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轴压铝合金蜂窝圆筒整体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魏家睿 吴琼 +3 位作者 吴伟 李群智 时红伟 张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2-972,共11页
金属蜂窝圆筒结构常因轴压整体屈曲导致承载能力下降,对于其弹性屈曲问题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但在塑性屈曲问题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较少。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蜂窝圆筒等效模型和Hamilton原理,推导了铝合金蜂窝圆筒承受轴压载荷作用时弹、... 金属蜂窝圆筒结构常因轴压整体屈曲导致承载能力下降,对于其弹性屈曲问题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但在塑性屈曲问题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较少。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蜂窝圆筒等效模型和Hamilton原理,推导了铝合金蜂窝圆筒承受轴压载荷作用时弹、塑性屈曲临界载荷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进行了轴压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利用理论公式讨论了蜂窝圆筒各尺寸参数对临界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理论公式和仿真模型均能准确预测铝合金蜂窝圆筒的临界载荷,理论公式计算效率更高;圆筒质量变化±10%时,影响临界载荷的因素依次为面板厚度、圆筒半径、芯子厚度、圆筒高度;蜂窝圆筒的临界载荷与芯子厚度、面板厚度、圆筒半径近似呈线性正相关,与圆筒高度关系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圆筒 整体稳定性 临界载荷 弹塑性 HAMILTON原理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标定测试设备信息交互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2
作者 万志江 高辉文 吴静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3-378,共6页
传统标定转台往往依靠设备内部多路滑环、连接电缆以及基于ISA、PCI、PXI或VXI总线的采集卡进行惯测组合信息的传输和提取,转台体积大、成本高、标定流程受限以及测试效率低等因素极大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性。基于自动化标定测试设备的信... 传统标定转台往往依靠设备内部多路滑环、连接电缆以及基于ISA、PCI、PXI或VXI总线的采集卡进行惯测组合信息的传输和提取,转台体积大、成本高、标定流程受限以及测试效率低等因素极大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性。基于自动化标定测试设备的信息交互平台,采用了嵌入式片上系统设计、通信协议设计、容错处理以及工作模式识别等多项技术,为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精准化标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采用新方案设计的自动化标定设备启动后无需再进行计数清零、转位回零以及初始化处理,为缩短标定测试时间(由4 h缩短到1.5 h),灵活的进行标定测试走位以及流程编排,降低转台成本(12路滑环减少到2路),减小设备体积以及准确获取惯测组合信息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标定 信息交互平 惯测组合 转台 片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末端机动与导引一体化设计的新机动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秦建飞 张义广 李俊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66-1870,共5页
针对导弹末端机动与导引的一体化设计问题,给出了一种新的机动模型。通过模型参数的设计,使得机动位移、机动速度的零点周期性地出现在相同的时刻,导弹就可以在导引弹道和机动导弹之间平滑过渡。基于该模型,采用导引弹道和机动弹道同步... 针对导弹末端机动与导引的一体化设计问题,给出了一种新的机动模型。通过模型参数的设计,使得机动位移、机动速度的零点周期性地出现在相同的时刻,导弹就可以在导引弹道和机动导弹之间平滑过渡。基于该模型,采用导引弹道和机动弹道同步积分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时刻开始和结束机动,可以实现末端机动与导引的一体化设计。该方法得到的一体化弹道,其制导精度仅取决于末制导律,而与具体的机动参数无关,具有较好的突防效果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模型 末端机动 末制导 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液压快速起竖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鑫 李明兵 胡耀辉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110,共3页
某大型液压起竖系统需驱动的负载变化区间大,由于安装空间限制,采用了三级非对称液压缸,具有3个不同的活塞面积比;为实现快速起竖和非对称液压缸的较好控制,采用负载敏感技术构建了最节能的起竖系统,采用一种自控旁通分流技术,实现了单... 某大型液压起竖系统需驱动的负载变化区间大,由于安装空间限制,采用了三级非对称液压缸,具有3个不同的活塞面积比;为实现快速起竖和非对称液压缸的较好控制,采用负载敏感技术构建了最节能的起竖系统,采用一种自控旁通分流技术,实现了单面积比的非对称换向阀对具有多个面积比的非对称液压缸的较好控制,使起竖液压缸伸出与缩回的时间不受换向阀阀口的过流量限制,保证了起竖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大大缩短了起竖与撤收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敏感 自控旁通分流技术 非对称缸 非对称阀 快速起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分离发动机盖板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博哲 吴竞峰 +1 位作者 范开春 陈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8125-8128,共4页
