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液态金属电磁泵复合推力研究
1
作者 李柏霖 姚舜才 +2 位作者 程志平 陈慧星 于金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为了增大液态金属电磁泵的电磁推力,首先在计算机上设计一种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电磁泵,并建立直线感应电磁泵的有限元模型。在瞬态场下,将直线感应电磁泵的电磁推力、法向力进行耦合分析,对比在不同匝数电流配比、不同气隙尺寸下的次级... 为了增大液态金属电磁泵的电磁推力,首先在计算机上设计一种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电磁泵,并建立直线感应电磁泵的有限元模型。在瞬态场下,将直线感应电磁泵的电磁推力、法向力进行耦合分析,对比在不同匝数电流配比、不同气隙尺寸下的次级涡流分布及磁场分布。之后分别用田口法和EA优化算法进化优化处理。为提高电磁推力在复合力中的占比,提出一组合适的直线感应电磁泵的参数尺寸配比。虽然两种算法皆可以提高电磁推力的占比,但是通过测试可得EA优化算法优于田口法,优化后的推力约为原来的2倍;同时法向力明显下降,得到了较为理想的优化效果。最后从电磁场理论出发,得出与LIEP相符合的等效电路图,在等效电路中考虑边缘效应,可以直接计算出推力。推力及法向力经过一维电磁场模型和二维单层次级电磁场模型相互结合的方式得到,降低了计算的繁琐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电磁泵 复合推力 田口法 EA优化算法 有限元分析 等效电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飞行器制导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0
2
作者 姚德清 魏毅寅 +1 位作者 杨志红 崔乃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50-859,共10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空天飞行器制导控制技术发展情况基础上,针对其典型的任务形态给制导控制技术带来的挑战,分别从动力学建模、轨迹优化与制导、飞行控制与导航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制导控制技术中面临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空天飞行器制导控制... 本文在简要介绍空天飞行器制导控制技术发展情况基础上,针对其典型的任务形态给制导控制技术带来的挑战,分别从动力学建模、轨迹优化与制导、飞行控制与导航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制导控制技术中面临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空天飞行器制导控制技术后续发展方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飞行器 动力学建模 轨迹优化与制导 导航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少敏 隋鹏 +4 位作者 彭海春 丁超 张明亮 邵振宇 王海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12399-12410,共12页
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趋势,优异的材料特性使其需求日益增长。然而,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及构件结构形式复杂化,带来制造成本不断提升,阻碍了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进程。目前,利用制造过程仿真技术提升复合材料制造水... 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趋势,优异的材料特性使其需求日益增长。然而,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及构件结构形式复杂化,带来制造成本不断提升,阻碍了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进程。目前,利用制造过程仿真技术提升复合材料制造水平并降低制造成本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梳理了复合材料结构功能设计仿真技术,从力学性能、几何结构、特殊功能3个方面分析了仿真设计技术的发展动态;总结了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力热特性及成型变形预测控制仿真方法;分析了材料去除过程中的切削界面力热状态、材料损伤过程及不同加工工艺带来的损伤差异。最后,从复合材料本构模型及损伤理论、复合材料成型过程影响因素、性能参数数据库、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型仿真、复合材料表面质量评价标准、制造过程仿真计算效率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设计 成型 切削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LaCrO_(3)基复合涂层性能演变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胡锴 柳彦博 +4 位作者 田新春 马壮 刘晓宇 刘鹏 李晶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78,共9页
