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可培养方法的勐海发酵普洱茶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白飞荣
姚粟
+7 位作者
田海霞
赵婷
张欣
马跃
李颂
郝彬秀
程池
王春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51,共9页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方法跟踪分析了勐海百中堂茶厂普洱茶发酵过程不同阶段的真菌多样性,采用多相鉴定方法准确鉴定了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真菌107株,包括11个属,16个种,优势种为琉球曲霉(Aspergillus...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方法跟踪分析了勐海百中堂茶厂普洱茶发酵过程不同阶段的真菌多样性,采用多相鉴定方法准确鉴定了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真菌107株,包括11个属,16个种,优势种为琉球曲霉(Aspergillus luchuensis)、新黑曲霉(Aspergillus neoniger)、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青霉(Penicillium sp.)、枝孢菌(Cladosporium sp.)、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伞枝横梗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法布里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fabryi)、布兰克假丝酵母(Candida blankii)。高通量测序共分析到真菌69个属,189个OTU,优势属包括枝孢菌属(Cladosporium)、芽生葡萄孢酵母属(Blastobotrys)、假丝酵母属(Candida)。结果显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前期真菌多样性较后期高,研究结果为发酵普洱茶微生物安全性评价及功能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真菌
高通量测序
可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可培养方法的勐海发酵普洱茶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15
2
作者
张欣
姚粟
+7 位作者
白飞荣
田海霞
赵婷
马跃
刘海新
李颂
郝彬秀
王春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21,共7页
以勐海地区百中堂茶厂发酵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传统可培养方法,对普洱茶从晒青毛茶原料到发酵完成过程中9个时间节点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丰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到6...
以勐海地区百中堂茶厂发酵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传统可培养方法,对普洱茶从晒青毛茶原料到发酵完成过程中9个时间节点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丰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到61个属,212个OTU,发酵前期以欧文氏菌属(Erwinia sp.)、泛菌属(Pantoea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为主,而发酵中、后期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及小短杆菌属(Brachybacterium sp.)为优势菌群稳定存在。通过可培养方法,从发酵过程中分离到细菌18个属,30个种,优势菌属包括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小短杆菌属(Brachybacterium s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泛菌属(Pantoea sp.)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普洱茶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茶的产品特征与新的工艺创始
被引量:
10
3
作者
危赛明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4期85-86,共2页
中茶福建公司是新中国最早从事白茶贸易的公司,1951年就开始将白茶出口到香港、澳门及德国、日本、荷兰、法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士、美国、秘鲁等国家和地区。1白茶产品的分类和特征[1]按照加工工艺不同白茶可分为传...
中茶福建公司是新中国最早从事白茶贸易的公司,1951年就开始将白茶出口到香港、澳门及德国、日本、荷兰、法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士、美国、秘鲁等国家和地区。1白茶产品的分类和特征[1]按照加工工艺不同白茶可分为传统白茶、新工艺白茶及白茶紧压茶三类。传统白茶按照品种与采摘标准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是在传统白茶萎凋工艺后,加入轻揉捻制成;白茶紧压茶则以各类白茶散茶为原料,经蒸湿、压制等工艺制作而成,产品有圆饼形、方形、柱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压茶
工艺制作
圆饼
白茶
白牡丹
采摘标准
加工工艺
散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茶的产区和品质特征
被引量:
18
4
作者
危赛明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3期77-78,共2页
福建是我国白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地,其产量占全国90%以上,此外,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近年来白茶生产也日益增加。鉴于福建白茶的特殊地位,文章主要介绍福建白茶产区概况。白茶在福建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闽东的福鼎和闽北的政和、建阳...
福建是我国白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地,其产量占全国90%以上,此外,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近年来白茶生产也日益增加。鉴于福建白茶的特殊地位,文章主要介绍福建白茶产区概况。白茶在福建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闽东的福鼎和闽北的政和、建阳、松溪等地,这些地区广泛种植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建水仙、歌乐茶以及九龙大白茶等,以它们的鲜叶为原料所制作的白茶外表披满白毫,滋味鲜爽,品质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大毫茶
品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茶创新与发展》系列讲座之一 白茶的创制与发展
被引量:
3
5
作者
危赛明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2期79-81,共3页
白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作为六大茶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主要外销,国内对白茶的认识还有待加强。为使广大爱茶之人更全面地了解白茶的起源和发展、产区概况、产品的品质特征和产品的研发创新,进...
白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作为六大茶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主要外销,国内对白茶的认识还有待加强。为使广大爱茶之人更全面地了解白茶的起源和发展、产区概况、产品的品质特征和产品的研发创新,进而起到产品鉴别、去伪存真的作用,特邀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危赛明作《白茶创新与发展》系列讲座,为全国从事白茶生产、经营、销售的从业人员和广大白茶爱好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创新
讲座
产品鉴别
传统名茶
从业人员
特征和
总经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可培养方法的勐海发酵普洱茶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白飞荣
姚粟
田海霞
赵婷
张欣
马跃
李颂
郝彬秀
程池
王春玲
机构
中国
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有限公司
中国茶叶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51,共9页
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Z161100000616012).
