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机混合智能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范式研究
1
作者 王远航 李珍 +2 位作者 徐刚 郜中奇 王一行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5,共8页
目的针对人机混合智能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提升飞行绩效和安全为核心目标。方法构建了包含语言动作感知、生理模态感知和认知行为感知的综合智能感知系统,以实现对飞行员状态的全面理解。通过引入特征可视化、局部可解释和交... 目的针对人机混合智能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提升飞行绩效和安全为核心目标。方法构建了包含语言动作感知、生理模态感知和认知行为感知的综合智能感知系统,以实现对飞行员状态的全面理解。通过引入特征可视化、局部可解释和交互透明化技术,提高人工智能决策的透明度与可信度。详细分析了人在环内、人在环上及人在环外的三种人机协同模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结果提出了一种动态人机协同决策范式。该范式将机器的计算优势与人类的直觉感知、创造性决策优势相结合。结论为航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智能 人机协同 语言动作感知 生理模态感知 透明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2.5D针刺C/SiC复合材料失效机理及多尺度失效分析方法研究
2
作者 陈亮 孟琳书 +6 位作者 张音旋 王广帅 曹奇凯 赵铭卓 吴涛 高希光 宋迎东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针对2.5D针刺C/SiC复合材料的失效破坏进行了试验和仿真计算研究。开展了室温、500℃、1000℃无氧环境下0°层、网胎层材料的拉伸、压缩破坏试验以及2.5D针刺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破坏试验,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试验件断... 针对2.5D针刺C/SiC复合材料的失效破坏进行了试验和仿真计算研究。开展了室温、500℃、1000℃无氧环境下0°层、网胎层材料的拉伸、压缩破坏试验以及2.5D针刺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破坏试验,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试验件断口进行观察,分析了2.5D针刺C/SiC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损伤模式和失效机理。基于试验数据与观察结果,建立了通过单一铺层性能参数获取宏观针刺元件力学性能的方法,并依据多尺度理论和渐进损伤方法,借助Abaqus子程序二次开发进行了针刺C/SiC复合材料强度仿真分析。仿真预测的应力分布、失效模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最大应变准则的强度预测精度可达94.7%,验证了分析方法在室温与高温环境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多尺度分析 性能预测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性设计方法的战斗机座舱概念设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舒婷 张学永 +3 位作者 李珍 曹淮 吴磊 毛非一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9,共7页
目的基于感性设计方法对战斗机座舱开展设计研究,探究战斗机座舱的工业设计方法,以提升飞行员的操作感受和用户体验。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厘清感性设计的概念和理论来源;对装备感性设计和飞机座舱的工业设计方法进行文献回顾;针对... 目的基于感性设计方法对战斗机座舱开展设计研究,探究战斗机座舱的工业设计方法,以提升飞行员的操作感受和用户体验。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厘清感性设计的概念和理论来源;对装备感性设计和飞机座舱的工业设计方法进行文献回顾;针对以技术为主导的战斗机座舱设计,其外观设计受到功能的严格限制。通过构建基于创意感性的战斗机座舱感性设计方法,将“感性”思维融入战斗机座舱的工业设计程序,通过风格意象、主题分析、主题造型化等设计阶段产出设计方案,最后进行验证评估。结论根据感性设计方法对战斗机座舱开展概念设计案例实践,验证了感性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为战斗机座舱工业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机座舱 设计方法 感性设计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表面掺铒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与耐蚀性研究
4
作者 李祥 任晓雪 +4 位作者 高志杨 潘佳蕊 翟梓棫 李成海 张云龙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2,327,共7页
针对TC4钛合金耐腐蚀性偏低和生物活性差等问题,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水热合成技术(PEO/HTS)在TC4表面制备出含羟基磷灰石的陶瓷复合涂层,旨在提高其生物活性和增加耐蚀性。采用XRD、SEM、接触角测量仪、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对复合涂层... 针对TC4钛合金耐腐蚀性偏低和生物活性差等问题,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水热合成技术(PEO/HTS)在TC4表面制备出含羟基磷灰石的陶瓷复合涂层,旨在提高其生物活性和增加耐蚀性。