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园的教学和科学普及功能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晶鑫 王龙 +1 位作者 吴刚 马世平 《江苏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51-55,共5页
以中国药科大学新建成的药用植物园为例,结合园区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情况,对园区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分区进行解析,探讨药用植物园的药用植物教学和科学普及功能,为高校附属药用植物园的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药用植物园 中医药教学 水生植物 木本植物 种质资源 科学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谢璇 刘芫汐 +5 位作者 周婷婷 金红宇 段丽芳 杨华 王莹 魏锋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为推动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及其监管体系建设,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相关参数的选择与应用,特别探讨了在中药材多农药残留背景下累积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与挑战,并立足我国... 为推动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及其监管体系建设,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相关参数的选择与应用,特别探讨了在中药材多农药残留背景下累积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与挑战,并立足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风险评估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限量标准 累积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挥发油化学成分和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一飞 程露 +5 位作者 任明诗 郭焘 匡凤姣 康宗华 罗建光 吴斐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患者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疾病。临床上抗抑郁药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服用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等问题。挥发油是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的小分子化合物,大多具有芳香气味、易于透过血...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患者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疾病。临床上抗抑郁药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服用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等问题。挥发油是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的小分子化合物,大多具有芳香气味、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和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中药挥发油通过调节神经单胺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肠道菌群—肠—脑轴等机制,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本文总结中药挥发油抗抑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旨在为中药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抗抑郁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罗俊团队受邀在Natural Product Reports发表乌药烷倍半萜研究进展的综述
4
作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3-633,共1页
2023年10月4日,我校中药学院孔令义/罗俊团队受邀在天然产物研究领域国际顶级综述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s(IF:11.9)在线发表题为“Chemistry and Bioactivity of Lindenane Sesquiterpenoids and Their Oligomers”的综述论文(http... 2023年10月4日,我校中药学院孔令义/罗俊团队受邀在天然产物研究领域国际顶级综述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s(IF:11.9)在线发表题为“Chemistry and Bioactivity of Lindenane Sesquiterpenoids and Their Oligomers”的综述论文(https://doi.org/10.1039/D3NP00022B)。本文首次提出了乌药烷倍半萜及其聚合物的结构分类标准,并系统总结了该类天然产物在化学结构、化学合成和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罗俊教授为本文第一作者,研究生张丹阳、唐朋飞、王楠、赵帅为本文作出重要贡献,本刊副主编孔令义教授为本文通信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为本文唯一通讯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科大学 综述论文 倍半萜 乌药 中药学院 天然产物研究 化学合成 分类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祛痘类化妆品中4种禁用抗感染类药物快速筛查
5
作者 向健华 芦丽 +1 位作者 方方 石心红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6-1106,共11页
基于紫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以甲硝唑、酮康唑、氯霉素和诺氟沙星4种常见禁用抗感染类药物为模型物质,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祛痘类化妆品中非法添加禁用药物的快速筛查定性模型。该研究共采集167批祛痘类化妆品的紫外光谱,采用二维相关光... 基于紫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以甲硝唑、酮康唑、氯霉素和诺氟沙星4种常见禁用抗感染类药物为模型物质,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祛痘类化妆品中非法添加禁用药物的快速筛查定性模型。该研究共采集167批祛痘类化妆品的紫外光谱,采用二维相关光谱(2D-COS)进行紫外光谱特征波段选择,通过对比22种光谱预处理方法、3种机器学习算法、3种数据集划分比例下各模型的效果,建立了分别含甲硝唑、酮康唑、氯霉素、诺氟沙星的阳性样品和阴性样品的五分类定性模型。结果表明,选择190~360 nm的紫外光谱,经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联合处理,选用训练集与预测集划分比例7∶3,采用误差逆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定性分类模型时,模型训练集与预测集的准确率分别可达96.58%和98.00%,具有良好的预测与泛化能力。此方法能有效对化妆品中4种禁用抗感染药物进行快速准确筛查鉴别,不仅节省了检测成本与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为化妆品中非法添加禁用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化的手段,也为未来不断更新迭代的非法添加禁用物质的快速筛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且可助力现场快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 化妆品 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二维相关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16种荧光增白剂 被引量:1
6