文摘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方法跟踪分析了勐海百中堂茶厂普洱茶发酵过程不同阶段的真菌多样性,采用多相鉴定方法准确鉴定了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真菌107株,包括11个属,16个种,优势种为琉球曲霉(Aspergillus luchuensis)、新黑曲霉(Aspergillus neoniger)、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青霉(Penicillium sp.)、枝孢菌(Cladosporium sp.)、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伞枝横梗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法布里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fabryi)、布兰克假丝酵母(Candida blankii)。高通量测序共分析到真菌69个属,189个OTU,优势属包括枝孢菌属(Cladosporium)、芽生葡萄孢酵母属(Blastobotrys)、假丝酵母属(Candida)。结果显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前期真菌多样性较后期高,研究结果为发酵普洱茶微生物安全性评价及功能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普洱茶
真菌
高通量测序
可培养方法
Keywords
Pu-erh tea
fungi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culture method
分类号
TQ920.1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可培养方法的勐海发酵普洱茶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15
2
作者
张欣
姚粟
白飞荣
田海霞
赵婷
马跃
刘海新
李颂
郝彬秀
王春玲
机构
中国
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有限公司
中国茶叶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21,共7页
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Z161100000616012)。
文摘
以勐海地区百中堂茶厂发酵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传统可培养方法,对普洱茶从晒青毛茶原料到发酵完成过程中9个时间节点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丰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到61个属,212个OTU,发酵前期以欧文氏菌属(Erwinia sp.)、泛菌属(Pantoea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为主,而发酵中、后期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及小短杆菌属(Brachybacterium sp.)为优势菌群稳定存在。通过可培养方法,从发酵过程中分离到细菌18个属,30个种,优势菌属包括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小短杆菌属(Brachybacterium s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泛菌属(Pantoea sp.)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等。
关键词
发酵普洱茶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Keywords
fermented Pu-erh tea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bacterial diversity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茶的产品特征与新的工艺创始
被引量:
10
3
作者
危赛明
机构
中国茶叶有限公司
福建
茶叶
进出口
有限
责任
公司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4期85-86,共2页
文摘
中茶福建公司是新中国最早从事白茶贸易的公司,1951年就开始将白茶出口到香港、澳门及德国、日本、荷兰、法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士、美国、秘鲁等国家和地区。1白茶产品的分类和特征[1]按照加工工艺不同白茶可分为传统白茶、新工艺白茶及白茶紧压茶三类。传统白茶按照品种与采摘标准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是在传统白茶萎凋工艺后,加入轻揉捻制成;白茶紧压茶则以各类白茶散茶为原料,经蒸湿、压制等工艺制作而成,产品有圆饼形、方形、柱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
关键词
紧压茶
工艺制作
圆饼
白茶
白牡丹
采摘标准
加工工艺
散茶
分类号
TS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茶的产区和品质特征
被引量:
18
4
作者
危赛明
机构
中国茶叶有限公司
福建
茶叶
进出口
有限
责任
公司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3期77-78,共2页
文摘
福建是我国白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地,其产量占全国90%以上,此外,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近年来白茶生产也日益增加。鉴于福建白茶的特殊地位,文章主要介绍福建白茶产区概况。白茶在福建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闽东的福鼎和闽北的政和、建阳、松溪等地,这些地区广泛种植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建水仙、歌乐茶以及九龙大白茶等,以它们的鲜叶为原料所制作的白茶外表披满白毫,滋味鲜爽,品质独特。
关键词
福鼎大毫茶
品质特征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茶创新与发展》系列讲座之一 白茶的创制与发展
被引量:
3
5
作者
危赛明
机构
中国茶叶有限公司
福建
茶叶
进出口
有限
责任
公司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2期79-81,共3页
文摘
白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作为六大茶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主要外销,国内对白茶的认识还有待加强。为使广大爱茶之人更全面地了解白茶的起源和发展、产区概况、产品的品质特征和产品的研发创新,进而起到产品鉴别、去伪存真的作用,特邀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危赛明作《白茶创新与发展》系列讲座,为全国从事白茶生产、经营、销售的从业人员和广大白茶爱好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白茶
创新
讲座
产品鉴别
传统名茶
从业人员
特征和
总经理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可培养方法的勐海发酵普洱茶真菌多样性分析
白飞荣
姚粟
田海霞
赵婷
张欣
马跃
李颂
郝彬秀
程池
王春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可培养方法的勐海发酵普洱茶细菌多样性分析
张欣
姚粟
白飞荣
田海霞
赵婷
马跃
刘海新
李颂
郝彬秀
王春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白茶的产品特征与新的工艺创始
危赛明
《中国茶叶加工》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白茶的产区和品质特征
危赛明
《中国茶叶加工》
2019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白茶创新与发展》系列讲座之一 白茶的创制与发展
危赛明
《中国茶叶加工》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