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一元件产生太赫兹无衍射波束技术研究
1
作者 韩美瑶 郝丛静 +4 位作者 黄倩 涂思语 刘劲松 杨振刚 王可嘉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元件,可以产生与元件具有一定距离的无衍射波束。普通轴棱锥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通过在两个腰上限定抛物线进行元件设计,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光学元件。角谱理论的仿真计算结果以及在0.1 THz频率...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元件,可以产生与元件具有一定距离的无衍射波束。普通轴棱锥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通过在两个腰上限定抛物线进行元件设计,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光学元件。角谱理论的仿真计算结果以及在0.1 THz频率下进行的实验结果,都清晰地表明了产生的无衍射波束与元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利用空间频谱对元件的波束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元件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无衍射波束,根据元件的空频形状,将元件产生的无衍射波束命名为“梳状空频无衍射波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衍射波束 抛物轴棱锥 角谱理论 空间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尺寸物体的太赫兹CT成像技术
2
作者 沈思诗 郝丛静 +3 位作者 徐振业 刘劲松 杨振刚 王可嘉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327,共5页
为了扩展太赫兹(THz)计算机断层扫描(CT)系统的成像景深,将0.1 THz超长无衍射波束应用于连续THz CT,使用新型面型的轴棱锥,产生了米级长度的无衍射波束,利用无衍射波束搭建了面向大尺寸物体的THz CT系统;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对大尺寸样品... 为了扩展太赫兹(THz)计算机断层扫描(CT)系统的成像景深,将0.1 THz超长无衍射波束应用于连续THz CT,使用新型面型的轴棱锥,产生了米级长度的无衍射波束,利用无衍射波束搭建了面向大尺寸物体的THz CT系统;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对大尺寸样品进行了扫描,取得了样品的投影数据,并对其进行了3维重建。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THz CT系统可以对直径达600 mm的大尺寸样品进行3维成像,并获得物体的内部3维结构。这一研究为面向大尺寸物体的THz CT系统提供了一个范例,对拓展THz CT系统的应用场景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太赫兹 计算机断层扫描 无衍射波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融入程度与技术进步效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4,共10页
构建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与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1999-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融入GVC的程度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融入GVC程度指数整体呈现"W"型特征,2015年... 构建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与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1999-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融入GVC的程度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融入GVC程度指数整体呈现"W"型特征,2015年相比1999年呈上升趋势,各细分行业技术进步较为明显。实证结果表明:融入GVC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阻碍效应的存在,导致融入GVC与全要素生产率两者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这是对融入GVC能够促进技术进步相关观点的重新认识。另外,产权制度因素、高素质科研人员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强度、出口密集度、条件建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进步,但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融入GV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技术进步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光纤光栅阵列的负载感知系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高 张梅菊 +2 位作者 黄漫国 梁晓波 刘智超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为了避免在装配中夹持力过大损坏产品或太小产生滑落的问题,采用了光纤传感智能感知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正交光纤光栅阵列的负载感知系统。感知模块采用光纤光栅两两相互垂直的方式排布,获取夹持平面两个正交方向的横向剪切力,从而分... 为了避免在装配中夹持力过大损坏产品或太小产生滑落的问题,采用了光纤传感智能感知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正交光纤光栅阵列的负载感知系统。感知模块采用光纤光栅两两相互垂直的方式排布,获取夹持平面两个正交方向的横向剪切力,从而分析夹持状态。实验中采用两个5.0cm×5.0cm的橡胶块制成负载感知模块,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不同参量对夹持控制的影响程度,得到了光纤光栅的有效长度与敏感度成正比、与空间分辨率成反比的规律。结果表明,垂向灵敏度为31.4pm/N,水平灵敏度为29.9pm/N,该系统可实时获取被夹持物的受力变化。该结果对智能调节控制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正交阵列 负载感知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LD/FPGA多功能电源控制器研究与设计
5
作者 王会咪 刘强 叶继荣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14-1617,1643,共5页
根据目前开关电源控制器的特点,设计了以CPLD/FPGA为核心的电源控制器,可以实现通用脉宽调制控制(PWM)方式、移相控制方式、非对等桥臂控制方式、直流脉冲方式、直流等多种控制方式。在移相控制方式中,针对移相控制的特点,设计了前后桥... 根据目前开关电源控制器的特点,设计了以CPLD/FPGA为核心的电源控制器,可以实现通用脉宽调制控制(PWM)方式、移相控制方式、非对等桥臂控制方式、直流脉冲方式、直流等多种控制方式。在移相控制方式中,针对移相控制的特点,设计了前后桥臂死区时间独立设置。阐述了各模块的功能及设计思路,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关系。经过对各模块功能、时序仿真,逻辑综合及优化,RTL级功能验证,并对资源利用率进行了分析,在实际的电路中进行验证,满足设计要求,控制精度高,控制方式灵活,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LD 全桥移相 软开关 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立方碳化硅辐照肿胀与非晶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继挺 冯琦杰 +4 位作者 郑健 周韦 李欣 梁晓波 刘德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6,共5页
