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面推进剂弱强度层的形成与抑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詹国柱 黄洪勇 +1 位作者 楼阳 邱磊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1-395,共5页
采用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粘接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丁羟推进剂/丁羟衬层/三元乙丙绝热层粘接体系中界面推进剂弱强度层的形成原因,并通过设置"阻挡层"抑制弱强度层的形成。研究表明,界面推进剂弱强度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该... 采用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粘接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丁羟推进剂/丁羟衬层/三元乙丙绝热层粘接体系中界面推进剂弱强度层的形成原因,并通过设置"阻挡层"抑制弱强度层的形成。研究表明,界面推进剂弱强度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的固化剂因迁移、受水分等含活泼氢小分子的影响而额外损耗,使界面推进剂固化体系偏离设计,未能达到较高的固化交联程度,强度降低。在活性物质迁移的路径上设置"阻挡层"后,界面推进剂的凝胶含量提高了1.2倍,界面粘接扯离强度提高了约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推进剂 弱强度层 形成机制 阻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B/IPDI推进剂装药界面弱粘接增强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詹国柱 楼阳 +1 位作者 左海丽 黄洪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4,共5页
采用红外光谱、三维光学变形分析、凝胶含量及界面粘接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HTPB/IPDI推进剂装药界面弱粘接的增强技术。研究表明,衬层成型前,采用表面处理剂(STA-7),对绝热层表面进行预处理,可抑制近界面推进剂弱强度层的形成,显著提... 采用红外光谱、三维光学变形分析、凝胶含量及界面粘接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HTPB/IPDI推进剂装药界面弱粘接的增强技术。研究表明,衬层成型前,采用表面处理剂(STA-7),对绝热层表面进行预处理,可抑制近界面推进剂弱强度层的形成,显著提高界面粘接强度。绝热层表面预处理后,近界面推进剂的凝胶含量可提高约90%,联合扯离强度提高400 k Pa以上,达到与推进剂本体强度相当的水平,试件破坏形式与其等效应力云图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PB/IPDI推进剂 界面粘接 弱强度层 表面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疏水SiO_2对丁羟衬层流变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楼阳 詹国柱 +1 位作者 黄洪勇 宋洪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1-375,共5页
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光学显微镜(OM)、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超细疏水SiO2(UF-SiO2)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对丁羟衬层流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超细SiO2表面经二甲基硅油处理后疏水性增强,在丁羟衬层中易分散,可形成均匀、致... 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光学显微镜(OM)、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超细疏水SiO2(UF-SiO2)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对丁羟衬层流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超细SiO2表面经二甲基硅油处理后疏水性增强,在丁羟衬层中易分散,可形成均匀、致密的网络结构,对丁羟衬层的触变性有显著的改善效果。随UF-SiO2用量的增加,丁羟衬层的触变环面积增大,其触变性随之提高,UF-SiO2用量为0.8~1.6 phr时,可赋予丁羟衬层优异的工艺性能。此外,UF-SiO2用量在0~1.6 phr范围内,对丁羟衬层本体力学和界面(衬层/推进剂)粘接性能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羟衬层 超细疏水SiO2 流变性 界面粘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