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自生(TiC+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1
作者 张嘉晨 祁晨 +3 位作者 杨明年 杨忠 李红英 朱永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2-57,66,共7页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原位自生10vol%(TiC+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为750~9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的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原位自生10vol%(TiC+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为750~9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的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该复合材料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流变曲线均依次出现加工硬化、流变软化、稳态流变3个阶段,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力均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构建了基于不同变形条件下峰值应力的复合材料本构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α相含量逐渐减少,β相含量增多;在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阶段会形成位错墙,并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钛基体和增强相的协同变形,进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雪辰 张镜斌 +5 位作者 姚永辉 高磊 张伟强 高志杰 杨艳 陈海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56,共7页
对SiC_(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微弧氧化和封孔处理,对膜层的厚度、粗糙度、表面微观形貌、相组成和耐盐雾腐蚀性能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了电参数和封闭处理对微弧氧化膜层微观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层主要由α-Al_(2)O_... 对SiC_(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微弧氧化和封孔处理,对膜层的厚度、粗糙度、表面微观形貌、相组成和耐盐雾腐蚀性能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了电参数和封闭处理对微弧氧化膜层微观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层主要由α-Al_(2)O_(3)和γ-Al_(2)O_(3)相组成,当膜层厚度为30~40μm时,粗糙度可以控制在2.12μm以下。粗糙度最佳的电参数为频率1000 Hz、占空比30%、电流密度1 A/dm^(2)。封孔处理可以大幅提高SiC_(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层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微弧氧化 封孔处理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电弧增材技术研究
3
作者 匡锐 薛帅 +6 位作者 闫亮亮 范玉虎 张伟强 夏岽尊 来钰人 赵拴勃 张春耕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1-166,共6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对于结构复杂的筒体、箱体等薄壁结构件,其成型难度大,机械加工余量大,生产周期长。而采用WAAM技术可以快速打印成形此类结构件。开展颗粒...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对于结构复杂的筒体、箱体等薄壁结构件,其成型难度大,机械加工余量大,生产周期长。而采用WAAM技术可以快速打印成形此类结构件。开展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焊丝制备、电弧增材制造(WAAM)试验等,分析了T6热处理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WAAM试样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金属型模具浇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高了冷却速率,从而细化晶粒,使成分偏析程度减小,保证了组织的均匀性。通过控制单道次粗拉伸和精拉伸的变形比,辅以中间退火处理(410℃±10℃,保温1.5 h),可制备出满足WAAM要求的焊丝。采用制备的焊丝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获得了成形良好、无孔隙的墙体增材制造样品。WAAM样品经T6热处理后,抗拉强度为370~390 MPa、屈服强度为320~335MPa、伸长率为2.5%~4.5%,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电弧增材制造 金属型模具 拉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物理性能和防腐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利峰 王雪 +6 位作者 王卫东 王雅君 魏刚 李海杰 陈飞 王威 王彬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7,共7页
选择TC4钛合金材料作为基体,针对其表面处理利用微弧氧化技术构建陶瓷膜层,从而可以提高钛合金的物理性能和防腐性能。以硅酸钠、六偏磷酸钠、氟化钠溶液作为电解液,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微弧氧化膜层。借助SEM和XRD研究了微弧氧化膜层形... 选择TC4钛合金材料作为基体,针对其表面处理利用微弧氧化技术构建陶瓷膜层,从而可以提高钛合金的物理性能和防腐性能。以硅酸钠、六偏磷酸钠、氟化钠溶液作为电解液,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微弧氧化膜层。借助SEM和XRD研究了微弧氧化膜层形貌和结构组成,对膜层进行硬度、厚度、结合力、绝缘性及疲劳强度等物理性能试验,并通过盐雾腐蚀试验、湿热试验和海水浸泡试验分析了其防腐性能。结果表明,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的抗腐蚀能力不仅取决于自身物相结构、内部致密性,还取决于氧化膜的厚度、相组成及结构上的缺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弧氧化 膜层厚度 物理性能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L114A合金Sb-Te联合变质技术研究
