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深沟球轴承故障分析
1
作者 刘文龙 周大威 +3 位作者 高晓果 姜贵林 张大鹏 王丹丹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为了确定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深沟球轴承故障的产生原因,开展了故障形貌分析、安装结构分析、断口检查、仿真分析等工作。仿真分析时,在传统寿命分析和接触应力的基础上,补充开展了工况条件下轴承工作游隙分析。结果表明:该轴承失效形式... 为了确定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深沟球轴承故障的产生原因,开展了故障形貌分析、安装结构分析、断口检查、仿真分析等工作。仿真分析时,在传统寿命分析和接触应力的基础上,补充开展了工况条件下轴承工作游隙分析。结果表明:该轴承失效形式主要为表面起源型疲劳剥落,轴承工作时在温度、转速、载荷、配合等条件综合作用下出现了负游隙情况,轴承钢球与套圈滚道之间无法形成有效接触角,钢球受迫在滚道沟底运转产生异常表面磨损,是本次轴承发生剥落故障的根本原因。设计开展了故障复现试验,故障机理得到验证。针对故障原因,开展了工况条件下的轴承工作游隙和接触应力仿真分析,提出了优化轴承初始游隙的改进措施,避免轴承工作中出现负游隙,改进设计轴承通过了试验器和发动机考核试验,可以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件传动 深沟球轴承 故障分析 故障复现试验 负游隙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角接触球轴承高位滑蹭损伤分析与验证
2
作者 邢春生 张大鹏 +2 位作者 信琦 毛宏图 高晓果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4,共7页
以某航空发动机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航空发动机上发生的异常高位滑蹭损伤以及套圈剥落问题,开展了沟道与球接触区的接触角、接触应力及滑动速度仿真分析,对角接触球轴承高位滑蹭损伤机理进行研究,得到内圈偏斜、轴向轻载是... 以某航空发动机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航空发动机上发生的异常高位滑蹭损伤以及套圈剥落问题,开展了沟道与球接触区的接触角、接触应力及滑动速度仿真分析,对角接触球轴承高位滑蹭损伤机理进行研究,得到内圈偏斜、轴向轻载是造成角接触球轴承发生高位滑蹭损伤的主要原因,并通过设计试验验证了角接触球轴承高位滑蹭损伤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航空发动机 损伤 偏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轴承环下润滑的仿真与试验研究现状
3
作者 李程辉 聂建香 +2 位作者 苏冰 公平 崔永存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5-48,共14页
环下润滑是高速轴承的一种润滑方式,通过轴向或径向收油环收集喷嘴提供的润滑油,并将收集到的润滑油经过环下油道输送至油孔处,最终在离心力作用下将润滑油送入轴承内部参与润滑与冷却。随着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许多场合对轴承转速提出... 环下润滑是高速轴承的一种润滑方式,通过轴向或径向收油环收集喷嘴提供的润滑油,并将收集到的润滑油经过环下油道输送至油孔处,最终在离心力作用下将润滑油送入轴承内部参与润滑与冷却。随着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许多场合对轴承转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得环下润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参与到环下润滑相关的技术研究中。主要从润滑和生热2个角度总结近年来环下润滑相关的仿真和试验研究,发现润滑特性研究主要围绕不同结构和工况下的收油效率和油相分布展开,生热特性研究则侧重于生热机理和生热量。依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从新的轴向结构设计,多结构联合分析的供油效率研究,多参数目标优化的结构设计和紧跟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完善4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润滑 两相流 温度场 仿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中介轴承流场与润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公平 陈雪骑 +1 位作者 于庆杰 王双 《轴承》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21,共6页
