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工艺对航空发动机齿轮用9310合金钢性能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孙境尧 张鹏远 +1 位作者 曲军 孙振淋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0,共5页
对航空发动机产品大量使用的9310合金钢材料进行不同的氧化工艺试验,研究不同氧化工艺对氧化膜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外观、耐蚀性、厚度、耐磨能力的综合考察,得出结论:采用二次氧化法和添加了亚铁氰化钾的一次化学氧化法(氧化时间100... 对航空发动机产品大量使用的9310合金钢材料进行不同的氧化工艺试验,研究不同氧化工艺对氧化膜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外观、耐蚀性、厚度、耐磨能力的综合考察,得出结论:采用二次氧化法和添加了亚铁氰化钾的一次化学氧化法(氧化时间100 min)制备的氧化膜的耐磨性良好,相较于常规一次氧化法,氧化膜的耐磨性显著提高且其他性能优异。该方法解决了航空发动机产品在试车以后齿轮咬合面出现局部氧化膜破损的问题,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耐磨性 一次氧化法 二次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合作研制项目中的档案工作实践--以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制项目档案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曼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47,共2页
2008年7月15日,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东安”)与法方签署协议,开始某型号民用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作为中国与西方先进航空企业开展的对等合作,中法双方经过多年努力,于2019年顺利完成了适航符合性验证工作... 2008年7月15日,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东安”)与法方签署协议,开始某型号民用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作为中国与西方先进航空企业开展的对等合作,中法双方经过多年努力,于2019年顺利完成了适航符合性验证工作。2019年10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中国航发东安颁发了型号合格证,2021年3月批准了生产许可证,发动机研制成功并随飞机完成首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许可证 档案工作实践 项目档案 型号合格证 东安 民用航空局 中外合作 发动机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TC4机匣加工变形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泽刚 刘良宝 +1 位作者 孙剑飞 陈五一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21期62-67,72,共7页
航空发动机机匣零件的设计采用整体化、轻量化设计思想,使得结构复杂、规格尺寸大、薄壁特征多,而设计精度要求却在逐渐提高,机匣件加工后产生的变形问题尤显突出。探讨了薄壁结构机匣零件加工变形产生机理,提出分区去除余量控制加工变... 航空发动机机匣零件的设计采用整体化、轻量化设计思想,使得结构复杂、规格尺寸大、薄壁特征多,而设计精度要求却在逐渐提高,机匣件加工后产生的变形问题尤显突出。探讨了薄壁结构机匣零件加工变形产生机理,提出分区去除余量控制加工变形的方法。使用Prism电子斑纹干涉钻孔残余应力仪测量了钛合金TC4机匣毛坯表层深度残余应力,通过有限元仿真结果预测出机匣毛坯内部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建立了机匣切削加工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对两种工艺路线下的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机匣的切削加工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机匣 毛坯残余应力 加工变形 有限元仿真(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设计制造中齿轮齿条驱动的应用探究
4
作者 王冬岩 石磊 丁东 《南方农机》 2025年第4期138-140,151,共4页
【目的】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齿轮齿条驱动属于典型的传动方式。研究分析齿条驱动的具体状态,以进一步优化其驱动效能,充分发挥齿轮齿条驱动模式的作用。【方法】通过合理选择齿轮齿条材料,优化齿轮齿条结构设计以及优化加工装配工作质... 【目的】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齿轮齿条驱动属于典型的传动方式。研究分析齿条驱动的具体状态,以进一步优化其驱动效能,充分发挥齿轮齿条驱动模式的作用。【方法】通过合理选择齿轮齿条材料,优化齿轮齿条结构设计以及优化加工装配工作质量,对齿轮齿条驱动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结果】上述方法能够为更好地发挥齿轮齿条驱动的作用提供支持。