采用XRD、SEM、接触角测量仪、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对复合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O/HTS技术在TC4表面制备出含羟基磷灰石的亲水涂层,重点研究水热合成液中Er(NO_(3))_(3)掺杂量对涂层物相组成、微观结构、接触角和耐蚀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PEO/HTS复合涂层主晶相为A-TiO_(2)、HA_(p)和Ti,还存在微量的R-TiO_(2)、Er_(2)O_(3)和La_(2)O_(3)相。随着合成液中Er(NO_(3))_(3)掺杂量增加,涂层中HA_(p)含量有所增加。水热处理使得Er元素参与羟基磷灰石的合成。掺Er的PEO/HTS复合涂层微孔缺陷减少。Er掺杂PEO/HTS复合涂层的接触角降低,亲水性提高。这与涂层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亲水性羟基磷灰石的形成有关。在掺杂Er(NO_(3))_(3)后获得的PEO/HTS复合涂层,腐蚀电流密度降低约为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水热合成 掺铒涂层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沉积制造TB6钛合金热处理与各向异性研究
5
作者 李长富 钱鑫 +2 位作者 杨光 任宇航 王向明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7,共9页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激光沉积制造TB6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影响,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显微组织的演化过程,探究各向异性随热处理改变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激光沉积制造TB6钛合金组...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激光沉积制造TB6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影响,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显微组织的演化过程,探究各向异性随热处理改变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激光沉积制造TB6钛合金组织中原始β晶粒形状与初生α相(α_(p)相)的尺寸形貌受热梯度影响较大,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使沉积态试样室温拉伸性能出现各向异性,在垂直沉积方向(X向)上的抗拉强度相比沉积方向(Z向)上的高7.3%,屈服强度高5%、而伸长率则低32.4%。低温退火对显微组织的影响较小,仅塑性的各向异性有所降低;高温退火后α_(p)相长宽比差异程度降低,室温拉伸性能的各向异性随之降低;固溶时效后析出的次生α相(α_(s)相)使合金强化机制发生改变,且α_(s)相无明显的择优析出生长,使得强度提高的同时其室温拉伸性能的各向异性趋于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TB6钛合金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发多收协同雷达低截获概率探测的接收机队列设计
6
作者 田晨 管洋阳 +1 位作者 戴春亮 毛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76-2184,共9页
为了优化单发多收协同雷达(single-transmitter multi-receiver cooperative radar,SMCR)探测系统的低截获概率(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ion,LPI),利用SMCR目标探测的截获因子构造优化目标函数。首先,在二维平面上描述SMCR目标探... 为了优化单发多收协同雷达(single-transmitter multi-receiver cooperative radar,SMCR)探测系统的低截获概率(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ion,LPI),利用SMCR目标探测的截获因子构造优化目标函数。首先,在二维平面上描述SMCR目标探测场景,分析探测区域内接收机队列的接收增益及其近似估计方法。然后,针对目标位置先验已知情况,建立SMCR系统的接收机队列优化模型,分析模型解集。最后,针对目标搜索区域先验已知情况,从多个维度仿真分析接收机队列的LPI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针对目标位置或目标搜索区域先验已知的SMCR探测场景,接收机队列的队形设计有利于改善系统的LPI性能。针对目标位置已知的实测数据定性说明了所提方法仿真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协同探测 低截获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矩补偿与分配的的多操纵面飞机飞行控制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凌宇 范彦铭 +2 位作者 邵山 钟友武 申功璋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1-635,共5页
针对多操纵面飞机舵面冗余和强非线性气动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力矩补偿与分配的非线性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采用指令-力矩-舵面的间接形式,外环采用模型跟踪方法生成满足飞行品质要求的力矩指令,内环采用力矩补偿结合控制分配的设计方... 针对多操纵面飞机舵面冗余和强非线性气动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力矩补偿与分配的非线性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采用指令-力矩-舵面的间接形式,外环采用模型跟踪方法生成满足飞行品质要求的力矩指令,内环采用力矩补偿结合控制分配的设计方法,控制各舵面实现期望控制力矩.以革新性操作效率器(ICE)飞机为对象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力矩补偿与分配系统可实现准确的力矩跟踪,系统对参数的变化有较强适应能力,所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能够依据参考模型对控制指令进行跟踪,各控制通道间耦合被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操纵面飞机 控制分配 非线性控制 飞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液压系统无扩口管路件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守财 董宇 +1 位作者 孙忠志 贺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0-157,共8页
