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机构改革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列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8,共14页
从纯学理的意义而言,文化制度创新与文化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同义性,而机构改革作为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遭遇政策能力不足和执行效率滞阻的困扰,所以更具问题表征性与解困迫切性。本文从文化机构的现存体制性矛盾、改革过程... 从纯学理的意义而言,文化制度创新与文化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同义性,而机构改革作为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遭遇政策能力不足和执行效率滞阻的困扰,所以更具问题表征性与解困迫切性。本文从文化机构的现存体制性矛盾、改革过程中的功能缺失以及理想的制度创新目标三个层面,给予了较为详尽的文化制度研究视角的学理阐释,以期为有效的文化制度建构提供知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改革 文化制度 单位人 效率性 文化建设 文化权利 正义性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系学视野文艺人民本体论命题建构——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创新点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列生 刘厦静 李竞爽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5,共25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知识谱系延展最新命题知识形态,文艺人民本体论在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得以时代凸显,是以全部文艺本体论人类思想成果为学理建构知识综合前提的,因而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文艺本体论问题上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知识谱系延展最新命题知识形态,文艺人民本体论在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得以时代凸显,是以全部文艺本体论人类思想成果为学理建构知识综合前提的,因而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文艺本体论问题上的当代知识形态。基于谱系学知识延展分析,这一命题的清晰价值指向突出地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调人民对于文艺存在的意义本源性;二是强调人民对于文艺存在的利益主体性;三是强调人民对于文艺存在的现实驱动地位或者驱动力要素能量;四是强调人民对于文艺存在最普遍同时最现实的审美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人民本体论 命题学理嵌位 原典空间 承传空间 现代人性学说 古典民本主义 谱系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操控”与“契约运行”的属性级差及其转换途径——关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工具激活的思考之二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列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69,223,共27页
文章从时序、代际和功能方式差异等不同角度,确证着"权力操控"与"契约运行"作为两种功能实现方式,无论就文化制度还是匹配性文化工具,都在更加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进化过程中,客观形成了彼此间的级差关系及其自身... 文章从时序、代际和功能方式差异等不同角度,确证着"权力操控"与"契约运行"作为两种功能实现方式,无论就文化制度还是匹配性文化工具,都在更加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进化过程中,客观形成了彼此间的级差关系及其自身所具有的级差属性。我们思考由"权力操控"向"契约运行"工具方式升级的转换途径问题,其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就在于如何以制度功能的力量,规避乃至解除所有来自"官僚型公务员"及其依附性亚官僚化事业单位职工的消极抵抗。基于一己之见且义项极为有限的答题内容,并粗线条地将其编序出三种途径:途径A:"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件下使一切公共文化服务工具都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其逻辑起点和绩效标竿;途径B:"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确立公共文化服务工具合法化运行制度刚性;途径C:"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条件下最大限度挤压公共文化服务工具利益寻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权利操控 契约运行 属性级差 转换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化预算的现实困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列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208,共6页
本文针对中国文化预算的现实困境,具体描述出支出的非预算性、执行的非清晰性和程序的非约束性三种困境命题,并由此开始对走出困境的制度寻求进行辨析。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文化预算 文化预算程序 预算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文化政策和项目的背景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列生(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37,共19页