目的揭示湿热环境中La_(0.7)Ca_(0.3)Cr_(0.95)Mn_(0.05)O_(3)复合涂层的性能演变和机理。方法使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分别制备La_(0.7)Ca_(0.3)Cr_(0.95)Mn_(0.05)O_(3)高发射率层/YSZ热障层/NiCoCrAlY金属黏结层/GH4099基体(LC/Y/M/G)和La... 目的揭示湿热环境中La_(0.7)Ca_(0.3)Cr_(0.95)Mn_(0.05)O_(3)复合涂层的性能演变和机理。方法使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分别制备La_(0.7)Ca_(0.3)Cr_(0.95)Mn_(0.05)O_(3)高发射率层/YSZ热障层/NiCoCrAlY金属黏结层/GH4099基体(LC/Y/M/G)和La_(0.7)Ca_(0.3)Cr_(0.95)Mn_(0.05)O_(3)/金属黏结层/TA15基体(LC/M/T)2种材料。在温度85℃、湿度85%RH的湿热试验箱内进行加速老化试验,测试2种复合涂层的耐湿热性能。分别在5、10、15、20、25 d时取样,测量样品的涂层结合强度。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对涂层进行表征。结果在温度85℃、湿度85%RH的湿热加速老化试验中,LC/Y/M/G和LC/M/T 2种材料体系均未发生La_(0.7)Ca_(0.3)Cr_(0.95)Mn_(0.05)O_(3)层的相结构和表面粗糙度Ra的变化。使用拉伸试验法测得LC/Y/M/G涂层结合强度为(22.75±3.07)MPa,未随加速老化试验的时长发生明显变化,断裂位置始终发生在YSZ层。与之相比,LC/M/T涂层结合强度初始值为(41.58±3.24)MPa,并呈指数下降,断裂位置在金属黏结层。对TA15基体和NiCoCrAlY金属黏结层开展电化学腐蚀行为分析,发现金属黏结层(6.9502μA/cm^(2))的自腐蚀电流显著高于TA15基体(0.1108μA/cm^(2)),且老化试验后的金属黏结层界面中观察到更多的孔隙缺陷。结论LC/Y/M/G和LC/M/T 2种材料体系中的La_(0.7)Ca_(0.3)Cr_(0.95)Mn_(0.05)O_(3)层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耐湿热性。但LC/M/T中的金属黏结层在试验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蚀,导致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随湿热试验的延长呈指数衰减,成为涂层失效的薄弱位置。但当涂层中添加YSZ层后,金属黏结层的腐蚀得到了有效抑制,这可以归因于YSZ中间层对氧气、水蒸气等的阻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结合强度 电化学腐蚀 金属黏结层 点蚀 TA15 加速老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飞行技术创新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长青 《宇航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7-819,共13页
首先介绍了空天飞行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结合各国发展经验及空天飞行器飞行特点提出了空天飞行技术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并依据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具体解决途径;阐述了空天飞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太空是人类的未来,“廉价、便... 首先介绍了空天飞行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结合各国发展经验及空天飞行器飞行特点提出了空天飞行技术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并依据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具体解决途径;阐述了空天飞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太空是人类的未来,“廉价、便捷、安全、机动”的空天飞行器将颠覆现有进出空间方式开辟新太空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飞行器 航天运输系统 可重复使用飞行器 航天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柔性太阳翼最优PPF主动振动抑制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鄂斌 杨志红 +1 位作者 崔乃刚 王小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0-810,共11页
针对采用可变速控制力矩陀螺(VSCMG)进行柔性太阳翼振动抑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求解非光滑H∞综合问题的最优参数正位置反馈(PPF)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考虑VSCMG和柔性太阳翼耦合的振动模型,得到了线性化的约束陀螺柔性板动力学模型,基于... 针对采用可变速控制力矩陀螺(VSCMG)进行柔性太阳翼振动抑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求解非光滑H∞综合问题的最优参数正位置反馈(PPF)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考虑VSCMG和柔性太阳翼耦合的振动模型,得到了线性化的约束陀螺柔性板动力学模型,基于同位控制思想推导了以角度陀螺为测量装置的约束陀螺柔性板全阶状态空间模型。针对被控对象特性,确定最优PPF控制器的结构构型和待优化参数。进而,通过对约束陀螺柔性板全阶状态空间模型进行降阶、修正和加权处理,将PPF控制器参数优化问题转化为在PPF控制器构型约束条件下的非光滑H∞综合问题,并应用一阶下降算法进行寻优求解,实现最优PPF控制器的设计。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各阶陀螺模态的独立控制,在保证快速性和鲁棒性的前提下,实现最优PPF参数的稳定高效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最优PPF控制方法能够快速、鲁棒地实现航天器柔性太阳翼的主动振动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太阳翼 控制力矩陀螺(VSCMG) 正位置反馈(PPF) 非光滑H∞综合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真空管道列车关键气动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侯自豪 毛凯 +3 位作者 朱雨建 薄靖龙 申振 李少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I0001,共21页
