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一五”期间中国美术研究现状基本分析
1
作者 郑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美术研究的整体趋势十分明显,本文针对当代中国美术史论及相关类型的研究现状,包括已出版的研究成果及已立项的国家课题,分析其特点及其原因,结合学科的发展提出应注意调整"体系化"建设与"...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美术研究的整体趋势十分明显,本文针对当代中国美术史论及相关类型的研究现状,包括已出版的研究成果及已立项的国家课题,分析其特点及其原因,结合学科的发展提出应注意调整"体系化"建设与"课题性"研究的关系并关注边缘性的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五” 当代中国 美术研究 学术成果 现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有关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5,共5页
本文针对当前"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可能要面对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如,这是一项区域性研究,那么我们如何界定这一边界处于游移状态的地理区域,如何讨论其移动性很强的文化现象。因为区域的特殊性,那么其研究方法... 本文针对当前"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可能要面对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如,这是一项区域性研究,那么我们如何界定这一边界处于游移状态的地理区域,如何讨论其移动性很强的文化现象。因为区域的特殊性,那么其研究方法的问题也出现了,即注意当下的在场的"现有"关系,而不是"既有"关系,但"现有"关系的临时性很强,又需要一种总体论述进行意义整合,而在总体结构关系中"意义层"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横列网状结构,强调双向互动。最后,就是资料问题。因为战争环境,信息杂乱,处理起来问题也比较多,不能过分地依赖文献,口述资料的使用也应慎重。虽说这是特定区域的研究,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 抗战大后方 美术研究 现有关系 横列网状结构 资料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如何推进石窟艺术研究的思考
3
作者 柴剑虹 古丽比亚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10-12,共3页
本文在充分肯定敦煌研究院几代研究人员对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基础上,从拓展思路、更新方法,加强物质文化层面研究,细化个案研究,充分利用数字化高清图像,以及继续搜寻与扩展文献资料来诠释图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思考意见... 本文在充分肯定敦煌研究院几代研究人员对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基础上,从拓展思路、更新方法,加强物质文化层面研究,细化个案研究,充分利用数字化高清图像,以及继续搜寻与扩展文献资料来诠释图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思考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艺术 思路 方法 数字化 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学,女书,女红与女性艺术创作研究——传统女性艺术教育与现代女性艺术创作之关联
4
作者 徐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9,共5页
传统女性艺术教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产生悠远的影响,而近现代女性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方式则在现代教育体系、模式的影响下带有突变的痕迹。探索在近现代教育模式下的女性艺术创作与传统教育的关联,意味着理清在现代教育模式下曾... 传统女性艺术教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产生悠远的影响,而近现代女性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方式则在现代教育体系、模式的影响下带有突变的痕迹。探索在近现代教育模式下的女性艺术创作与传统教育的关联,意味着理清在现代教育模式下曾产生带有女权思想的文化萌芽和女性意识觉醒衍变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学 女红 女书 现代女性艺术创作 现代女性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画史论的研究与写作
5
作者 蔡青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以往的对“十七年”中国画的研究大都仅仅把“十七年”中国画作为一个断代来进行研究。应该将“十七年”中国画置身于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中进行分析,将“十七年”中国画作为历史长链条中的一个点进行研究,从传承、变革和影响等方面来... 以往的对“十七年”中国画的研究大都仅仅把“十七年”中国画作为一个断代来进行研究。应该将“十七年”中国画置身于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中进行分析,将“十七年”中国画作为历史长链条中的一个点进行研究,从传承、变革和影响等方面来阐释“十七年”中国画。同时,对“十七年”中国画的研究应该努力地把艺术家和作品放回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考察,以此来研究作品、题材和观念以及艺术的形式规律,同时还要关注其产生的环境与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中国画 研究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在视觉艺术领域的碰撞与交融——《中国油画五百年》评述
