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电影呈现与发展进路
1
作者 孙萌 徐依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9-36,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策略与内容生产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规定性、价值导向性。中影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针对重大题材影片进行美学和主题上的范式突破,对现...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策略与内容生产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规定性、价值导向性。中影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针对重大题材影片进行美学和主题上的范式突破,对现实题材及其他类型影片进行拓展和优化,又要深耕传统文化IP转化,构建新神话电影类型体系并激活文学改编电影的文化基因,实现叙事再生,还要树立全球视野,强化数字技术赋能,通过优化合拍生态与电影技术开发提升中国电影全球价值链位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电影 中影 电影呈现 发展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美学:中国影视美学体系再认识 被引量:23
2
作者 潘秀通 潘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51,共7页
中国电影意象美学自中国电影诞生就与之相伴相生,逐步形成多型意象美学形态并行发展、互动互融的基本格局。中国当代影视意象的创造和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综合化与普遍化过程中突现独特性,以创新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以其优良基因为... 中国电影意象美学自中国电影诞生就与之相伴相生,逐步形成多型意象美学形态并行发展、互动互融的基本格局。中国当代影视意象的创造和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综合化与普遍化过程中突现独特性,以创新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以其优良基因为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视 意象 美学 影视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学的应用性转向及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丁亚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58,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学的变化是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与语境改变联系在一起的。一些思想性甚或规范性、终极性的宏大词语,成为新时期艺术理论家和各门类的学者、创作者们竞相"言说"的对象,但是新的时代和生活赋予艺术以实践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学的变化是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与语境改变联系在一起的。一些思想性甚或规范性、终极性的宏大词语,成为新时期艺术理论家和各门类的学者、创作者们竞相"言说"的对象,但是新的时代和生活赋予艺术以实践和应用性的意义和价值,在理论层面或学术层面的学科建构不断加强的同时,包含更大数量和实践层面或应用层面的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今日艺术的媒介化、商业化,推动艺术学走向开放的概念,并赋予艺术理论机制以新的中国式话语。培养充盈而丰富的艺术精神、社会理想,并责无旁贷地负起伦理和社会担当,是艺术学在今日以至未来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艺术 中国艺术学 媒介化 应用性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0年代的电影批评和电影艺术理论 被引量:5
4
作者 高小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2期99-108,共10页
作为这个时期中国电影文化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基础的,是在左翼进步电影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参与引导下,在电影理论和批评方面的建树。除了在电影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有着不同的表述以外,这种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电影... 作为这个时期中国电影文化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基础的,是在左翼进步电影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参与引导下,在电影理论和批评方面的建树。除了在电影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有着不同的表述以外,这种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电影批评的开展及批评理论的建设上和对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上。这时的电影批评是进行电影宣传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左翼人士进入电影界以后所着重开展的工作之一,是对电影进行文化引导的重要方式。电影艺术理论在30年代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也出现了一些内容涉及比较广泛的理论探讨。中国电影理论的形态与国外电影理论形态不完全一样,更多的是以批评方式而存在,以译介方式而进行有限的自我阐释,以论争的方式而形成系统,可以说这是3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 新兴电影 意识形态 电影批评 电影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视传媒艺术的“智柔”魅力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共4页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无论它是富贵的或贫瘠的,无论它是悠久的或短暂的,都拥有和镌刻着真正代表自身国家形象或民族特色的"图腾"文化。"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老...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无论它是富贵的或贫瘠的,无论它是悠久的或短暂的,都拥有和镌刻着真正代表自身国家形象或民族特色的"图腾"文化。"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②影视传媒在赏心悦目的过程中呈现着时代与历史的车轮变迁,生物与自然的迁徙繁衍,映现着人类与社会的互动启迪和价值趋向,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历史中的"活化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至柔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软实力 科学的文化发展理念 大众传媒 影视传媒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侠电影与宗教伦理 被引量:12
6
作者 贾磊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2-155,共4页
与好莱坞电影不同,中国武侠电影保持了主流电影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由于宗教的介入,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体系中出现了“第三种力量”,改变了二元化叙事格局,也改变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模式。中国电影巧妙地将宗教伦理与影片叙事情节交融起来,... 与好莱坞电影不同,中国武侠电影保持了主流电影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由于宗教的介入,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体系中出现了“第三种力量”,改变了二元化叙事格局,也改变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模式。中国电影巧妙地将宗教伦理与影片叙事情节交融起来,宗教伦理在为正义力量提供合理道德依据的同时,通过皈依宗教流露出否定暴力的“出世情结”,使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精神在世界动作影片的历史序列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电影 宗教伦理 叙事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归属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小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7,共7页
