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层涡轮叶片异形冷却单元内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屠泽灿 毛军逵 +1 位作者 苏云亮 郭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33,共8页
基于实际加工成型的双层涡轮导向器叶片内部特征,模化出操场形和椭圆形截面冷却结构。针对其内部应用的冲击/气膜复合冷却形式,实验研究了冲击靶面的换热特性,重点分析了通道截面形状不同时,进口Re数、气膜出流以及冲击孔和气膜孔的相... 基于实际加工成型的双层涡轮导向器叶片内部特征,模化出操场形和椭圆形截面冷却结构。针对其内部应用的冲击/气膜复合冷却形式,实验研究了冲击靶面的换热特性,重点分析了通道截面形状不同时,进口Re数、气膜出流以及冲击孔和气膜孔的相对位置对冲击靶面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通道内部局部Nu数呈中心对称的波浪形分布,并且气膜孔壁面上游的换热效果整体低于下游,只有在靠近气膜孔中心局部区域的换热系数较高。随着进气Re数增加,换热效果逐步增强。实验数据表明,截面形状不同的冷却通道的换热特性规律不同。对于操场跑道形冷却通道,冲击孔和气膜孔顺排时冷却效果较好;而椭圆形冷却通道中,冲击孔和气膜孔错排时冷却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系统 冲击射流 气膜冷却 换热特性 异形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再结晶临界应力与涡轮叶片结构设计参数间的映射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世峰 卫刚 +1 位作者 高杰 陈永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914,共6页
以单晶涡轮叶片发生再结晶的榫头进气窗口为研究对象,基于镍基单晶合金再结晶临界应力模型,通过单晶叶片铸造热应力场仿真计算,建立了最大残余应力与结构参数和温度的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最大铸造残余应力不大于再结晶临界应力、... 以单晶涡轮叶片发生再结晶的榫头进气窗口为研究对象,基于镍基单晶合金再结晶临界应力模型,通过单晶叶片铸造热应力场仿真计算,建立了最大残余应力与结构参数和温度的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最大铸造残余应力不大于再结晶临界应力、冷气通道面积不变和满足强度为约束条件,求出了不发生再结晶条件下的临界应力与结构设计参数和热处理温度的映射模型。最后通过对实际叶片榫头进气窗口的优化设计和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后榫头进气窗口最大铸造残余应力下降30%以上,原有的再结晶现象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再结晶临界应力 结构设计参数 铸造残余应力 映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型面双出口孔射流冷却效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魏 吴超林 +1 位作者 李广超 寇志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1,29,共6页
将单入口-双出口孔分别布置在叶片型面压力面和吸力面进行试验,研究了吹风比分别为1.0,1.5和2.0时,气膜孔下游气膜冷却特性。结果表明:吸力面吹风比为1.5时冷却效率最大,吹风比为1.0时冷却效率最小,沿流向冷却效率降幅随吹风比增加而减... 将单入口-双出口孔分别布置在叶片型面压力面和吸力面进行试验,研究了吹风比分别为1.0,1.5和2.0时,气膜孔下游气膜冷却特性。结果表明:吸力面吹风比为1.5时冷却效率最大,吹风比为1.0时冷却效率最小,沿流向冷却效率降幅随吹风比增加而减小;压力面冷却效率分布较为复杂,气膜孔出口附近吹风比为1.0时冷却效率最高,下游较远处吹风比为2.0时冷却效率最大,吹风比为1.0时冷却效率最小,沿流向不同吹风比下的冷却效率变化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型面 气膜冷却 双出口孔 吹风比 冷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扩压叶栅流场PIV与三孔尾迹探针对比测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昌友 侯敏杰 +1 位作者 凌代军 幸晓龙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50,58,共7页
