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航行器发动机侧向进水装置设计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霖 罗凯 +2 位作者 孔亮 李代金 柳俊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0,共8页
金属水燃料发动机具有高能量、高比冲、结构简单、燃料安全无污染等优势,可用于水下超空泡航行器。由于发动机燃烧室内部工作压力约3 MPa,在40~75 m/s航速条件下外部海水总压低于发动机内部压力,液流无法进入发动机,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 金属水燃料发动机具有高能量、高比冲、结构简单、燃料安全无污染等优势,可用于水下超空泡航行器。由于发动机燃烧室内部工作压力约3 MPa,在40~75 m/s航速条件下外部海水总压低于发动机内部压力,液流无法进入发动机,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侧向进水增压系统构型,完成了侧向进水流道的参数化设计以及增压泵设计,通过CFD数值仿真预测了设计结果的可行性。对增压系统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装置总扬程与设计值相对偏差低于5%,系统可将来流总压提高约4.9 MPa,出口总压达到5.6 MPa,能实现金属水燃料冲压发动机在航速50 m/s时稳定工作。研究成果对水冲压发动机的侧向进水增压泵装置性能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水燃料发动机 增压系统 进水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转子比例控制器结构优化与性能测试研究
2
作者 荆莹 刘轶 +3 位作者 白坤雪 孔亮 李国占 张洪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141,共5页
为了满足鱼雷对比例控制器的尺寸与质量要求,对三转子式比例控制器容积部件关键尺寸进行小型化设计,优化排量转子与其传动轴的结构,测试优化前后比例控制器在定流量和变流量工况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小型化后比例控制器的体积和质量分别... 为了满足鱼雷对比例控制器的尺寸与质量要求,对三转子式比例控制器容积部件关键尺寸进行小型化设计,优化排量转子与其传动轴的结构,测试优化前后比例控制器在定流量和变流量工况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小型化后比例控制器的体积和质量分别减小了约38%和50%,且对排量转子进行一体化设计后,比例控制器装配工艺更加简便;与原型比例控制器相比,小型化比例控制器的氧燃比和水燃比均保持较高精度,甚至在变流量工况下的性能更优。三转子式比例控制器小型化设计满足了鱼雷安装尺寸与质量要求,为其进一步实现工程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控制器 结构优化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内部激光通信系统设计研究
3
作者 杨令龙 寇小明 +2 位作者 潘进 吴斌 王凯国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151,共6页
基于激光通信技术通信速度快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提出一种适用水下航行器内部通信的激光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二进制开关键控方法进行调制解调,通过成形滤波、8B10B编码等方式改善系统的误码性能。在自适应判决的基础上引入相关性... 基于激光通信技术通信速度快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提出一种适用水下航行器内部通信的激光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二进制开关键控方法进行调制解调,通过成形滤波、8B10B编码等方式改善系统的误码性能。在自适应判决的基础上引入相关性分析修正对判决数据进行修正,进一步降低系统误码率。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通信速率为1 Mb/s、信噪比为15 dB的情况下,上述方法能够将通信系统的误码率由10^(-3)降低至10^(-5)以下。研究结果对于提升水下无人航行器无缆化水平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激光通信 编码解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板式比例控制器内流场与比例特性仿真研究
4
作者 白坤雪 梁跃 +3 位作者 李昊屹 荆莹 孟凡华 李国占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81,共6页
采用PumpLinx软件对孔板式比例控制器的内部流场和流量比例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压差条件下定比例和变比例控制器各组元流量及其比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定比例控制器在定流量和变流量工况均能保持其流量比例不变,变比例控... 采用PumpLinx软件对孔板式比例控制器的内部流场和流量比例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压差条件下定比例和变比例控制器各组元流量及其比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定比例控制器在定流量和变流量工况均能保持其流量比例不变,变比例控制器海水比例随着流量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海水比例在定流量工况脉动较弱,但由于自适应阀在变流量工况下发生振荡,导致海水比例在变流量工况下脉动加剧,而且脉动幅值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加。研究成果为研制定比例和变比例多组元比例控制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控制器 变比例 比例精度 数值模拟 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声多普勒测速波形设计研究
5
