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1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航天产业军民结合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元方 杨海成 杨凌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是我国航天产业调整与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本文分析了我国航天产业军民结合的现状和问题,并介绍了国外在此方面的做法,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航天产业 军民结合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叶定友 张德雄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共7页
叙述了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历程 ,介绍了 9种最具代表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特征、研制过程、地面试验和飞行情况 ,这些发动机分别应用于中国的探空火箭、运载火箭上面级和应用卫星变轨系统。文中还... 叙述了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历程 ,介绍了 9种最具代表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特征、研制过程、地面试验和飞行情况 ,这些发动机分别应用于中国的探空火箭、运载火箭上面级和应用卫星变轨系统。文中还简要地评述了中国固体推进各单项技术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火箭发动机 中国 探空火箭 运载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的要素与关键环节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袁家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8-431,共4页
回顾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发展历程,提出了航天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技术过程和管理过程的主要要素,分析了技术过程与管理过程的关键环节,给出了后续需要继续研究和创新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 航天 系统工程 要素 关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宝柱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4年第2期16-19,共4页
在中国航天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导弹的设计与开发实践中成功地发展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系统工程方法。对航天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简要描述 ,包括总体设计部、两条指挥线、研制程序、工作分解结构、技术状态控制和设计评审等。中国... 在中国航天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导弹的设计与开发实践中成功地发展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系统工程方法。对航天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简要描述 ,包括总体设计部、两条指挥线、研制程序、工作分解结构、技术状态控制和设计评审等。中国航天业在一定时期曾经历过严重的失败 ,面对新形势的挑战 ,中国航天必须完善和改进系统工程管理方法 ,同时应当从复杂系统学的角度 ,采用综合集成方法 ,对航天科技工业体系进行复杂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管理 中国 航天工业 复杂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天的科学管理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礼恒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第11期1-6,共6页
回顾了我国50年航天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运用系统工程实施科学管理的理念、体系及方法;阐述了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统一领导,是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本质体现,是航天科学管理的重要特征,是中国航天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中国航天 系统工程 科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天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宝柱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第10期1-5,共5页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中国政府首次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公开介绍中国航天的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白皮书的发布是中国航天史的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里程碑事件。文章介绍了白皮书中一些重要的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大航天”的内...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中国政府首次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公开介绍中国航天的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白皮书的发布是中国航天史的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里程碑事件。文章介绍了白皮书中一些重要的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大航天”的内涵、不同领域在航天活动中的作用和定位等,并简要阐述了由此引出的航天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民用航天近期发展思路和规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航天白皮书 大航天 航天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世界航天科技发展及我们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礼恒 潘坚 曹秀云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在民用航天、军事航天与航天政策方面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提出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世界 航天科技 民用航天 军事航天 航天政策 科技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持彩练当空舞——我国航天档案工作点滴 被引量:1
8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航天档案 档案工作 专业档案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科技六院11所陶瓷基复合材料喷管首次试车
9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17,共1页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研制生产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喷管首次参加地面试车,顺利通过了发动机方案验证。这标志着该所已经拥有了自主研发及高效生产耐高温、低密度、抗氧化、抗烧蚀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能力。
关键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陶瓷基复合材料 地面试车 喷管 自主研发 发动机 耐高温 低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载人月球探测的航天员-多机异构群联合探测方案
