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时代互动——中国话剧改革发展30年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彦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182,共4页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国力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经过调整走向繁荣的时期。话剧发展依托于上升国力和勃兴文化的支撑,经过自身变革与转型,划出了有独特亮色的运行曲线,折射并敦促着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观念的更新。从政治反思到...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国力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经过调整走向繁荣的时期。话剧发展依托于上升国力和勃兴文化的支撑,经过自身变革与转型,划出了有独特亮色的运行曲线,折射并敦促着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观念的更新。从政治反思到艺术反思,从艺术转型到经济转型,从个体思路到团体思路,而总的统领这个过程的是观念的发展: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丰富,从被动到主动;从探索到成熟,从"等、靠、要"到自己闯市场。可以说,中国话剧的每一个变化都连接着我们观念的变化,都连接着这个时代的变化。因而,中国话剧30年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变革,更在于它对过去与未来的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改革开放30年 发展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戏剧文化与中国城市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彦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8,共6页
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发展和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正变得日益紧密。戏剧艺术由于其自身的社会性和公众性质,与城市的关系也变得愈发密切。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论证出戏剧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来,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戏剧演出对... 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发展和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正变得日益紧密。戏剧艺术由于其自身的社会性和公众性质,与城市的关系也变得愈发密切。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论证出戏剧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来,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戏剧演出对一个城市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成长的见证。剧场作为城市中一个具有交流和沟通作用的公众场所,能够汇聚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情、人文图景、精彩瞬间,能够汇聚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共同的情感、意志、想象力和创造力。历史精神和时代愿望,自强不息、开放宽容的情怀和信念,都能从这个城市的剧场中找到,并最终为来自不同城市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实践正在日益决定着戏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与走向。在当代中国,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着戏剧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的逐步提高,全国各类演出场所的建设也越来越多。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两地,率先仿照着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日本涩谷等模式,开始了建立中国城市戏剧园区的探索。本文分别从剧场、非剧场、网络与资金这几个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等方面论述了戏剧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指出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戏剧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必将越来越紧密,其前景也一定会越来越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文化发展 戏剧艺术 城市化 剧场 网络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话剧的世纪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耀杰 晓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0,17,共8页
早期话剧的发展,并非是从崛起到衰落的简单轮回,而是整个中国现代戏剧在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并不圆满的第一个环节。
关键词 中国话剧 发展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禺戏剧中的宗教文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耀杰 晓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曹禺原本是一位在清华大学接受过现代自由主义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明洗礼的民间戏剧家,造就曹禺成为戏剧大师的首先是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既野蛮残酷又生动鲜活的民间宗教文化,以及集中体现民间宗教文化的传... 曹禺原本是一位在清华大学接受过现代自由主义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明洗礼的民间戏剧家,造就曹禺成为戏剧大师的首先是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既野蛮残酷又生动鲜活的民间宗教文化,以及集中体现民间宗教文化的传统戏曲和话本小说,其次才是清华大学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及基督教的博爱教义。他所拥有的思想和文化资源是斑杂的、草根的,一旦他丢失了“复杂”,也就一步步丧失了精神创造能力,其作品的艺术魅力也随之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戏剧 绝子绝孙 实用主义 宗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东西方戏剧的相近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彦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8,96,共7页
东西方戏剧最初同出于原始祭祀仪式,它们的共同基础建立在原始思维之上。这种同源关系使它们在文化性格上带有了某些共通性,具体为:一、舞名综合观;二、抽象表现观;三、混合叙事观;四、时空自由观。