5
作者 高博 连士铭 +7 位作者 闫亮亮 刘佳敏 薛帅 杨振雷 张海亮 杨磊 张蓬涛 夏岽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2-76,共5页
以QJ3185—2003《航天用铝合金ZL205A、ZL114A铸件规范》中ZL114A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探讨了Sb与Te的加入量以及静置时间对ZL114A合金T6热处理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Te联合变质过程中,Te能够在铝液中较快溶解,发挥... 以QJ3185—2003《航天用铝合金ZL205A、ZL114A铸件规范》中ZL114A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探讨了Sb与Te的加入量以及静置时间对ZL114A合金T6热处理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Te联合变质过程中,Te能够在铝液中较快溶解,发挥其变质作用。Sb因熔点较高,完全在铝液中溶解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且溶解后的Sb要完全发挥其变质作用,还需要一定的孕育期。当Sb和Te含量分别为0.25%和0.15%,静置45 min时,变质效果达到最佳,α枝晶与共晶体分布均匀,共晶硅为颗粒状,合金的力学性能达到峰值;当静置时间延长至90 min时,变质效果没有出现衰退现象,Sb-Te联合变质具有长效性。但当Te的加入量为0.20%时,相比最优变质效果,共晶硅颗粒状变少,短杆状共晶硅变长变粗,合金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114A铝合金 Sb-Te联合变质 金相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铸造铝铜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飞 李高宏 +5 位作者 许岗 余申卫 王成辉 曹栋 姚婷 郭振潼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6,109,共6页
铸铝铜合金成分多,熔炼工艺复杂、成型工艺困难、力学性能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其在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上的广泛应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一种新型铸造Al-Cu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采用OM、SEM和TEM表征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分析了合金组织... 铸铝铜合金成分多,熔炼工艺复杂、成型工艺困难、力学性能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其在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上的广泛应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一种新型铸造Al-Cu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采用OM、SEM和TEM表征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分析了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型铸造Al-Cu合金获得高强度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固溶535℃/8h、时效170℃/6 h。热处理后该合金的平均抗拉强度达到518 MPa,平均伸长率为5.8%,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合金平均晶粒度为7级,时效过程析出的第二相在境界弥散分布;拉伸试样断口有大量细小韧窝,且有明显的河流状的撕裂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铝铜合金 固溶时效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n-Mg-Cu系铝合金增材制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余申卫 王成辉 +1 位作者 周茜 王惠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2,共8页
Al-Zn-Mg-Cu系(即7xxx系)铝合金是军民两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超高强度铝合金,Al-Zn-Mg-Cu系铝合金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复杂零件精密成形与轻量化设计等显著优势,市场需求广泛。本文综述了Al-Zn-Mg-Cu系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 Al-Zn-Mg-Cu系(即7xxx系)铝合金是军民两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超高强度铝合金,Al-Zn-Mg-Cu系铝合金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复杂零件精密成形与轻量化设计等显著优势,市场需求广泛。本文综述了Al-Zn-Mg-Cu系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增材制造7075铝合金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对7075铝合金增材制造技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系铝合金 增材制造 精密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选区熔化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严侃 高志杰 +4 位作者 高磊 张镜斌 张伟强 陈喜锋 杨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3,共7页
电子束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低反射率、高效率、高致密和低残余应力的特点,在高真空氛围下成形可以防止金属材料被氧化,特别适合活泼、难熔和脆性大的高性能复杂金属材料零件的精密成形制造。然而,电子束增材制造金属... 电子束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低反射率、高效率、高致密和低残余应力的特点,在高真空氛围下成形可以防止金属材料被氧化,特别适合活泼、难熔和脆性大的高性能复杂金属材料零件的精密成形制造。然而,电子束增材制造金属材料往往面临工艺参数难调控,成形零件存在孔隙、裂纹缺陷以及低致密度、元素蒸发、力学性能不足等问题。因此,开展电子束增材制造工艺-成形性-组织-性能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采用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技术在制备合金钢、钛及高温合金、铝合金和高熵合金的工艺参数调控及优化、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电子束增材金属材料的热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选区熔化 增材制造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尺度SiC_(p)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耐磨性研究