低真空管道列车系统结合应用了管道运输和磁浮推进技术,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未来地面高速交通方式。列车在极狭长的管道空间内长距离往返,通常诱发以管内壅塞现象为主导的大尺度跨声速流动和多车干扰,导致气动阻力急剧增加和气动热环境恶化... 低真空管道列车系统结合应用了管道运输和磁浮推进技术,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未来地面高速交通方式。列车在极狭长的管道空间内长距离往返,通常诱发以管内壅塞现象为主导的大尺度跨声速流动和多车干扰,导致气动阻力急剧增加和气动热环境恶化,从而面临突出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本文从管道全场和列车近场两个视角出发,对管道列车流动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气动力/热/噪声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围绕管道列车全线多车运行热点问题,对运行速度、管道阻塞比、发车间隔、运行模式的选取进行了讨论。最后,展望了低真空管道列车气动研究领域未来发展方向,指出高效研究方法、多车运行流动干扰、多车运行气动热、长大管道气动噪声、减阻/降热/降噪技术等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列车 气动力 流动模态 全线运行 真空管道 多车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图像去雾领域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文娟 戴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红外图像去雾是指通过去除雾霾、烟雾等介质对红外图像的影响,恢复红外成像系统对比度和视觉质量的过程。红外图像凭借全天时、不受光照限制等优势,在军事、安防、医疗、能源勘探等领域广泛地应用。然而,由于大气介质对红外图像的干扰,... 红外图像去雾是指通过去除雾霾、烟雾等介质对红外图像的影响,恢复红外成像系统对比度和视觉质量的过程。红外图像凭借全天时、不受光照限制等优势,在军事、安防、医疗、能源勘探等领域广泛地应用。然而,由于大气介质对红外图像的干扰,这些应用往往受到限制,因此红外图像去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图像去雾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红外图像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根据红外图像去雾过程中所依赖数据的不同,将现有的红外图像去雾方法划分为多信息融合和单帧图像处理两大类,其中多信息融合因为需要额外的信息来帮助图像恢复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目前基于单帧图像处理的主流方案包括图像增强和图像重建两个发展方向。对各种分类的代表算法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分析了其原理、优势及不足。最后,对红外图像去雾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该工作既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可作为其他研究者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去雾 多信息融合 单帧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支承松动故障的航空发动机非同步响应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海飞 陈果 +2 位作者 廖仲坤 张璋 邵伏勇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8-864,共7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支承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松动故障,为研究松动故障导致的非同步响应特征产生的机理,建立了发动机的转子-支承-机匣整机模型,引入支承松动故障模型,利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耦合系统的响应,分析了非同步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对于... 针对航空发动机支承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松动故障,为研究松动故障导致的非同步响应特征产生的机理,建立了发动机的转子-支承-机匣整机模型,引入支承松动故障模型,利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耦合系统的响应,分析了非同步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对于航空发动机中的支承松动故障,其引发的分频以及倍频原因在于,当刚度变化的周期等于转速周期时,将产生转频的倍频现象,在特定转速下,将激发系统的临界转速对应的频率;当刚度变化的周期等于n倍的转速周期时,则将产生1/n转频的分频及其倍频,在特定转速下,将激发系统的临界转速对应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步响应特征 动力学建模 松动故障 整机振动 松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桁架焊接T型管节点热点应力集中系数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卫星 赵骏铭 +2 位作者 肖林 吴琛泰 温宗意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钢管混凝土桁架焊接T型管节点模型,进行支管轴向拉力作用下管节点热点应力集中系数(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SCF)研究。