碳化硅(SiC)材料在核能材料和半导体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其辐照效应一直备受关注。结合动态恒温墙技术和恒温恒压热浴算法,本工作基于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单晶立方碳化硅(3C-SiC)的连续辐照模型,并研究了室温下连续几... 碳化硅(SiC)材料在核能材料和半导体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其辐照效应一直备受关注。结合动态恒温墙技术和恒温恒压热浴算法,本工作基于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单晶立方碳化硅(3C-SiC)的连续辐照模型,并研究了室温下连续几千次碰撞级联引起的SiC晶体损伤(对应的辐照剂量高达1 dpa),首次从微观上呈现了SiC从无缺陷到损伤饱和(彻底非晶化、肿胀达到极值)的完整过程。模拟发现持续辐照使得SiC密度明显降低,并储存了大量能量,其数值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比较接近。SiC非晶化过程可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完全非晶四个阶段,完全非晶的辐照剂量约为0.4 dpa,与文献中的第一性原理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接近。模拟得到的SiC肿胀与辐照剂量的关系,在0.1 dpa以下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在0.1 dpa以上则明显偏高,这可能源自模拟与实验在剂量率上的巨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计算模型比较合理,未来可用于对SiC辐照损伤微观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分子动力学 碰撞级联 肿胀 非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动态规划的机身冗余控制对接算法
7
作者 杨超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195,共8页
为了提高中机身的对接精度,保证对接效率,减小支撑底板受力变形,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姿时间动态规划的机身冗余控制对接算法。根据机身初始位姿以及机身对接精度要求计算机身目标位姿,以姿态调整量和调姿速度为约束条件计算调姿时间,规划... 为了提高中机身的对接精度,保证对接效率,减小支撑底板受力变形,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姿时间动态规划的机身冗余控制对接算法。根据机身初始位姿以及机身对接精度要求计算机身目标位姿,以姿态调整量和调姿速度为约束条件计算调姿时间,规划调姿轨迹。通过调姿轨迹计算定位器各轴驱动量,控制电机联动实现中机身调姿对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基于调姿时间动态规划的冗余控制对接,飞机机身调姿定位过程中支撑底板无受力变形,减小调姿时间的同时对接精度相对较高,满足机身对接同轴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 机身 仿真 调姿算法 形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变换原理的直线摆焊算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康存锋 王明凯 +2 位作者 张鹏飞 陈树君 蒋晓青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I0002,共6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变换原理的直线摆焊算法.通过建立摆动基础平面的方式将三维空间摆动问题化简到二维空间中求解,首先通过部分示教参数求出摆动基础平面中的基础摆动点,然后利用示教参数求解摆动平面与摆动基础平面的坐标变换矩阵...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变换原理的直线摆焊算法.通过建立摆动基础平面的方式将三维空间摆动问题化简到二维空间中求解,首先通过部分示教参数求出摆动基础平面中的基础摆动点,然后利用示教参数求解摆动平面与摆动基础平面的坐标变换矩阵.通过坐标变换矩阵将摆动基础平面中的基础摆动点映射到摆动平面,得到最终的摆焊轨迹.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输入参数多,轨迹运算速度快,程序编写简单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直线摆焊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动焊接 空间变换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辆横向主动安全的智能驾驶员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隋振 梁硕 田彦涛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99-1911,共13页
结合智能车面临的横向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横向安全性的智能驾驶员模型.该系统由转向控制、速度控制和决策规划三个模块组成.该系统的主要作用包括:一是通过在转向控制中加入主要约束提高车辆在转向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减小车辆发... 结合智能车面临的横向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横向安全性的智能驾驶员模型.该系统由转向控制、速度控制和决策规划三个模块组成.该系统的主要作用包括:一是通过在转向控制中加入主要约束提高车辆在转向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减小车辆发生侧滑、侧倾、侧偏等风险;二是在换道场景下,决策规划单元合理分析交通环境中的车间距并计算出驶入临近车道的速度和轨迹,使智能车实现安全换道.CarSim/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智能驾驶员系统提高了车辆行驶的横向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主动换道 转向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ITO薄膜应变计制备及压阻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伸勇 张丛春 +5 位作者 杨卓青 李红芳 姚锦元 黄漫国 汪红 丁桂甫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5-150,共6页
高温薄膜应变计被广泛应用于极端条件热端构件的应变测量。ITO薄膜应变计通常能够应用于1000℃以上的应变测量,为了研究ITO薄膜的显微结构、XPS光谱、阻温特性及压阻响应,采用磁控溅射在陶瓷基底上制备了ITO薄膜应变计,并在高温纯N2中... 高温薄膜应变计被广泛应用于极端条件热端构件的应变测量。ITO薄膜应变计通常能够应用于1000℃以上的应变测量,为了研究ITO薄膜的显微结构、XPS光谱、阻温特性及压阻响应,采用磁控溅射在陶瓷基底上制备了ITO薄膜应变计,并在高温纯N2中热处理ITO薄膜。结果表明,其电阻温度系数稳定在-750×10-6℃-1,在1200℃下测试其应变特性,测得电阻漂移率为0.0018 h-1,应变因子为16。ITO薄膜在高温下具有稳定的电阻温度系数和低漂移率,为高温端部件应变的测量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薄膜应变计 热处理 高温应变测量 电阻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