管路件主要应用于飞机的液压、燃油、滑油、环控等系统,是飞机的生命线。无扩口管路件因其密封性能好、可靠性高、减重效果明显等优点,将逐渐取代扩口连接管路件,成为航空管路件的趋势和主流。从结构形式、密封原理等方面对6种无扩口管... 管路件主要应用于飞机的液压、燃油、滑油、环控等系统,是飞机的生命线。无扩口管路件因其密封性能好、可靠性高、减重效果明显等优点,将逐渐取代扩口连接管路件,成为航空管路件的趋势和主流。从结构形式、密封原理等方面对6种无扩口管路件进行了介绍,并阐明了使用的优缺点;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国内目前无扩口管路件的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对比分析国内外鉴定试验内容,并为国内无扩口管路连接技术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扩口管路件 结构形式 密封原理 鉴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系统工程的无人机自主定位系统研究
9
作者 卢元杰 陈星伊 +1 位作者 苏大林 孙唯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68,共6页
系统工程是沟通各工程学科的桥梁,旨在设计和实现复杂系统时优化各个子系统以获得更好的系统行为能力,对无人机系统的设计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无人机系统的众多子系统当中,定位系统为无人机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是后续实现导航和... 系统工程是沟通各工程学科的桥梁,旨在设计和实现复杂系统时优化各个子系统以获得更好的系统行为能力,对无人机系统的设计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无人机系统的众多子系统当中,定位系统为无人机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是后续实现导航和避障功能的基础。面向无人机系统工程,设计一种自主定位系统,包括多传感器系统建模、前端视觉惯性里程计、紧耦合后端优化算法和系统定位结果及环境地图输出4部分,实现在复杂环境下的无人机自主定位,并设计试验验证平台,验证定位系统精度和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无人机自主定位系统平均定位误差小于0.07m,满足无人机系统工程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无人机 惯性测量单元 自主定位系统 试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定义规则的SysML用例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10
作者 刘蒙 耿施展 丁国辉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382,共9页
现代系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工程方法往往难以处理这些复杂问题。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可以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对系统进行分析和仿真等方式来快速、准确地掌握系统的行为和性能,从而有效地解决复杂性问题。系统建模语言(SysML)可以... 现代系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工程方法往往难以处理这些复杂问题。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可以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对系统进行分析和仿真等方式来快速、准确地掌握系统的行为和性能,从而有效地解决复杂性问题。系统建模语言(SysML)可以帮助人们清晰地理解和描述系统。以往基于自然语言的系统描述方法很容易出现理解歧义以及表达不准确等问题,因此,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SysML图自动生成是目前极具学术价值的研究领域,然而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仍相对有限。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NLP驱动的用例图自动生成方法,简称为NLUCD。首先使用事先制定的语言规则对输入文本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NLP工具进行文本分割、词干提取与词形还原等操作;接着使用微调过的BERT模型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和句法依赖分析;随后,定义了3组规则来提取用例图中的参与者、用例和关系,与用例图中的元素及其关系相对应;最后,绘图工具完成了对SysML用例图的生成。虽然该方法目前主要适用于英文文本,但该方法为系统设计领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SE SysML用例图 NLP 自定义规则 B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密闭金属场景的信道建模方法研究
11
作者 丁同禹 寇傲南 +4 位作者 王孟于 张谅 王言伟 徐浩天 韩崇志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2-1111,共10页