6
作者 郑工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0,共1页
500年前欧洲油画就进入中国,那时距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不远,以透视学和解剖学为基础的欧洲写实油画体系刚刚形成。对这一绘画样式,中国人最初的反应比较复杂,有惊奇的,也有漠视甚而鄙视的。毕竟绘画图像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尽相同,... 500年前欧洲油画就进入中国,那时距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不远,以透视学和解剖学为基础的欧洲写实油画体系刚刚形成。对这一绘画样式,中国人最初的反应比较复杂,有惊奇的,也有漠视甚而鄙视的。毕竟绘画图像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尽相同,文化的隔膜必然存在,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接受其他文化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中国油画五百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无论是各年度大事记,还是所编辑的文献资料与研究评述,都呈现着500年间油画在中国的不同历史境遇,直接反映中西文化在视觉艺术领域内碰撞与交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写实油画 绘画样式 意大利文艺复兴 历史文化信息 湖南美术出版社 视觉艺术 透视学 时距 阶段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彩在现代品牌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许洪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21-222,300,共3页
色彩是品牌的属性之一,也是产品最重要的外部特征。色彩对企业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很好的促进消费,帮助消费者选择产品,提升品牌附加值,更推动着企业品牌的成长。我们有理由研究并挖掘它的深层含义,以便更好地帮助企业把握色彩... 色彩是品牌的属性之一,也是产品最重要的外部特征。色彩对企业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很好的促进消费,帮助消费者选择产品,提升品牌附加值,更推动着企业品牌的成长。我们有理由研究并挖掘它的深层含义,以便更好地帮助企业把握色彩的变化趋势,创造更大的利润,最终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品牌 消费者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漆画中的图像与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9,共12页
在图像问题上,漆画始终没有很明确的与其成像技术相匹配的图式。图式不确定实际上也影响着漆画的成像技术,故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仿制"阶段,至今依然如此。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中,各种图像的应用、挪用或借用,比比皆... 在图像问题上,漆画始终没有很明确的与其成像技术相匹配的图式。图式不确定实际上也影响着漆画的成像技术,故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仿制"阶段,至今依然如此。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中,各种图像的应用、挪用或借用,比比皆是。漆画看重的是漆工艺本身而不是画的图像,图像是可以被借用的。这不是抄袭问题,而是民间工艺中常见的图像应用现象,其意义正在于同一图像可以不同的工艺表现形式出现,扩大了图像传播的途径,也体现了技艺的开放度。手工制作保证了其应用图像过程中的此时此地性,却无法保证图像的原创性。本文首先讨论了学术范型与表现图式,其次涉及当代漆画创作中被应用的图像及其意义,接着分析图像与图形,区分具象与抽象性的语言和具体与本体性的语言,论及材料与图像的生成问题,最后提出在技术时代漆画创作所面对的艺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漆画创作 图像 图形 成像技术 漆性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在古而新——谈雕塑艺术创新 被引量:4
9
作者 吴为山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传统是自然、历史、社会之脉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优秀的传统是一个时代的总结,也是另一个时代的预言。在承传嬗变过程中,不断拓展原本的系统。任何创新,包括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等,都... 传统是自然、历史、社会之脉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优秀的传统是一个时代的总结,也是另一个时代的预言。在承传嬗变过程中,不断拓展原本的系统。任何创新,包括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等,都离不开传统,因为传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为创新提供源泉,在继承与叛逆中吐故而纳新,以包容的哲学、和谐的文化、和平的诉求,塑造了中国式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雕塑文化 雕塑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走了,留下深深的脚印——“调和中西——苏天赐艺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端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有人走了,没有留下脚印。有人走了,留下了脚印。苏天赐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抒情的脚印。——吴冠中苏天赐是2 0世纪中国杰出的油画家和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他品德高尚,画艺精湛,在其长达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