以某4#中介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有限元技术分析润滑油在轴承内部间隙的流动特性,输油孔直径对轴承总输油量的影响,当量输油量及引导间隙对保持架润滑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输油孔数量可线性增加总输油量,并且可使轴... 以某4#中介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有限元技术分析润滑油在轴承内部间隙的流动特性,输油孔直径对轴承总输油量的影响,当量输油量及引导间隙对保持架润滑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输油孔数量可线性增加总输油量,并且可使轴承各零件的润滑更均匀;增加输油孔直径能够改善轴承内润滑油流场;引导间隙的大小对进入轴承内的润滑油流量几乎没有影响,但引导间隙过大无法保证对保持架的润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航空发动机 保持架 润滑方式 流体动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强度因子的圆柱滚子轴承表面裂纹起裂机理
5
作者 褚宜双 邱明 +2 位作者 杨传猛 靳先明 毕明龙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6-34,共9页
针对表面裂纹扩展导致轴承过早失效的问题,以圆柱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展有限元法联合应力强度因子研究表面裂纹起裂机理,通过建立内圈表面预置裂纹的圆柱滚子轴承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张开型(Ⅰ型)、滑开型(Ⅱ型/同平面剪切型)、撕开... 针对表面裂纹扩展导致轴承过早失效的问题,以圆柱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展有限元法联合应力强度因子研究表面裂纹起裂机理,通过建立内圈表面预置裂纹的圆柱滚子轴承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张开型(Ⅰ型)、滑开型(Ⅱ型/同平面剪切型)、撕开型(Ⅲ型/反平面剪切型)3种类型裂纹起裂机理;同时,分析了裂纹尺寸、轴向角度、径向角度变化对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Ⅰ型、Ⅱ型、Ⅲ型裂纹起裂位置分别位于裂纹前缘两端、中间和前后2个峰值位置;轴承内滚道表面裂纹在接触区主要发生Ⅱ型、Ⅲ型裂纹扩展,Ⅰ型裂纹由于表面牵引力作用发生在非接触时段,扩展最不明显;裂纹尺寸变化对Ⅲ型裂纹扩展影响最明显;裂纹轴向角度对裂纹扩展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表面裂纹 裂纹扩展 疲劳失效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沟球轴承装配所需外圈变形量的计算
6
作者 于庆杰 孙奇 胡北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100,共5页
为实现具有较大填球角的深沟球轴承的装配以及装配后不发生塑性变形,通过装入最后1粒钢球所需外圈变形量、装入最后1粒钢球后内圈回到轴承中心点所需外圈变形量及轴承外圈极限变形量分析,得到了深沟球轴承装配所需外圈变形量范围的计算... 为实现具有较大填球角的深沟球轴承的装配以及装配后不发生塑性变形,通过装入最后1粒钢球所需外圈变形量、装入最后1粒钢球后内圈回到轴承中心点所需外圈变形量及轴承外圈极限变形量分析,得到了深沟球轴承装配所需外圈变形量范围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装配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深沟球轴承 装配 外圈 变形 残余应力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沟球轴承保持架断裂原因分析
7
作者 冯小川 杨金文 李宏宇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1,共7页
某机匣轴承随整机进行寿命摸底试车时,整机出现振动异响,分解机匣时发现深沟球轴承109K出现损坏,保持架有1处断裂,断裂处左右共有5根铆钉脱落断裂,内外圈间隙可见数粒钢球表面剥落。通过建立故障树分析方法,从轴承设计、装配、质量及试... 某机匣轴承随整机进行寿命摸底试车时,整机出现振动异响,分解机匣时发现深沟球轴承109K出现损坏,保持架有1处断裂,断裂处左右共有5根铆钉脱落断裂,内外圈间隙可见数粒钢球表面剥落。通过建立故障树分析方法,从轴承设计、装配、质量及试验工况等方面逐项分析,得出故障的直接原因为使用过程中异物堵塞喷油嘴导致轴承润滑不良,轴承工作时温度升高出现负游隙,钢球与沟道之间的互相挤压作用加剧,进而导致外沟道产生了表面起源型疲劳剥落,钢球表面剥落,保持架及铆钉断裂。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提出增加油路清洗,对喷油嘴喷射位置进行打靶标定,对润滑油路及喷嘴进行优化,在外圈增加温度、振动传感器等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深沟球轴承 保持架 故障分析 剥落 故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列调心非对称球面滚子轴承接触应力计算方法
8
作者 韩松 于庆杰 +2 位作者 刘宇 边杰 张静静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3,共7页