本文节译自由乔伊斯·佐曼斯、埃切·科雷茵加特纳主编的一本论文集,书名为《比较文化政策:美国与日本研究》,1999年由Alta Mira出版社出版。集中所收文章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题作文,基本上属于官方研究文本,所以出版社未作... 本文节译自由乔伊斯·佐曼斯、埃切·科雷茵加特纳主编的一本论文集,书名为《比较文化政策:美国与日本研究》,1999年由Alta Mira出版社出版。集中所收文章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题作文,基本上属于官方研究文本,所以出版社未作版权声明及其他诉求。本文作者姓名之所以按英译而未按籍国日译,主要考虑本人长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同时本文亦是应该组织之邀而作。作者通过流畅的英文、简约的笔法,以及条理清晰的篇章结构安排,对日本文化政策的宏观框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同时对某些匹配性的政策项目工具亦给予了相应说明。阅读本文,对我们系统而完整地了解日本文化政策现状及与美国现行文化政策的运作方式进行比较,有比较明显的知识参照意义。由于摘译自英语写作文本,故一概从其语用惯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建设 日本文化政策 比较研究 创作资助项目 全球在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对文化产业制度支撑的功能缺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列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7,56,共7页
政府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就像与任何其它产业经济的结构关系一样,除了设计师与操盘手的角色分置意义外,前者还对后者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制度支撑作用,其有效途径就是文化产业政策的工具杠杆作用,就是这些政策工具的适配性和功能嵌位... 政府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就像与任何其它产业经济的结构关系一样,除了设计师与操盘手的角色分置意义外,前者还对后者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制度支撑作用,其有效途径就是文化产业政策的工具杠杆作用,就是这些政策工具的适配性和功能嵌位。但中国文化产业的当前发展情况是,这种嵌合性关系并未有效建构,政府与文化市场的关系及政府内部的治理结构,都存在严重的体制紊乱,由此导致诸多功能缺位,并给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功能配置 功能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条件下创意人才的行为能指空间与潜能激活渠道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列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43,共23页
所谓文化创意人才是能在哪些方面有所特殊作为而非天使般的一切皆可为。我们所先行编序并予以简略讨论的内容,亦只能是基于我们当前的理论推定与实践总结所获得的知识成果,并择要归纳出:其一,基于社会集合心理认同聚焦的物化文化符号创... 所谓文化创意人才是能在哪些方面有所特殊作为而非天使般的一切皆可为。我们所先行编序并予以简略讨论的内容,亦只能是基于我们当前的理论推定与实践总结所获得的知识成果,并择要归纳出:其一,基于社会集合心理认同聚焦的物化文化符号创制能力;其二,基于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占优的产业发展战略导向能力;其三,基于交易价格差异利润诉求的产品营销策略调控能力。在社会和政府所提供的创新环境与条件中,究竟有哪些可具指分析的潜能激活渠道?我们可以从宏观把握角度先行编序三种普适性渠道方式给予讨论:一是创新机会激活渠道;二是经济补偿激活渠道;三是社会荣誉激活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创意人才 物化文化符号 生产能力 市场导向 营销策略 潜能激活 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尚艺术:介质合谋与本体变异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列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104,共24页
时尚艺术作为从介质合谋到本体变异的文化后果,是非同一存身界面的时尚与艺术,在同一现场现世之际暧昧相拥的产物,既意味着时尚的艺术化,亦意味着艺术的时尚化,当然更意味着两者高度叠合的创意生成。这种创意生成既可以看作时尚界面的延... 时尚艺术作为从介质合谋到本体变异的文化后果,是非同一存身界面的时尚与艺术,在同一现场现世之际暧昧相拥的产物,既意味着时尚的艺术化,亦意味着艺术的时尚化,当然更意味着两者高度叠合的创意生成。这种创意生成既可以看作时尚界面的延展,亦可以看作艺术界面的延展,但切切不能看作是对时尚抑或艺术既有进程的否定和颠覆,而应看作接续性新的肯定形式与拓值性更多的补充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 艺术 艺术学理论 时尚艺术 介质合谋 本体变异 创意 延续 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审美行为成为消费行为——日常生活审美的文化批评 被引量:2
9
作者 祁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0-57,共8页
日常生活和审美在当代社会的相互渗透,受消费主义思潮影响,审美的传统内涵发生转变,呈现出批判转向、自律性的匮乏、功利性倾向、多文化混杂的特征。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批判 自律 功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尚产业:符号生产与市场操控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列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68,23,共18页