【结论】优化机械设计制造中齿轮齿条驱动的效能,对于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工作开展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制造 齿轮齿条驱动 加工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EV31A合金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及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洋 沈以赴 马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8-972,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利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手段对传统砂型重力铸造方法制备的EV31A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铸态EV31A合金的显微组织由α-Mg和α-Mg+Mg_(41)(Nd_(0.9)Gd_(0.1))_(5)共晶相组成,由于稀土元素含量较少,共晶反应发生在α-Mg结晶后期,表现为除少量固溶于α-Mg基体中,含稀土元素的Mg_(41)(Nd_(0.9)Gd_(0.1))_(5)相主要分布在α-Mg的晶界处。Mg_(41)(Nd_(0.9)Gd_(0.1))_(5)相为bcc结构,晶格常数为0.285 nm,呈鱼骨状,尺寸在数十微米。合金中α-Mg基体的晶粒尺寸为56.8μm。EV31A铸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207 MPa、124 MPa和7.0%。合金具有优异力学性能主要归因于Zr元素所带来的细晶强化,Gd、Nd、Zr等溶质原子的固溶强化,共晶Mg_(41)(Nd_(0.9),Gd_(0.1))_(5)相所带来的第二相强化等多种强化方式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型重力铸造 EV31A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过程中析氢反应的抑制与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鹏远 师玉英 +2 位作者 胡楠 张胜宝 孟国哲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电镀是工业上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然而电镀过程会伴随析氢反应(HER),产生的氢原子一部分进入基体之中,导致镀层鼓泡、基体开裂或氢脆等危害。目前工业中常用的解决措施是对镀后工件在200℃除氢4~24 h,但长时间的除氢处理不仅生产效... 电镀是工业上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然而电镀过程会伴随析氢反应(HER),产生的氢原子一部分进入基体之中,导致镀层鼓泡、基体开裂或氢脆等危害。目前工业中常用的解决措施是对镀后工件在200℃除氢4~24 h,但长时间的除氢处理不仅生产效率低,还会消耗大量能源。本文通过Devana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研究稀土盐对电镀过程中氢渗透行为的影响,同时探索在电镀过程稀土盐作为添加剂对电镀过程中阴极析氢反应的影响,并基于Iyer-Pickering-Zamanzadeh(IPZ)模型,拟合计算添加稀土盐后电镀过程中HER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稀土盐显著抑制电镀过程中的氢渗透,可以节约电镀后处理时间和减少除氢后处理过程的能量需求,为电镀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氢渗透 稀土盐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球轴承润滑需求流量研究
7
作者 王彬 王长清 +1 位作者 梁校瑞 孟凡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9-384,共6页
高速球轴承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其润滑冷却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系统可靠性。为了确定合适的润滑流量,有必要进行高速球轴承需求流量研究。针对球轴承高速工况下由于滑动摩擦生热和润滑油温升估算不准进而导致其需求润滑油量计算误差... 高速球轴承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其润滑冷却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系统可靠性。为了确定合适的润滑流量,有必要进行高速球轴承需求流量研究。针对球轴承高速工况下由于滑动摩擦生热和润滑油温升估算不准进而导致其需求润滑油量计算误差较大的传统难题,建立了基于Ree-Eyring流体热弹流润滑的高速球轴承润滑油需求流量计算模型,由此进行了需求流量研究。首先计算高速工况下球轴承摩擦功耗,然后根据热弹流理论确定球轴承固体表面温度,以此得到不同工况下润滑油温升。最后计算单位时间内带走轴承产生热量所需润滑油量从而确定高速球轴承需求流量。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球轴承需求流量随润滑油比热容增加而降低,需求流量随润滑油动力粘度的增加而增加,轴承转速增加需求流量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球轴承 摩擦功耗 热弹流润滑 需求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条件下立铣刀切削加工能量流构建方法
8
作者 姜彬 范丽丽 +2 位作者 褚圣先 董鹏 赵培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0-152,共13页