结果表明:T型管节点的主管冠点处SCF与管径比、径厚比和壁厚比均成正相关,而主管鞍点...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钢管混凝土桁架焊接T型管节点模型,进行支管轴向拉力作用下管节点热点应力集中系数(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SCF)研究。结果表明:T型管节点的主管冠点处SCF与管径比、径厚比和壁厚比均成正相关,而主管鞍点处SCF虽与径厚比和壁厚比成正相关,但与管径比呈负相关;相比于主管,支管SCF整体水平较低,且随几何参数变化幅度较小;主管SCF沿管节点相贯线的分布模式与管径比、径厚比相关,但受壁厚比的影响很小;管节点SCF最大值与径厚比、壁厚比成正相关,随管径比的变化规律与径厚比的取值有关;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可推导出钢管混凝土桁架焊接T型管节点SCF最大值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桁架 焊接T型管节点 热点应力集中系数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介质间隔层激光标准具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华松 王利栓 +3 位作者 季一勤 刘丹丹 姜玉刚 陈德应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4-83,共10页
针对固体介质间隔层的镀膜标准具,以1 064 nm激光镀膜标准具为例,首先研究了反射膜堆数对反射带宽、基底厚度以及对自由光谱区的影响:标准具的带宽随着膜层堆数增加而减小,自由光谱区随着基板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其次研究了基底误差对标... 针对固体介质间隔层的镀膜标准具,以1 064 nm激光镀膜标准具为例,首先研究了反射膜堆数对反射带宽、基底厚度以及对自由光谱区的影响:标准具的带宽随着膜层堆数增加而减小,自由光谱区随着基板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其次研究了基底误差对标准具中心波长定位和透过率的影响,通过定量数值计算证明了基底误差可通过标准具的使用角度补偿;针对典型的H(LH)m/Substrate/(HL)mH和L(LH)m/Substrate/(HL)mL两个膜系结构,研究了入射激光发散角对标准具中心波长偏移、通带半宽度、中心波长透过率和最大透过率的影响。随着激光发散角的增加,中心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通带半宽度、中心波长透过率和最大透过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第二个膜系结构的标准具性能优于第一个膜系结构的标准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标准具 薄膜 中心波长 带宽 发散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城市洪涝灾害评估与预警系统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6-485,共10页
针对现有城市洪涝灾害评估与预警系统感知与动态响应能力不足、决策实时性差等问题,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了包含物理城市、虚拟城市、智能服务、孪生数据、虚实交互5个模块的城市数字孪生体模型,并分析了城市洪涝灾害评估与预警数字孪... 针对现有城市洪涝灾害评估与预警系统感知与动态响应能力不足、决策实时性差等问题,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了包含物理城市、虚拟城市、智能服务、孪生数据、虚实交互5个模块的城市数字孪生体模型,并分析了城市洪涝灾害评估与预警数字孪生系统.从5个模块的基础组成、功能要点2个维度对系统架构进行了解释,以可视化表达、数据驱动模型及虚实交互的智能闭环控制为框架分析了系统的技术架构,从数字模型建设、数据融合、场景模拟、分析决策4个角度展示了系统的建设过程.基于城市数字孪生体模型的城市洪涝灾害评估与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城市洪涝灾害的自动监测预警、实时智能指挥调度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城市数字孪生体模型 系统架构 技术架构 城市洪涝灾害 评估与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小波脊线的PSK信号载频提取技术仿真 被引量:1
13
作者 池庆玺 袁健全 +1 位作者 陈旭情 佟富欣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6338-6342,共5页
针对低截获概率(LPI)雷达中相位编码(PSK)信号的二相编码(BPSK)、四相编码(QPSK)信号载频估计,提出了小波脊线迭代法下PSK信号载频提取技术及其抗噪性能,分析了其在载频提取中迭代初始参数选取、迭代结果精度以及发散点迭代等不足,给出... 针对低截获概率(LPI)雷达中相位编码(PSK)信号的二相编码(BPSK)、四相编码(QPSK)信号载频估计,提出了小波脊线迭代法下PSK信号载频提取技术及其抗噪性能,分析了其在载频提取中迭代初始参数选取、迭代结果精度以及发散点迭代等不足,给出了用于PSK载频提取的改进小波脊线。改进方法在发挥运算量小、抗噪性能的同时,提高了PSK信号载频估计精度。MATLA仿真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表明其较传统相位差分法信噪比门限降低了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截获概率雷达 相位编码 载频提取 小波脊线 相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薄膜TO与LO振动模式的数值研究