中国电影百余年来始终重点关注一个文化问题,即民族电影的现代发展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创作中,体现为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叙事方式、民族性审美探索和民族风格的追求;在理论上,表现为中国电影的批评话语和理论对象的确立... 中国电影百余年来始终重点关注一个文化问题,即民族电影的现代发展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创作中,体现为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叙事方式、民族性审美探索和民族风格的追求;在理论上,表现为中国电影的批评话语和理论对象的确立、表述的中国化方式和体系建构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化叙事 文化归属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风格 批评话语 传统与现代 审美探索 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莱坞电影与中国早期三个片种的试制 被引量:5
8
作者 秦喜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1期91-97,共7页
本文考察了192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如何在欧美电影的影响试下开始试制侦探片、爱情片和喜剧短片,并就中国一些早期影片与欧美电影的影响关系做了初步考证。
关键词 侦探片 爱情片 喜剧短片 美国好莱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对美国电影的态度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小健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尽管美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城市市民喜爱美国电影,但是从进步知识界和电影界的普遍文化立场看,中国电影人对绝大多数美国商业电影采取了抵制和批判的态度,这反映了中国电影知识分子在明确的民族情感下所表现出来... 尽管美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城市市民喜爱美国电影,但是从进步知识界和电影界的普遍文化立场看,中国电影人对绝大多数美国商业电影采取了抵制和批判的态度,这反映了中国电影知识分子在明确的民族情感下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本土立场和清醒的文化理性精神。通过舆论这种民族情感和本土立场也在广大民众中逐渐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美国电影 态度 意识形态 经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的延续、突破与思考——2019中国内地春节档电影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卫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2,共5页
2019年中国内地的春节档电影市场,涌现出了《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神探蒲松龄》《廉政风云》《小猪佩奇过大年》《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影片。这些影片题材丰富、制作精良、风格各异,特别是在类型美... 2019年中国内地的春节档电影市场,涌现出了《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神探蒲松龄》《廉政风云》《小猪佩奇过大年》《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影片。这些影片题材丰富、制作精良、风格各异,特别是在类型美学层面呈现出了与以往同档期迥异的特性。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以往同档期中大行其道的动作类型基本淡出,而一直被视为中国类型电影中的短板——科幻类型强势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内地 电影市场 春节 原始时代 动作类型 类型电影 蒲松龄 外星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屏幕叙事艺术的根本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文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2,59,共5页
无论是电影故事片,还是电视连续剧,作为屏幕叙事艺术的根本在于剧本。剧本不但在理论上内在规定着屏幕叙事艺术的本质特征,而且在实践上严重制约着屏幕叙事艺术的良性、繁荣发展。本文通过丰富的实例论证和阐述了剧本作为屏幕叙事艺术... 无论是电影故事片,还是电视连续剧,作为屏幕叙事艺术的根本在于剧本。剧本不但在理论上内在规定着屏幕叙事艺术的本质特征,而且在实践上严重制约着屏幕叙事艺术的良性、繁荣发展。本文通过丰富的实例论证和阐述了剧本作为屏幕叙事艺术根本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艺术 屏幕 电影故事片 电视连续剧 本质特征 繁荣发展 剧本 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电视与元认知:新时代中国电视批评理念再考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婧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9-124,共6页
"新时代"文艺思想在继承毛泽东以来我党文艺思想的核心理念下,承续性地提炼了"舆论引导观""人民创作观""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文艺精品观""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观"等思想意识,提供了... "新时代"文艺思想在继承毛泽东以来我党文艺思想的核心理念下,承续性地提炼了"舆论引导观""人民创作观""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文艺精品观""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观"等思想意识,提供了新时代我国文艺创作、传播、理论研究的方向。然而,20世纪90年代电视批评对于缺乏标准和评判尺度的反思在媒介多元化、媒介技术深刻改写传播流程的当下,有成为"空中楼阁"的显在危机。基于此,以新时代的文艺思想引领并重塑"电视批评"作为"价值判断"的"元认知"思维模式为出发点,探寻电视批评适应国内融媒体发展格局、实现新视听领域"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影视作品国际认同的理念与路径,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电视批评话语理论建构的新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电视批评 概念旅行 话语分层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育电影的典型叙事场景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60-64,共5页
体育电影作为中国电影中独特且突出的一种类型,具有特殊的文化特征和市场感召力,其场景建构也呈现出典型性与指向性。通过典型场景设计,对影片的主题思想、叙事结构、视听风格等方面产生影响,并体现出体育电影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美学特征... 体育电影作为中国电影中独特且突出的一种类型,具有特殊的文化特征和市场感召力,其场景建构也呈现出典型性与指向性。通过典型场景设计,对影片的主题思想、叙事结构、视听风格等方面产生影响,并体现出体育电影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美学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体育电影五种典型场景的分析,即建立情境场景、冲突展开场景、中点转折场景、重生与回归场景、“悬崖边的决斗”场景,探讨中国体育电影在叙事场景建构上的特征与得失,以期为体育电影的创作与批评,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电影 典型 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香港“电懋”公司的品牌化明星制造策略
14
作者 孙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3-18,共6页