立铣刀切削过程中的能量流承担着驱动物质流流动的功能,能量流的变化特性决定着铣刀切削物质流的传递转换关系,进而影响铣削加工表面形成过程。依据振动作用下的铣刀瞬时切削行为,揭示切削加工过程中的能量构成及其传递转换关系;利用节... 立铣刀切削过程中的能量流承担着驱动物质流流动的功能,能量流的变化特性决定着铣刀切削物质流的传递转换关系,进而影响铣削加工表面形成过程。依据振动作用下的铣刀瞬时切削行为,揭示切削加工过程中的能量构成及其传递转换关系;利用节点瞬时状态参量,定量表征铣刀能量流各个节点的能量;利用流量、流动势和阻,揭示能量流结构的流动状态;利用火用效率,揭示切削过程输出有用能的分布特性;并利用铣刀瞬时切削能量效率与切削比能进行试验验证。铣刀瞬时切削能量效率与切削比能的解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灰色相对关联度大于0.81,相对误差小于19.9%,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模型和方法,可揭示出铣削过程中能量流的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振动 铣刀 能量流 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9310钢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朱文林 李俊霖 +2 位作者 沈瑞 孙忠武 陆凤霞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4-224,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表面修复处理方法(渗碳、镀铬、喷涂碳化钨)对9310钢齿轮轴磨损表面修复后基体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为齿轮轴磨损表面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导。方法采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方法和升降法,开展渗碳、镀铬、喷涂碳化钨WC-1... 目的探究不同表面修复处理方法(渗碳、镀铬、喷涂碳化钨)对9310钢齿轮轴磨损表面修复后基体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为齿轮轴磨损表面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导。方法采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方法和升降法,开展渗碳、镀铬、喷涂碳化钨WC-17Co和喷涂碳化钨WC-10Co4Cr等4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9310钢试样的弯曲疲劳极限对比试验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9310钢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疲劳断口进行失效分析,揭示试样疲劳失效机理。结果采用升降法得到浅渗层(0.7~0.9 mm)试样的弯曲疲劳极限值为731.2 MPa,深渗层(1.25~1.50 mm)试样的弯曲疲劳极限值为887.5 MPa,深渗层试样的弯曲疲劳极限相较于浅渗层提高了约21.38%,试样的疲劳裂纹起源于表面。镀铬试样的弯曲疲劳极限值为368.7 MPa,与同渗层深度的9310钢试样相比,其弯曲疲劳极限值下降了58.5%。疲劳强度随着镀铬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疲劳裂纹起源于试样本体与镀层之间的结合面。喷涂WC-10Co4Cr试样的弯曲疲劳极限值为720.8 MPa,相较于同渗层深度的9310钢试样的弯曲疲劳极限值下降了18.78%,疲劳裂纹起源于试样本体与镀层之间的结合面。喷涂WC-17Co试样的弯曲疲劳极限值为875 MPa,相较于同渗层深度的9310钢试样,2种状态弯曲承载能力基本相当,疲劳裂纹起源于涂层表面。结论镀铬和喷涂碳化钨WC-17Co试样的疲劳裂纹起源于本体与镀层之间的结合面,对9310钢试样弯曲疲劳极限的影响较大。表面喷涂WC-17Co试样的疲劳裂纹起源于涂层表面,对9310钢试样弯曲疲劳极限的影响较小,可以广泛用于9310钢齿轮轴磨损区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磨损 渗碳处理 镀铬 喷涂碳化钨 弯曲疲劳极限 疲劳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625高温合金薄壁盘体车削加工柔性自适应夹具研究
10
作者 马海东 杨聪 +2 位作者 刘百玲 赵国龙 杨吟飞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89,共5页
GH625高温合金盘体为薄壁结构,该类零件采用锻造毛坯,通过粗精车削制造而成,存在加工后轮廓变形量大,加工合格率低等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基于GH625高温合金薄壁盘体变形特征,设计能够对零件进行准确定位与稳定装夹,同时增加弱刚度部位装... GH625高温合金盘体为薄壁结构,该类零件采用锻造毛坯,通过粗精车削制造而成,存在加工后轮廓变形量大,加工合格率低等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基于GH625高温合金薄壁盘体变形特征,设计能够对零件进行准确定位与稳定装夹,同时增加弱刚度部位装夹刚度的车削柔性夹具,优化夹具柔性支撑机构的位置及数量,借助夹具适应零件加工过程中的不稳定变形,减少零件翻面次数,提高装夹定位的精度,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和合格率。选取典型GH625高温合金薄壁盘体进行车削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零件加工变形不大于0.1 mm,零件加工后平面度优于0.03 mm,保证了零件的设计精度,实现GH625高温合金薄壁盘体的高效精密车削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625高温合金 薄壁 变形 精度 车削夹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变质和鼓风冷却对Al-Si-Cu合金的影响
11
