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建模、优化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世杰 张振生 +1 位作者 蔡景 张瑞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6-1279,共14页
针对基于试验方法开展滑油系统监测、诊断、预测等工作具备成本高、周期长等缺点,开展滑油系统仿真模型构建与优化并提出了模型在滑油系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基于滑油系统元件物理特性,以某发动机滑油系统为例构建通风、供油、热力、回... 针对基于试验方法开展滑油系统监测、诊断、预测等工作具备成本高、周期长等缺点,开展滑油系统仿真模型构建与优化并提出了模型在滑油系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基于滑油系统元件物理特性,以某发动机滑油系统为例构建通风、供油、热力、回油等子系统模型,并开展了滑油全系统模型构建与迭代求解;结合粒子群、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对比优化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与优化效果,不同典型工况下滑油系统工作参数平均误差从10%以上降至2%左右,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基于模型的可扩展性,结合滑油系统健康管理要求分析模型在滑油监测、诊断、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为滑油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滑油系统 粒子群优化 遗传算法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航空发动机过渡态叶尖间隙仿真研究
2
作者 邵发宁 毛军逵 +4 位作者 赵伟辰 柴政 陈娉婷 王飞龙 杨超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58,共12页
目前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过渡态分析过程中尚未充分考虑叶尖间隙变化、主流、二次空气系统三者间动态耦合交互作用,导致计算精度有限。为此,本研究将主流道参数计算模型耦合到现有考虑固体域和二次空气系统动态耦合交互的“跨时间尺度流... 目前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过渡态分析过程中尚未充分考虑叶尖间隙变化、主流、二次空气系统三者间动态耦合交互作用,导致计算精度有限。为此,本研究将主流道参数计算模型耦合到现有考虑固体域和二次空气系统动态耦合交互的“跨时间尺度流热固耦合”计算模型中,构建了一种新的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跨尺度多物理场联合仿真”方法。该方法增加了主流道与二次空气系统、叶尖间隙与主流道的双向动态耦合交互。通过与整机试验数据对比,新方法较好地捕捉到了叶尖间隙在整个历程中的变化趋势,且计算误差达到10%以内。进一步对比分析显示,与“跨时间尺度流热固耦合”计算模型相比,耦合主流道参数后计算精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高压涡轮转子热变形预测值增大。深入剖析发现,转子热变形增大主要源于高压涡轮转子流动换热特性的变化:历程中高压涡轮转子进口截面处的总温和总压分别最大增加了2.8%和5.1%,二次空气系统高压流路流量最大增加2.1%,换热功率最大增加48.51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叶尖间隙 主流 二次空气系统 多物理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鸟撞损伤风扇气动性能仿真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佳宇 韩方军 +2 位作者 冯冬民 郑文涛 郝晟淳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航空发动机吞鸟适航标准中对吞鸟后发动机整机推力的要求,牵引出了在风扇设计阶段对鸟撞损伤风扇进行性能预估的需求,为了发展准确的鸟撞损伤风扇性能仿真评估方法,学者们从损伤风扇建模、性能仿真方法和气动机理等方面开展了详细研究... 航空发动机吞鸟适航标准中对吞鸟后发动机整机推力的要求,牵引出了在风扇设计阶段对鸟撞损伤风扇进行性能预估的需求,为了发展准确的鸟撞损伤风扇性能仿真评估方法,学者们从损伤风扇建模、性能仿真方法和气动机理等方面开展了详细研究。梳理了自1999年至今的航空发动机鸟撞损伤风扇的建模、网格划分、性能仿真方法及仿真结果的研究进展,比较了正向建模和逆向建模的思路和效果,给出了全环网格划分方法和各模型的网格量,针对鸟撞损伤风扇与正常风扇之间的特性变化,分别从流动攻角变化、流量补偿机制、分离区传播、叶片负荷变化、平面叶栅的试验研究和非定常仿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后续的鸟撞损伤风扇气动性能仿真研究趋势做出了展望,指出后续需要提高风扇吞鸟后的性能仿真精度,并开展抗鸟撞能力与气动性能仿真数据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撞损伤风扇 气动性能 计算流体力学 性能仿真 吞鸟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噪声源分解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家齐 刘丽梅 +2 位作者 秦维锐 许玮健 杨明绥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随着民用飞机和航线数量的不断攀升,噪声问题已引起民航局和工业部门的密切关注。