作者 宫旭 刘雪静 +4 位作者 尚姝 向健华 吴莉 冯有龙 方方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2,共9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UPLC-QTRAP-MS/MS)测定化妆品中16种荧光增白剂(FWAs)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0.45μm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用ACE Excel 2 C18(50 mm×2.1 mm,2μm)色谱柱分...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UPLC-QTRAP-MS/MS)测定化妆品中16种荧光增白剂(FWAs)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0.45μm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用ACE Excel 2 C18(50 mm×2.1 mm,2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定性定量的基础上,联合增强子离子扫描(EPI)模式进行检测,获得化合物更为丰富的二级碎片信息,对目标成分进一步定性确证。分别以水剂、乳液和膏霜为基质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16种FWAs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0.0059~5.6μg/g,定量限为0.015~14μg/g。在2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2.1%~115.8%,RSD为0.5%~12.6%(n=6)。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收集的82批美白类化妆品,6批检出FWAs。本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适用于化妆品中16种FWAs的检测,为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 增强子离子扫描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基质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潇江 孙晶 +3 位作者 蒋丹艺 唐丹瑞 马颖 张云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8-753,共16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类合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基于PFASs污染现状,聚焦复杂基质中PFASs残留检测技术,重点探讨了其在食品、纺织品、化妆品和中药等特殊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比较国内外管控策略和...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类合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基于PFASs污染现状,聚焦复杂基质中PFASs残留检测技术,重点探讨了其在食品、纺织品、化妆品和中药等特殊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比较国内外管控策略和检测标准,强调统一标准的重要性。还系统阐述了在PFASs检测中的固相微萃取、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基于纳米材料和新型材料等前处理技术,以及喷雾质谱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质谱法、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法、原位分析、非靶向分析技术及机器学习等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满足监管需求,未来PFAS检测技术将更注重绿色环保、灵敏度、特异性、便携性和智能性(引用文献6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 标准制订 前处理 多残留分析 实时直接分析(DART)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调节脂质代谢改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海岚 朱紫含 +3 位作者 李月 肖梦雪 张媛媛 寇俊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7-514,共8页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全球发病率高,影响超过30%的人口,病程漫长,且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脂质代谢在MAS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全球发病率高,影响超过30%的人口,病程漫长,且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脂质代谢在MAS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可以调节脂质代谢以改善MASLD,由于其具有多靶点调控且副作用较少的优势,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MASLD病理机制复杂,中药活性成分可从多方面改善疾病,目前在脂质代谢方面缺乏系统论述。因此,聚焦脂质代谢,从调节脂质摄取、脂质合成、脂质氧化、脂质分泌等方面综述中药活性成分改善MASLD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活性成分调节脂质代谢改善MASLD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 脂质代谢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药铁皮石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胡杨 赵勉 +5 位作者 邱雨轩 叶德宝 刘洋清 张朝凤 王海波 程建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8,共15页
铁皮石斛Dendrobii Officinalis Caulis是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压、调节血糖等作用。常作为药膳以及保健品使用,在药品上也应用广泛... 铁皮石斛Dendrobii Officinalis Caulis是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压、调节血糖等作用。常作为药膳以及保健品使用,在药品上也应用广泛,如石斛夜光丸、复方鲜石斛颗粒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铁皮石斛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药食两用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概述,对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为铁皮石斛的可持续发展、药食同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药食同源 资源分布 活性成分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桑寄生科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龚祝南 王燕飞 +3 位作者 梁侨丽 王峥涛 徐珞珊 徐国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3-496,514,共5页
用薄层层析 (TLC)方法对中国产桑寄生科植物的 2 7个分类种 (包括变种 )进行了初步的化学分类研究。TLC结果表明 :槲寄生类植物各种均具有齐墩果酸 ,且在Rf=0 .5附近存在特征性斑点群 ,桑寄生类植物均存在槲皮素。根据TLC图谱 。
关键词 TLC 齐墩果酸 槲皮素 植物化学 桑寄生科 槲寄生 薄层层析 分类学研究 化学分类 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十字花科药用植物中芥子碱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丽芳 王宇新 +1 位作者 李海燕 及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十字花科植物中的芥子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天然抗氧剂,在抗衰老药物的研究中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为了考察芥子碱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我国常用的4种十字花科药用植物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 十字花科植物中的芥子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天然抗氧剂,在抗衰老药物的研究中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为了考察芥子碱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我国常用的4种十字花科药用植物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黄芥子中该成分的含量。采用的色谱柱为A lltim a Pheny l柱(250mm×4.6mm i.d.,5μm);流动相:3%醋酸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6nm;柱温:25℃。该法快速,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方法的建立不仅为上述4种药材的质量监测提供了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于芥子碱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芥子碱 抗氧化剂 白芥子 黄芥子 莱菔子 葶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缪妍 胡丽琴 +4 位作者 张珂 钱帅 高缘 张建军 魏元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4-741,共8页
