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味地黄丸减缓庆大肾中毒的透射电镜观察
1
作者 陈峰 季晖 +1 位作者 李萍 李备战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64-464,共1页
六味地黄丸减缓庆大肾中毒的透射电镜观察陈峰季晖李萍李备战(中国药科大学电镜室,南京210009)庆大霉素是常用的抗生素,但对肾脏有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的损伤[1]。中医常用六味地黄丸治... 六味地黄丸减缓庆大肾中毒的透射电镜观察陈峰季晖李萍李备战(中国药科大学电镜室,南京210009)庆大霉素是常用的抗生素,但对肾脏有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的损伤[1]。中医常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引起的各种病症[2]。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庆大霉素 肾中毒 透射电镜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贝母属药用植物叶表面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濮祖茂 丁侃 +3 位作者 苏宝亮 李萍 张灿明 徐国钧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对云南贝母属药用植物川贝母 (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 ,绿黄贝母 ( Fritillaria cir-rhosa var.viridiflava S. C. Chen) ,紫花贝母类群与川贝母近缘 ,粗茎贝母 ( Fritillaria crassicaulisS.C.Chen) ,梭砂贝母 ( Fritillari... 本文对云南贝母属药用植物川贝母 (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 ,绿黄贝母 ( Fritillaria cir-rhosa var.viridiflava S. C. Chen) ,紫花贝母类群与川贝母近缘 ,粗茎贝母 ( Fritillaria crassicaulisS.C.Chen) ,梭砂贝母 (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5种 (变种 )贝母叶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其中紫花贝母类群和粗茎贝母为首次报道。研究发现 ,川贝母、绿黄贝母和紫花贝母类群较近缘 ,各种贝母的叶表面特征均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叶表面 川贝母 绿黄贝母 紫花贝母类群 梭砂贝母 粗茎贝母 云南 药用植物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疏水相互作用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峰 罗厚蔚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借助透射电镜观察丹参酮ⅡA 在不同比例的Ringer’s生理盐水条件下形成胶体颗粒的过程 ,得到以下结果 :1)丹参酮结晶粉末分散在甲醇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以结晶状态存在 ,与其处于固体状态下相比结晶的尺寸减小到微米数量级。 2 )Ringer’... 借助透射电镜观察丹参酮ⅡA 在不同比例的Ringer’s生理盐水条件下形成胶体颗粒的过程 ,得到以下结果 :1)丹参酮结晶粉末分散在甲醇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以结晶状态存在 ,与其处于固体状态下相比结晶的尺寸减小到微米数量级。 2 )Ringer’s生理盐水的比例对丹参酮结晶的分散速度和胶粒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 ,比例增大能加快丹参酮结晶的分散速度和胶粒的形成。 3 )在分散介质中的呈棒状的丹参酮结晶颗粒在其宽度处于 5 0~ 60nm时将不再分解成更小的结晶颗粒 ,而是开始失去结晶特有的形态 ,逐渐的被分散形成直径小于 5nm的微胶粒并积聚成团块。在团块中的微胶粒进而积聚形成直径约为 2 0nm的胶粒。 4)直径约为 5 0nm胶粒是由直径约为 2 0nm的胶粒积聚成的团块形成的 ,其特征是彼此挨个相连接成链状并有缠绕结构形态 ,个体的特征是边缘清晰 ,大小规则 ,呈椭球形 ,直径约为 5 0nm ,椭球的长轴是沿着胶粒彼此相连的方向。 5 )丹参酮在分散相中所能保持的最小结晶颗粒的宽度是 5 0~ 60nm ,而形成的胶粒直径也是 5 0~ 6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疏水相互作用 结晶 胶粒 中药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性白内障实验模型扫描电镜研究
4
作者 濮祖 茂季晖 +4 位作者 龚国清 周曙 孙晓明 李耐三 徐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57-457,共1页
硒性白内障实验模型扫描电镜研究濮祖茂季晖龚国清*周曙*孙晓明*李耐三*徐本*(中国药科大学电镜室,*药理教研室,南京210009)白内障的动物模型有多种,其中硒性白内障模型适于观察晶体急性病变的过程及药物对晶体的作用... 硒性白内障实验模型扫描电镜研究濮祖茂季晖龚国清*周曙*孙晓明*李耐三*徐本*(中国药科大学电镜室,*药理教研室,南京210009)白内障的动物模型有多种,其中硒性白内障模型适于观察晶体急性病变的过程及药物对晶体的作用。本文报道了大鼠硒性白内障模型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硒性白内障 实验模型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家蚕抗菌肽CM_4对癌细胞骨架及核骨架破坏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东红 张双全 +1 位作者 戴祝英 濮祖茂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3-27,共5页