关键词 苏天赐 艺术研讨会 综述 中西 调和 艺术教育家 艺术生涯 吴冠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小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8-167,共10页
欧美概念的"设计"是近代随着洋务运动进入中国的,它本是"大工业"的产物,与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形成了尖锐的冲突。"设计"经由生活角度所反映的社会变革,汇聚了多种复杂的社会元素,这就是设计的"... 欧美概念的"设计"是近代随着洋务运动进入中国的,它本是"大工业"的产物,与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形成了尖锐的冲突。"设计"经由生活角度所反映的社会变革,汇聚了多种复杂的社会元素,这就是设计的"现代性"。讨论现代中国社会"现代设计"的产生,沿着19世纪至20世纪上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透过"洋务运动""美育救国""工艺美术""技术美学""现代设计"等事件或主张,发现中国设计的前世今生发展脉络,才能在全球化的今天继续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生活 启蒙 社会改革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批评二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郎绍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1期52-54,共3页
中国画批评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针对中国画批评混乱现象,提出了两点建设性意见,即批评的学术质量与分类批评。文章认为中国画批评应建立在艺术史基础之上,并应对中国画现状与中国画本质有充分的理解,力求使批评显现学术性;同时,因中国... 中国画批评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针对中国画批评混乱现象,提出了两点建设性意见,即批评的学术质量与分类批评。文章认为中国画批评应建立在艺术史基础之上,并应对中国画现状与中国画本质有充分的理解,力求使批评显现学术性;同时,因中国画创作理念与表现方式的不同,在进行具体批评中还应分类处理,不同类型的中国画应运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学术性 类型 批评 学术质量 创作理念 表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山水画价值重构与图式嬗变
13
作者 王先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71-78,共8页
新中国初期,以写生为标志兴起的山水画改造运动,自始至终贯穿着革故鼎新的时代精神,彰显山水画的社会意义和教化功能,成功地突破了古典山水以"逸"为最高精神旨趣的价值标准,完成了新时代的价值重构;语言图式也发生了历史性嬗... 新中国初期,以写生为标志兴起的山水画改造运动,自始至终贯穿着革故鼎新的时代精神,彰显山水画的社会意义和教化功能,成功地突破了古典山水以"逸"为最高精神旨趣的价值标准,完成了新时代的价值重构;语言图式也发生了历史性嬗变,注重写实性和通俗化经营,审美趣味趋向宏大、阳刚、明朗、浑厚。在改造的过程中,山水画确立了教化、通俗、写实三位一体的新型山水画范式,实现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图式的转型,成为服务于时代和社会的重要艺术形式。这是意识形态对艺术干预的产物,也是艺术对意识形态的一种积极回应和文化内在创新性要求的一种时代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中国画 山水画 艺术创作 革故鼎新 价值重构 图式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人、工匠与裸体艺术欣赏——看任瑞华人体素描想到的
14
作者 陈醉 《陶瓷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7-12,共6页
任瑞华人体素描作品并不单纯是技巧的探索,而是溶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蕴。作为一位艺术家,他一直努力沿着“既是诗人,又是工匠”的艺术规律身体力行。裸体艺术有其特定的社会与美学意义,但当前应注意处理好与伦理的关系。人体美与色情有着... 任瑞华人体素描作品并不单纯是技巧的探索,而是溶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蕴。作为一位艺术家,他一直努力沿着“既是诗人,又是工匠”的艺术规律身体力行。裸体艺术有其特定的社会与美学意义,但当前应注意处理好与伦理的关系。人体美与色情有着根本的区别,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意图与接受者的动机。只要两者在一个健康领域内和谐沟通,审美活动就能达到一个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瑞华 人体素描 艺术欣赏 景德镇陶瓷学院 艺术科学 审美意蕴 陶艺创作 审美活动 美学意义 接受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设计——20世纪中国设计现象观察之四
15
作者 曹小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2,共11页
本篇观察以"新时期"三十年历史回顾的视角,对中国当代设计发展历程的诸多现象给予全面考察,归纳出中国当代设计成为"新时期"中国成长之路上重要表征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指出,今日中国的设计有时还会在"理想&qu... 本篇观察以"新时期"三十年历史回顾的视角,对中国当代设计发展历程的诸多现象给予全面考察,归纳出中国当代设计成为"新时期"中国成长之路上重要表征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指出,今日中国的设计有时还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不定,而迅速发展背后的种种问题的显现,或许照应出的就是设计自身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跨越式"发展的得与失。本篇观察可谓是20世纪后三十年中国设计史的专题书写,其记载全面而深入,是颇为重要的设计史研究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设计 设计“现代性”的起点 改变学院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魁正艺术创作和教育的创新性