作者 温润琦 陈亚林 李博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为了减小声多普勒测速的误差,需要对发射信号的波形进行设计。传统的波形设计方法主要以选择法为主,基于对发射信号模糊函数的分析,在几类信号中选出性能最优的波形。区别于波形选择法,以重新设计发射信号波形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 为了减小声多普勒测速的误差,需要对发射信号的波形进行设计。传统的波形设计方法主要以选择法为主,基于对发射信号模糊函数的分析,在几类信号中选出性能最优的波形。区别于波形选择法,以重新设计发射信号波形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通过将相位编码序列自相关函数的尖锐程度作为适应度,设计出最优相位编码信号。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相位编码信号相比传统的m序列信号减小了约10%的测频误差。为利用智能算法进行声多普勒测速发射信号波形设计提供了新参考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测流 波形设计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仿生翼型设计及其水动力性能研究
6
作者 赵长青 王梦豪 +2 位作者 李健 许昊 孙铁志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4,共9页
为了提升水翼的水动力性能,采用座头鲸鳍肢前缘波状结构作为设计参考,通过函数模型表达前缘型线,并结合新型翼型剖面,设计出一种新型仿生水翼模型。通过水洞试验,测量了仿生水翼和典型水翼的水动力性能,并采用数值仿真方法揭示了仿生水... 为了提升水翼的水动力性能,采用座头鲸鳍肢前缘波状结构作为设计参考,通过函数模型表达前缘型线,并结合新型翼型剖面,设计出一种新型仿生水翼模型。通过水洞试验,测量了仿生水翼和典型水翼的水动力性能,并采用数值仿真方法揭示了仿生水翼的增升减阻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雷诺数1.8×10^(5)至3.0×10^(5)范围内,仿生水翼展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升减阻优势,其中升力性能最高提升14%,阻力性能最大优化47%。进一步深入分析数值结果并对比表面压力及流场结构可视化发现,与典型水翼相比,仿生水翼吸力面的低压峰值较高,前缘波状结构维持的高动量区显著减少了流动分离面积。此外,前缘型线的优化减少了由翼尖涡引起的诱导阻力,从而显著提升了水翼水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水翼 增升减阻 流动分离 翼尖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球上浮运动特性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
7
作者 梁来雨 陈林 宋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以圆球状浮体为对象,研究尺度、密度比(圆球密度与流体密度比值)对其上浮运动性能的影响。建立静水中圆球上浮运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与模型试验测试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性。通过验证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尺度和密度比的圆球上浮运... 以圆球状浮体为对象,研究尺度、密度比(圆球密度与流体密度比值)对其上浮运动性能的影响。建立静水中圆球上浮运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与模型试验测试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性。通过验证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尺度和密度比的圆球上浮运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圆球在稳定上浮阶段的阻力系数大致为常数1,不随圆球尺度和密度比变化产生较大变化;若2个圆球满足相似条件且尺度之比为λ,则它们的稳定速度之比和上浮总时间之比大致为λ0.5。本研究通过对圆球上浮运动的计算和分析,寻求不同尺度圆球上浮运动之间的相关性,可为其他结构物上浮运动性能的尺度相关性研究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上浮 模型试验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Singer模型机动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田雨 申珅 +3 位作者 赵罡 周景军 马宸宇浩 周大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72-177,共6页
水面目标在应对来袭反舰武器时通常会做出机动规避行为,在主动观测模式下,针对长探测周期间隙中获取机动目标信息缺失导致较大的解算误差,进而影响我方反舰武器的命中概率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信息融合的Singer模型机动目标跟踪算法,将... 水面目标在应对来袭反舰武器时通常会做出机动规避行为,在主动观测模式下,针对长探测周期间隙中获取机动目标信息缺失导致较大的解算误差,进而影响我方反舰武器的命中概率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信息融合的Singer模型机动目标跟踪算法,将被动探测信息与主动探测信息相融合并构建虚拟量测值,通过信息的共享和互补,提升了目标量测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为了避免边界条件导致算法发散,在滤波中引入渐消因子,提升了算法的鲁棒性。本文针对2种典型目标机动策略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目标机动策略模型下,本算法相比于主动观测模式的解算结果在平均解算精度上分别提升了39.85%和45.71%,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目标跟踪 Singer模型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栅结构信号增强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阳磊 陈克安 +3 位作者 吕宁 田丰华 张季阳 刘屹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9,共9页