作为航空器的主要噪声源,发动机噪声贡献与飞行状态直接相关,对发动机整机噪声源的定量分解在发动机声学设计和适航评估中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航空发... 随着民用飞机和航线数量的不断攀升,噪声问题已引起民航局和工业部门的密切关注。作为航空器的主要噪声源,发动机噪声贡献与飞行状态直接相关,对发动机整机噪声源的定量分解在发动机声学设计和适航评估中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航空发动机声源分解提供方向性借鉴,满足低噪声结构设计与噪声适航需求,系统阐述了发动机风扇噪声和喷流噪声等主要噪声源的频域特征,分析了旋转声模态分解、纯音宽频噪声分解、基于近场和远场传声器阵列的发动机部件噪声源分解等现有发动机管道内和远场噪声源分解方法的研究现状、适用性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得到了高阶模态分解需采用非均匀壁面探针、压缩感知和旋转耙等技术,以及时频域相关性是实现噪声源分解的关键因素等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发展趋势,对发展面向高精度测试需求的测量数据修正方法,基于发声物理过程信息增强噪声源分解方法的自适应性以及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噪声成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噪声 声学设计 噪声适航审定 噪声源分解 风扇噪声 喷流噪声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低排放燃烧室研究进展
5
作者 陆景贺 马宏宇 郭舒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65,共17页
低排放燃烧室技术是支撑先进绿色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加深对低排放燃烧室技术的了解,梳理了富油-淬熄-贫燃(RQL)燃烧室、贫油部分预混预蒸发(LPP)燃烧室和贫油直接喷射(LDI)燃烧室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三者... 低排放燃烧室技术是支撑先进绿色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加深对低排放燃烧室技术的了解,梳理了富油-淬熄-贫燃(RQL)燃烧室、贫油部分预混预蒸发(LPP)燃烧室和贫油直接喷射(LDI)燃烧室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三者的排放水平。RQL燃烧室和LPP燃烧室均已应用于民航发动机中,二者的NO_(X)排放均可达到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环保委员会第8版标准(CAEP/8)规定值的94%左右。LDI燃烧室的NO_(X)排放可以达到CAEP/6规定值的12%,其在更高压比时的发展潜力较大,但是受限于复杂的燃油供给系统和极高的燃油热防护需求,目前尚未应用于发动机产品中。基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需求,展望了各类燃烧室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为中国低排放燃烧室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低排放 富油燃烧 贫油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应急放油系统匹配性设计边界研究
6
作者 童岩鹏 李宏新 +1 位作者 汤天宁 薛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2-176,183,共6页
以应急放油附件的喷嘴泄漏量、小柱塞油嘴直径、安装垫片厚度等可能引发加力燃油泵异常工作的关键因素为目的,通过试验验证的方式对匹配性设计边界进行了摸索研究。结果表明喷嘴泄漏量的边界设置为28L/h以下且小柱塞安装垫片厚度在1.5m... 以应急放油附件的喷嘴泄漏量、小柱塞油嘴直径、安装垫片厚度等可能引发加力燃油泵异常工作的关键因素为目的,通过试验验证的方式对匹配性设计边界进行了摸索研究。结果表明喷嘴泄漏量的边界设置为28L/h以下且小柱塞安装垫片厚度在1.5mm以下时,对加力燃油泵的工作状态无影响;小柱塞油嘴直径变化不会引起加力燃油泵异常工作。通过某型航空发动机推力脉动故障的分析研究,设计的试验方法能够进行故障复现。喷嘴泄漏量恰好处于使加力泵处于工作与不工作的临界状态会引起主燃油泵调节器供油波动,进而造成推力脉动。将试验结果应用到航空发动机推力脉动排故中,设计的试验方法及取得试验结果能够实现故障复现,快速地完成了故障定位并有效解决问题,为外场排故争分夺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放油系统 匹配性设计 边界 试验方法 推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附件管路卡箍松动故障诊断方法
7
作者 李全坤 武琛舒 +3 位作者 黄宇灵 马瑞贤 王四季 丁小飞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3-1189,共7页