14
作者 刘华松 罗征 +5 位作者 刘幕霄 姜玉刚 王利栓 季一勤 张锋 陈德应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746-3750,共5页
对Si-SiO2基底薄膜系统进行数值实验,将SiO2薄膜的能损函数与透过率光谱和反射椭圆偏振光谱进行对比,讨论了在红外透过率光谱和反射椭偏光谱中激发的SiO2薄膜TO和LO振动模式。在正入射的红外透过率光谱中,仅能发现SiO2薄膜的TO振动模式... 对Si-SiO2基底薄膜系统进行数值实验,将SiO2薄膜的能损函数与透过率光谱和反射椭圆偏振光谱进行对比,讨论了在红外透过率光谱和反射椭偏光谱中激发的SiO2薄膜TO和LO振动模式。在正入射的红外透过率光谱中,仅能发现SiO2薄膜的TO振动模式;在倾斜入射的s偏振透过率光谱中没有激发的LO模式;在倾斜入射的p偏振透过率光谱中,当入射角小于60°时,三个TO振动模式全部被激发;当入射角大于60°时,三个LO振动模式都被激发,而TO模式仅能激发两个。在反射椭偏光谱中,TO模式未被激发,仅能激发LO模式。在透过率光谱和反射椭偏谱中,振动频率分别具有向高波数和低波数方向频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薄膜 TO模式 LO模式 透过率光谱 反射椭偏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导热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建业 赵英民 +3 位作者 李文静 杨洁颖 王瑞杰 苏力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90-93,共4页
以二氧化硅溶胶为前驱体,利用树脂转移模塑成型(Resin transfer molding,RTM)工艺制备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对制备的气凝胶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气凝胶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进行了试验考核,结果显示,20 mm厚材料经... 以二氧化硅溶胶为前驱体,利用树脂转移模塑成型(Resin transfer molding,RTM)工艺制备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对制备的气凝胶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气凝胶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进行了试验考核,结果显示,20 mm厚材料经过900℃、1000 s的石英灯考核后背温为186℃,材料经过1100℃、1000 s的马弗炉试验后线收缩率为1.2%,该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研究了温度对气凝胶复合材料导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900℃导热系数为室温的5倍。研究了气体环境对气凝胶复合材料导热的影响,发现氮气环境下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与空气环境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气凝胶复合材料 导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气动加注阀流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洋 姚晓先 +1 位作者 宋晓东 李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9-304,共6页
以预混高压气体加注为工程背景,对超高压气体精确加注的关键元件——超高压气动加注阀的流量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杠杆原理和自密封结构设计,解决了超高压气动加注阀阀芯驱动力大、响应速度慢和高压气体泄漏的难题,设计出中低压小... 以预混高压气体加注为工程背景,对超高压气体精确加注的关键元件——超高压气动加注阀的流量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杠杆原理和自密封结构设计,解决了超高压气动加注阀阀芯驱动力大、响应速度慢和高压气体泄漏的难题,设计出中低压小流量控制高压大流量的超高压气动加注阀。阐述了气动加注阀阀口流量特性的试验装置和测试系统,建立了阀门不同开度下的加注阀流道简化模型,在加注压力大于10 MPa条件下,对气动加注阀在不同阀口节流面积下的流量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储罐气体背压增长率和阀门开启高度对阀口流量特性影响较大;阀门开度较大时,阀口流道可简化为两级节流口串联,流量特性与理想收缩喷管相符,临界压力比在0.5左右;阀口开度较小时,阀口流道可简化为三级节流口串联,流量特性比较独特,临界压力比在0.3左右;增大阀门开度和加注压力是提高瞬时流量和流量系数最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气动 气动加注阀 瞬态流动 流量特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驻涡凹腔的径向钝体稳定器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玉清 秦飞 +2 位作者 刘振德 蒋妮 朱韶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7-146,共10页
