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比较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福珍 纪晓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3,共2页
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从业人员、内容、实施途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的同时,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队伍;二是科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是拓宽... 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从业人员、内容、实施途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的同时,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队伍;二是科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是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谈高校生命意识教育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福珍 王兰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0,共3页
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缺失是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从高校普及生命意识教育的意义、内容和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促使高等院校更加重视开展生命意... 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缺失是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从高校普及生命意识教育的意义、内容和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促使高等院校更加重视开展生命意识教育,并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非正常死亡 生命意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雪 胡庄方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4,共2页
本文分析了柔性管理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并对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柔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组织文化建设 被引量:3
4
作者 晏双生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8-80,共3页
企业的组织文化将成为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应孕育以智力为本源,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变革求发展的理念。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
关键词 知识 企业组织文化 智力 学习 创新 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养成与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 被引量:7
5
作者 陆静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46-150,共5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要想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的目的,需要经由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教师输导观念并适时地对大学生给予多方面的帮助。从教师课堂教学中多种身份的扮演、课堂教学的延伸、灵活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要想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的目的,需要经由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教师输导观念并适时地对大学生给予多方面的帮助。从教师课堂教学中多种身份的扮演、课堂教学的延伸、灵活运用社会交换理论的牵引作用和努力形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机制4个方面论述思政课教师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期养成亲和力,完成思政课教学目标设置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教育 亲和力 社会交换 心理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变 被引量:4
6
作者 杜裕根 《学海》 1995年第5期78-83,共6页
论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变杜裕根晚清是中国侨务政策转折的重要时期。中国海外侨民具有悠久的历史,晚清以劳工为主的海外移民高潮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国际国内根源。晚清政府面对近代开放的世界与中国社会剧变的形势,为了维护... 论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变杜裕根晚清是中国侨务政策转折的重要时期。中国海外侨民具有悠久的历史,晚清以劳工为主的海外移民高潮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国际国内根源。晚清政府面对近代开放的世界与中国社会剧变的形势,为了维护与巩固其封建统治,曾提出与实施了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务政策 晚清政府 海外华侨 华侨政策 迫害华侨 《北京条约》 经济力量 近代化 总理衙门 陈兰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报》广告对1920—1930年代理想男性的诠释与引领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儒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5,共7页
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们总是将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形象引入到广告插图中,并用直白的语言描述和讲解理想男性应该具备的身体、气质、品德、学识和行为举止等,同时向市民们指明通向理想男性的途径。通过对1920-1930年代《申报》的广告进... 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们总是将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形象引入到广告插图中,并用直白的语言描述和讲解理想男性应该具备的身体、气质、品德、学识和行为举止等,同时向市民们指明通向理想男性的途径。通过对1920-1930年代《申报》的广告进行分析,可见广告主们基于时代要求和部分的现实存在而在广告中用图像和语言虚拟出来的理想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1930年代 《申报》广告 理想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孝”伦理的逻辑运行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健崭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2-176,共5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孝"伦理不仅有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更为突显的是其逻辑运行路径,它将儒家"孝"伦理从关系建构到伦理原理、道德法则、行为规范、个体德性直至最后的个人得失贯穿一体。...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孝"伦理不仅有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更为突显的是其逻辑运行路径,它将儒家"孝"伦理从关系建构到伦理原理、道德法则、行为规范、个体德性直至最后的个人得失贯穿一体。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是由"伦"至"理"的逻辑运行,实际上也就是以孝为本的伦理实体建构过程;其次是由"道"至"德"的逻辑运行,也即以孝为本的道德自我建构过程;最后是由"德"至"得"的逻辑运行,也即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由此,形成一个由现实的亲子血缘关系出发,最后又回归现实生活的逻辑运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孝”伦理 逻辑运行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全球知识管理转向的要因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晏双生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1年第10期79-81,共3页
知识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传统的知识管理方式向全球知识管理的领域转向,深入研究该转向背后的深层要因是实现这种转向的前提。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全球知识管理 转向 要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知识整合的路径及其组织形式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晏双生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1年第5期43-44,共2页
公司知识创造的核心是知识整合。公司知识整合具有其特有的路径与组织形式,其中,前者主要表现为四种路径方式,后者主要表现为卓越知识中心与知识团队。
关键词 公司 知识整合 路径 组织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价值观构建的基本方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庄正风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7-99,共3页
本文对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现实出发 ,讨论了新时期价值观构建的意义 。
关键词 价值观 价值观构建 基本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没落王孙到开创一代新风的艺术家——清初画家石涛(晚年)评述
12
作者 焦诠 孟凝 《学海》 1998年第2期96-98,共3页
明清之际,中国画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期,名家辈出,大师林立。清初画家石涛,可谓是当时较为突出的代表。石涛的绘画技艺炉火纯青,绘画思想深雄沉遂,他把中国山水画理论提升到哲学的高度,留下了以《画语录》为代表的划时代的绘画理... 明清之际,中国画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期,名家辈出,大师林立。清初画家石涛,可谓是当时较为突出的代表。石涛的绘画技艺炉火纯青,绘画思想深雄沉遂,他把中国山水画理论提升到哲学的高度,留下了以《画语录》为代表的划时代的绘画理论著作。石涛晚年,硕果累累,究其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世俗性 艺术家 禅宗 现实主义 宋明道学 王孙 画家 《画语录》 理论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知识创新的维度与路径研究
13
作者 晏双生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1年第9期46-48,共3页
文章认为,企业知识创新具有知识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与管理创新三个维度。企业知识创新也遵循其特有的路径。
关键词 企业 知识创新 维度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战略的路径研究——以丰田公司为例
14
作者 晏双生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1年第12期47-48,60,共3页
在扬弃跨国公司经典战略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战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三种路径,丰田公司知识管理战略路径的案例分析是对上述知识管理战略路径的有力诠释。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知识管理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传佛教的“慈悲”美德精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有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3,145,共7页
"慈悲"是佛教的根本精神,其义为"与乐拔苦",它决定了佛教的伦理化特征,也奠定了其在汉传佛教伦理中的"母德"地位,即诸德之母,因为佛教中的戒律(制度化的道德规范)以及佛教诸应用伦理中基本原则和道德规... "慈悲"是佛教的根本精神,其义为"与乐拔苦",它决定了佛教的伦理化特征,也奠定了其在汉传佛教伦理中的"母德"地位,即诸德之母,因为佛教中的戒律(制度化的道德规范)以及佛教诸应用伦理中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皆依"慈悲"精神而确立,皆体现"慈悲"精神、皆统摄于"慈悲"精神。佛教慈善则是"慈悲"精神的弘扬与践行,是佛教服务社会、饶益众生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传佛教 慈悲 般若 母德 慈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