为实现双列调心非对称球面滚子轴承在径向载荷下的接触应力分析,基于该类轴承的内部几何关系及非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轴承数值分析模型,采用牛顿法求解,并以某双列调心非对称球面滚子轴承为例,计算分析了径向载荷、径向游隙、内滚道半... 为实现双列调心非对称球面滚子轴承在径向载荷下的接触应力分析,基于该类轴承的内部几何关系及非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轴承数值分析模型,采用牛顿法求解,并以某双列调心非对称球面滚子轴承为例,计算分析了径向载荷、径向游隙、内滚道半径、滚子轮廓修形半径、滚子轮廓峰值点位置对轴承接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径向载荷、径向游隙增大,内滚道中央区域和边缘接触应力均增大;随着内滚道半径增大,内滚道中央区域接触应力增大,边缘应力减小;随着滚子轮廓修形半径增大,内滚道中央区域接触应力减小,边缘应力增大;随着滚子轮廓峰值点位置与滚子大端面距离增大,内滚道中央区域接触应力变化较小,边缘应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 接触应力 边缘效应 径向载荷 径向游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滚动轴承打滑动力学理论和试验研究进展
9
作者 于庆杰 张家铭 孙志强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共12页
打滑及其引发的打滑损伤是高速滚动轴承长期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了滚动轴承打滑动力学理论模型和打滑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圆柱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打滑特性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关键参数对轴承打滑特性的影响机理,并阐述了轴承打... 打滑及其引发的打滑损伤是高速滚动轴承长期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了滚动轴承打滑动力学理论模型和打滑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圆柱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打滑特性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关键参数对轴承打滑特性的影响机理,并阐述了轴承打滑的部分预防措施,提出了高速滚动轴承打滑特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的研究方向为建立适用的轴承打滑简化预测方法,采用热弹流润滑模型计算牵引系数,考虑轴承腔内的润滑油分布和轴承温度场建立热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发适用于主机设备的轴承打滑率实时监测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滑动 动力学 试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92系列轴承直径专用测量仪标准件的选用原则
10
作者 孙慧霖 于寒 +1 位作者 陶杨 张冰圆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5,共4页
轴承内径尺寸一般采用D92系列轴承专用测量仪进行比较测量,测量成本随轴承型号的增加而增大。根据D92系列轴承专用测量仪的测量原理,研究标准件尺寸与被测件公称内径不一致时两者差值与测量偏差之间的关系,建立标准件的选用原则并通过... 轴承内径尺寸一般采用D92系列轴承专用测量仪进行比较测量,测量成本随轴承型号的增加而增大。根据D92系列轴承专用测量仪的测量原理,研究标准件尺寸与被测件公称内径不一致时两者差值与测量偏差之间的关系,建立标准件的选用原则并通过试验验证选用原则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轴承生产厂家提供量具选用依据,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量具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轴承内径 偏差 测量标准 量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轴承套圈硬车加工变形消减技术
11
作者 孙喆 高阳 +3 位作者 邱贺群 孙奇 王光宇 赵方圆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146,共6页