9
作者 李龙 余申卫 +5 位作者 王成辉 范玉虎 王惠梅 汪勇 杨蕾 付永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58,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双尺度SiC_(p)增强Al基复合材料,SiC_(p)双粒径50μm:10μm的比例分别为1∶1、2∶1、3∶1、4∶1及5∶1,添加总含量为20vol%。通过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及对比试样HT300材料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使用SEM...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双尺度SiC_(p)增强Al基复合材料,SiC_(p)双粒径50μm:10μm的比例分别为1∶1、2∶1、3∶1、4∶1及5∶1,添加总含量为20vol%。通过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及对比试样HT300材料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使用SEM、EDS对复合材料及HT300摩擦磨损前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C_(p)与Al基体界面结合良好,无界面脱粘及孔隙产生。任一碳化硅颗粒粒径配比的SiC_(p)/Al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均优于HT300,其中颗粒粒径配比为3∶1时耐磨性能最优,HT300磨损量约为颗粒粒径配比3∶1时的7~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Al基复合材料 双尺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镜斌 高磊 +1 位作者 张伟强 陈喜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固相增材工艺,具有增材效率高、材料范围广、性能优、成本低等优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方法主要分为板材叠加增材制造、搅拌摩擦沉积增材制造和损耗型摩擦堆焊增材制造。本文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的...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固相增材工艺,具有增材效率高、材料范围广、性能优、成本低等优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方法主要分为板材叠加增材制造、搅拌摩擦沉积增材制造和损耗型摩擦堆焊增材制造。本文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沉积层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梯度增强层的制备研究进展
11
作者 蒋一征 刘洲超 +1 位作者 李宁 柴珍珍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1-36,42,共7页
碳化物增强金属表面复合材料兼具碳化物的高硬度、高模量及基体的高韧性、高塑性优势,是提高金属材料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碳化物颗粒体积分数提高,复合材料强度显著增大的同时韧性却大幅下降。如何改善碳化物/金属复合材料的... 碳化物增强金属表面复合材料兼具碳化物的高硬度、高模量及基体的高韧性、高塑性优势,是提高金属材料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碳化物颗粒体积分数提高,复合材料强度显著增大的同时韧性却大幅下降。如何改善碳化物/金属复合材料的强韧性倒置问题成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基础性难题之一。目前,报道的碳化物/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复合强韧化方式主要有表面梯度化、纳米复合、表面应力以及新型结构等方式。主要讨论了金属表面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表面梯度增强层的研究进展和制备现状,详细探讨了表面梯度增强层的优势,并提出了利用表面处理技术制备金属表面碳化物陶瓷梯度复合层,以期实现零件表面增强体的连续或逐级变化;同时保持基体的良好性能,有望提高金属材料的使役性能,增强表面特性,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梯度增强层 陶瓷颗粒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自支撑Zn_(2)VO_(4)/N-CNFs复合中间层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吴丁丁 曲来涛 +2 位作者 陈利萍 魏刚 王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47,共7页
应用静电纺丝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3D网状结构的Zn、V双金属化合物-氮掺杂碳纳米纤维自支撑中间层(Zn_(2)VO_(4)4/N-CNFs),被用于锂硫电池。结果表明,吡啶氮和吡咯氮能与锂离子发生强的相互作用,Zn_(2)VO_(4)4对多硫化锂有极强的吸附和催... 应用静电纺丝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3D网状结构的Zn、V双金属化合物-氮掺杂碳纳米纤维自支撑中间层(Zn_(2)VO_(4)4/N-CNFs),被用于锂硫电池。结果表明,吡啶氮和吡咯氮能与锂离子发生强的相互作用,Zn_(2)VO_(4)4对多硫化锂有极强的吸附和催化效果。碳纳米纤维网络捕捉多硫化锂的同时还可以提供长程电子传导路径,在促进电子转移的同时又能存储电解液,提供了电化学反应空间。Zn_(2)VO_(4)4/N-CNFs中间层发挥了对多硫化锂从捕捉到促进转化的双功能作用。因此,采用Zn_(2)VO_(4)4/N-CNFs中间层的锂硫电池在0.2 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796.1 mAh·g^(-1),循环100圈后仍可保持727.2 mAh·g^(-1)的容量,容量保持率为91.3%。在1.0 C时,电池的初始容量为593.4 mAh·g^(-1),循环1000圈后仍保有353.3 mAh·g^(-1)的容量,每圈的容量衰减仅为0.0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化合物 碳纳米纤维 中间层 多硫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元素对Al-Si系再生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13