16
作者 吴培秀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1-242,共2页
李魁正先生是我国当今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大家之一,他的艺术历程经历了工笔、新工笔、新没骨、泼绘等前后变化。这一个个过程,是不断求异的过程,并且把这一个过程变成了艺术品格不断提升的过程,他的画不仅个性越来越鲜明,而且品质也... 李魁正先生是我国当今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大家之一,他的艺术历程经历了工笔、新工笔、新没骨、泼绘等前后变化。这一个个过程,是不断求异的过程,并且把这一个过程变成了艺术品格不断提升的过程,他的画不仅个性越来越鲜明,而且品质也越来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魁正 艺术创作 教育 艺术历程 艺术品格 花鸟画 工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艺术的现代性意义——兼谈女性艺术的性别化和创作形态的极端化
17
作者 徐琛 《艺术设计研究》 2011年第1期69-73,共5页
女性艺术创作是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之一。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入和西方女性主义引进中国,在较大范围内,女性艺术以及现代女性艺术创作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那么,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学习、消化、借鉴和研... 女性艺术创作是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之一。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入和西方女性主义引进中国,在较大范围内,女性艺术以及现代女性艺术创作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那么,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学习、消化、借鉴和研究、模仿后,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呈现出了一种怎样的基本面貌和样态呢?我们在回顾、参考和翻阅大量历史文献后,可能得出怎样的学术性内容呢?我们又将在诸多学术主张并存的年代,如何看待女性艺术创作呈现出的现代性意义呢?这些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女性主义 现代性 后现代理论 女性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安国寺遗址的密教石像考 被引量:7
18
作者 金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9,共6页
安国寺20世纪50年代出土的一批密教石像,至今对佛名有多种称说,较为混乱。本文重新考证佛名,简折教理和风格并考证其雕刻时代。
关键词 安国寺 密教石像 法门寺 圆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杨子华的绘画和墓室壁画考证北齐皇室的生活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3,共6页
近年来,河北、山西陆续发现了几座极为重要的北朝壁画墓,如河北磁县湾漳北齐壁画墓①、山西太原北齐娄叡壁画墓②、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等③,这些壁画墓壁画场面宏伟,技法纯熟,人物服饰、车马仪仗等极具史料价值,颇引海内外学界注目.学者... 近年来,河北、山西陆续发现了几座极为重要的北朝壁画墓,如河北磁县湾漳北齐壁画墓①、山西太原北齐娄叡壁画墓②、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等③,这些壁画墓壁画场面宏伟,技法纯熟,人物服饰、车马仪仗等极具史料价值,颇引海内外学界注目.学者们普遍认为如此高规格的壁画应与北齐宫廷画家扬子华画派有关,甚至有人认为很可能出自杨子华之手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子华 绘画 墓室壁画 北齐时期 生活方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中的历史细节——李毅士两幅肖像画及其他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3-159,124,共8页
李毅士的《陈师曾像》与《王梦白像》是极为难得的两件油画作品,有种种细节传递出相关的历史信息,为我们重新梳理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史,沟通各种史料提供了有力帮助。在民国时期的北京,研究美术现象,追索学术来源、传承及影响,可能要跳... 李毅士的《陈师曾像》与《王梦白像》是极为难得的两件油画作品,有种种细节传递出相关的历史信息,为我们重新梳理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史,沟通各种史料提供了有力帮助。在民国时期的北京,研究美术现象,追索学术来源、传承及影响,可能要跳出学校的圈子,才好展开讨论。因为那时的美术家流动性很强,不仅在不同的单位间流动,也在不同的区域间流动,这种移动或零散的状态,凸显的是一种活动状态,同时在活动与交往中不断沟通各种关系,达成理解并相互影响。1920年前后北京书画界有一部分留洋归国的学子,或土生土长的文化人,已经在思考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出路,思考着如何从中国传统中寻找可再生的资源,从而将当下的艺术往前"推进",故而远溯汉唐,乃至先秦的金石文字,都成为他们的文化关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美术史 李毅士 陈师曾 王梦白 北京书画界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