作者 李俭英 沈以赴 孙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高精度、高强度和轻量化的发展需要,以现有铝合金熔模精密铸造技术为基础,在熔炼和浇注过程中开展Sr变质处理和鼓风冷却工艺的交叉应用对比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条件下试棒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同时使用拉伸机对不同...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高精度、高强度和轻量化的发展需要,以现有铝合金熔模精密铸造技术为基础,在熔炼和浇注过程中开展Sr变质处理和鼓风冷却工艺的交叉应用对比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条件下试棒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同时使用拉伸机对不同条件下的试棒进行拉伸测试,研究了Sr变质处理和鼓风冷却工艺对Al-Si-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Si-Cu合金熔模精密铸造过程中,采用Al-10Sr中间合金作变质剂和鼓风冷却的组合工艺时,合金组织中α-Al晶粒和共晶Si相的细化和钝化作用最为明显,力学性能指标也最高,抗拉强度均值可达到313 MPa,屈服强度均值可达到246 MPa,延伸率均值可达到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模精密铸造 AL-SI-CU合金 变质处理 鼓风冷却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625高温合金车削残余应力仿真及试验研究
12
作者 刘百玲 赖勋卿 +2 位作者 马海东 赵国龙 杨吟飞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
GH625镍基高温合金因其优良的高温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部件中,但在其车削加工存在加工残余应力较大的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PVD硬质合金涂层刀具端面车削GH625镍基高温合金的残余应力进行研究,分析了车削... GH625镍基高温合金因其优良的高温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部件中,但在其车削加工存在加工残余应力较大的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PVD硬质合金涂层刀具端面车削GH625镍基高温合金的残余应力进行研究,分析了车削速度、进给量和车削深度三个因素对加工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残余应力最优的车削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625 残余应力 车削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覆盖率对9310航空齿轮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长清 吕亮亮 +1 位作者 唐进元 赵久越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3-99,共7页
喷丸强化通过引入残余压应力来提高工件的抗疲劳性能。喷丸覆盖率作为控制喷丸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齿轮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有较大影响,但目前的研究较少关注到喷丸覆盖率与齿轮残余应力、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联规律。针对该问题,建... 喷丸强化通过引入残余压应力来提高工件的抗疲劳性能。喷丸覆盖率作为控制喷丸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齿轮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有较大影响,但目前的研究较少关注到喷丸覆盖率与齿轮残余应力、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联规律。针对该问题,建立了基于离散单元模型(DEM)-有限单元模型(FEM)耦合的航空齿轮喷丸强化仿真计算模型,通过理论仿真计算与试验对比验证,研究喷丸覆盖率对齿轮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喷丸覆盖率的增加,齿轮表面粗糙度Sa呈现先快速增加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当覆盖率超过200%后表面粗糙度开始减小;喷丸覆盖率对齿轮表面残余压应力和残余压应力深度并无显著影响,对最大残余压应力影响较大,最大残余压应力随着覆盖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是当覆盖率超过300%后增幅有所降低;沿齿廓方向残余压应力的变化为齿根处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最大,越靠近齿顶残余压应力越小,这是因为越靠近齿轮根部位置,弹丸流和齿面之间的碰撞概率就越高,冲击次数的增加导致齿面压应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轮 喷丸覆盖率 喷丸强化 残余应力 表面粗糙度 离散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字形齿轮喷丸残余应力和粗糙度的计算与试验验证
14
作者 王长清 张慧芸 +2 位作者 唐进元 赵久越 吕亮亮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5-256,共12页
目的探究人字形齿轮喷丸强化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和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基于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Method,DEM)建立人字形齿轮喷丸强化DEM模型,研究人字形齿轮表面不同位置的冲击速度和次数;建立基于有限元方法(FiniteElementMethod... 