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抗感胶囊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
作者 严雪芹 余江河 +1 位作者 杨玮 李纯球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对研制的中药抗感胶囊进行了抗病原微生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抗感胶囊对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卡它球菌及肺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甲型流感病毒FM1株的作用亦较强。
关键词 抗感胶囊 抗病原微生物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对阿德福韦酯-糖精共晶形成过程中热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娟 郑雪琴 +3 位作者 程林锋 张莹 高缘 张建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200,共7页
考察了聚合物对阿德福韦酯(AD)-糖精(SAC)共晶形成过程中热力学的影响。选择聚乙二醇、乙基纤维素、聚维酮和聚丙烯酸树脂作为代表性聚合物,通过HPLC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AD和SAC在不同聚合物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AD-SAC共晶在不同浓度... 考察了聚合物对阿德福韦酯(AD)-糖精(SAC)共晶形成过程中热力学的影响。选择聚乙二醇、乙基纤维素、聚维酮和聚丙烯酸树脂作为代表性聚合物,通过HPLC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AD和SAC在不同聚合物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AD-SAC共晶在不同浓度SAC的聚合物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了聚合物及温度对AD-SAC共晶溶解度的影响;依据溶解度数据,构建了AD-SAC共晶的三元相图,预测了共晶溶解度以及共晶产率的变化。结果显示,聚合物的加入提高了共晶的溶解度,共晶的络合常数(K11)减小,溶度积(Ksp)有增大的趋势,共晶反应自由能(ΔG0)的绝对数值呈减小趋势,并且三元相图中不饱和溶液的单相区域以及共晶与其不饱和溶液的两相平衡区域明显增大。因此,聚合物会在不改变共晶生成反应自发性的前提下降低共晶形成速度,降低纯共晶的产率,同时拓宽了制备纯共晶所需AD与SAC溶液的浓度可选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 阿德福韦酯 聚合物 热力学 三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排气涂膜剂中葛缕酮的含量 被引量:4
3
作者 富志军 邹巧根 石桂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建立了排气涂膜剂中葛缕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该法以联苯为内标物对葛缕酮进行定量测定,简单、快速、精确。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6%。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葛缕酮 排气涂膜剂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夷鼻用粉雾剂中辛夷挥发油提取、包合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季雪 明乾 +1 位作者 管志军 富志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制备辛夷鼻用粉雾剂的固体粉末。方法:筛选辛夷挥发油提取方法,优选其提取工艺;采用包合工艺使液体药物粉末化,筛选最佳包合方法,优选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水蒸气蒸馏法1,2倍水、浸泡4h、提取5h;最佳包合工艺为研磨法,V油... 目的:制备辛夷鼻用粉雾剂的固体粉末。方法:筛选辛夷挥发油提取方法,优选其提取工艺;采用包合工艺使液体药物粉末化,筛选最佳包合方法,优选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水蒸气蒸馏法1,2倍水、浸泡4h、提取5h;最佳包合工艺为研磨法,V油∶mβ-CD=1∶103,倍水,研磨60min。结论:提取、包合工艺合理可靠,包合产物可作为鼻用粉雾剂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 挥发油 提取 包合 正交试验 粉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氯诺昔康自微乳化制剂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被引量:4
5
作者 宋逸婷 周洪 +2 位作者 孙婉瑾 高缘 李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测定氯诺昔康在含有不同量氨丁三醇的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中的溶解度,在乳糖、蔗糖和甘露醇中筛选喷雾干燥用载体及其适宜用量,制备喷雾干燥氯诺昔康自微乳化制剂,对其粒径、形态、溶出、流变性及再分散性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氨... 测定氯诺昔康在含有不同量氨丁三醇的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中的溶解度,在乳糖、蔗糖和甘露醇中筛选喷雾干燥用载体及其适宜用量,制备喷雾干燥氯诺昔康自微乳化制剂,对其粒径、形态、溶出、流变性及再分散性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氨丁三醇的适宜用量为10 mg/g时,可将氯诺昔康载药量从7.2 mg/g提高至23.8 mg/g。适宜的载体为甘露醇,与液体SMEDDS的质量比为1∶1。喷雾干燥自微乳化粉末为近球形,具有良好的自微乳化特性,再分散后得到塑性非牛顿流体,粒径约为120 nm。固体自微乳化粉末的溶出速度在3种介质中的溶出度均极显著高于氯诺昔康片(P<0.01),具有非pH依赖性的快速溶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喷雾干燥 自微乳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中难溶性药物硝基安定与辅料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智钧 关宏子 +2 位作者 米持悦生 小口敏夫 山本惠司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08-412,共5页
用核磁共振(NMR)谱分析了难溶性药物硝基安定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氧乙烯60硬化蓖麻油(HCO-6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等辅料的分子间相互作用。PVP等在氘代氯仿中可使硝基安定1位氢的核磁信号向低磁场方向位移。PVP与... 用核磁共振(NMR)谱分析了难溶性药物硝基安定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氧乙烯60硬化蓖麻油(HCO-6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等辅料的分子间相互作用。PVP等在氘代氯仿中可使硝基安定1位氢的核磁信号向低磁场方向位移。PVP与硝基安定的相互作用比HCO-60等要强。将HPMC分散于氘代氯仿也使硝基安定的第1位质子信号向低磁场方向位移。从而证明硝基安定分子的一位氢原子和辅料分子的氧原子的分子间发生了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相互作用 辅料 难溶性药物 硝基安定 P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中转运蛋白对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金琪雯 张峻颖 +1 位作者 吴春勇 康立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4-799,共6页