报道了重组家蚕抗菌肽CM4对离体U937、Hela癌细胞骨架及核骨架损伤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经重组家蚕抗菌肽CM4作用后的癌细胞骨架散乱,断裂,萎缩成团状;癌细胞核骨架断裂,部分凝聚成团,结构不完整。重组家蚕抗菌肽CM4与... 报道了重组家蚕抗菌肽CM4对离体U937、Hela癌细胞骨架及核骨架损伤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经重组家蚕抗菌肽CM4作用后的癌细胞骨架散乱,断裂,萎缩成团状;癌细胞核骨架断裂,部分凝聚成团,结构不完整。重组家蚕抗菌肽CM4与正常人白细胞作用后细胞骨架及核骨架未见损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癌细胞 抗癌试验 核骨架 重组家蚕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除卵巢大鼠股骨头作用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濮祖茂 李勇 +1 位作者 李晶晶 季晖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骨质疏松症 股骨 结构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实验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季晖 濮祖茂 +4 位作者 龚国清 周曙 孙晓明 李耐三 徐黻本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用 d-半乳糖125mg/kg/天给豚鼠球后注射,连续32天,造成糖性白内障模型,用裂隙灯镜检分级记分,扫描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晶体 MDA 含量及不溶性和高分子量蛋白病理生化测定,对多项指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证实该模型成功率在90%以上,对考... 用 d-半乳糖125mg/kg/天给豚鼠球后注射,连续32天,造成糖性白内障模型,用裂隙灯镜检分级记分,扫描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晶体 MDA 含量及不溶性和高分子量蛋白病理生化测定,对多项指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证实该模型成功率在90%以上,对考察药物对白内障的防治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d半乳糖 裂隙灯镜检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肾脏近曲小管超微结构作用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峰 季晖 +1 位作者 吴建扬 张荣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96-499,共4页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血,强壮身体的功能。对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用透射电镜技术、电脑图像分析技术和立体学方法定量计算溶酶体的形态参数后发现:(1)服用六味地黄丸后细胞生成溶酶体的速度明显加快,溶酶体的个数比...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血,强壮身体的功能。对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用透射电镜技术、电脑图像分析技术和立体学方法定量计算溶酶体的形态参数后发现:(1)服用六味地黄丸后细胞生成溶酶体的速度明显加快,溶酶体的个数比对照组增多57%,单位细胞体积内溶酶体的表面积比增大;(2)服药后细咆内溶酶体占细胞体积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不受服药的影响。由于上述(1)使溶酶体在胞浆内的个体密度以及表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细胞的解毒速度并改善了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肾脏近曲小管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性白内障的实验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濮祖茂 季晖 +4 位作者 龚国清 周曙 孙晓明 李耐三 徐黻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0.1%亚硒酸钠0.026ml/kg给12日龄大鼠一次性sc造成硒性白内障模型,用裂隙灯镜检分级记分,扫描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测定晶体MDA含量及不溶性和高分子量蛋白病理生化测定等多项指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证实该模型... 0.1%亚硒酸钠0.026ml/kg给12日龄大鼠一次性sc造成硒性白内障模型,用裂隙灯镜检分级记分,扫描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测定晶体MDA含量及不溶性和高分子量蛋白病理生化测定等多项指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证实该模型成功率在90%以上,为考察药物对不同类型白内障的防治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亚硒酸钠 扫描电镜 裂隙灯镜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实验模型形态观察与计量分析
10
作者 濮祖茂 季晖 +2 位作者 王长礼 苏宝亮 周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0-451,共2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老年性疾病 健康 骨量 骨细胞 形态观察 计量分析 图像分析 骨折 骨小梁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盱眙水牛病病原研究初报
11
作者 江杰元 林继煌 +3 位作者 何孔旺 许金亭 贾莉 陈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采取人工传代,部分原代细胞或传代细胞系分离培养、超薄切片电镜观察以及免疫沉淀反应等方法对盱眙水牛病的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患有该病的水牛经过全血静脉接种在健康牛体内,可使其人工感染发病并长期继代。但随继代次数增高... 采取人工传代,部分原代细胞或传代细胞系分离培养、超薄切片电镜观察以及免疫沉淀反应等方法对盱眙水牛病的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患有该病的水牛经过全血静脉接种在健康牛体内,可使其人工感染发病并长期继代。但随继代次数增高,病水牛病程延长,且部分病变不明显。所用的细胞培养均未导致细胞病变,亦未从细胞培养中检出抗原。10例自然发病和人工发病水牛中,有4例从淋巴结、5例从白细胞的电镜超薄切片中发现了大小约100nm、有囊膜的圆形病毒颗粒,并有病毒成熟出芽的图像。病水牛的淋巴结、白细胞等组织提取物中亦存在上述病毒颗粒。其提取物具有特异性抗原,可以与本病后期水牛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沉淀反应。初步认为该病毒是盱眙水牛病的病原体,属一种慢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病 病毒 电镜 免疫沉淀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