对于安装在水下航行器声信号接收段的水听器阵列,在其声障板上覆盖高声阻抗材料(称为信号调节板)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表面声阻抗并减少信号衰减的措施。相比传统的完全覆盖方式,声栅结构(即周期性地敷设调节板阵列)可以极大地提高接收信号... 对于安装在水下航行器声信号接收段的水听器阵列,在其声障板上覆盖高声阻抗材料(称为信号调节板)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表面声阻抗并减少信号衰减的措施。相比传统的完全覆盖方式,声栅结构(即周期性地敷设调节板阵列)可以极大地提高接收信号增益,减小接收段的质量。为了深入理解声栅结构信号增强机理,优化声栅结构设计,研究了调节板宽度、调节板厚度、入射角以及结构宽度比等因素对声栅结构信号增强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斜入射会改变信号比(SR)的对称分布,但不会大幅改变结构的声学性能;调节板越宽、越厚,引起的非镜面散射会更强,声栅结构的信号增强性能就越好。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设计声栅结构几何参数以满足现实环境的多重约束以达到总体性能最优,此外适中的宽度比能获得良好的总体声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增强 信号调节板 有限空间 声栅 轻量化 声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ME和1DCNN-LSTM-Attention的无创血糖预测模型研究
10
作者 贺义博 靳鸿 +1 位作者 周春 屈盛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3-88,共6页
实现无创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无创血糖仪存在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为了提高无创血糖检测的准确度,基于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仪,构建了1DCNN-LSTM-Attention混合预测模型,同时引入了霜冰优化算法(RIME... 实现无创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无创血糖仪存在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为了提高无创血糖检测的准确度,基于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仪,构建了1DCNN-LSTM-Attention混合预测模型,同时引入了霜冰优化算法(RIME)。该模型通过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提取数据中的局部特征,将所提取的特征向量作为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输入,捕捉数据中的依赖关系;采用注意力机制(Attention)为LSTM的输出赋予不同的权重,增强关键信息提取;通过RIME算法优化模型参数,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结果表明,引入RIME的1DCNN-LSTM-Attention混合模型预测效果优于1DCNN、LSTM、1DCNN-LSTM、1DCNN-LSTM-Attention等模型,预测血糖值与有创血糖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21 0,均方误差为0.018 6,相关系数达到了0.982 3。该模型有助于提高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霜冰优化算法 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单晶的宽频带复合棒换能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一鸣 马锐磊 +1 位作者 田丰华 田文强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声场为当前水声探测中最重要的、可用的物理场。水声换能器作为声波产生、发射和接收的基本装置,是水声技术发展关注的重点。其中,尺寸小、重量轻、低频、宽带、大功率、抗振动为水声换能器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提高复合棒换能器的... 声场为当前水声探测中最重要的、可用的物理场。水声换能器作为声波产生、发射和接收的基本装置,是水声技术发展关注的重点。其中,尺寸小、重量轻、低频、宽带、大功率、抗振动为水声换能器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提高复合棒换能器的声学性能,以锆钛酸铅(PZT-4)压电陶瓷和铌镁酸铅-钛酸铅(PMN-PT)压电单晶材料分别作为换能器的驱动元件,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设计加工及试验验证,进行了宽频带复合棒压电单晶换能器的研究,最后对2种换能器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研究宽频带压电单晶换能器在低频、宽带、收发、加速度灵敏度等特性上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宽频带PMN-PT压电单晶换能器与相似规格的PZT-4压电陶瓷换能器相比,最大发送电压响应高3.4 dB,发送电压响应-6 dB带宽向两端拓展了5.5 kHz;最大接收灵敏度高4 dB,自由场接收灵敏度-6 dB带宽向两端拓展了8.1 kHz;加速度灵敏度更低,抗振动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单晶 复合棒换能器 低频 宽带 加速度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无人航行器编队协同搜索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中 温志文 蔡卫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随着水下无人航行器(UUV)及相关技术的发展,UUV已被广泛用于执行扫雷、侦察、情报搜索及海洋探测等任务。通过多UUV编队协同,可克服单UUV探测、捕获目标能力有限、作战效能不高的弱点,以满足应对多种复杂任务需求。作为UUV编队协同关键... 随着水下无人航行器(UUV)及相关技术的发展,UUV已被广泛用于执行扫雷、侦察、情报搜索及海洋探测等任务。通过多UUV编队协同,可克服单UUV探测、捕获目标能力有限、作战效能不高的弱点,以满足应对多种复杂任务需求。作为UUV编队协同关键任务之一,UUV编队协同搜索是当今水下协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综述UUV编队协同搜索的应用研究和方法研究进展情况,分析探讨了UUV编队协同搜索面临的挑战和应用进展。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发展未来水下无人集群协同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人航行器 编队协同 搜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梁式局域共振单元的弹性波带隙特性研究