经皮给药是临床避免药物首关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方法,具有口服和注射给药不可替代的优点。皮肤存在一系列转运蛋白,会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研究皮肤中转运蛋白的分布、功能以及表达的调节对经皮给药和化妆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经皮给药是临床避免药物首关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方法,具有口服和注射给药不可替代的优点。皮肤存在一系列转运蛋白,会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研究皮肤中转运蛋白的分布、功能以及表达的调节对经皮给药和化妆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人类转运蛋白可分为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和溶质转运体(SLC)。这两种类型的转运蛋白在皮肤中均有表达,影响药物透皮吸收。该文综述皮肤各种转运蛋白的表达及其在经皮给药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皮肤 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壮骨宁中芍药甙的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茹嘉 彭建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5-237,共3页
采用RP-HPLC测定复方制剂壮骨宁中芍药甙的含量。方法快速、简单、精密。采用C_(18)柱和ODS柱,甲醇-异丙醇-1%醋酸(19.9:1.6:78.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芍药甙的保留时间约为10min,阴性干扰成分得到较好分离。标... 采用RP-HPLC测定复方制剂壮骨宁中芍药甙的含量。方法快速、简单、精密。采用C_(18)柱和ODS柱,甲醇-异丙醇-1%醋酸(19.9:1.6:78.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芍药甙的保留时间约为10min,阴性干扰成分得到较好分离。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7%,变异系数为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芍药甙 壮骨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解热Ⅰ号口服液中桂皮醛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谢茹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13-315,共3页
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解热Ⅰ号口服液中桂皮醛含量谢茹嘉(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学教研室,南京210009)关键词桂皮醛;含量测定;一阶导数光谱法桂枝具有发汗、祛邪的功效[1],常用于辛温解表剂之中。解热I号口服液是由桂枝、... 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解热Ⅰ号口服液中桂皮醛含量谢茹嘉(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学教研室,南京210009)关键词桂皮醛;含量测定;一阶导数光谱法桂枝具有发汗、祛邪的功效[1],常用于辛温解表剂之中。解热I号口服液是由桂枝、荆芥、白芷等中药组成,本实验采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醛 一阶导数光谱法 中药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阿魏酸含量的探讨 被引量:58
10
作者 黄罗生 郭健新 +2 位作者 刘咏梅 张峻颖 平其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讨阿魏酸稳定性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甲酸∶水 (5∶95 )为阿魏酸对照品的溶剂 ,甲酸∶甲醇 (5∶95 )为样品的溶剂 ,固定相 :ShimpackCLC-ODS(15 0mm× 6mm) ,流动相 :0 .2 %甲醇乙腈 0 .1... 目的 :探讨阿魏酸稳定性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甲酸∶水 (5∶95 )为阿魏酸对照品的溶剂 ,甲酸∶甲醇 (5∶95 )为样品的溶剂 ,固定相 :ShimpackCLC-ODS(15 0mm× 6mm) ,流动相 :0 .2 %甲醇乙腈 0 .1%磷酸 0 .1%三乙胺水溶液 (2 0∶80 ) ,检测波长 :32 4nm ,流速 :1.0mL·min-1。结果 :阿魏酸在 0 .70 4~ 17.6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 (r =0 .9998) ,平均加样加样回收率为 99.33% ,RSD为 0 .6 0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当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纳米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缘 江鲲 +1 位作者 李莉 席一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4-318,共5页
采用反溶剂重结晶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素纳米混悬液,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对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等剂量黄芩素原料和黄芩素纳米混悬液,采用HPLC法测定活性代谢产物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利用DAS 2.0软件计算药... 采用反溶剂重结晶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素纳米混悬液,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对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等剂量黄芩素原料和黄芩素纳米混悬液,采用HPLC法测定活性代谢产物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利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灌胃给予等剂量黄芩素原料和黄芩素纳米混悬液(121 mg/kg)后,大鼠血浆中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呈现双峰现象,cmax分别为7.18和11.12μg/mL,tmax分别为1.67和0.92 h,AUC0-24 h分别为71.40和118.63μg.h/mL。以黄芩素原料做参比,黄芩素纳米混悬液经口给药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6.1%。