针对导弹分离发动机盖板分离前可靠连接,分离时可靠打开的需要,采用胶接方式设计了三种分离盖板,并在分离发动机工作前后两种工况下,对盖板的粘接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三种盖板的技术特征,为分离发动机盖板提供了可行性论据以满足分... 针对导弹分离发动机盖板分离前可靠连接,分离时可靠打开的需要,采用胶接方式设计了三种分离盖板,并在分离发动机工作前后两种工况下,对盖板的粘接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三种盖板的技术特征,为分离发动机盖板提供了可行性论据以满足分离机构的设计要求。最后对其中一种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 盖板 分离发动机 胶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改进及在空间光通信粗跟踪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顾健 艾勇 +3 位作者 单欣 王整 刘敏 熊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260,共8页
针对传统自抗扰控制器的扰动补偿效果随着扰动频率增加迅速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粗跟踪进行系统分析、简化及辨识;然后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观测原理进行详细推导与论证... 针对传统自抗扰控制器的扰动补偿效果随着扰动频率增加迅速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粗跟踪进行系统分析、简化及辨识;然后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观测原理进行详细推导与论证,从理论上指出其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最后将改进的算法与PID调节器相结合,实现了粗跟踪的自抗扰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幅度在1°、频率在0.5-2.5 Hz间的外部位置扰动,传统的自抗扰控制器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加,扰动隔离度下降非常明显,2 Hz时的提升程度仅为0.5 Hz处的9.5%;而采用改进的算法使扰动隔离度至少提高了4.146 d B,且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加,扰动隔离度的提升非常稳定,2.5 Hz时的提升程度与0.5 Hz处几乎一致;此外,该方法有较好的鲁棒性,允许被控对象在20%的范围内变化。理论分析、仿真分析、物理实验均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对类似的光电跟踪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通信 粗跟踪 自抗扰控制器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推力器三栅极系统的3维PIC仿真 被引量:9
7
作者 陈茂林 夏广庆 +3 位作者 杨正岩 张斌 徐宗琦 毛根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12-3017,共6页
为优化离子推力器中栅极系统设计,采用三维粒子云网格(PIC)仿真方法对三栅极系统等离子体输运过程进行了仿真,并与两栅极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三栅极特有的减速栅对栅极系统内束流分布、电子返流阀值、截止电流和交叉电流阀值、离子... 为优化离子推力器中栅极系统设计,采用三维粒子云网格(PIC)仿真方法对三栅极系统等离子体输运过程进行了仿真,并与两栅极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三栅极特有的减速栅对栅极系统内束流分布、电子返流阀值、截止电流和交叉电流阀值、离子通过率和发散角损失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速栅的主要作用包括:对离子通过率无影响,对截止电流影响不明显,但可大幅减弱甚至消除交叉电流限制问题;对加速栅腐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工作区间内的加速栅电流降低50%;增强了下游区域的径向电场,部分离子会偏离主束流区域,导致发散角损失增大;可改善加速栅孔附近电势分布,对电子返流阀值影响明显,对于1~4 A的束电流,仅需-60^-50 V的负偏压便可实现对电子返流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力器 栅极系统 等离子体模拟 PIC 减速栅 束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延迟光纤偏振串音误差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夏霄 秦祎 +3 位作者 王野 于佳 吕江涛 周先贵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30-2936,共7页
为了减小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对光纤电流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利用琼斯矩阵研究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偏振耦合误差。简化了保偏延迟光纤的偏振串音模型,并基于简化模型得出了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与输出的关系。通过理论仿真分别分析... 为了减小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对光纤电流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利用琼斯矩阵研究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偏振耦合误差。