10
作者 谷程鹏 张文奇 +2 位作者 韩亮亮 施飞舟 张崇峰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3-702,共10页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的特殊性,对未来载人月球探测的任务需求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根据人机特点对人机功能分配进行论证,优化月面活动系统配置,提出了“双人一车多机”异构群联合探测的人机系统方案;针对环境巡视探测、月面资源利用、基...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的特殊性,对未来载人月球探测的任务需求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根据人机特点对人机功能分配进行论证,优化月面活动系统配置,提出了“双人一车多机”异构群联合探测的人机系统方案;针对环境巡视探测、月面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三类任务需求,建立了多模式人机联合探测流程规划,充分发挥人和机器人的优势,可满足全地形多功能探测作业的应用需求;最后,提出了月球车和机器人的需求及方案设想。研究成果可为后续载人月球探测提供参考依据及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月球探测 月面活动 人机联合探测 载人月球车 月面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星系任务新型热控技术
11
作者 李金岳 苏若斌 +4 位作者 杨金 段晓闻 何春黎 陆希 牛俊坡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91,共7页
木星系探测器通常采用金星-地球-地球等借力序列实现地木转移,由于大范围的器日距离变化引起太阳光照强度大尺度变化,进而导致探测器舱外热控部组件温度交变范围宽,不仅要适应金星附近达2938 W/m2以上的高太阳热流,还需适应木星附近50 W... 木星系探测器通常采用金星-地球-地球等借力序列实现地木转移,由于大范围的器日距离变化引起太阳光照强度大尺度变化,进而导致探测器舱外热控部组件温度交变范围宽,不仅要适应金星附近达2938 W/m2以上的高太阳热流,还需适应木星附近50 W/m2直至阴影区为0 W/m2的超低太阳热流,对热控设计的极端高低温适应性带来挑战。目前传统方式主要采用流体回路、百叶窗及多层组件等热控措施进行控温,增加了热控系统的复杂度和设计难度,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热控设计方法,使用三维隔热太阳翼实现对阳光的遮挡,并采用闭环解耦控制算法来调节太阳翼与星体的位置关系,从而减小太阳对探测器外表面单机设备的热辐射并维持固定的散热面,同时减少探测器的温度波动,通过仿真分析太阳翼离星体1.5 m情况下,星体遮挡处的散热能力可以达到170 W/m2,用于金星处高太阳热流的遮挡;当太阳翼离星体0.5 m情况时,散热能力减少到50 W/m2,能起到在木星处保温作用,减少散热面的漏热。具有简化热控设计和适应性强的优点,为后续深空探测器热控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星及行星穿越探测器 热控技术 三维隔热太阳翼 闭环解耦控制 太阳翼遮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化合物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与发展
12
作者 王泽山 庞爱民 +1 位作者 何金选 雷晴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从提升固体推进剂能量的技术途径出发,通过提高燃烧反应放热量、热能转化效率、固含量与燃烧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固体推进剂对含能氧化剂、含能黏合剂、金属燃料和含能增塑剂的结构性能需求。与炸药需求不同,固体推进剂含能组分的发展策... 从提升固体推进剂能量的技术途径出发,通过提高燃烧反应放热量、热能转化效率、固含量与燃烧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固体推进剂对含能氧化剂、含能黏合剂、金属燃料和含能增塑剂的结构性能需求。与炸药需求不同,固体推进剂含能组分的发展策略更注重化合物的有效氧含量、氢元素含量、质量生成焓等性能。贯通适用于固体推进剂的含能化合物的高通量设计、合成与应用评价研发流程,挖掘并突破CHNO类含能化合物的潜力与分子体系的局限性,加速新型含能化合物的研发效率是固体推进剂含能化合物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含能化合物 氧化剂 黏合剂 燃料 增塑剂 比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固体推进剂常压燃速与电能参数的响应关系研究
13
作者 黄印 彭圆坤 +6 位作者 张晢 贾宏福 翟隽杰 杨伯涵 李洪旭 张小平 庞爱民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燃速与电压之间的响应特性,不足以准确描述其与外部电能参数的响应关系。选用代表性的硝酸盐HAN基和高氯酸盐PP基推进剂,采用位移传感器法研究了常压下电压、电流和功率等电能参数对推进剂燃速... 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燃速与电压之间的响应特性,不足以准确描述其与外部电能参数的响应关系。选用代表性的硝酸盐HAN基和高氯酸盐PP基推进剂,采用位移传感器法研究了常压下电压、电流和功率等电能参数对推进剂燃速的影响以及不同填料配方的HAN基推进剂燃速与外部电能参数的响应关系,并对推进剂燃速与各电能参数的响应相关性分别进行数据拟合分析。结果表明,HAN基和PP基推进剂燃速与电压、电流和功率参数在多数情况下呈正相关关系,添加不同含量Al、AP或RDX的HAN基推进剂燃速与这些电能参数也呈现相同相关性;推进剂燃速与功率参数的响应相关性最佳,均高于同等条件下与电压或电流参数的响应相关性。功率是电能参数中影响电控固体推进剂燃速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固体推进剂 燃速 电能参数 位移传感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进气道出口封闭的非定常流动特性研究
14
作者 温玉芬 张炜群 郝思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2-783,共12页
冲压发动机转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进气道入口通流、出口封闭的盲腔流动现象,使得进气道发生大幅气流振荡,飞行器面临姿态失稳和结构破坏的风险。针对进气道的气流振荡问题,对一种超声速双侧布局进气道在出口封闭状态下的非定常流动特性... 冲压发动机转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进气道入口通流、出口封闭的盲腔流动现象,使得进气道发生大幅气流振荡,飞行器面临姿态失稳和结构破坏的风险。针对进气道的气流振荡问题,对一种超声速双侧布局进气道在出口封闭状态下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开展风洞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获得了模型尺寸、来流马赫数及边界层吸除对进气道压强振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封闭时,进气道发生周期性的流动振荡现象,气流振荡频率与来流声速成正比,与进气道长度成反比,压强振荡峰值与来流总压接近,且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大显著上升。采用的数值仿真方法较好地模拟了进气道出口封闭状态下的非定常流动,数值仿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非定常仿真结果进一步表明:在气流振荡过程中,进气道内收缩段的边界层吸除槽可以起到泄压作用,使得进气道头部斜激波系在回退过程中达到封口状态,捕获的流量系数较无边界层吸除槽时明显增大,从而导致了进气道压强振荡峰值上升49.47%,频率下降2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进气道 振荡压强 边界层吸除 非定常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力学环境分析与条件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87
15
作者 马兴瑞 韩增尧 +1 位作者 邹元杰 丁继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共12页