黄芩素纳米混悬液可显著提高黄芩素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黄芩苷 纳米混悬液 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丹参药膜的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凯 赵浩如 +1 位作者 肇毅 潘立群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研究以壳聚糖为基质的丹参药膜的体外释药特性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以 HPLC法测定药膜中丹参酮 A 和隐丹参酮在 37.5℃从适宜溶出介质中的释放动力学。结果 :其中丹参酮 A 的释放符合 Higuchi方程 ,而隐丹参酮则在第... 目的 :研究以壳聚糖为基质的丹参药膜的体外释药特性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以 HPLC法测定药膜中丹参酮 A 和隐丹参酮在 37.5℃从适宜溶出介质中的释放动力学。结果 :其中丹参酮 A 的释放符合 Higuchi方程 ,而隐丹参酮则在第一天有突释现象。结论 :该药膜对丹参酮 A 有缓释作用 ,对隐丹参酮无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生物降解膜 壳聚糖 释放度 体外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纳米混悬剂提高头孢泊肟酯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建军 钱帅 +1 位作者 高缘 周建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研究头孢泊肟酯喷雾干燥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对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头孢泊肟酯喷雾干燥纳米混悬剂和市售干混悬剂,以头孢克洛为内标,采用HPLC法测定其活性代谢产物头孢泊肟的血药浓度;用Kinetica 4.4软件计算药... 目的:研究头孢泊肟酯喷雾干燥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对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头孢泊肟酯喷雾干燥纳米混悬剂和市售干混悬剂,以头孢克洛为内标,采用HPLC法测定其活性代谢产物头孢泊肟的血药浓度;用Kinetica 4.4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头孢泊肟酯喷雾干燥纳米混悬剂与市售制剂的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与市售干混悬剂相比,头孢泊肟酯喷雾干燥纳米混悬剂cmax、AUC0→8 h和AUC0→∞显著增大,tmax显著减小,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00.6%。结论:将头孢泊肟酯制成喷雾干燥纳米混悬剂显著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泊肟酯 纳米混悬剂 生物利用度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糖精共晶形成的热力学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建军 祖卉 高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7-552,共6页
测定不同温度下阿德福韦酯(AD)在系列浓度糖精(SAC)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及AD在恒温下系列浓度糖精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研究AD-SAC共晶形成的热力学,得到了共晶的溶度积(Ksp)、络合常数(K11)及反应自由能(ΔG0)等热力学参数,建立了不同温度... 测定不同温度下阿德福韦酯(AD)在系列浓度糖精(SAC)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及AD在恒温下系列浓度糖精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研究AD-SAC共晶形成的热力学,得到了共晶的溶度积(Ksp)、络合常数(K11)及反应自由能(ΔG0)等热力学参数,建立了不同温度下的AD-SAC-乙醇三相图.结果表明:在乙醇中,温度对Ksp和K11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随着温度的降低,Ksp逐渐减小,K11增大,共晶的溶解为吸热过程,共晶的形成为吸热的自发过程,温度的下降有利于增加AD与SAC在乙醇中的络合效应.AD在SAC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SAC浓度的升高呈现三阶段特征,先线性增长至平台区后再倒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糖精 共晶 溶解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的共晶与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马坤 高静 马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480,共6页
药物的固体形态直接影响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共晶和盐作为两种不同的固体形态,可有效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是目前制药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归纳并总结了共晶和盐的研究现状,结合FDA最新发布的《药物共晶监管分类指南》,根据各自的物理... 药物的固体形态直接影响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共晶和盐作为两种不同的固体形态,可有效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是目前制药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归纳并总结了共晶和盐的研究现状,结合FDA最新发布的《药物共晶监管分类指南》,根据各自的物理结构差异,阐明了共晶和盐的不同定义,讨论了两者在提高药物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作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鉴别共晶与盐的现代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 质子转移 客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与肉桂超细微粉药剂学性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永刚 赵浩如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 为了探索制剂新技术在含挥发油的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我们研究了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与肉桂超细微粉的药剂学性质。方法 以主要活性成分桂皮醛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37℃下以去离子水为溶出介质进行体外溶出实验... 目的 为了探索制剂新技术在含挥发油的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我们研究了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与肉桂超细微粉的药剂学性质。方法 以主要活性成分桂皮醛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37℃下以去离子水为溶出介质进行体外溶出实验,60℃下放置10d进行稳定性实验,对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和肉桂超细微粉的有效成分含量、溶出性能、稳定性进行研究,并以肉桂普通粉进行对比。结论45min时,各样品中桂皮醛的累计溶出均达到90%左右。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最好,在60℃下放置10 d,肉桂醛含量仍有94%得以保存,而在肉桂超细微粉和普通粉中分别只有70%和82%。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合物是制备肉桂油制剂较好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油 药剂学性质 肉桂 Β-环糊精包合物 超细微粉 肉桂醛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无定形辛伐他汀-格列齐特的理化性质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娟 郭慧慧 +1 位作者 张建军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1-308,共8页