时尚生产是符号生产,时尚产业是以符号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领域和产业链条。时尚符号的重要存在特征之一就是它所链接的是人的物性欲望或物的人性意象,而非超越物质的意义、价值或精神诉求。在文化产业的谱系内置中,时尚产业无论就其产业... 时尚生产是符号生产,时尚产业是以符号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领域和产业链条。时尚符号的重要存在特征之一就是它所链接的是人的物性欲望或物的人性意象,而非超越物质的意义、价值或精神诉求。在文化产业的谱系内置中,时尚产业无论就其产业规模还是其高额回报,都处在产业形态的高端位置,时尚产业的从业规模、利润总量、产业链长度、制度完形状况乃至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波及面,几乎都为文化产业其他类目所无可比拟。毫无疑问,这一激进文化形态对日常生活境遇而言乃是大势所趋,而我们所能虑及尤其所应谋划的问题焦点在于,面对汹涌而至的时尚消费以及这一消费事态的全球化市场拓展,我们如何在中国问题背景和中国利益立场去全面审视时尚产业的事实、真相和驾驭姿态,并由此获得助推中国时尚产业的知识支撑,从而为那些"知其然"的产业操控者们提供"知其所以然"的背景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时尚产业 符号生产 艺术市场操控 知识支撑 意义 价值 精神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身体生产的后现代时尚思潮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列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82,91,共10页
很显然,走向身体生产的时尚思潮,正将卷入其中的时尚涉身者转型为这样一种极为矛盾的社会行为主体,即一方面在自由选择的权利确立中成为自我生产与自我消费的自由人,另一方面又在选择动机的社会依赖中成为被生产与被消费的身体符号。如... 很显然,走向身体生产的时尚思潮,正将卷入其中的时尚涉身者转型为这样一种极为矛盾的社会行为主体,即一方面在自由选择的权利确立中成为自我生产与自我消费的自由人,另一方面又在选择动机的社会依赖中成为被生产与被消费的身体符号。如果从学理分析角度,将身份追逐走向身体生产这一时尚思潮行动路线给予意义凸显,则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给予较为清晰的转折性事态把握,并由这种把握和描述,斟定事态转折的社会意义,抑或确立我们自身的时尚生活境遇与价值向度:其一,这一行动路线具有既定社会秩序瓦解后公共生活转型的符号隐喻功能;其二,这一行动路线具有意识形态弱化后日常生活中心化的符号隐喻功能;其三,这一行动路线具有"贵族文化"与"精英文化"宰制失灵后"大众文化"优先性的符号隐喻功能。对时尚思潮的弄潮儿来说,身体生产首先是以身体欲望的冲动满足为设定行为目标;其次在于对身体缺陷审美修复的虚拟预期,也就是为了实现更高的身体诉求和更具想象力的审美愿景,每一个时尚涉身者都会把自身置于程度不同的缺陷判断之中,甚至在艺术明星或身体偶像的他者性参照中表现出对自身的强烈不满;其三在于所有时尚涉身者通过自身身体形象的符号创建,形成时尚场域得以可持续建构的不竭驱动力量,驱动由身体生产支撑着的时尚思潮漫溢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文化符号 艺术 身体生产 后现代 时尚思潮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域谱系框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列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60,共14页
首先,我们从知识域的存在同质性与异质性来考察知识域谱系框架的一些较为明显而且较为朴素的特征。其次,我们关注和聚焦不同知识域内谱系形态的基本变化格局,并在这些千头万绪同时也千变万化的知识谱系构成中,寻找到并且确立出某些具有... 首先,我们从知识域的存在同质性与异质性来考察知识域谱系框架的一些较为明显而且较为朴素的特征。其次,我们关注和聚焦不同知识域内谱系形态的基本变化格局,并在这些千头万绪同时也千变万化的知识谱系构成中,寻找到并且确立出某些具有知识标点意义或者问题指引功能的稳定坐标,所有诸如此类的稳定坐标就其存在本质而言就是知识节点或者核心知识要素,而就其存在形式而言则又往往显现为具有命题决定作用的重要概念或者时下引以为时髦的所谓"关键词"。知识谱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在体系化过程中,所有直接抑或间接的参与者都不过互约性地对散布的知识点进行价值功能定位与知识关联编序,由此形成一整套相对完整同时又具有较强约束力的秩序系统。没有秩序就没有谱系,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知识域谱系框架。此外,文章还从异发性的角度分析,由此得出在同一知识域内,宏观知识谱系、微观知识谱系和中观知识谱系间的差异性,并进而由这些差异性对知识域谱系框架逆向性地给予总体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域 谱系框架 同质性 异质性 核心要素 秩序 逆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的“滴落”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格兰特.D.麦克瑞肯 王列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4,78,共7页
"滴落"理论乃西美尔1904年第一次提出,是对时尚变化的一种极富智慧的理论叙事。该理论已经深陷困难时期。"滴落"理论是能够被修复的,通过对着装象征意义的补充,该理论能适应于时尚变化的文化语境,并且因方法改进而... "滴落"理论乃西美尔1904年第一次提出,是对时尚变化的一种极富智慧的理论叙事。该理论已经深陷困难时期。"滴落"理论是能够被修复的,通过对着装象征意义的补充,该理论能适应于时尚变化的文化语境,并且因方法改进而能从其理论局限中获得超越,拓展经验视野,深化阐释敏锐性,增强预测能力。本文致力于呈现西美尔的"滴落"理论能从其现在的被忽视状态得以恢复,并使其对于当代社会某些时尚变化情况具有研究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落”理论 修复 格兰特·D 麦克瑞肯 着装 文化符号 文化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