8Cr4Mo4V钢在硬车过程中存在变形,导致套圈圆度及圆柱度超差。经过端面精磨,平面度小于2μm,轴承套圈的圆度误差可以控制在0.02 mm范围内。此外,以高温钢切削力及静态压缩试验数据为基础,对轴承套圈变形进行有限元仿真。结合仿真变形量... 8Cr4Mo4V钢在硬车过程中存在变形,导致套圈圆度及圆柱度超差。经过端面精磨,平面度小于2μm,轴承套圈的圆度误差可以控制在0.02 mm范围内。此外,以高温钢切削力及静态压缩试验数据为基础,对轴承套圈变形进行有限元仿真。结合仿真变形量数据构建变形补偿模型,应用迭代方法对补偿量进行优化,得出最终补偿量。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切削参数对套圈进行硬车加工,圆柱度误差明显下降,验证该变形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Cr4Mo4V钢 轴承套圈 圆度 硬车加工 变形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PSO的轴承热处理炉传热反演分析算法
12
作者 孙博君 麻健鹏 +1 位作者 孙慧霖 白晓峰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4,共9页
针对目前轴承热处理炉缺少传热反演分析算法的问题,以一维非稳态热传导方程作为传热数学模型,采用量子粒子群随机优化算法(quantum particle swarm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QPSO)对该热传导反问题(inverse heat conduction ... 针对目前轴承热处理炉缺少传热反演分析算法的问题,以一维非稳态热传导方程作为传热数学模型,采用量子粒子群随机优化算法(quantum particle swarm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QPSO)对该热传导反问题(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IHCP)中的传热系数进行加入随机噪声的反演计算。根据算法仿真结果分析,QPSO优化算法在解决热传导反问题时表现出较高的精确度。同时,在加入小波滤噪算法后,反演算法的抗噪性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热处理炉 量子粒子群算法 热传导反问题 小波滤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气-空气混合环境中微型螺旋槽止推气浮轴承的承载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传伟 葛泉江 +4 位作者 解志杰 王黎钦 孙涛 马欣新 古乐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9,共7页
针对氦气-空气混合气体环境,分析了不同氦气体积含量下混合气体的黏度和分子平均自由程,利用有限单元法求解雷诺方程二阶滑移修正模型,计算了微型螺旋槽气浮轴承的气压和气膜厚度,研究了氦气体积含量、螺旋槽深度和转速对气浮轴承承载... 针对氦气-空气混合气体环境,分析了不同氦气体积含量下混合气体的黏度和分子平均自由程,利用有限单元法求解雷诺方程二阶滑移修正模型,计算了微型螺旋槽气浮轴承的气压和气膜厚度,研究了氦气体积含量、螺旋槽深度和转速对气浮轴承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螺旋槽深度由1μm增至10μm时,气浮轴承的气膜厚度先增加后减小,槽深为5μm时,气膜厚度最大,气浮轴承的承载能力最佳.此外,当槽深小于5μm时,混合气体的分子平均自由程对气膜厚度的影响较大;当槽深大于5μm时,混合气体黏度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螺旋槽止推气浮轴承 氦气-空气混合气体 分子平均自由程 气体黏度 气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喷油位置的某航发主轴轴承温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晓旭 闫众 +1 位作者 朱运坛 何灵辉 《轴承》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29,共4页
建立高温环境下航发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的寿命模型,根据轴承生热量和润滑油带走的热量,得到不同喷射位置时轴承温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径向载荷的增加,回油温度及进回油温差呈非线性增加;下喷回油... 建立高温环境下航发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的寿命模型,根据轴承生热量和润滑油带走的热量,得到不同喷射位置时轴承温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径向载荷的增加,回油温度及进回油温差呈非线性增加;下喷回油温度略高于上喷回油温度,相对偏差为1.617%;轴承总生热量相同时,下喷时润滑油带走的热量更多,可以降低轴承温升,提高轴承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点角接触球轴承 双半内圈 喷射位置 回油温度 进回油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主轴圆柱滚子轴承故障分析及改进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海涛 石东丹 +2 位作者 王萌 艾青牧 刘雨健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5,共4页
