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17年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研究报告 |
丁亚平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2
|
电影造就的对话及路向——2014年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 |
丁亚平
储双月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3
|
有关中国电影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
丁亚平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9 |
8
|
|
4
|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2015年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综论 |
丁亚平
储双月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5
|
与时代同行:多元的影像叙述——论2018年中国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及趋向 |
丁亚平
陈晓萌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6
|
2019电影:产业回归理性,艺术质量提升 |
赵卫防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0 |
2
|
|
7
|
电视剧:大众艺术的大众担当 |
王乙涵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史学意识、实证理性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论60年新中国电影史学话语的演进 |
丁亚平
|
《文化艺术研究》
|
2009 |
5
|
|
9
|
文艺生态的变迁——当下中国电影的叙事问题 |
张慧瑜
|
《艺术广角》
|
2016 |
4
|
|
10
|
论类型片与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转型 |
丁亚平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4 |
2
|
|
11
|
中国历史电影的叙事流变 |
储双月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7 |
4
|
|
12
|
历史剧大讨论述略及其对中国历史电影发展的影响 |
储双月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7 |
2
|
|
13
|
电影现代性的张力:孙瑜与中国电影的兴革 |
丁亚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4
|
鬼妖文化与中国魔幻电影 |
李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5
|
现实关怀、情感力生产与全球化的可能性——2016年中国电影发展态势与对策 |
丁亚平
储双月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6
|
2014年世界电影内容生产策略与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定位 |
储双月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5 |
0 |
|
17
|
营造共情意识 拓展多元格局--2021年中国电影的内容生产分析 |
赵卫防
|
《艺术学研究》
|
2022 |
0 |
|
18
|
2014年轻电影与中国电影内热外冷的格局之困 |
储双月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9
|
意象组合:中国电影诗意叙事的探索 |
黄今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20
|
贡使姿态,不改匠心——看《钢铁侠》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姿态 |
李玮
|
《戏剧之家》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