为有效识别和定位航空发动机附件管路中的卡箍松动等振动故障,本文提出了基于附件管路动力学响应和传递函数的诊断方法。根据结构相近和动力学相似原则建立了故障附件管路的动力学模型和方程,其中故障的影响通过作用于管路相应位置的附... 为有效识别和定位航空发动机附件管路中的卡箍松动等振动故障,本文提出了基于附件管路动力学响应和传递函数的诊断方法。根据结构相近和动力学相似原则建立了故障附件管路的动力学模型和方程,其中故障的影响通过作用于管路相应位置的附加非线性力模拟。通过结构动力学分析,推导并确定了动力学响应与故障出现及其位置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基于传递函数的故障诊断方法,并归纳了方法的具体操作流程。通过试验测试案例验证了所提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故障诊断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和定位航空发动机中附件管路卡箍松动故障是否出现以及出现后的具体位置。同时,该诊断方法适用于附件管路中单个卡箍松动故障以及多个卡箍松动故障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附件管路 卡箍松动 传递函数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测试技术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振宇 周鑫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测试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不可或缺。为了加深对航空发动机测试技术的了解,参考国际通用的分类原则,以测试技术树为基础,将发动机测试技术分为性能参数、结构/强度参数、气动热力参数测试技术以及综合/测控/机载传感器技术等4种1级测... 测试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不可或缺。为了加深对航空发动机测试技术的了解,参考国际通用的分类原则,以测试技术树为基础,将发动机测试技术分为性能参数、结构/强度参数、气动热力参数测试技术以及综合/测控/机载传感器技术等4种1级测试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通过分析中国发动机测试技术能力现状以及未来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航空发动机测试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从加强数据有效性研究、重视先进传感器的研发、建立测试技术标准体系、促进行业间协调与合作以及增加对国外先进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引进5方面展望了航空发动机测试领域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后续研究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技术 测试技术树 性能参数 结构/强度参数 气动热力参数 综合/测控/机载传感器技术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用多分量盒式天平设计综述
9
作者 马帅 黄允祗 +1 位作者 周磊 李洪雷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共12页
多分量推力测量试验是获取航空发动机飞行推力数据的直接手段,该技术已经成为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的必备关键技术之一。历经多年发展,结构形式取得了诸多突破。以航空工程为背景,针对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的测试需求,梳理了多分量盒式天平... 多分量推力测量试验是获取航空发动机飞行推力数据的直接手段,该技术已经成为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的必备关键技术之一。历经多年发展,结构形式取得了诸多突破。以航空工程为背景,针对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的测试需求,梳理了多分量盒式天平的技术应用,总结了单分量盒式天平、3分量盒式天平、6分量盒式天平的结构组成、尺寸大小、材料选择,分析了不同类型盒式天平中弹性连杆的使用数量和布局形式,研究了发动机试验时推力载荷的传递路径,深度对比了不同类型盒式天平的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多分量盒式天平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降低力学耦合影响、实现小推力精确测量、研发环保推力校准系统和开展多学科联合仿真等技术,为盒式天平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测量 盒式天平 多分量 应变 推力校准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测试性建模与仿真优化
10
作者 黄世杰 蔡景 张瑞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为了解决传统测试性建模方法难以准确分析滑油系统这类强非线性系统信号流向的问题,开展了滑油系统测试性建模与仿真优化研究。利用Simulink和部件法建模构建了涡扇发动机滑油系统仿真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和验证;分析滑... 为了解决传统测试性建模方法难以准确分析滑油系统这类强非线性系统信号流向的问题,开展了滑油系统测试性建模与仿真优化研究。利用Simulink和部件法建模构建了涡扇发动机滑油系统仿真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和验证;分析滑油系统常见故障事件,基于正向分析和AMESim仿真得到故障系数并构建故障模型,根据该系统物理结构和仿真模型确定初始测点和可用测点,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故障注入建立测试性数学模型,并构建测试性特性和指标对数学模型进行评价;分别从面向故障隔离和面向外场监测两方面,对测试性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滑油系统仿真模型中各工作参数平均误差在2%左右,满足工程精度要求;通过2次测试性优化后,隔离率从42.86%增加到85.71%,且符合主流发动机滑油参数监测类型特点,为诊断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对滑油系统测试性设计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油系统 仿真 相关性矩阵 测试性建模 测试性优化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轮盘简化裂纹体建模