航空发动机主轴圆柱滚子轴承在高速、轻载工况下,因滚道对滚子的拖动力不足易发生打滑,产生滑蹭损伤,导致轴承失效。分析了轴承打滑机理,提出改进轴承游隙的措施,并通过分析轴承初始径向游隙对轴承寿命、发热量、拖动力的影响,确定合理... 航空发动机主轴圆柱滚子轴承在高速、轻载工况下,因滚道对滚子的拖动力不足易发生打滑,产生滑蹭损伤,导致轴承失效。分析了轴承打滑机理,提出改进轴承游隙的措施,并通过分析轴承初始径向游隙对轴承寿命、发热量、拖动力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初始径向游隙。将游隙改进后的轴承进行试验验证,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航空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滑动 故障 游隙 寿命 发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13Cr4Mo4Ni4V轴承钢重载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演化及失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飞虎 王黎钦 +4 位作者 李臻 吴继强 魏帅帅 束坤 刘永宝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9-1229,共11页
G13Cr4Mo4Ni4V高温轴承钢在航发主轴轴承中广泛应用,具有优异的接触疲劳强度.采用球棒式疲劳试验机研究其在重载润滑条件下的滚动接触疲劳(RCF)损伤演化及失效行为.通过对测试棒接触轨迹三维形貌的测量,结合混合弹流润滑分析,获取了接... G13Cr4Mo4Ni4V高温轴承钢在航发主轴轴承中广泛应用,具有优异的接触疲劳强度.采用球棒式疲劳试验机研究其在重载润滑条件下的滚动接触疲劳(RCF)损伤演化及失效行为.通过对测试棒接触轨迹三维形貌的测量,结合混合弹流润滑分析,获取了接触区润滑行为的演变规律及其对表层和近表层疲劳失效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次表层材料微观结构组分和组织形貌的分析,研究了材料组织结构的累积损伤行为,探讨了微区润滑行为与近表层夹杂和次表层材料累积损伤之间的映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接触轨迹表面磨损、微点蚀和塑性变形造成接触表面润滑状态变化,润滑状态变化、近表层夹杂和次表层材料组织结构累积损伤之间的竞争机制和相互作用是造成不同疲劳失效形式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中首次对G13Cr4Mo4Ni4V轴承钢疲劳损伤演化及失效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轴承制造筛选材料和工艺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滚动接触疲劳 损伤演化 混合弹流润滑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轴承技术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6
17
作者 马芳 刘璐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0,共6页
航空轴承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因此研制高可靠性的航空轴承对于保障航空装备性能和飞行员安全都尤为重要。简述国内外航空轴承技术的发展现状,从材料、设计、制造、试验、检测5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差距,... 航空轴承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因此研制高可靠性的航空轴承对于保障航空装备性能和飞行员安全都尤为重要。简述国内外航空轴承技术的发展现状,从材料、设计、制造、试验、检测5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差距,并基于航空发动机高温、高载荷、高转速、长寿命与高可靠性的未来发展需求,提出了新材料应用、表面处理、结构设计与仿真、智能制造与检测、试验技术与评价、智能轴承技术等有待于解决和发展的航空轴承技术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轴承 发展现状 技术差距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薄膜在航空轴承乏油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东 王海新 +3 位作者 蒲吉斌 刘金玲 曹娜娜 郭武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8-224,共7页