简化了保偏延迟光纤的偏振串音模型,并基于简化模型得出了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与输出的关系。通过理论仿真分别分析了在常温和变温条件下偏振串音对传感器变比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验证了简化的偏振串音模型的合理性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测量了实际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在延迟光纤存在一定偏振串音时,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变比误差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大;电流一定时,延迟光纤串音越高,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变比误差越大。最后,给出了满足光纤电流传感器0.2S级误差要求时延迟光纤偏振串音的允许波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电流传感器 保偏延迟光纤 偏振串音 琼斯矩阵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激光武器跟踪瞄准精度、误差源及控制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聂光戍 刘敏 +1 位作者 聂宜伟 徐保伟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7,共5页
对机载激光武器跟踪瞄准精度要求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复合轴的控制结构,具体分析了跟踪瞄准的误差源,采用Matlab/Simulink对复合轴伺服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动态性能良好,跟踪精度和扰动抑制具有较好的效果,复合轴伺服系... 对机载激光武器跟踪瞄准精度要求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复合轴的控制结构,具体分析了跟踪瞄准的误差源,采用Matlab/Simulink对复合轴伺服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动态性能良好,跟踪精度和扰动抑制具有较好的效果,复合轴伺服系统在机载激光武器跟踪瞄准系统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控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武器 粗跟踪 复合轴 精跟踪 误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在机载激光武器跟瞄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聂光戍 刘敏 +2 位作者 魏瑞轩 蚩军祥 聂宜伟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由于载机的振动和机动、被控对象参数的摄动、非线性环节等,经典PID控制算法无法满足机载激光武器跟瞄系统对目标的跟踪精度要求。在复合轴跟踪瞄准控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模糊PID控制器,构建了Matlab/Simulink仿真模... 由于载机的振动和机动、被控对象参数的摄动、非线性环节等,经典PID控制算法无法满足机载激光武器跟瞄系统对目标的跟踪精度要求。在复合轴跟踪瞄准控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模糊PID控制器,构建了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跟踪阶跃信号的超调量仅为经典PID控制器的0.23倍,能较好的改善机载激光武器系统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自适应 隶属度函数 复合轴 激光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格舵气动与操纵特性高速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建中 赵忠良 +3 位作者 涂正光 蒋明华 易国庆 杨海泳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7,共6页
为研究飞行器单独栅格舵全尺寸模型气动特性,考核、验证舵控系统操纵性能,在FL-24风洞(1.2m×1.2m)开展了专项试验技术研究。首次在国内高速风洞建立了全尺寸栅格舵高速风洞试验平台,主要内容包括:风洞大载荷侧壁支撑装置设计、高... 为研究飞行器单独栅格舵全尺寸模型气动特性,考核、验证舵控系统操纵性能,在FL-24风洞(1.2m×1.2m)开展了专项试验技术研究。首次在国内高速风洞建立了全尺寸栅格舵高速风洞试验平台,主要内容包括:风洞大载荷侧壁支撑装置设计、高速风洞模型保护装置设计、高灵敏度气动测试天平研制、模型风载条件下变形测试系统设计以及动态气动力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等。该项试验技术实现了模型气动与舵控系统以及气动与结构一体化试验验证,为栅格舵尾翼布局飞行器相关专业设计及飞行试验提供了重要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舵 风洞试验 操纵特性 一体化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机加工大口径离轴抛物面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鑫 罗霄 +2 位作者 闫力松 张峰 张学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0-244,共5页
为了实现大口径非球面镜的加工,设计制作了三角机加工中心,该加工中心具有三工位设计。基于该加工中心提出了一套非球面镜加工模型,每个工位只需利用两个转动轴即可实现大口径非球面镜的遍历加工,同时加工工位与检测工位可以互换,节约... 为了实现大口径非球面镜的加工,设计制作了三角机加工中心,该加工中心具有三工位设计。基于该加工中心提出了一套非球面镜加工模型,每个工位只需利用两个转动轴即可实现大口径非球面镜的遍历加工,同时加工工位与检测工位可以互换,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加工效率。为了验证加工模型的可行性,结合工程实例,利用该加工中心对一口径为1 450 mm的离轴抛物面Si C反射镜进行了加工,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轮迭代加工后,反射镜面形结果由PV 4.653μm、RMS0.409 7μm收敛到PV 3.585μm、RMS 0.258 1μm,RMS收敛达37%。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 离轴非球面 光学加工 加工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抗扰控制器在空间光通信PAT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整 赵江南 +2 位作者 艾勇 顾健 陈晶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32,共3页