11
作者 李昀睿 唐雪鹤 +2 位作者 郭秩维 冯建文 胡绪腾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轮盘损伤容限设计评估方法发展的需求,开展了轮盘简化裂纹体建模方法研究。对轮盘盘心、辐板、螺栓孔等关键部位可能存在的表面裂纹、内部裂纹等典型裂纹类型,根据轮盘的几何特征和载荷条件,利用商业软件对轮盘及简... 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轮盘损伤容限设计评估方法发展的需求,开展了轮盘简化裂纹体建模方法研究。对轮盘盘心、辐板、螺栓孔等关键部位可能存在的表面裂纹、内部裂纹等典型裂纹类型,根据轮盘的几何特征和载荷条件,利用商业软件对轮盘及简化裂纹体模型进行裂纹扩展计算和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轮盘不同部位特征和对应临界裂纹尺寸的简化裂纹体模型建立及选取原则。结果表明:采用规则的简化裂纹体模型代替轮盘构件进行裂纹扩展分析,所计算的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尺寸随循环数的变化曲线与实际轮盘计算结果均非常接近,临界裂纹尺寸计算差别在±10%以内,裂纹扩展寿命的计算差别在±5%以内。简化裂纹体模型相较于实际轮盘的裂纹扩展寿命计算结果略偏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盘 损伤容限设计 简化裂纹体模型 临界裂纹尺寸 裂纹扩展寿命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部件特性变化规律
12
作者 王净巍 余壮 +1 位作者 姚远 耿佳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7-943,1062,共8页
针对压气机故障诊断中机理不清晰的问题,为了揭示叶片磨损后压气机部件特性偏差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叶片在不同磨损程度下的部件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表面磨损相比于叶尖磨损引起的压气机性能衰退程度更明显,... 针对压气机故障诊断中机理不清晰的问题,为了揭示叶片磨损后压气机部件特性偏差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叶片在不同磨损程度下的部件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表面磨损相比于叶尖磨损引起的压气机性能衰退程度更明显,且转速越高,性能衰退的程度越大;叶尖间隙增大导致的效率衰退值随着压比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其中在压气机的工作线附近,效率的衰退值随压比变化较为稳定,而流量衰退值随压比的增大而增大;叶片表面粗糙度增大后效率和流量的衰退值都随压比的增大而增大,在接近失速的压比下衰退值有减小的趋势;在工作线附近,不同程度的叶片磨损对流量的影响大于对效率的影响。该结果可为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路磨损故障 叶尖间隙 叶片表面粗糙度 性能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遮挡一体化加力燃烧室发动机红外特征抑制
13
作者 卢浩浩 李中生 +3 位作者 邓洪伟 王群 孙旭 陈瀚赜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9,共7页
针对全遮挡一体化加力燃烧室发动机的红外辐射特征抑制难题,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测试研究了部件壁面降温和涂敷低发射率涂层对发动机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力中心锥和支板壁面降温和涂敷低发射率涂层,可有效抑制发动机尾向... 针对全遮挡一体化加力燃烧室发动机的红外辐射特征抑制难题,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测试研究了部件壁面降温和涂敷低发射率涂层对发动机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力中心锥和支板壁面降温和涂敷低发射率涂层,可有效抑制发动机尾向±20°小角域内红外辐射特征;此外,随着中心锥和支板壁面温度的降低,发动机尾向红外辐射特征逐渐降低且趋于平缓(文中计算条件下最大降幅趋于80%);一般而言,与单一抑制措施相比,采取综合应用冷却和低发射率涂层抑制措施时的红外特征抑制效果可进一步提升,然而当部件自身辐射与反射辐射比值小于一定比例时,涂敷低发射率涂层反而会出现辐射总能量增加的负面效果,因此在发动机腔体内应用低发射率涂层时需全面考量,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隐身 一体化加力燃烧室 红外辐射 高温冷却 低发射率涂层 加力中心锥 支板壁面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诊断的航空发动机温度场可视化测试技术
14
作者 赵飞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0-245,共6页
