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神经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平钎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31-335,共5页
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神经递质、神经肽),在同一神经元共存已证明是一个常见现象,它们共同参与了复杂的突触传递过程。在中枢神经系统,信息分子共存的功能意义尚不清楚,争论的关键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多种化合物同时释放传递信息是否... 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神经递质、神经肽),在同一神经元共存已证明是一个常见现象,它们共同参与了复杂的突触传递过程。在中枢神经系统,信息分子共存的功能意义尚不清楚,争论的关键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多种化合物同时释放传递信息是否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 神经元 纹状体 离子电泳 细胞 神经组织 基底神经节 伏核 CCK 神经递体 多巴胺 三羟酪胺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004抗实验性血栓形成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文平 巫冠中 刘国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 :研究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G0 0 4的抗血栓作用及机制。方法 :考察G0 0 4对体外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人血小板聚集、小鼠尾静脉出血时间、实验性血栓形成以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 4 )分泌PGI2 和TXA2 的影响 ,并应用Fluo3 AM测... 目的 :研究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G0 0 4的抗血栓作用及机制。方法 :考察G0 0 4对体外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人血小板聚集、小鼠尾静脉出血时间、实验性血栓形成以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 4 )分泌PGI2 和TXA2 的影响 ,并应用Fluo3 AM测定G0 0 4对ECV30 4 [Ca2 + ]i 的影响。结果 :G0 0 4不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钾诱导的体外缩血管作用 ,但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 (AA)、二磷酸腺苷 (ADP)诱导的体外人血小板聚集 ,延长小鼠尾静脉出血时间 ,对小鼠胶原 -肾上腺素诱发体内血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明显延长电刺激导致的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促进ECV30 4分泌PGI2 ,抑制TXA2 的合成并呈现浓度依赖性 ,对高 [K+ ]引起的钙内流无抑制作用。结论 :G0 0 4具有显著的抗体内血栓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内皮细胞分泌TXA2 、刺激PGI2 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004 血小板聚集 血栓 PGI2 TXA2 Fluo3/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G004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巫冠中 张文平 +1 位作者 吕正兵 刘国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156-1161,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G004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H_O_2造ECV304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考察G004对细胞活力、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G004对大鼠血浆中活性氧(ROS)的影响;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结合冰... 目的:探讨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G004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H_O_2造ECV304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考察G004对细胞活力、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G004对大鼠血浆中活性氧(ROS)的影响;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结合冰泳复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检测G004对血小板聚集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F-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血栓烷B_2(TXB_2)分泌的影响;股静脉注射组胺复制大鼠血管内皮损伤模型,考察G004对动脉壁摄取伊文思蓝及血浆GMP140含量的影响。结果:G004可明显改善氧化损伤的ECV304细胞形态学变化,提高活细胞比率,降低MDA含量,提高SOD的活力,降低大鼠血浆ROS的含量;G004升高肾上腺素加冰泳刺激的大鼠血浆6-keto-PGF_(1α)、t-PA含量,而且降低TXB_2、PAI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G004降低组胺所致内皮损伤大鼠的动脉壁伊文思蓝摄取量、降低血浆GMP140的含量,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G004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调节受损内皮细胞分泌TXA_2、PGI_2、t-PA、PAI,抑制GMP140的升高,G004对血管内皮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004 ECV304 6-KETO-PGF1Α TXB2 内皮损伤 GMP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用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俞珊 季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30-236,共7页
20世纪60年代沙利度胺因其具有致畸性而退出历史舞台,后来研究发现其致畸现象的背后是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而抗血管生成作用这时已被学术界认为是对抗肿瘤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来,研究人员又发现了沙利度胺的其他抗肿瘤机制,这样沙利... 20世纪60年代沙利度胺因其具有致畸性而退出历史舞台,后来研究发现其致畸现象的背后是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而抗血管生成作用这时已被学术界认为是对抗肿瘤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来,研究人员又发现了沙利度胺的其他抗肿瘤机制,这样沙利度胺便被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药物而被广泛研究。本文重点综述了沙利度胺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它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用于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抗肿瘤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啉酸对大鼠蓝斑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平钎铣 吴惠秋 +3 位作者 刘福生 贾晓明 谢林 刘国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4-305,共2页
近年来对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的研究表明,谷氨酸类似物对神经元兴奋性的毒性作用是通过其相应的受体亚型实现的,其中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激活和癫痫病因关系密切。喹啉酸(quinolinic acid)是哺乳动物... 近年来对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的研究表明,谷氨酸类似物对神经元兴奋性的毒性作用是通过其相应的受体亚型实现的,其中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激活和癫痫病因关系密切。喹啉酸(quinolinic acid)是哺乳动物脑内色氨酸的代谢产物,并且是一种选择性NMDA受体激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酸 蓝斑核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