为了在特殊的5G应用场景下提取信道特征,减小射线追踪(ray tracing,RT)法在孔径耦合模型中仿真结果的偏差,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含有微小过孔的无线通信场景的信道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建立了尺寸为100 mm×100 mm×15 mm的金属腔... 为了在特殊的5G应用场景下提取信道特征,减小射线追踪(ray tracing,RT)法在孔径耦合模型中仿真结果的偏差,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含有微小过孔的无线通信场景的信道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建立了尺寸为100 mm×100 mm×15 mm的金属腔体模型,通过仿真比较了全波法和RT法提取场强分布的差异;然后基于RT算法,利用卷积运算提出了一种新的场强提取方法,其计算结果在场分布特性上更接近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的信道建模和场强提取方法在处理含过孔的密闭金属场景时,仿真效率相比全波法、仿真精度相比RT法都有所提高,为研究电磁波在特定密闭场景下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耦合 射线追踪(RT)法 信道特征提取 波导模式 过孔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鸟群自推进机制的无人机集群相变控制
12
作者 段海滨 尤灵辰 +1 位作者 范彦铭 李明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0-971,共12页
针对无人机集群的运动相态转换问题,提出一种仿鸟群自推进粒子模型的无人机集群相变控制方法.首先,从鸟群运动行为中获得启发,通过设计速度保持项和势能梯度项构建仿鸟群运动模型,并设计相变控制项模拟巢穴对鸟群的吸引,以实现集群在不... 针对无人机集群的运动相态转换问题,提出一种仿鸟群自推进粒子模型的无人机集群相变控制方法.首先,从鸟群运动行为中获得启发,通过设计速度保持项和势能梯度项构建仿鸟群运动模型,并设计相变控制项模拟巢穴对鸟群的吸引,以实现集群在不同相态之间的转换.然后,讨论集群在设计的相变控制律作用下的运动相态,证明无人机集群能够实现两种稳定的运动相态并进行相互转换.最后,仿真验证了集群存在的两种稳定运动构型,所提出相变控制律能够实现两种集群运动相态的互相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集群 相变控制 自组织 自推进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多无人机协同路径规划的改进黏菌蜂群算法
13
作者 熊慧 葛邦鲁 +1 位作者 刘近贞 王家兴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8-1707,1717,共11页
针对多无人机(UAV)协同路径规划的问题,提出改进黏菌人工蜂群算法(ISMABC).建立路径规划代价模型,通过引入适应度函数和约束条件,将三维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利用所提算法求解模型,获得最优路径.采用佳点集策略和非线性... 针对多无人机(UAV)协同路径规划的问题,提出改进黏菌人工蜂群算法(ISMABC).建立路径规划代价模型,通过引入适应度函数和约束条件,将三维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利用所提算法求解模型,获得最优路径.采用佳点集策略和非线性收敛因子,对黏菌算法进行改进,在增加种群多样性的同时,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对全局最优个体采用精英反向学习策略,提高种群质量.在人工蜂群探索能力的基础上,引入全局最优位置引导,提高黏菌算法的开发能力.通过对14个测试函数和CEC2017测试函数集中部分函数的寻优对比分析可知,ISMABC算法的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为了验证ISMABC算法的可行性,采用所提算法求解多无人机协同路径规划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利用ISMABC算法能够为每架UAV规划出满足约束且代价最小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 路径规划 黏菌算法 人工蜂群算法 佳点集 非线性收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的室温和1000℃拉伸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珂 许平 +5 位作者 张超 李陈晨 应雯清 邢宁 李玫 张程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1,共7页
连续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铝复合材料(Al_(2)O_(3f)/Al_(2)O_(3))是发展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理想材料。本工作研究了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的室温和1000℃拉伸力学性能,使用SEM观察拉伸试样的微观形貌和断口形貌,使... 连续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铝复合材料(Al_(2)O_(3f)/Al_(2)O_(3))是发展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理想材料。本工作研究了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的室温和1000℃拉伸力学性能,使用SEM观察拉伸试样的微观形貌和断口形貌,使用TEM观察纤维的微观结构,采用Weibull分布统计分析抗拉强度,利用纤维推入法得到纤维/基体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室温抗拉强度为(257±31)MPa,1000℃的抗拉强度为室温的78%,已达到国际Nextel610/Al_(2)O_(3)水平。