在航空发动机测试技术研究中,二维温度场的可视化测试至关重要。为了研究涡轮叶片的寿命以及湍流燃烧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获取温度场。近年来,基于激光诊断的可视化测温技术成为研究的主流,激光诱导磷光测温技术、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测... 在航空发动机测试技术研究中,二维温度场的可视化测试至关重要。为了研究涡轮叶片的寿命以及湍流燃烧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获取温度场。近年来,基于激光诊断的可视化测温技术成为研究的主流,激光诱导磷光测温技术、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测温技术、可调谐激光吸收层析成像技术等已逐步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开展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上述三种基于激光诊断的航空发动机温度场测试方法,综述了其基本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不同测温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最后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温度场 涡轮叶片 湍流燃烧 激光诊断 可视化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发动机冗余结构支撑梁载荷标定试验方法
15
作者 田常棵 苏军 +3 位作者 李岩 刘亮亮 安中彦 吴法勇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67,共7页
航空发动机冗余结构支撑梁在实际工作中承受Y、Z平面载荷,为测量载荷大小和方向,对其进行了基于应变法的载荷标定试验。采用弯矩应变桥的贴片方式,通过分析Y、Z向加载时应变片的应变-载荷曲线特征,得到了合适的应变桥路及载荷标定曲线,... 航空发动机冗余结构支撑梁在实际工作中承受Y、Z平面载荷,为测量载荷大小和方向,对其进行了基于应变法的载荷标定试验。采用弯矩应变桥的贴片方式,通过分析Y、Z向加载时应变片的应变-载荷曲线特征,得到了合适的应变桥路及载荷标定曲线,并采用系数矩阵法求解Y、Z向组合加载时的载荷,分析了载荷标定精度。结果表明: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应变片的应变-载荷曲线普遍存在非线性现象,通过多个应变片合理组桥可得到线性曲线;在采用系数矩阵法求解Y、Z向载荷时,相较于单个应变片,将多个应变片组桥后的计算值作为标定数据具有更高的精度,其相对误差在±5%以内,其绝对误差在±1 kN以内,具备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结构 支撑梁 安装节 载荷标定 应变法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深沟球轴承故障分析
16
作者 刘文龙 周大威 +3 位作者 高晓果 姜贵林 张大鹏 王丹丹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为了确定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深沟球轴承故障的产生原因,开展了故障形貌分析、安装结构分析、断口检查、仿真分析等工作。仿真分析时,在传统寿命分析和接触应力的基础上,补充开展了工况条件下轴承工作游隙分析。结果表明:该轴承失效形式... 为了确定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深沟球轴承故障的产生原因,开展了故障形貌分析、安装结构分析、断口检查、仿真分析等工作。仿真分析时,在传统寿命分析和接触应力的基础上,补充开展了工况条件下轴承工作游隙分析。结果表明:该轴承失效形式主要为表面起源型疲劳剥落,轴承工作时在温度、转速、载荷、配合等条件综合作用下出现了负游隙情况,轴承钢球与套圈滚道之间无法形成有效接触角,钢球受迫在滚道沟底运转产生异常表面磨损,是本次轴承发生剥落故障的根本原因。设计开展了故障复现试验,故障机理得到验证。针对故障原因,开展了工况条件下的轴承工作游隙和接触应力仿真分析,提出了优化轴承初始游隙的改进措施,避免轴承工作中出现负游隙,改进设计轴承通过了试验器和发动机考核试验,可以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件传动 深沟球轴承 故障分析 故障复现试验 负游隙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超温试验关键技术分析
17
作者 柳国印 高磊 +2 位作者 陈泽华 闫卫青 张帅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0,共8页
针对中国军标超温试验的完成标准及双转子发动机超温试验的难点,以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为基础,对超温试验中涡轮前温度的监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发动机组合调整方法、验证实施、试验设备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基于发动机特性及控制规律,在... 针对中国军标超温试验的完成标准及双转子发动机超温试验的难点,以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为基础,对超温试验中涡轮前温度的监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发动机组合调整方法、验证实施、试验设备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基于发动机特性及控制规律,在常温进气温度条件下仅通过一般方法调整发动机,无法达到超温试验要求;而通过合理地制定试验程序和步骤,采用提高进气温度、增加喷管喉道面积及压气机进口导叶角度的发动机组合调整方案具有可行性。经发动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组合调整方案,1级转子涡轮前温度和涡轮后排气温度线性关系较好,涡轮后排气温度径向5点测量方案合理,进口温场周向不均匀度满足要求,最大为0.254%,发动机整机超温试验结果满足国军标的完成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温试验 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发动机组合调整 涡轮前温度 涡轮后排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转子螺母自动化盲装工艺设计与分析