药用辅料作为制剂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扮演着充当药物载体、改善药物释放、保障药品稳定性及提高患者顺应性的重要角色。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药学、化学与材料学深度交叉融合,为中药制剂的创新研发提... 药用辅料作为制剂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扮演着充当药物载体、改善药物释放、保障药品稳定性及提高患者顺应性的重要角色。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药学、化学与材料学深度交叉融合,为中药制剂的创新研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与此同时制药行业对优质辅料的需求也日益凸显。本文旨在综述中药制剂辅料的研究进展,具体涵盖预混与共处理辅料、物理及化学改性辅料、“药辅合一”辅料包括矫味剂、填充剂、促透剂及在递送系统中的应用等,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探讨各类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具体应用现状,以期为中药制剂辅料的选择提供思路,并促进中药制剂辅料领域的创新活力,呼吁开发适合中药制剂的个性化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辅料 中药制剂 预混与共处理辅料 改性辅料 药辅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黄止咳胶囊中五味子醇甲对感冒后咳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楠 白子玉 +5 位作者 欧永玉 邸同莲 赵子瑶 江宏 张之昊 谭宁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62-2571,共10页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中五味子醇甲对感冒后咳嗽(PIC)的改善作用。方法气管滴注脂多糖(LPS)并联合香烟烟雾刺激建立体内PI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苏黄止咳胶囊组(14 g/kg)、孟鲁司特钠组(阳性对照,3 mg/kg)和五味子醇...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中五味子醇甲对感冒后咳嗽(PIC)的改善作用。方法气管滴注脂多糖(LPS)并联合香烟烟雾刺激建立体内PI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苏黄止咳胶囊组(14 g/kg)、孟鲁司特钠组(阳性对照,3 mg/kg)和五味子醇甲低、高剂量组(10、30 mg/kg);LPS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建立体外PIC模型,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苏黄止咳胶囊组(10μg/mL)和五味子醇甲低、高浓度组(3、10μmol/L)。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肺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肺组织IL-1β、IL-6、TNF-α、ROS、MDA、SOD、GSH水平,RT-qPCR法检测BEAS-2B细胞IL-1β、IL-6、TNF-α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和BEAS-2B细胞中p-PI3K、p-Akt、NOX4、SIRT1、p-ERK、Fibronectin、E-cadherin、Vimentin、α-SMA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醇甲和苏黄止咳胶囊均可延长PIC小鼠咳嗽潜伏期(P<0.01),减少咳嗽次数(P<0.01),减轻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降低肺组织IL-1β、IL-6、TNF-α、ROS、MDA水平和Fibronectin、Vimentin、α-SMA、p-ERK、p-PI3K、p-Akt、NOX4蛋白表达(P<0.05,P<0.01),升高肺组织SOD、GSH水平和E-cadherin、SIRT1蛋白表达(P<0.05,P<0.01);降低BEAS-2B细胞ROS水平、IL-1β、IL-6、TNF-αmRNA表达和p-ERK、p-PI3K、p-Akt、NOX4蛋白表达(P<0.05,P<0.01),升高BEAS-2B细胞SIRT1蛋白表达(P<0.01)。结论五味子醇甲可通过调节SIRT1/ER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通过调节PI3K/Akt/NOX4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发挥对PIC的止咳作用,是苏黄止咳胶囊的主要止咳功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醇甲 苏黄止咳胶囊 感冒后咳嗽 炎症 氧化应激 SIRT1/ERK信号通路 PI3K/Akt/NOX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黄止咳胶囊中白花前胡甲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子瑶 江宏 +5 位作者 欧永玉 陈孝源 吴楠 白子玉 张之昊 谭宁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04-2914,共11页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中白花前胡甲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5 mg/kg)、苏黄止咳胶囊组(7 g/kg)和白花前胡甲素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采用腹腔注射致敏剂(1 mg/m...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中白花前胡甲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5 mg/kg)、苏黄止咳胶囊组(7 g/kg)和白花前胡甲素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采用腹腔注射致敏剂(1 mg/mL卵清蛋白和10 mg/mL氢氧化铝)和雾化吸入1%卵清蛋白的方法构建CVA大鼠模型,第14天起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给药14 d后,HE、Masson和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数,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L-5、IL-13、MUC5AC水平。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分别以4、8、16μmol/L白花前胡甲素和0.25 mg/mL苏黄止咳胶囊处理,Griess法检测细胞中NO水平,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ROS表达。RT-qPCR法检测肺组织和细胞中IL-6、IL-1β、COX-2、iNOS、PPAR-γ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和细胞中p-P65、P65、p-IκBα、IκBα、NLRP3、caspase-1(p20)、IL-1β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白花前胡甲素能减少CVA大鼠咳嗽次数(P<0.01),延长咳嗽潜伏期(P<0.05,P<0.01),减少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P<0.05,P<0.01),降低BALF中IL-4、IL-5、IL-13、MUC5AC水平(P<0.01)和肺组织中IL-6、IL-1β、COX-2、iNOS mRNA表达(P<0.05,P<0.01),降低P65、IκBα蛋白磷酸化及NLRP3、caspase-1(p20)、IL-1β蛋白表达(P<0.05,P<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白花前胡甲素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的释放,降低细胞中ROS水平(P<0.01);降低细胞中IL-1β、COX-2、iNOS mRNA表达(P<0.05,P<0.01),升高PPAR-γmRNA表达(P<0.05),降低P65、IκBα蛋白磷酸化和NLRP3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白花前胡甲素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并降低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发挥抗炎和止咳作用,从而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是苏黄止咳胶囊的主要止咳功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甲素 苏黄止咳胶囊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NF-ΚB NLRP3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外力对中药提取物晶体学固态形式及溶出速率的影响研究——以女贞子提取物为例