航天器力学环境条件是航天器及其部组件设计和地面试验验证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着航天器的总体设计水平。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航天器及其有效载荷的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力学环境分析与条件设计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 航天器力学环境条件是航天器及其部组件设计和地面试验验证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着航天器的总体设计水平。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航天器及其有效载荷的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力学环境分析与条件设计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航天器荷载比提高的瓶颈技术。本文重点针对航天器力学环境分析与条件设计技术所涉及的航天器力学环境预示理论方法,高精度有限元建模与模型修正技术以及航天器力学环境条件设计技术三个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特别是对近五年来我国航天工业部门在航天器力学环境分析与条件设计领域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合评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航天工程的实际需求,分析指出了今后在航天器力学环境分析与条件设计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力学环境 预示方法 模型修正 条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集团企业云制造的知识服务建模 被引量:54
16
作者 李向前 杨海成 +3 位作者 敬石开 阎艳 王国新 冯宇康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69-1880,共12页
为解决集团企业云制造中知识资源的共享和重用问题,在对集团企业云制造知识服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集团企业云制造的知识服务应用模式,用户可以方便地调用集团内的各类知识服务,也可以从外面获取知识服务或者向外提供知识服务。在云... 为解决集团企业云制造中知识资源的共享和重用问题,在对集团企业云制造知识服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集团企业云制造的知识服务应用模式,用户可以方便地调用集团内的各类知识服务,也可以从外面获取知识服务或者向外提供知识服务。在云制造环境下构建了知识服务系统体系架构。提出静态和动态两种知识服务方式,研究了两种知识服务的建模方法。通过多领域本体、分布式索引、知识服务需求感知建立了静态知识服务模型;通过知识梳理、动态知识封装、服务封装的方式建立了动态知识服务模型。通过一个应用示例,说明了两种知识服务的服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制造 集团企业 知识服务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2
17
作者 赵云峰 孙宏杰 李仲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主要介绍了我国航天工业领域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增强材料和基体树脂)、成型工艺技术(热压罐工艺、RTM工艺、缠绕成型工艺、自动铺放技术)和复合材料制品的加工装配工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我国航天先进树脂基... 主要介绍了我国航天工业领域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增强材料和基体树脂)、成型工艺技术(热压罐工艺、RTM工艺、缠绕成型工艺、自动铺放技术)和复合材料制品的加工装配工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我国航天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 树脂基复合材料 制造 加工 装配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重大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被引量:68
18
作者 孟光 周徐斌 苗军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7-322,共56页
近年来,我国航天重大工程蓬勃发展,航天工程中新的力学问题不断涌现,开展航天工程力学问题研究在航天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航天器朝着超高速、深空探测、多功能方向的发展,其面临的发射和运行环境也更加恶劣,发射过程中... 近年来,我国航天重大工程蓬勃发展,航天工程中新的力学问题不断涌现,开展航天工程力学问题研究在航天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航天器朝着超高速、深空探测、多功能方向的发展,其面临的发射和运行环境也更加恶劣,发射过程中的多场耦合、非线性等问题更加突出.大阵面、大挠性的航天器对在轨结构展开、模态辨识、刚柔耦合控制提出新的要求,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需求,为航天器在轨微振动、热致振动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对航天器的地面试验和仿真分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领域,各国学者也积累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概括介绍了近年来航天重大工程中出现的新的力学问题,从航天器的发射、在轨运行、地面仿真和试验等方面对航天工程中的力学问题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集中在耦合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多体动力学、结构动力学以及试验力学等方面,同时提出了工程中力学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力学 非线性动力学 航天器控制 深空探测 卫星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复杂航天器结构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策略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丁继锋 韩增尧 马兴瑞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7-555,共9页
大型复杂航天器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航天器研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开展星箭耦合分析以及力学环境条件设计等工作的基础。首先综合有限元建模、模态试验、相关分析和模型修正等技术构造了一套系统的航天器结构有限元... 大型复杂航天器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航天器研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开展星箭耦合分析以及力学环境条件设计等工作的基础。首先综合有限元建模、模态试验、相关分析和模型修正等技术构造了一套系统的航天器结构有限元模型试验验证策略;然后,针对我国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东方红四号卫星开展了整星有限元模型的试验验证研究,其中整星模态试验以及模型修正等研究工作属首次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上成功实施。修正后有限元模型对整星主模态频率预测误差小于5%,模态置信准则大于0.6,预示精度达到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验证策略 有限元模型 模态试验 相关分析 模型修正 东方红四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云制造服务应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吴晓晓 石胜友 +1 位作者 侯俊杰 杨海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95-1603,共9页
为提升大型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从加强管控和研制生产协作的需求出发,引入新型云制造模式。通过对航天产品研制过程各阶段的应用服务分析,提出航天云制造服务应用体系架构。基于该架构提出基于资源集约、支持集团集中管... 为提升大型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从加强管控和研制生产协作的需求出发,引入新型云制造模式。通过对航天产品研制过程各阶段的应用服务分析,提出航天云制造服务应用体系架构。基于该架构提出基于资源集约、支持集团集中管控、面向成员单位的资源共享、面向成员单位研制协同、对外协作五种航天云制造服务应用模式。通过实例分析对应用模式进行了验证,该模式为云制造服务在航天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 集团企业 云制造 服务 体系架构 应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