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在空间光通信粗跟踪中的控制方法,介绍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原理,实现了该算法与PID控制器的对比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光通信 粗跟踪 自抗扰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喷管传力路径及热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晓亚 王卫祥 卲明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8-622,706,共5页
合理的传力路径是保证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某型号复合喷管,建立了流固域一体化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燃气流动/固体导热强耦合与结构应力弱耦合的流/固/热耦合分析方法,结合热试车试验现象,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 合理的传力路径是保证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某型号复合喷管,建立了流固域一体化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燃气流动/固体导热强耦合与结构应力弱耦合的流/固/热耦合分析方法,结合热试车试验现象,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着重研究了轴向传力路径以及应力场特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复合喷管轴向传力路径太过曲折,导致双层结构型式的扩张段呈现出严重的局部承载特征,并且调整间隙配合量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扩张段内外壳间限位凹槽处的挤压程度。在传力路径和热结构分析基础上,总结出热试车试验现象的成因,给出了结构设计改型的建议,可供设计单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喷管 传力路径 热结构 间隙配合量 承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合束光学系统气体热效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兰硕 李新南 徐晨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为了分析激光合束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本文研究了激光合束光学系统的热耦合效应。借助光学设计软件建立激光合束系统模型,基于传热学理论,根据光学系统结构及流场条件参数建立气体流体模型。根据光线追迹法编写用户自定义函数,通过数值... 为了分析激光合束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本文研究了激光合束光学系统的热耦合效应。借助光学设计软件建立激光合束系统模型,基于传热学理论,根据光学系统结构及流场条件参数建立气体流体模型。根据光线追迹法编写用户自定义函数,通过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介质气体热效应引起的波像差系数。仿真分析了气体热效应在不同时间下对激光合束光学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重力影响激光合束系统热效应的旋转对称性变得不再明显,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分层变化,且非均匀热效应以低阶像差为主。将波像差系数导入光学设计软件,可实现复杂光场与热场耦合传函的定量分析,波像差劣化0.3λ,传递函数下降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合束 热效应 气体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泵浦光纤耦合模块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黎明 朱洪波 王立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1-365,共5页
采用一种阶梯排列结构的单管激光器合束技术制成了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可用于泵浦掺Yb3+大模场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利用微透镜组对各单管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快慢轴准直,在快轴方向实现光束叠加,然后通过两组消球差设计的柱面... 采用一种阶梯排列结构的单管激光器合束技术制成了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可用于泵浦掺Yb3+大模场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利用微透镜组对各单管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快慢轴准直,在快轴方向实现光束叠加,然后通过两组消球差设计的柱面透镜组分别对合成光束快慢轴方向进行聚焦,耦合进入光纤。实验中将6只输出功率为6 W的976 nm单管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束耦合进芯径为105μm、数值孔径为0.15的光纤中,当工作电流为6.2 A时,光纤输出功率达29.0 W,光纤耦合效率达到80.1%,亮度超过4.74 MW/cm2-s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泵浦源 光纤耦合模块 高亮度 半导体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间和帧内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超光谱图像无损压缩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军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6期863-867,共5页