目的探究人字形齿轮喷丸强化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和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基于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Method,DEM)建立人字形齿轮喷丸强化DEM模型,研究人字形齿轮表面不同位置的冲击速度和次数;建立基于有限元方法(FiniteElementMethod,FEM)的喷丸强化FEM模型,并采用离散元模型耦合有限元模型(DEM-FEM)的方法,将DEM模型的冲击信息导入FEM模型中,采用显示动力学仿真计算,得到喷丸后的残余应力和表面形貌信息;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白光干涉仪分别对实验试样进行残余应力和表面形貌的表征,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1)弹丸初速度从40 m/s增加到60 m/s时,齿宽方向的表面残余压应力从-906 MPa增加到了-932 MPa;2)弹丸直径从0.30 mm增加到0.60 mm时,齿宽方向的表层残余应力从-906MPa减小到了-756MPa;3)当覆盖率<100%时,表面粗糙度Sa快速增加,残余压应力也快速增加,当覆盖率>100%时,Sa开始减小,残余压应力增幅降低。结论人字形齿轮齿面复杂,不同方向的残余应力会有所区别;齿宽和齿高方向的残余压应力均随着弹丸初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同时会增加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质量;大尺寸弹丸在带来更深残余应力质变层的同时会显著降低面质量;合理控制覆盖率既能够得到良好的表面质量,也能够降低喷丸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形齿轮 喷丸强化 残余应力 粗糙度 离散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旋切叶片气膜孔锥度及孔口形貌研究
15
作者 孙旭东 倪祥云 +3 位作者 董理 陈根余 王长清 李明全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5,共8页
针对直径0.6 mm以上高温合金孔研究了基于道威棱镜旋切头的旋切光束逐层扫描加工工艺。通过试验研究了反射镜偏移量、棱镜角度和旋切电机转速等旋切头相关参数,激光脉冲频率和功率,以及切缝宽度、圆周扫描速度和圆周扫描半径间隔等机床... 针对直径0.6 mm以上高温合金孔研究了基于道威棱镜旋切头的旋切光束逐层扫描加工工艺。通过试验研究了反射镜偏移量、棱镜角度和旋切电机转速等旋切头相关参数,激光脉冲频率和功率,以及切缝宽度、圆周扫描速度和圆周扫描半径间隔等机床运动参数对孔径和孔加工质量的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切缝宽度、圆周扫描速度和圆周扫描半径间隔实现了高温合金孔的高质量加工,孔口表面几乎无烧蚀显色。旋切光束两步逐层扫描法可显著提高孔口加工质量,减少孔边毛刺,显著提高孔口圆度,并可获得锥度为0°的深直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钻孔 旋切头 飞秒激光 孔径 重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作用下高效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特性
16
作者 杨帆 姜彬 +3 位作者 成远清 毕刚 范丽丽 赵培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受铣削振动影响,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复杂多变,导致铣刀与工件的瞬时接触关系不断改变,使得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振动作用下的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解算模型,揭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对加工过渡表面形... 受铣削振动影响,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复杂多变,导致铣刀与工件的瞬时接触关系不断改变,使得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振动作用下的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解算模型,揭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对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的影响特性;基于切削刃瞬时切削位姿与加工过渡表面的映射关系,利用表面形貌检测结果,获取铣刀瞬时位置偏置与角度偏置的变化特性;提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特性识别方法,利用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的响应分析和表面形貌解算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模型与方法,可有效识别出振动作用下铣刀瞬时切削位姿的偏置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进给铣刀 刀齿 铣削振动 瞬时切削位姿 加工过渡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肩铣刀刀齿切削能耗的动态分布特性识别方法
17
作者 辛丙晨 姜彬 +3 位作者 成远清 毕刚 范丽丽 赵培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9,79,共13页
刀齿瞬时切削能耗是评价高效铣刀动态切削性能的重要指标。已有的铣刀切削能耗解算模型中缺乏瞬时切削能耗在刀齿切削刃上的分布信息,无法准确识别切削刃不同位置瞬时切削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针对由于切削边界不确定导致无法准确识... 刀齿瞬时切削能耗是评价高效铣刀动态切削性能的重要指标。已有的铣刀切削能耗解算模型中缺乏瞬时切削能耗在刀齿切削刃上的分布信息,无法准确识别切削刃不同位置瞬时切削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针对由于切削边界不确定导致无法准确识别切削刃瞬时切削能耗分布区域的问题,提出主副切削刃瞬时边界的解算方法,获得振动与磨损作用下的主副切削刃方程。建立瞬时切削能耗分布及其分形维数的解算模型,获得瞬时切削能耗在刀齿上的分布情况。提出切削能耗动态分布特性识别方法,利用分形维数的极值、变异系数与一阶差分,揭示不同刀齿瞬时切削能耗分布的动态特性,并利用铣削加工表面形貌与刀齿后刀面磨损深度试验结果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铣刀 刀齿 主副切削刃 瞬时切削能耗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微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方程