针对PIV技术在暂冲式高亚声速平面叶栅流场中遇到的示踪粒子投放问题,通过采用高压雾化式粒子发生器以及安装在稳定段前的撒播器,有效地使示踪粒子均匀地与主流混合,并成功开展了某扩压平面叶栅叶片槽道及出口尾迹可视化测量,获得... 针对PIV技术在暂冲式高亚声速平面叶栅流场中遇到的示踪粒子投放问题,通过采用高压雾化式粒子发生器以及安装在稳定段前的撒播器,有效地使示踪粒子均匀地与主流混合,并成功开展了某扩压平面叶栅叶片槽道及出口尾迹可视化测量,获得了零迎角、进口马赫数0.2~0.8状态下的二维速度矢量场。为了验证PIV在叶栅流场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在相同工况下,将PIV测量结果分别与数值计算结果和三孔尾迹探针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IV技术测得的叶栅中截面二维速度矢量场合理地反映了叶片槽道及尾迹的流动结构,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PIV与三孔楔形尾迹探针在叶栅出口尾迹的测量所获得的气流速度和主流区的出口气流角重合性较好;尾迹分离区的出口气流角重合性略差,主要原因是尾迹区气流角超出了探针校准范围,这也说明了PIV测试技术优势。本文提出的PIV测量技术也可用于连续式叶栅风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叶栅 PIV测量 尾迹探针 暂冲式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气机喘振模式识别与在线检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长征 韩伟 熊兵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2,共5页
为发展一种运算简单、性能可靠的喘振在线检测系统,分析了压气机出口总压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当压气机逐渐进入喘振时,时域内表现为压力脉动强度的增大,频域内表现为信号能量在低频成分集中。选用标准差σp表征压力脉动强度;平均频率... 为发展一种运算简单、性能可靠的喘振在线检测系统,分析了压气机出口总压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当压气机逐渐进入喘振时,时域内表现为压力脉动强度的增大,频域内表现为信号能量在低频成分集中。选用标准差σp表征压力脉动强度;平均频率f表征信号频域特性。考察了由σp和f构成的模式平面,提出了一种综合时域和频域特性的喘振检测判据,检测门限可根据置信度要求进行设置,给出了在线检测系统的流程图。采用压气机试验台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可有效地进行喘振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喘振 模式识别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余应力的单晶叶片榫头进气窗结构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邱飞 卜昆 +1 位作者 李世锋 丁肖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5-240,共6页
针对单晶涡轮叶片榫头进气窗口区域的再结晶问题,以降低叶片榫头进气窗口应力集中区域残余应力值为目标,基于仿真迭代,通过对榫头进气窗口圆角半径的优化,实现了对再结晶区域精铸残余应力的调控。结果表明,单晶涡轮叶片进气窗口圆角半角... 针对单晶涡轮叶片榫头进气窗口区域的再结晶问题,以降低叶片榫头进气窗口应力集中区域残余应力值为目标,基于仿真迭代,通过对榫头进气窗口圆角半径的优化,实现了对再结晶区域精铸残余应力的调控。结果表明,单晶涡轮叶片进气窗口圆角半角R为1.2 mm时,应力集中区域热残余应力下降28.1%。通过实验证明该参数下进气窗口再结晶现象得到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单晶 涡轮叶片 榫头进气窗 再结晶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单个引射器单轴涡喷发动机性能寻优
7
作者 杨旦旦 杨帆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54-1461,共8页
利用起作用集法将航空发动机的非线性不等式约束寻优问题转化为非线性等式约束寻优问题,利用一系列的梯度法最终将非线性等式约束寻优问题转化为低维的无约束寻优问题。针对一类带引射器的涡喷发动机,应用该方法对其加力模态和引射模态... 利用起作用集法将航空发动机的非线性不等式约束寻优问题转化为非线性等式约束寻优问题,利用一系列的梯度法最终将非线性等式约束寻优问题转化为低维的无约束寻优问题。针对一类带引射器的涡喷发动机,应用该方法对其加力模态和引射模态分别进行了最大推力、最低油耗、最低涡轮前温度三种模式的性能寻优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所有工况点都有良好的收敛性,并且计算速度很快。该方法能实现增加发动机推力、降低油耗和涡轮前温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作用集法 序列梯度法 航空发动机 性能寻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