以超光谱遥感图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干涉成像光谱仪获取图像的谱间和空间相关性,提出一种三维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无损压缩方案。首先进行了谱间DPCM预测;然后,对残差图像进行帧内DPCM预测;最后,对差分码流进行二值自适应算术编码。... 以超光谱遥感图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干涉成像光谱仪获取图像的谱间和空间相关性,提出一种三维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无损压缩方案。首先进行了谱间DPCM预测;然后,对残差图像进行帧内DPCM预测;最后,对差分码流进行二值自适应算术编码。实验表明,该算法可实现无损压缩,压缩比平均可达1.662,较二维整数小波变换算法提高了15.6%,且算法复杂度较低,仅有加减和移位运算,易于硬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光谱图像 无损压缩 谱间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帧内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二值自适应算术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义模型干扰观测器在精跟踪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庆武 艾勇 +1 位作者 陈晶 顾建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46,共4页
音圈电机在空间光通信的精跟踪系统中是经常用到的执行机构,通过分析音圈电机的控制结构,确定了其最优的控制结构为自身位置开环控制结构,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名义模型干扰观测器的精跟踪控制方法。通过对1mrad光斑扰动的跟踪实验,证明这... 音圈电机在空间光通信的精跟踪系统中是经常用到的执行机构,通过分析音圈电机的控制结构,确定了其最优的控制结构为自身位置开环控制结构,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名义模型干扰观测器的精跟踪控制方法。通过对1mrad光斑扰动的跟踪实验,证明这种控制方法的跟踪误差标准差在中频段比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降低了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跟踪 音圈电机 控制结构 名义模型 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稳定二维弹道修正弹落点预测制导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钟扬威 王良明 +2 位作者 国晨 叶昌 史祥鹏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6,共6页
针对旋转稳定二维弹道修正弹的落点预测制导方法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两次落点预测修正一次弹道的制导方案。研究了固定舵产生阶跃激励时弹丸的攻角、速度方向及落点运动规律,得出了落点修正量的相位角较固定舵滚转角超前一个前置角... 针对旋转稳定二维弹道修正弹的落点预测制导方法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两次落点预测修正一次弹道的制导方案。研究了固定舵产生阶跃激励时弹丸的攻角、速度方向及落点运动规律,得出了落点修正量的相位角较固定舵滚转角超前一个前置角。提出了通过两次落点预测获得修正落点偏差所需的固定舵滚转角的方法:第1次无控落点预测得到目标点与实际落点的偏差方位角,第2次有控落点预测得到落点修正量的相位角相对于固定舵滚转角的前置角。仿真结果表明,落点预测制导具有较好的落点修正效果。研究结果对该类弹丸的制导方法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旋转稳定弹 角运动 落点预测制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条形镜面面形拟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力松 杨甬英 +1 位作者 马冬林 韩西萌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1016,共6页
为了解决长条形镜面面形拟合中各项不正交,无法在调整中利用像差指导计算机辅助装调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一套合理的拟合模型。该模型以矩阵求解正交化Zernike多项式系数为基础,将离散的数据点作为定义域,对已选取的Zernike项进行定义域内... 为了解决长条形镜面面形拟合中各项不正交,无法在调整中利用像差指导计算机辅助装调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一套合理的拟合模型。该模型以矩阵求解正交化Zernike多项式系数为基础,将离散的数据点作为定义域,对已选取的Zernike项进行定义域内正交化计算,并以获得的各正交项为基底,实现对长条形镜面及其他异形光学镜面的正交化多项式拟合求解。进而确定在干涉检测中加工误差与装调误差的分离,为光学镜面的最终面形收敛提供保障。根据本文实验结果,对一口径600 mm×260 mm,PV与RMS值分别为5. 889λ及1. 002λ的长条形光学镜面进行拟合,利用Metropro去像散后,面形未得到收敛,PV与RMS值分别变为7. 448λ及1. 725λ。而采用本文算法处理后,其PV与RMS值分别收敛为4. 666λ及0. 679λ,验证了本文方法对于长条形镜面拟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测量 面形拟合 长条形反射镜 正交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