目的研究乏油工况下GLC和DLC两种碳膜在航空轴承上的应用。方法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片P(100)、轴承钢样块和轴承套圈表面分别制备了GLC和DLC两种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对薄膜的截面和磨痕形貌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 目的研究乏油工况下GLC和DLC两种碳膜在航空轴承上的应用。方法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片P(100)、轴承钢样块和轴承套圈表面分别制备了GLC和DLC两种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对薄膜的截面和磨痕形貌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纳米压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薄膜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轴承试验机对镀两种膜的轴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GLC和DLC两种碳基薄膜均结构致密,GLC薄膜含有更多的sp^2,DLC薄膜含有更多的sp^3;两种薄膜硬度分别达到18.2GPa和22.2GPa,弹性模量分别达到230.2GPa和260.8GPa,干摩擦条件下,薄膜摩擦系数分别低至0.11和0.21。镀膜轴承在运转0~10h时,温升无明显差异;10~30h过程中,镀GLC薄膜轴承温升约为40~45℃,而镀DLC薄膜轴承温升约为50~55℃。运转后,轴承滚子上出现转移膜,镀GLC薄膜的轴承磨损比镀DLC薄膜的轴承严重。结论在乏油工况下,DLC薄膜具有更加优异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C薄膜 DLC薄膜 磁控溅射 摩擦学 航空轴承 乏油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光饰技术在复杂结构轴承套圈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迎丽 杜杰 《轴承》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45,共3页
针对传统振动光饰加工的复杂结构轴承套圈表面加工纹路明显,沟、槽等部位存在较锐的棱边,倒角过渡不圆滑,套圈表面色泽一致性较差的问题,采用了旋转光饰技术。旋转光饰过程中,套圈高速自转,游离状态的磨块会形成强大的磨粒流,以一定的... 针对传统振动光饰加工的复杂结构轴承套圈表面加工纹路明显,沟、槽等部位存在较锐的棱边,倒角过渡不圆滑,套圈表面色泽一致性较差的问题,采用了旋转光饰技术。旋转光饰过程中,套圈高速自转,游离状态的磨块会形成强大的磨粒流,以一定的作用力碰撞、滚压和滑擦套圈表面。实际加工结果表明,旋转光饰的套圈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表面形貌 光整加工 精度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陶瓷球与8Cr4Mo4V轴承钢接触疲劳和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文雪 沙磊 +4 位作者 杨晓峰 颜家森 刘金科 王廷剑 张传伟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6-1527,共12页
面向航空发动机对陶瓷球轴承的应用需求,本文中首先应用球棒式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和UMT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测试了4050航空润滑油润滑下Si_(3)N_(4)陶瓷和8Cr4Mo4V轴承钢摩擦配副的滚动接触疲劳与摩擦性能,获得了Si_(3)N_(4)陶瓷... 面向航空发动机对陶瓷球轴承的应用需求,本文中首先应用球棒式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和UMT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测试了4050航空润滑油润滑下Si_(3)N_(4)陶瓷和8Cr4Mo4V轴承钢摩擦配副的滚动接触疲劳与摩擦性能,获得了Si_(3)N_(4)陶瓷球和8Cr4Mo4V轴承钢摩擦配副的滚动接触疲劳威布尔概率寿命曲线,并对比分析了滴油润滑下Si_(3)N_(4)陶瓷球和8Cr4Mo4V轴承钢摩擦配副与8Cr4Mo4V钢球和8Cr4Mo4V轴承钢摩擦配副的摩擦损伤行为;然后采用力-热耦合接触分析方法,获取Si_(3)N_(4)球与8Cr4Mo4V钢盘的滑动摩擦以及8Cr4Mo4V钢球与8Cr4Mo4V钢盘滑动摩擦的力-热响应行为,并分析了滑动速度和接触应力对2种摩擦配副的摩擦热流分配和接触界面摩擦温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i_(3)N_(4)陶瓷球应力循环次数为8Cr4Mo4V棒2倍的条件下,8Cr4Mo4V棒仍先发生疲劳剥落,Si_(3)N_(4)陶瓷球未发生疲劳;滴油润滑条件下,与8Cr4Mo4V钢球和8Cr4Mo4V钢盘摩擦配副相比,Si_(3)N_(4)陶瓷球和8Cr4Mo4V钢盘摩擦副的滑动摩擦系数较低,表面磨损较轻,接触界面的最大温升也相对较小,表现出优良的接触疲劳和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_(3)N_(4)陶瓷 8Cr4Mo4V轴承钢 接触疲劳性能 摩擦性能 力-热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