明星是制片厂所掌握资本的实体化表现之一,也是电影工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商业影片来讲,明星的加盟往往是票房的保障,因此,明星也被看作是大片厂制度下可以被塑造及传播的商品。随着“比沃格拉夫女郎”——弗洛伦斯·劳伦... 明星是制片厂所掌握资本的实体化表现之一,也是电影工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商业影片来讲,明星的加盟往往是票房的保障,因此,明星也被看作是大片厂制度下可以被塑造及传播的商品。随着“比沃格拉夫女郎”——弗洛伦斯·劳伦斯被一场车祸事故推上电影明星的宝座,电影明星登上了时代的舞台。中国香港的电影市场也进入长达数十年的大片厂争霸时代,“邵氏”“电懋”相继开始发掘、培养明星,并以此为基点进行电影制作及发行,打造了无数璀璨明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制作 电懋 商业影片 中国香港 电影明星 弗洛伦斯 工业体系 品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影人年谱与文化地理学视阈下的区域电影研究
15
作者 杨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7-42,共6页
数字人文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诸如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深入应用于人文社科研究的跨学科研究范式。而在电影研究领域,数字人文不仅可以拓宽电影史研究的新路径,而且可以搭建丰赡可观的电影研究数据库,将电... 数字人文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诸如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深入应用于人文社科研究的跨学科研究范式。而在电影研究领域,数字人文不仅可以拓宽电影史研究的新路径,而且可以搭建丰赡可观的电影研究数据库,将电影研究置身于全面的历史现场,从而为研究电影的生产、流通、消费提供更多的分析工具。从新电影史研究空间转向的背景来看,数字人文研究范式下的影人年谱一方面以丰富的史料还原历史,为我们研究影人的生平脉络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另一方面则揭示了影人的文化气质、生命轨迹、社会网络等社会文化属性,为我们研究区域电影、离散影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现代信息技术 文化地理学 社会文化属性 人文社科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 文化气质 学术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稽穿插:历史衍变、叙事功能与“吸引力电影”
16
作者 闫明 丁亚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114,共9页
作为中国早期电影中重要的叙事技巧,滑稽穿插深受传统叙事艺术影响,同时也借鉴了外国电影的创作手法。滑稽穿插在早期电影中经历了由短片中之主体到长片中之附庸的结构转变。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滑稽穿插进一步与叙事结合,丰富了电影的... 作为中国早期电影中重要的叙事技巧,滑稽穿插深受传统叙事艺术影响,同时也借鉴了外国电影的创作手法。滑稽穿插在早期电影中经历了由短片中之主体到长片中之附庸的结构转变。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滑稽穿插进一步与叙事结合,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层次,其叙事功能却遭到了“左翼”影评人的激烈批判。滑稽穿插的形成与大量应用是商业观念映照下的创作实践,体现了早期电影以观众为主体的思想。时至今日,滑稽穿插依然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稽穿插 叙事技巧 历史衍变 “吸引力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标尺取代剪刀:百年电影分级制与审查制的分野 被引量:15
17
作者 贾磊磊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47,共4页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电影审查和分级制度。尽管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但所有电影审查也有相同的部分,它包括限制色情、限制暴力、维护本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维护社会安定、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这些基本内容。分级制是电影审查制的延续和变...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电影审查和分级制度。尽管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但所有电影审查也有相同的部分,它包括限制色情、限制暴力、维护本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维护社会安定、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这些基本内容。分级制是电影审查制的延续和变型。电影检查从普遍审查到逐等分级转变的既有电影艺术不断发展的历史因素,同时也有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因素。作为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的电影观看、放映制度的电影分级制是现代电影产业体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电影分级制是完善电影市场、规范电影行业体制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实行电影的分级制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审查制 分级制 中国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的建构--CCTV《中华医药》十年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亚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中华医药》 CCTV 传媒 中央电视台 广播电视 历史建构 生命感 栏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满映”的女明星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珊珊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8-163,共6页
"满映"全称是"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满映"成立于1937年8月21日,1945年9月结束,拍摄的影片大体分为启民映画和娱民映画两种。启民映画是用于宣传的纪录片和教育片,而娱民映画则是包括国策片、家庭伦理... "满映"全称是"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满映"成立于1937年8月21日,1945年9月结束,拍摄的影片大体分为启民映画和娱民映画两种。启民映画是用于宣传的纪录片和教育片,而娱民映画则是包括国策片、家庭伦理片、武侠片、喜剧片等在内的故事片。本文从"满映"的故事片《迎春花》和"满映"女明星李香兰说起,具体考察了"满映"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明星的培养机制以及女明星的另类摩登形态,由此折射出独特年代中独特的电影现象,从而为我们在政治性读解之外,探讨包括"满映"在内的沦陷区电影提供了多种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映” 《迎春花》 李香兰 明星 摩登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银幕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小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2期34-43,共10页
在儒家文化中,善是最本质的东西。因此,东方文学艺术在塑造美好人物时总将人物的高尚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作为外在美的内在支撑。这一美学观深深影响了东方银幕对女性美的塑造。在中、日、韩、朝的电影中,塑造理想女性时,往往将女性的外... 在儒家文化中,善是最本质的东西。因此,东方文学艺术在塑造美好人物时总将人物的高尚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作为外在美的内在支撑。这一美学观深深影响了东方银幕对女性美的塑造。在中、日、韩、朝的电影中,塑造理想女性时,往往将女性的外在美与内在美高度统一,甚至为了强调女性的内在美,不惜消减外在美。这种银幕女性美学观,决定了东方银幕塑造女性形象时的“东方式表述”,和“女性美”的东方式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传统美德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