13
作者 孙旭阳 王中 +2 位作者 周景军 王谦 徐靖鉴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3-651,共9页
提出了一种由通孔悬臂梁和质量块组成的新型声子晶体构型,并对包含该构型的二维周期阵列板的带隙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结构中存在多条弯曲波带隙,其形成机理是由于基体中弹性波与局域共振结构谐振特性发生耦合... 提出了一种由通孔悬臂梁和质量块组成的新型声子晶体构型,并对包含该构型的二维周期阵列板的带隙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结构中存在多条弯曲波带隙,其形成机理是由于基体中弹性波与局域共振结构谐振特性发生耦合,且带隙的宽度与耦合强度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模态有效质量占比是模态是否产生带隙的一个考量标准。同时,研究了局域共振单元的晶胞常数和几何参数对带隙的调控规律。基于以上研究,通过改进原始局域共振结构,得到了更加丰富的带隙特征,为宽频带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验得到了有限周期结构板的振动传递率,其衰减频段与带隙范围基本吻合,表明了该结构具有良好的低频减振性能,且结构简单,在减振降噪领域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 局域共振 振动控制 带隙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阶段监测鱼雷健康管理平台技术研究
14
作者 崔灿丽 庞多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4-69,共6页
根据鱼雷多阶段监测数据的特点分析,确定了鱼雷装备健康状态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和数据层、服务器层、应用层呈现的具体形式及可视化健康报告要求;构建了健康管理平台各个工作之间数据传输、处理、应用的软件工作流程,采用FSI和硬件FMEC... 根据鱼雷多阶段监测数据的特点分析,确定了鱼雷装备健康状态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和数据层、服务器层、应用层呈现的具体形式及可视化健康报告要求;构建了健康管理平台各个工作之间数据传输、处理、应用的软件工作流程,采用FSI和硬件FMECA法选取鱼雷关键特征参数;基于Wiener Process方法的关键性能退化建模以及不同阶段、不同海域的寿命折算方法研究,建立了一种包含扩散系数和漂移系数的Wiener模型,提出了基于状态的维护决策流程。以鱼雷舵机为例,进行了Wiener模型构建及剩余寿命预测。研究结果可为搭建鱼雷健康管理平台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 健康管理 数据监测 性能退化 剩余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环境的鱼雷自导作用距离预估方法研究
15
作者 李永胜 邓剑晶 +1 位作者 杨向锋 肖霖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85,共5页
水声传播特性受海洋环境的水文条件影响严重,具有非常显著的时变和空变特性,直接制约着鱼雷自导性能。基于波束追踪(Bellhop)声场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信道特性、装备自身特性和目标特性,建立鱼雷自导作用距离预估模型,提出鱼雷工作深度选... 水声传播特性受海洋环境的水文条件影响严重,具有非常显著的时变和空变特性,直接制约着鱼雷自导性能。基于波束追踪(Bellhop)声场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信道特性、装备自身特性和目标特性,建立鱼雷自导作用距离预估模型,提出鱼雷工作深度选择方法,可为鱼雷探测能力评估、作战规划、作战参数选择等提供技术手段。通过仿真和实航试验结果,分析水文环境对鱼雷自导作用距离的影响,验证了预估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鱼雷作战使用,并为研究鱼雷自导环境适应性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自导 作用距离预估 Bellhop 环境适应性 水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不同附体结构流场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梦豪 杨智栋 丁永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4-118,共5页
水下航行器由于其功能多样性的需求,发展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附体结构,这些附体结构在满足特定功能的同时可能会改变航行器的外流场特性。本文针对某水下航行器,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附体结构对于航行器的阻力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几种导流... 水下航行器由于其功能多样性的需求,发展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附体结构,这些附体结构在满足特定功能的同时可能会改变航行器的外流场特性。本文针对某水下航行器,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附体结构对于航行器的阻力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几种导流型附体结构,获得各个附体结构的减阻效果,其中最优方案阻力降低达19.7%,通过可视化手段分析其流场的压力、速度以及三维涡结构分布。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明确了水下航行器附体结构外流场特性,为航行器附体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附体结构 数值计算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双端面机械密封端面热-力耦合变形研究