研究发现,界面结合强度是影响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界面结合强度较低,纤维拔出长且分散,抗拉强度高;界面结合强度较高,发生纤维束断裂,且纤维拔出变短,抗拉强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纤维 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强度分散性 界面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润滑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艳 郭芳 张招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MoS_2和石墨填充对自润滑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玄武三号栓-盘式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石墨和MoS_2填充PTFE/棉纤纤维织物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磨损表... 目的研究MoS_2和石墨填充对自润滑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玄武三号栓-盘式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石墨和MoS_2填充PTFE/棉纤纤维织物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和微观结构。结果在较低载荷下,填充5%MoS_2可以更有效地降低PTFE/棉纤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在较高载荷下,填充10%石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PTFE/棉纤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磨损率。载荷为219.52 N时,5%MoS_2填充PTFE/棉纤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磨损率由未填充的1.28×10^(-14) m^3/(N·m)降低到0.61×10^(-14) m^3/(N·m),降低了50%;10%石墨填充PTFE/棉纤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磨损率由1.28×10^(-14) m^3/(N·m)降低到0.91×10^(-14) m^3/(N·m),降低了28%。结论石墨和MoS_2填充在摩擦过程中减轻了磨粒的嵌入和切削作用,阻碍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提高了PTFE/棉纤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棉纤纤维织物复合材料 自润滑纤维织物 MOS2 石墨 摩擦磨损性能 转移膜 纤维/树脂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型语义增强和动态筛选的半监督关系抽取方法
16
作者 宋潇楠 王成汗 +1 位作者 车超 费宏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1-1577,共7页
针对现有半监督关系抽取模型的监督信号不足和伪标签误差累积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原型语义和动态筛选机制的关系抽取方法。通过对比学习技术增强关系原型表示,构建一个能够区分不同关系类型的语义嵌入空间;设计动态筛选模块自适应选择高... 针对现有半监督关系抽取模型的监督信号不足和伪标签误差累积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原型语义和动态筛选机制的关系抽取方法。通过对比学习技术增强关系原型表示,构建一个能够区分不同关系类型的语义嵌入空间;设计动态筛选模块自适应选择高置信度的伪标签,执行正反馈迭代并减少确认偏差。在公共数据集TACRED和SemEval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当前表现最好的模型fmLRE相比,关系抽取的F1值平均提升了0.97%和3.63%,验证了模型在半监督关系抽取任务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抽取 关系分类 对比学习 自训练 半监督学习 预训练模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战斗机尾旋仿真的增量叠加神经网络模型
17
作者 赵彤 李怀璐 +1 位作者 王旭 张伟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0,共11页
为提升战斗机尾旋过程中的气动力预测能力,改善稳定尾旋运动的仿真精度,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强大的函数拟合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尾旋非定常气动力的准确建模,并通过尾旋耦合仿真开展高精度的尾旋姿态预测。以战斗机失... 为提升战斗机尾旋过程中的气动力预测能力,改善稳定尾旋运动的仿真精度,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强大的函数拟合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尾旋非定常气动力的准确建模,并通过尾旋耦合仿真开展高精度的尾旋姿态预测。以战斗机失速尾旋下的气动特性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立式风洞试验中的非定常气动力矩进行高精度建模。其次,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特点与传统气动数据库构造方式,提出了增量叠加神经网络模型,将气动数据库的舵效增量引入神经网络,实现了变舵面下的尾旋非定常气动力矩的高精度建模。最后,将得到模型与尾旋运动学方程耦合,开展稳定尾旋仿真与尾旋特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刻画不同舵面组合下尾旋气动力变化,与传统气动数据库相比气动力矩预测误差降低77%,利用该模型能够实现对飞机稳定尾旋特性的高精度预测,其中稳定尾旋周期预测相对误差降低34%,验证了机器学习方法在飞机复杂动力学仿真中的工程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风洞 尾旋仿真 神经网络 飞行动力学 非定常气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基复合材料油润滑下往复摩擦学行为
18
