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秦汉砖铭的“篆刻”本色
- 1
-
-
作者
魏杰
蔡大礼
赵熊
邹涛
王东声
冯宝麟
-
机构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
西冷印社
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理论部
不详
-
出处
《中国书画》
2022年第5期40-76,共37页
-
文摘
“印宗秦汉”成为流派印以来的不二法门,即凡篆刻当宗法“秦印”“汉印”。但秦汉“刻”制的文字,除了“印章”,尚有为数众多的砖铭。两者都是秦汉艺术精神的写照。相较而言,秦印、汉印多了些“规矩”,而砖铭同样出自下层官吏、底层百姓,却少了些“条条框框”,刻划更加写意,或豪放生动,或奇崛大气。以下为6位当代篆刻家对秦汉砖铭文的认识与诠释及其“化古为我”的艺术实践。文图按来稿先后顺序排列。
-
关键词
汉印
秦印
印宗秦汉
顺序排列
篆刻
不二法门
砖铭
-
分类号
J292.4
[艺术—美术]
K87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刻篆到篆刻
- 2
-
-
作者
冯宝麟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理论部
西泠印社
-
出处
《江苏教育》
2018年第5期69-70,共2页
-
文摘
印学史上“篆”与“刻”在印章创作中重要性的此长彼消历经三次,每次都是印风巨变的标志。对“刻”的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促成了“刀性”的充分展示。“篆”作为篆刻艺术的两大主要构成因素之一,逐步地过渡到一个最佳的位置上,进入到一种崭新境界。“篆刻”也从过去的“刻篆”实现了自己的本真,是深含了“篆”的意义的“刻”,是真正的“篆刻”。
-
关键词
篆刻
构成因素
-
分类号
G292.1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