17
作者 赵天琦 伊进宝 +3 位作者 文孟刚 肖炎彬 史小锋 潘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27,共7页
针对鱼雷涡轮机径向双端面机械密封在高速、高温、高压等复杂极端工况下,内层密封发生泄漏的问题,基于热流固耦合仿真方法研究了其端面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内、外层密封端面均产生沿半径增长方向逐渐变大的端面间隙,内层密封端面间隙大... 针对鱼雷涡轮机径向双端面机械密封在高速、高温、高压等复杂极端工况下,内层密封发生泄漏的问题,基于热流固耦合仿真方法研究了其端面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内、外层密封端面均产生沿半径增长方向逐渐变大的端面间隙,内层密封端面间隙大于外层,最大为0.04 mm。针对内层机械密封,比较动、静环端面单一热、力、热力耦合变形结果,并研究冷却水压力、密封端面宽度对其端面温度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环端面变形受温度影响较大,且力变形会抑制热变形,动环端面变形主要受温度影响;随冷却水压力增高,密封端面温度逐渐升高,静环端面变形略有减小,动环端面变形几乎不变;随密封端面宽度减小,端面温度逐渐升高,动环端面变形增大,最佳密封端面宽度为3.5 mm,静环端面变形随端面宽度减小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双端面 机械密封 端面变形 端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目标频率的声学超结构带隙优化设计研究
18
作者 孙旭阳 周景军 +3 位作者 王谦 张志民 耿小明 郭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64,共7页
本文对悬臂梁式局域共振声子晶体的带隙特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通用的带隙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分析声子晶体的带隙结构和形成机理,发现模态有效质量占比是带隙能否打开的关键因素。其次,基于响应面法对声子晶体的带隙进行优化设计研究... 本文对悬臂梁式局域共振声子晶体的带隙特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通用的带隙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分析声子晶体的带隙结构和形成机理,发现模态有效质量占比是带隙能否打开的关键因素。其次,基于响应面法对声子晶体的带隙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借助参数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关键的设计变量,通过最优空间填充设计获取试验点,构建响应面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从而获得能够匹配特定目标频率的带隙优化设计方案。最后,对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局域共振单元2条带隙均在目标频率处打开。本研究成果可为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的带隙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共振声子晶体 带隙 参数优化设计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树的水下运载器减压行为决策研究
19
作者 宋子翯 王小舟 段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为减小乘员手动控制水下运载器上浮减压的安全风险,以水下运载器自动上浮停留减压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下运载器在水中的一系列减压过程,提出水下运载器自动上浮停留减压需求,基于行为树技术对水下运载器在减压过程中的行为决策进行设... 为减小乘员手动控制水下运载器上浮减压的安全风险,以水下运载器自动上浮停留减压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下运载器在水中的一系列减压过程,提出水下运载器自动上浮停留减压需求,基于行为树技术对水下运载器在减压过程中的行为决策进行设计与建模。针对该行为决策模型进行仿真实验,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设计行为树符合预期,为提升水下运载器智能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树技术 潜水减压 行为决策 仿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的蜂窝夹层板低频减振设计
20
作者 缪志 尹剑飞 +4 位作者 杨宇 柯艺波 郑周甫 耿小明 王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3-59,共7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蜂窝夹层结构,该结构结合了正六边形蜂窝夹层的高静态承载能力和轻质特性,并将阿基米德螺旋振子系统集成在夹层结构内部。这种内嵌式夹层板利用螺旋振子实现了超低的有效动态刚度,其设计的晶格常数能够比带隙的波长小两... 设计了一种新型蜂窝夹层结构,该结构结合了正六边形蜂窝夹层的高静态承载能力和轻质特性,并将阿基米德螺旋振子系统集成在夹层结构内部。这种内嵌式夹层板利用螺旋振子实现了超低的有效动态刚度,其设计的晶格常数能够比带隙的波长小两个数量级。通过将振子等效为弹簧-质量系统,理论计算模型表明带隙的位置由振子的固有频率决定,而带隙宽度则受振子与主体结构的质量比影响,并使用有限元方法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较好的带隙调控能力。最终,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一体化成型的样件,并完成激光扫描测振试验,结果表明,该蜂窝夹层超材料板在设计带隙范围内有平均21 dB的振动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 阿基米德螺旋 带隙 超材料板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