作者 张航 李国一 +4 位作者 窦志伟 肖风亮 吕晓仁 熊文杰 王勇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175,共8页
在液压系统中,聚四氟乙烯(PTFE)及其填充物组成的密封件与金属活塞杆件发生摩擦磨损时,对摩副之间将发生材料的转移及相互的刮擦,其磨损机制尚不清晰;同时在摩擦过程中液压油变色的原因也亟待探究。以15#航空液压油为润滑介质,选用镀铬... 在液压系统中,聚四氟乙烯(PTFE)及其填充物组成的密封件与金属活塞杆件发生摩擦磨损时,对摩副之间将发生材料的转移及相互的刮擦,其磨损机制尚不清晰;同时在摩擦过程中液压油变色的原因也亟待探究。以15#航空液压油为润滑介质,选用镀铬和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的钢为对摩副,利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填充改性的PTFE基复合材料开展摩擦学行为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损表面进行分析,并对液压油中的金属颗粒进行分析,探究复合材料密封件磨损失效机制和油液变色原因。结果表明:PEEK/PTFE复合材料与镀铬表面、碳纤维/PTFE复合材料与WC-10Co-4Cr表面配副时性能最好;镀铬表面粗糙度的降低,使得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和摩擦因数下降;液压油颜色变黑的原因是由磨损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离子和微小颗粒导致的;与镀铬涂层相比,陶瓷涂层表面与PTFE复合材料摩擦时不容易形成剪切润滑膜,造成PTFE材料磨损较大,产生的PTFE磨屑容易进入润滑油形成油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往复摩擦 复合材料 液压油 磨损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光子通量环境的目标深度估计方法
19
作者 杨佳熙 于乐天 +7 位作者 包骐瑞 毕胜 麻晓斗 杨晟琦 姜雨彤 方建儒 魏小鹏 杨鑫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6-762,共7页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的高时间分辨率特性及高精度特性为其开辟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尤其是在对算法性能要求日益增长的计算机视觉、计算成像等领域。SPAD能对各种常见目标进行精确度较高的深度估计,但SPAD每次探测到光子后会进入一段无...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的高时间分辨率特性及高精度特性为其开辟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尤其是在对算法性能要求日益增长的计算机视觉、计算成像等领域。SPAD能对各种常见目标进行精确度较高的深度估计,但SPAD每次探测到光子后会进入一段无法探测的猝灭期。这导致在环境中光子数量较多时,同一脉冲周期内更早到达SPAD的光子有更大概率被采集,使得最终形成的光子数量统计曲线明显向时间轴短的方向偏移,且偏移程度随着光子通量(即单位时间内探测光子数量)的增加而扩大。该现象被称为堆积效应(Pileup effect),其降低了深度估计算法的准确性。对于这一问题,搭建了用于采集SPAD光子数据的单光子探测系统,并在几种不同光子通量下采集了一个针对SPAD深度估计任务中堆积效应进行研究的目标深度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将光子通量作为全局特征进行学习的深度估计网络,其融合了SPAD探测结果中的局部空间特征和全局光子通量特征,在几种存在堆积效应的光子通量下均取得了较高的深度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 光子通量 堆积效应 深度估计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薄膜与自润滑织物衬垫对磨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詹华 张艳 +3 位作者 李振东 王亦奇 李碧晗 汪瑞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3-249,共7页
目的提高钛合金与自润滑织物衬垫对磨的耐磨性。方法采用多弧离子镀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TiN和CrAlN硬质薄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白光干涉扫描轮廓仪测试分析薄膜的形貌、结构、硬度、弹性模... 目的提高钛合金与自润滑织物衬垫对磨的耐磨性。方法采用多弧离子镀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TiN和CrAlN硬质薄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白光干涉扫描轮廓仪测试分析薄膜的形貌、结构、硬度、弹性模量、摩擦磨损性能和磨痕形貌。结果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TC4钛合金与自润滑织物衬垫对磨时,能更快地进入稳定摩擦阶段,且平均摩擦系数最低,仅为0.12;TiN薄膜进入稳定摩擦阶段所用时间和摩擦系数较TC4钛合金稍有增加;而CrAlN薄膜进入稳定摩擦阶段的用时最长且平均摩擦系数最大。测量摩擦磨损后自润滑织物衬垫磨痕的二维轮廓发现,当与CrAlN薄膜对磨时,自润滑织物衬垫的磨痕深度最大,但磨损率最低,这主要是软质织物衬垫的不均匀磨损引起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所有的试验销表面均形成了转移膜,但CrAlN薄膜表面形成的转移膜最薄,从而导致其摩擦系数最大,磨损率最低。深入分析自润滑织物衬垫磨痕形貌发现,与TC4钛合金对磨的自润滑织物衬垫的磨痕表现为磨粒磨损和纤维束的破损;与TiN薄膜对磨的自润滑织物衬垫的磨痕表现为区域损失和表面不规则的凹痕;与CrAlN薄膜对磨的自润滑织物衬垫的磨痕中纤维束破损严重。结论与自润滑织物衬垫对磨后,钛合金以及硬质薄膜表面均形成转移膜,CrAlN薄膜表面转移膜最薄,与之对磨的自润滑织物衬垫的磨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TIN薄膜 CrAlN薄膜 自润滑织物衬垫 转移膜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