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强铝合金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
作者 邢清源 臧金鑫 +2 位作者 陈军洲 杨守杰 戴圣龙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71,共12页
超高强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合金的极限强度已从第四代铝合金的600 MPa级,逐步发展到650~700 MPa级、750 MPa级,甚至800 MPa级及以上第五代铝合金。本文首先对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历... 超高强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合金的极限强度已从第四代铝合金的600 MPa级,逐步发展到650~700 MPa级、750 MPa级,甚至800 MPa级及以上第五代铝合金。本文首先对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概述;随后,从成分设计与优化、熔铸与均匀化技术、热变形技术、热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模拟计算共五个方面对近些年的研究进展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最后,结合未来装备的发展需求和国内的技术现状,指出“深入研究基础理论,解决综合性能匹配等问题以及在特定应用场景下专用材料的推广应用”是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铝合金 AL-ZN-MG-CU系合金 熔铸法 高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在Al-Cu合金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钟立伟 王健 +3 位作者 丁西西 冯朝辉 高文理 毛郭灵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6,共5页
鉴于Al-Cu合金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综述了国内外Sc及Sc与其他元素联合添加在Al-Cu合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添加Sc或联合添加Sc与其他元素后,Al-Cu合金晶粒大小、物相组成及分布、物理力学性能等的变化,分析讨论了在未来进行相关研究... 鉴于Al-Cu合金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综述了国内外Sc及Sc与其他元素联合添加在Al-Cu合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添加Sc或联合添加Sc与其他元素后,Al-Cu合金晶粒大小、物相组成及分布、物理力学性能等的变化,分析讨论了在未来进行相关研究时的注意事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合金 SC θ′-Al_(2)Cu相 Al_(3)Sc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0-T7451超厚板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不均匀性研究
3
作者 冉红卫 郝敏 +3 位作者 郝时嘉 刘行 李占强 雷越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5,共9页
针对航空主承力结构用超厚7050-T7451铝合金板材沿厚度方向存在性能偏差的问题,采用室温拉伸和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对δ155 mm规格7050-T7451超厚板在不同厚度层和不同方向的室温拉伸、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光学显微... 针对航空主承力结构用超厚7050-T7451铝合金板材沿厚度方向存在性能偏差的问题,采用室温拉伸和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对δ155 mm规格7050-T7451超厚板在不同厚度层和不同方向的室温拉伸、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等对微观组织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板材L方向不同厚度层拉伸性能相差不大,T/4厚度层LT方向抗拉强度高于T/2厚度层;T/2厚度层断裂韧度不同方向均高于T/4厚度层,其中不同厚度层L-T方向差异尤为显著。断裂韧度试样的断口形貌也存在差异,其特征由T/4厚度层的小解理断口为主转变为T/2厚度层的穿晶滑移为主。从T/4厚度层到T/2厚度层,晶粒形貌及织构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但析出相类型及分布基本一致。T/4厚度层织构类型较多且分散,晶粒尺寸较小且存在大量亚晶;T/2厚度层以再结晶的R-Brass织构{111}〈112〉为主,晶粒尺寸较大,亚晶数量较少,晶界及亚晶界上存在粗大的η析出相以及晶界无析出带,晶内存在大量η′析出相。织构类型和亚晶界数量的差异导致不同厚度层宏微观组织特征不同,从而影响裂纹前端塑性变形区及裂纹扩展路径,最终导致合金抗拉强度以及断裂韧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T7451超厚板 拉伸性能 断裂韧度 析出相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元素对Al-Mg-Si合金析出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钟立伟 虞秀勇 +3 位作者 刘昊 冯朝辉 毛郭灵 高文理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25,共6页