作者 孟达 夏岽尊 +2 位作者 范玉虎 薛帅 闫亮亮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13,共7页
Al-Si系铸造铝合金以其良好的铸造工艺性,高强度、耐磨和抗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交通、建筑车等具有轻量化需求的行业。同时Al-Si系铸造铝合金可多次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然而,铝合金在循环使用过程中的Fe... Al-Si系铸造铝合金以其良好的铸造工艺性,高强度、耐磨和抗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交通、建筑车等具有轻量化需求的行业。同时Al-Si系铸造铝合金可多次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然而,铝合金在循环使用过程中的Fe元素杂质累积问题,影响了其品质和综合性能。综述了Fe含量对铝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理,并对添加元素中和法、熔体处理法以及热处理方法对Fe元素的控制进行了论述,对铝合金中Fe杂质元素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系铸造铝合金 Fe元素 元素中和法 熔体处理法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增材制造铜/钢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14
作者 胡剑 马迪 +5 位作者 魏刚 薛飞 张伟强 王成辉 王惠梅 曹鑫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52-158,164,共8页
采用激光增材技术制备了铜/钢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合金层、界面、基体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对铜合金层及界面力学性能与摩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激光熔覆所导致的细晶强化与镍元素向铜合金层的扩散使得铜合金层表现出优异的力... 采用激光增材技术制备了铜/钢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合金层、界面、基体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对铜合金层及界面力学性能与摩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激光熔覆所导致的细晶强化与镍元素向铜合金层的扩散使得铜合金层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这归因于镍元素在铜锡合金中的存在生成了复杂的三元相,晶粒细化削弱了锡的偏析,同时晶界的增多使δ相分离,连续粗大的δ相的消失转变为晶内与晶界零散析出。制备的铜/钢复合材料合金层抗拉强度平均值为502.3 MPa,屈服强度平均值为356.6 MPa,伸长率平均值为11.05%,断面收缩率平均值为8.55%,弹性模量平均值为106.863 GPa,剪切强度平均值为450.9 MPa,铜合金界面结合强度为549.7 MPa,摩擦系数介于0.786~0.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钢复合 激光熔覆 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2024铝基复合材料冷压成形致密化特性研究
15
作者 王成辉 王惠梅 +2 位作者 余申卫 汪勇 周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52,共6页
采用单轴模压法,以50μm、10μm双粒径SiC_(p)和2024铝粉混合粉末为原料,研究在102、204和306 MPa冷压条件下混合粉的冷压致密化行为、机理。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SiC_(p)含量为20vol%的SiC_(p)/Al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压烧结成形复合材... 采用单轴模压法,以50μm、10μm双粒径SiC_(p)和2024铝粉混合粉末为原料,研究在102、204和306 MPa冷压条件下混合粉的冷压致密化行为、机理。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SiC_(p)含量为20vol%的SiC_(p)/Al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压烧结成形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断口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冷压压力的增大,冷压坯和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均增加,204 MPa之后冷压坯致密度的增幅不明显,306 MPa冷压条件下冷压坯致密度最高达到85.8%,烧结后铝基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最高达到99.87%。铝基复合材料的双粒径SiC_(p)与Al基体界面呈冶金结合,未出现SiC/Al界面脱粘现象及孔隙产生,复合材料断口中SiC_(p)均发生穿晶断裂,显示出良好的界面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Al基复合材料 双粒径 冷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柴油机组电动泵M3402不锈钢泵壳精密铸造工艺研究
16
作者 匡锐 曹鑫 +4 位作者 马敏团 杨小建 胡博 张宇熙 郜向发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15,共6页
针对应急柴油机组电动泵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泵壳的材料成分、力学性能要求和结构尺寸,设计了泵壳精密铸造成型初始工艺,首次试制后对浇注系统进行了优化,对优化工艺后泵壳的成形过程开展了ProCAST铸造工艺模拟仿真和缺陷预测,以验证... 针对应急柴油机组电动泵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泵壳的材料成分、力学性能要求和结构尺寸,设计了泵壳精密铸造成型初始工艺,首次试制后对浇注系统进行了优化,对优化工艺后泵壳的成形过程开展了ProCAST铸造工艺模拟仿真和缺陷预测,以验证该工艺的可行性,最后采用该优化工艺开展了试制生产。结果证明:采用ProCAST铸造工艺仿真有效预测了缺陷位置,验证了浇注系统优化后工艺的可行性。泵壳铸件尺寸满足精度要求,无裂纹、缩松等缺陷,材料的铁素体含量约为13.5%,各项力学性能符合M3402铸件力学性能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 精密铸造 工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液复合锤头侧注式浇注工艺模拟及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缪燕平 张轩睿 +4 位作者 梁云昊 蔡冬根 吴孝泉 张伟强 王艳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153,共7页
