静注给药后,藤黄酸迅速从大鼠体内消除,并可在体内广泛分布和代谢,主要以原型和代谢物的形式从胆汁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酸 HPLC法 大鼠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9
19
作者 童成亮 刘晓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静注牡荆素后,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粪便、胆汁及尿液中的牡荆素。色谱系统: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22∶78,含10mmol/L四丁基... 目的:研究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静注牡荆素后,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粪便、胆汁及尿液中的牡荆素。色谱系统: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22∶78,含10mmol/L四丁基溴化铵,pH7.8),检测波长340nm。结果:血浆样品中,牡荆素的线性范围为0.2~25.0μg/mL(r=0.9996);各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最低定量限为0.2μg/mL。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平均t1/2约为25min。AUC与给药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静脉注射给药后牡荆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其中肝和肾组织中浓度最高。牡荆素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排泄,在大鼠尿、粪和胆汁中的总排泄量约为给药量的30%。牡荆素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4.8%。结论:静注给药后,牡荆素迅速从大鼠体内消除,并可在体内广泛分布,有约30%的以原型形式从胆汁和尿液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素 HPLC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敲除与基因突变动物模型在药物跨膜转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卉 陈西敬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3-487,共5页
ABC类载体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家族中的药物转运蛋白影响许多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过程。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同属于ABC类载体蛋白。转运蛋白基因缺失动物模型是目前对膜转运蛋白作用机制研... ABC类载体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家族中的药物转运蛋白影响许多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过程。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同属于ABC类载体蛋白。转运蛋白基因缺失动物模型是目前对膜转运蛋白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各种转运蛋白缺失的大鼠和小鼠模型是研究其所对应缺失的转运蛋白的生理作用以及研究各种药物在组织中的聚集和毒性情况的一种很好的模型。本文综述了转运蛋白基因缺失动物模型在转运蛋白作用机制、转运行为和寻找新的转运蛋白抑制剂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转运蛋白 基因敲除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