制备共无定形辛伐他汀-格列齐特,对其溶出特性和物理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证实产物为单相无定形态,辛伐他汀可能通过O-H与格列齐特磺酰脲基的C=O产生氢键相互作用,使通过常规方法难以制备成无定形的格列齐特实现了无定形化。共无定形... 制备共无定形辛伐他汀-格列齐特,对其溶出特性和物理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证实产物为单相无定形态,辛伐他汀可能通过O-H与格列齐特磺酰脲基的C=O产生氢键相互作用,使通过常规方法难以制备成无定形的格列齐特实现了无定形化。共无定形物的形成显著提高了格列齐特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但对辛伐他汀无明显影响。与无定形辛伐他汀相比,该共无定形物的物理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格列齐特 无定形 共无定形 溶出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被引量:28
18
作者 阮氏越秋 赵浩如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 :为了提高制剂中齐墩果酸 (OLA)的溶出度。方法 :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k 30 )、泊洛沙姆 188两种载体 ,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 ;建立HPLC法检测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 ;并进行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以鉴别药物在载... 目的 :为了提高制剂中齐墩果酸 (OLA)的溶出度。方法 :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k 30 )、泊洛沙姆 188两种载体 ,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 ;建立HPLC法检测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 ;并进行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和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使用HPLC法测定OLA的溶出量 ,结果准确可靠、稳定、无载体的干扰。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地提高OLA的体外溶出速度 ;PVPk 30载体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快于泊洛沙姆载体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结论 :可以选择PVPk 30作为载体制备OLA固体分散体有效地提高OLA溶出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聚乙烯吡咯烷酮 固体分散体 溶出速度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白蛋白纳米粒吸附灯盏花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席一峰 周洪 +1 位作者 李来存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6-221,共6页
制备空白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空白白蛋白纳米粒吸附灯盏花素的制备参数。以灯盏花素浓度、空白白蛋白纳米粒浓度、灯盏花素加入量为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载药后粒径的增大量为指标,分别用不同数学模型描述... 制备空白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空白白蛋白纳米粒吸附灯盏花素的制备参数。以灯盏花素浓度、空白白蛋白纳米粒浓度、灯盏花素加入量为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载药后粒径的增大量为指标,分别用不同数学模型描述指标与因素间的关系。根据模型绘制效应面,预测最优处方并进行验证。对制得产物的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及体外释药性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考察因素与考察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优化处方的预测值和测定值非常接近。最佳制备参数:灯盏花素溶液浓度1.45 mg/mL,空白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浓度30 mg/mL,前者为后者的2.4倍体积;产物的载药量为6.73%,包封率为80.08%,粒径增加22.7 nm。载药后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83.4 nm,多分散系数为0.117,Zeta电位为17.95 mV,24 h累积释放率79.19%。本实验成功地将灯盏花素吸附于空白白蛋白纳米粒,并优化了该载药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白蛋白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片的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包汝泼 赵浩如 张志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对清香片(地黄、麦冬、白芍等)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干粉得率和吸湿百分率为指标,优选了加入浸膏的辅料;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复方中的芍药苷的转移率和干粉得率作指标,确定了工艺参数:浸膏相对密度、进风温度和浸膏... 目的:对清香片(地黄、麦冬、白芍等)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干粉得率和吸湿百分率为指标,优选了加入浸膏的辅料;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复方中的芍药苷的转移率和干粉得率作指标,确定了工艺参数:浸膏相对密度、进风温度和浸膏进料速度。结果:最佳工艺经过验证,其工艺参数为:浸膏中加入的辅料为6%的β-环糊精(β-CD),进风温度为190°C,浸膏进料速度为10 mL/m in,浸膏相对密度为1.12 g/mL。结论:该工艺合理,产品稳定性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片 喷雾干燥 吸湿性 芍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