针对燃烧室高速气流中低压组织燃烧需求,本文分析驻涡稳定器-径向稳定器组合结构的燃烧性能,对驻涡燃烧室传焰和稳焰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撑。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0.06~0.08MPa的负压条件下,获得了组合稳定器结构的... 针对燃烧室高速气流中低压组织燃烧需求,本文分析驻涡稳定器-径向稳定器组合结构的燃烧性能,对驻涡燃烧室传焰和稳焰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撑。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0.06~0.08MPa的负压条件下,获得了组合稳定器结构的燃烧效率、出口温度分布和热态流场。结果表明,径向稳定器的存在使得燃烧室出口产生了明显的温度不均匀现象;降低燃烧室总压将导致燃烧效率明显恶化,总压每下降0.01MPa,对应的燃烧效率将下降约5%。燃烧区的位置与流场息息相关,在热态燃烧过程中,高温区集中在凹腔侧边和径向稳定器外侧,燃烧室中央部分存在来源于凹腔值班级、并沿径向稳定器传播的火焰。余气系数的提升将增加主流供油的穿透深度,导致燃烧区进一步集中在燃烧室两侧,出口温度不均匀程度将由此上升,当余气系数下降到2以下时,燃烧室两侧燃油的富集将导致燃烧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涡凹腔 钝体稳定器 流场 燃烧效率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组合发动机吸气模态最大状态控制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远 陈玉春 史新兴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59-2669,共11页
为了研究深冷组合循环发动机吸气模态最大状态控制规律,基于部件法建立了发动机热力学计算模型,依据整机共同工作条件确定了发动机非设计点计算的变量与平衡方程。根据工质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了以氦压气机转速和氦涡轮前温度为控制... 为了研究深冷组合循环发动机吸气模态最大状态控制规律,基于部件法建立了发动机热力学计算模型,依据整机共同工作条件确定了发动机非设计点计算的变量与平衡方程。根据工质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了以氦压气机转速和氦涡轮前温度为控制变量的双变量控制规律。在考虑发动机机械负荷、气动负荷、热负荷及压气机稳定裕度等限制的条件下,根据制定的最大状态控制规律,完成了高度特性和速度特性的计算。根据限制条件计算得到了发动机的工作包线,并指出了最大状态控制规律的区域划分。最后,将控制规律应用于工作包线内,获得了压气机转速、换算转速及工质流量等参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工作包线上下边界分别取决于氦压气机喘振裕度限制和空气压气机换算转速下限,右边界限制取决于换热器1氦气出口温度上限。深冷组合循环发动机最大状态控制规律应划分为2个区域,分界线满足以下条件:空气压气机和氦压气机换算转速同时达到最大值。分界线以上空气压气机达到最大工作状态,分界线以下氦压气机达到最大工作状态。空气压气机进口参数是决定控制规律分界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冷组合循环发动机 最大状态 控制规律 工作包线 控制规律分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核并行计算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一维模型实时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柳 史新兴 +3 位作者 刘小勇 李岩 苏承毅 王明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8-355,共8页
在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中,为了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发成本,需要建立面向控制的、较为精确的、实时性高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以保证模型精度、提高计算速度为研究目标,基于多核高性能计算仿真平台,开展了面向控制的超燃冲压发... 在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中,为了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发成本,需要建立面向控制的、较为精确的、实时性高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以保证模型精度、提高计算速度为研究目标,基于多核高性能计算仿真平台,开展了面向控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一维模型实时性优化工作。运用简化计算流程、改进C语言程序、开拓缓存区等方法有效提高了一维模型计算速度。创新性地尝试了计算流体力学并行化方法,对隔离段和燃烧室一维模型进行结构分解。计算网格平衡分配至多个中央处理器,并借助核间数据通讯实现多核并行计算。与串行模型计算结果对比,七核并行计算模型性能参数偏差不超过0.1%,全工况仿真时间小于30ms,计算耗时较优化前缩短了75%以上。实时性优化后的多核并行模型计算精度高、速度快、收敛性好,可以作为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和半实物仿真验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计算流体力学 空气动力学 并行计算 实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伊拉克战争看巡航导弹的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琦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41,共5页
研究了以巡航导弹为典型代表的精确制导武器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情况和作战效果 。
关键词 巡航导弹 精确制导 伊拉克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