关键词 共通性 东方戏剧 西方戏剧 戏剧观念 原始祭礼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具有诗化现实主义特色的电视剧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本相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诗化现实主义 电视剧 艺术处理 文化品位 剧作家 再创造 剧本 创造性 导演 诗意 风格 编剧 写实 创作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态由来画不成──谈电视剧《雷雨》在改编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宝珍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意态由来画不成谈电视剧《雷雨》在改编中存在的问题宋宝珍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魅力,总是昭示着后人去不断地欣赏它,品味它,在解读中给予新的诠释。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剧《雷雨》的编导将曹禺先生写于... 意态由来画不成谈电视剧《雷雨》在改编中存在的问题宋宝珍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魅力,总是昭示着后人去不断地欣赏它,品味它,在解读中给予新的诠释。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剧《雷雨》的编导将曹禺先生写于30年代的一部经典话剧,改编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雷雨》 后现代 现代主义 周朴园 改编者 李少红 曹禺 悲剧生成 繁漪 阿瑟·密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人》的男权梦想及其破灭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耀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3-148,154,共7页
《北京人》是曹禺继《雷雨》、《日出》、《原野》、《蜕变》之后,循着"原始的情绪"和"蛮性的遗留"推演出来的又一部既诗以言志又文以载道、既委曲尽情又神道设教的宗教化的戏剧文本和戏剧化的宗教文本。它以子虚... 《北京人》是曹禺继《雷雨》、《日出》、《原野》、《蜕变》之后,循着"原始的情绪"和"蛮性的遗留"推演出来的又一部既诗以言志又文以载道、既委曲尽情又神道设教的宗教化的戏剧文本和戏剧化的宗教文本。它以子虚乌有的天堂净土、精神家园的神圣名义,对宗法制男权家庭中一夫二妻的男权梦想进行了挽歌式的虚拟渲染,最终又对这种宗法制男权家庭实施了天诛地灭式的革命性埋葬;对集"妾妇之道"的奴性、母性、神性于一身的愫方,连同不再恪守于"妾妇之道"的瑞贞,网开一面地施以天堂净土式的精神超度和神圣礼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人 男权梦想 话剧 思想 精神 自由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禺剧作与传统戏曲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耀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5-93,共9页
曹禺戏剧所受西方戏剧的影响,远没有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来得那么直接、那么深入、那么刻骨铭心。如果说,《雷雨》是曹禺戏剧相对于传统戏曲的一个并不到位的现代性飞跃的话,那么,《蜕变》、《艳阳天》则标志着曹禺戏剧对子传统戏... 曹禺戏剧所受西方戏剧的影响,远没有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来得那么直接、那么深入、那么刻骨铭心。如果说,《雷雨》是曹禺戏剧相对于传统戏曲的一个并不到位的现代性飞跃的话,那么,《蜕变》、《艳阳天》则标志着曹禺戏剧对子传统戏曲的一种彻头彻尾的回归。拓开了看,中国戏曲与中国话剧迄今为止依然存在着戏剧现代性严重不足的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戏剧 传统戏曲 神道设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禺《日出》中的“有余”与“不足”
10
作者 张耀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56,共10页
曹禺的《日出》所集中表现的是整个社会的贫富差别和阶级对立,以及老子《道德经》中所描述的"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与"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之间的天人对立、天谴天罚。按照剧作者... 曹禺的《日出》所集中表现的是整个社会的贫富差别和阶级对立,以及老子《道德经》中所描述的"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与"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之间的天人对立、天谴天罚。按照剧作者曹禺的解释,该剧中存在着三个层面的戏剧角色及社会形态。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指的是只能合唱着"日出东来,满天大红!要想得吃饭,可得做工!"的《轴歌》"当做陪衬"的砸夯工人。他们所对应和象征的,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谓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阳光天堂。第二个层面的次等重要的角色,是"无影无踪,却时时操纵场面"的既是绝对专制的"阎王"又是绝对有余的"财神"的金八。他所主宰操纵的,是把剧中所有的有余者和不足者一网打尽、天诛地灭的阴间地狱。第三个层面的最不重要、最为低等的"傀儡"角色,是剧中一个个活生生的出场人物,以及由他们构成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把这三个层面的戏剧角色及社会形态整合在一起的,是直接根源于曹禺极其神秘混沌的"原始的情绪"和"蛮性的遗留"的"阴间地狱之黑暗+男女情爱之追求+男权家庭之反叛+专制社会之革命+舍身爱人之牺牲+替天行道之天谴+天诛地灭之天罚+天神救星之拯救+阳光天堂之超度"的密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曹禺 《日出》 艺术作品 艺术特点 成就 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兆华的“舞台秀”和“媒体秀”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星岩 伏盛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林兆华执导的成功剧目,与别人一样取决于剧本的丰富内涵和演员的真情演绎。当他对于经典名著失去敬畏,对于演员的真实情感和观众的热情参与失去尊重的时候,形式上的创新便走进了“舞台秀”加“媒体秀”的艺术歧路。
关键词 林兆华 戏剧艺术 舞台秀 媒体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青年》时代的戏剧之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星岩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2,共7页
在世界戏剧史上,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被公认为"现代戏剧之父"。他创作于1879年的著名戏剧《娜拉》更被推崇为女权运动的"独立宣言"。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旗帜鲜明地提倡"易卜生主义"并且尝试性地创作第一部... 在世界戏剧史上,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被公认为"现代戏剧之父"。他创作于1879年的著名戏剧《娜拉》更被推崇为女权运动的"独立宣言"。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旗帜鲜明地提倡"易卜生主义"并且尝试性地创作第一部现代白话戏剧《终身大事》的胡适,堪称是百年现代戏剧的第一人。与此相对应,《新青年》同人团队中最早向传统戏曲公开挑战的是钱玄同,最为持久地对传统戏曲及其演员展开文化批判的是鲁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传统戏曲 现代戏剧 文化批判 钱玄同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