锤式破碎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等行业。锤头包括锤柄及锤端,在使用过程中要求锤柄具备一定韧性,锤端具有高耐磨性。为使锤头不同部位具备不同性能,采用侧注式浇注方式生产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利用Procast软件模... 锤式破碎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等行业。锤头包括锤柄及锤端,在使用过程中要求锤柄具备一定韧性,锤端具有高耐磨性。为使锤头不同部位具备不同性能,采用侧注式浇注方式生产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利用Procast软件模拟铸造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的充型情况及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情况,并对锤头进行热处理,运用XRD、SEM、TEM、显微硬度仪等对复合锤头显微组织、元素的扩散行为以及硬度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侧注式浇冒系统铸件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均匀,充型平稳;合理匹配浇注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参数,可有效改善铸造缺陷;锤端高铬合金为马氏体,分布着呈骨架状的渗碳体和(Fe,Mn)_(3)C合金渗碳体,锤柄碳钢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和细小的回火屈氏体。锤端高铬部位的硬度达到57.65 HRC、碳钢锤柄的硬度为26.74 H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锤头 双液铸造 侧注式浇注 高铬合金 Procast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648高温合金回用料的遗传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喜明 高磊 马敏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75,79,共5页
对K648合金全新料和回用料(50%母合金新料+50%回炉料)进行真空感应熔炼并浇注成梅花试样,分别对铸态、固溶态和热处理态的微观组织、相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K648合金回用料和全新料微观组织的基本特征信息,研究回用料的遗传性。结... 对K648合金全新料和回用料(50%母合金新料+50%回炉料)进行真空感应熔炼并浇注成梅花试样,分别对铸态、固溶态和热处理态的微观组织、相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K648合金回用料和全新料微观组织的基本特征信息,研究回用料的遗传性。结果表明:回用料和新料初生相的成分并无明显差异,铸态试样组织形貌差别不大,α相均呈规则块状,尺寸为5~15μm,MC相多呈不规则的形状;热处理后回用料样品中除了针状次生α相更为稠密外,析出相特征与新料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648高温合金 遗传性 显微组织 回炉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4648镍基高温合金光谱分析控制样品的质量控制
19
作者 郑刚 袁满 +5 位作者 南飞艳 张卫国 王华 周茜 强鹏鹏 李正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采用真空感应炉和熔模精铸进行K4648镍基高温合金光谱分析控制样品制备。为提升控制样品品质,采用了高温精炼、低温充型的熔炼工艺,以及按顺序凝固的浇注系统,使用了分步式均匀化热处理工艺。对制备的控制样品坯料进行X射线探伤、微观... 采用真空感应炉和熔模精铸进行K4648镍基高温合金光谱分析控制样品制备。为提升控制样品品质,采用了高温精炼、低温充型的熔炼工艺,以及按顺序凝固的浇注系统,使用了分步式均匀化热处理工艺。对制备的控制样品坯料进行X射线探伤、微观组织观察、能谱分析、合金元素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制备的K4648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样块结构完整、致密,显微组织细小,合金元素分布均匀,满足控制样品使用要求。该质量控制工艺简单,可用于其他牌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控制样品的制备,满足使用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铸造镍基高温合金化学成分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光谱分析用样品 K4648合金 熔模精铸 均匀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态TC4钛合金热压缩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晋忠 王惠梅 +4 位作者 王永飞 朱文宇 余申卫 王成辉 汪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0-104,108,共6页
为了精确获得变形态TC4钛合金塑性变形特征和适合的热变形条件,以指导变形工艺参数设计,利用MMS-100动态热模拟机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态TC4钛合金在应变速率0.01~10·s^(-1)、变形温度880~103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推导了基... 为了精确获得变形态TC4钛合金塑性变形特征和适合的热变形条件,以指导变形工艺参数设计,利用MMS-100动态热模拟机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态TC4钛合金在应变速率0.01~10·s^(-1)、变形温度880~103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推导了基于Arrhenius公式的本构方程,并采用Zerner-Hollomon参数验证了该本构方程的可靠性。利用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变形态TC4钛合金的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变形态TC4钛合金的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稳态应力与补偿因子Z的线性拟合系数为0.96,所建立的热变形本构模型能够用来描述变形态TC4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变形态TC4钛合金的热加工安全区为变形温度880~920℃、应变速率0.01~0.15·s^(-1)和变形温度990~1030℃、应变速率0.01~4·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态钛合金 本构方程 流变应力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