18
作者 李宁 王传奇 +2 位作者 孙振淋 张春艳 赵成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4-119,共6页
为了研究超低碳微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内对合金钢进行了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对该合金钢峰值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钢的峰值... 为了研究超低碳微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内对合金钢进行了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对该合金钢峰值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钢的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基于峰值应力建立了该合金钢的Arrhenius型本构方程,并通过数学方法证明所建立的本构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微合金钢 热变形行为 显微组织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氮化对15Cr14Co12Mo4Ni2材料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孙振淋 何培刚 +1 位作者 李岩 李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6-113,119,共9页
对15Cr14Co12Mo4Ni2材料进行了离子氮化表面改性,研究了3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500℃离子氮化35、60及120 h后改性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特征。结果表明,通过XRD物相分析,氮化表层原位析出Fe_(4)N及少量CrN晶体结构氮化物,随氮化时间延长,Fe_(... 对15Cr14Co12Mo4Ni2材料进行了离子氮化表面改性,研究了3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500℃离子氮化35、60及120 h后改性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特征。结果表明,通过XRD物相分析,氮化表层原位析出Fe_(4)N及少量CrN晶体结构氮化物,随氮化时间延长,Fe_(4)N衍射峰锐化、含量不断增加,有效氮化渗层不断增厚。通过SEM分析,离子氮化渗层存在“暗区”,强氮化物形成元素Cr、Mo呈“白亮窄条”富集,N元素呈“宽带”富集。Cr、Mo元素进入晶格点阵的数量,离子氮化原位析出高模量氮化物的含量,决定了氮化表层显微硬度数值大小。固溶处理试样氮化渗层深度与时间基本遵循菲克扩散定律,完全热处理后的试样离子氮化120 h,有效渗层为0.27 mm。固溶状态下Cr、Mo元素完全固溶于晶格点阵,500℃离子氮化后,可大量原位析出氮化物并对改性层进行强化;固溶处理+一次冰冷及完全热处理两种热处理状态,Cr、Mo元素在基体晶格点阵含量降低,原位析出的氮化物数量减少。在距离氮化表面0.05 mm处,固溶处理的试样显微硬度最高,完全热处理的试样显微硬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钢 离子氮化 渗碳齿轮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盘榫槽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及其表面抛光研究
20
作者 李显政 赵司评 +2 位作者 杨晓冬 段晓明 索景宇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22,共4页
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具有加工精度高、适合难加工材料和复杂形状加工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加工榫槽,但加工产生的重铸层会对榫槽的疲劳强度带来不利影响。电解等离子体抛光技术具有加工速度快、表面质量好及材料去除量小的优势,可用... 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具有加工精度高、适合难加工材料和复杂形状加工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加工榫槽,但加工产生的重铸层会对榫槽的疲劳强度带来不利影响。电解等离子体抛光技术具有加工速度快、表面质量好及材料去除量小的优势,可用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榫槽的后续加工,能在去除重铸层的同时,避免降低其轮廓精度。因此,研究了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榫槽的轮廓精度和重铸层,并在优选的电解等离子体抛光参数(抛光电压325 V,抛光温度65℃,抛光时间8 min)条件下实现对榫槽的抛光,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为Ra0.070μm、材料去除量为1.495 g,并且榫槽表面凹圆和凸圆部位的重铸层都得到有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槽 涡轮盘 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电解等离子体抛光 重铸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