15
作者 梁霖霖 王志伟 +5 位作者 何小双 衡伟利 钱帅 高缘 张建军 魏元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7-774,共8页
以女贞子提取物为例,考察不同制剂工艺条件下机械外力对晶体学固态形式及药物溶出这一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为中药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提供指导。在不同粉碎和压片工艺条件下,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女贞子提取物的晶体学固态形式变化。同时... 以女贞子提取物为例,考察不同制剂工艺条件下机械外力对晶体学固态形式及药物溶出这一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为中药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提供指导。在不同粉碎和压片工艺条件下,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女贞子提取物的晶体学固态形式变化。同时,考察该变化对提取物溶出速率的影响,分析晶体含量和溶出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结果显示,球磨及压片工艺对女贞子提取物的晶体学固态形式产生显著影响,无定形态的提取物出现了明显的转晶现象,且转晶后溶出速率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晶体含量和溶出速率之间存在负相关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提取物在制剂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晶体学固态形式转变现象,这一现象可能对中药制剂的质量产生潜在风险,提示我们在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提取物晶体学固态形式的研究,以保障中药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晶体学固态形式 溶出速率 中药制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球子蕨科植物化学分类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娜 周荣汉 蒋建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文对中国球子蕨科2属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纸层和薄层析分析。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科、属、种的分类有一定相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分类问题提供化学证据。
关键词 球子蕨科 植物化学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令义/夏元铮/王凯波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中药活性成分黄连碱稳定ATF4启动子G-四链体克服癌症持久性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17
作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2-442,共1页
7月12日,我校孔令义(本刊副主编)/夏元铮/王凯波团队在学科顶尖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Overcoming Cancer Persister Cells by Stabilizing the ATF4 Promoter G-quadruplex”的最新研究成果。我校2021级博士生肖成梅。
关键词 黄连碱 最新研究成果 王凯波 中药活性成分 PROMOTER 持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爬崖香中苷类化合物的研究
18
作者 涂鹏煌 姚志仁 +4 位作者 金美玲 宁冠宇 黄亚萍 潘珂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8,共7页
为探究胡椒属植物小叶爬崖香(Piper sintenense Hatusima)中苷类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MCI GEL CHP20P、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从小叶爬崖香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获得9个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 为探究胡椒属植物小叶爬崖香(Piper sintenense Hatusima)中苷类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MCI GEL CHP20P、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从小叶爬崖香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获得9个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数据,以上化合物被鉴定为(2S)-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2-O-β-D-葡萄糖苷(1)、苯乙醇-β-D-葡萄糖苷(2)、苄醇-β-巢菜糖苷(3)、苄醇-β-樱草糖苷(4)、苯乙醇-β-D-呋喃芹菜糖基-(1''→2')-β-D-葡萄糖苷(5)、红景天苷(6)、苯乙醇-β-樱草糖苷(7)、(顺)-3-己烯醇-β-巢菜糖苷(8)、(顺)-3-己烯醇-β-樱草糖苷(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9为首次从胡椒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属 小叶爬崖香 化学成分 糖苷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组生物/化学集成表征新方法 被引量:32
19
作者 齐炼文 周建良 +6 位作者 郝海平 李会军 闻晓东 陈君 杨中林 李萍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5-202,共8页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中药药效物质研究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明显不足,符合中药特点的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作者及其研究团队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国内外研究现...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中药药效物质研究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明显不足,符合中药特点的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作者及其研究团队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集成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学术思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近十年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基于整体观、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具有普适性的中药复杂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与方法学体系,包括中药多组分表征技术、中药生物体内动态药效物质研究技术、生物捕集-化学集成表征新技术、中药多成分整合作用研究技术、适宜于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成果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 生物捕集-化学集成表征 多组分表征 质量控制 整合作用 体内动态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种中药不同提取部位对人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友宾 常海涛 +1 位作者 李萍 屠鹏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 糖尿病 并发症 中草药 消渴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