18
作者 赵哲 冯永哲 +1 位作者 孙贵青 张久成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1,共6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在狭深腔、不可视、传统操作工具不可达的条件下螺母连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激光辅助定位技术的新型自动化装配方法。研制自动化盲装扭矩装置,扳手头具有自动折叠、精准定位、快速认帽、电动加载等功能,能... 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在狭深腔、不可视、传统操作工具不可达的条件下螺母连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激光辅助定位技术的新型自动化装配方法。研制自动化盲装扭矩装置,扳手头具有自动折叠、精准定位、快速认帽、电动加载等功能,能进入肉眼不可见的狭深腔操作空间,解决人为漏拧、错拧螺母的低级错误,避免轴腔内壁发生磕碰损坏。装置可施加力矩和转角的复合拧紧策略,实现发动机转子螺母全程自动化精密连接。通过螺母自动化盲装应用试验,扭矩装置系统精度%GageR&R为%22.21,%P/T为%3.78,大幅度提高了装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进一步保障航空发动机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转子螺母 自动化 盲装 系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相变介质喷射冷却数值仿真
19
作者 肖永鑫 程荣辉 +3 位作者 孙颖 周春阳 徐兴平 尚守堂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6,共7页
为了分析相变冷却介质对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壁温降低效果的影响,应用等效热容法结合数值仿真的方法,开展亚声速巡航、T_(6)=833 K条件下,相变介质流量、喷射点数目、喷射方向等参数对介质空间分布、密度分布及其高温壁面冷却降温效果影... 为了分析相变冷却介质对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壁温降低效果的影响,应用等效热容法结合数值仿真的方法,开展亚声速巡航、T_(6)=833 K条件下,相变介质流量、喷射点数目、喷射方向等参数对介质空间分布、密度分布及其高温壁面冷却降温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采用相变介质冷却后,可有效降低其壁面温度;随着相变介质喷射方向由逆喷改为顺喷,相变介质的贯穿深度增加,进入到锥体内的介质数量增加;随着相变介质喷射点数目的增加,介质的分布范围变化不大,但在空间中的分布更均匀;随着相变介质喷射总流量由10%m_(16)逐步增加,被冷却壁面的低温区域的分布范围扩大,壁温最大降幅23.3%;当相变介质总流量≥14%m_(16),再增加流量,所带来的降温收益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介质 高效冷却 喷射参数 数值仿真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覆吸波材料对发动机排气系统雷达散射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陈瀚赜 尚守堂 +3 位作者 邓洪伟 赵明 王群 卢浩浩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了获取涂覆吸波材料对排气系统雷达散射特性影响的规律,拟定了3种吸波材料涂覆方案研究了3种不同吸波性能。利用弹跳射线法仿真分析了涂覆吸波材料对排气系统在1、8、18 GHz频点,方位角在-40°~40°内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雷达... 为了获取涂覆吸波材料对排气系统雷达散射特性影响的规律,拟定了3种吸波材料涂覆方案研究了3种不同吸波性能。利用弹跳射线法仿真分析了涂覆吸波材料对排气系统在1、8、18 GHz频点,方位角在-40°~40°内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波材料涂覆部位不同,各部件产生的散射回波在腔体中耦合、叠加形成的散射总场随之改变,导致排气系统RCS振荡特性变化,随着雷达波频率的提高,对RCS振荡特性的影响逐渐变大;保持相同涂覆方案提高材料吸波性能,可提高排气系统RCS缩减效果但对RCS振荡特性没有影响,将涂覆部位最多方案的材料反射率由-4 dB降至-6 dB时,在1、8、18GHz水平极化的RCS均值缩减效果提高至89%、89%、96%,垂直极化3个频点的RCS均值缩减效果提高至85%、9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排气系统 雷达散射特性 弹跳射线法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