Al-Mg-Si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及建筑等行业,它是一种可热处理强化的合金,研究它的时效析出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目前Ag元素对Al-Mg-Si合金时效析出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并对Ag元素的作用展开了综述,包括Ag元素... Al-Mg-Si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及建筑等行业,它是一种可热处理强化的合金,研究它的时效析出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目前Ag元素对Al-Mg-Si合金时效析出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并对Ag元素的作用展开了综述,包括Ag元素对时效硬度曲线的影响,Ag元素对DSC曲线的影响以及Ag元素对析出相组态(数量、尺寸、晶格常数等)的影响,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时效过程 析出相 Ag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陶瓷复合装甲发展现状及新型材料应用前景 被引量:26
5
作者 武岳 王旭东 +5 位作者 刘迪 李炯利 郭建强 李文博 张海平 曹振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4,共11页
目前国外军用武装直升机及运输直升机上均配置了轻质装甲材料。相比之下,国内直升机装甲配置在级别类型、数量、单架机面积等方面都远不如欧美发达国家。随着新一代军用直升机对抗弹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对于新型装甲材料的... 目前国外军用武装直升机及运输直升机上均配置了轻质装甲材料。相比之下,国内直升机装甲配置在级别类型、数量、单架机面积等方面都远不如欧美发达国家。随着新一代军用直升机对抗弹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对于新型装甲材料的开发也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武装直升机用复合防弹装甲的发展状况,总结了直升机用复合防弹装甲未来的发展需求,分析了目前复合防弹装甲的抗弹机理、选材原则和材料在被武器打击过程中的吸能方式,并展望了梯度功能材料、微叠层材料、石墨烯改性陶瓷等新材料在军用直升机上的应用前景。为满足我国直升机的自主发展需求,我国对于性能优异的新型先进轻质防护材料的开发需求已刻不容缓。只有开发新型装甲材料才能提高我军直升机的生存能力,满足我国武器装备的作战需求,实现与世界先进直升机水平的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装直升机 复合装甲 抗弹机理 梯度功能材料 微叠层材料 石墨烯改性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珺 杜真真 +3 位作者 王晶 于帆 王旭东 李炯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126,共14页
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为寻找可替代Pt金属的高性能非贵金属催化剂付出了诸多努力。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具备优异ORR催化活性的催化剂之一,成本低廉、储量丰富,在ORR催化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因而引起广... 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为寻找可替代Pt金属的高性能非贵金属催化剂付出了诸多努力。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具备优异ORR催化活性的催化剂之一,成本低廉、储量丰富,在ORR催化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因而引起广泛的研究。但由于大部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导电性差,极大地阻碍了其催化活性,所以将其负载于合适的载体上,对提高ORR性能有重要意义。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电子特性、优异的导电性以及其他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作为载体使用。本文综述了石墨烯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OR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石墨烯载体分类、制备方法、过渡金属氧化物分类等多角度讨论了该类催化剂在ORR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指出石墨烯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ORR催化剂应致力于将开发杂原子掺杂石墨烯作为载体、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活性物质的主要发展方向,并趋向于降低制备工艺的能耗和周期,提高催化剂的性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反应 催化剂 过渡金属氧化物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Y对TiB_(2)/Al-Zn-Mg-Cu-Zr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马志锋 刘行 +4 位作者 黄景存 韩杨 王屿鑫 李萌 陈子勇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4-99,共6页
稀土Y对TiB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细化效果,可改善TiB2颗粒团簇造成的性能损伤,对提高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传统铸造及热挤压工艺制备3%(质量分数)TiB_(2)/Al–Zn–Mg–Cu–Zr–Y复合材料板材,通过扫描电子... 稀土Y对TiB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细化效果,可改善TiB2颗粒团簇造成的性能损伤,对提高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传统铸造及热挤压工艺制备3%(质量分数)TiB_(2)/Al–Zn–Mg–Cu–Zr–Y复合材料板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室温拉伸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Y含量对TiB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元素的添加可以细化复合材料铸态组织,添加0.1%Y(质量分数)时,细化效果最好,T6态的综合性能最优,抗拉强度为729.85 MPa,延伸率高达8.06%。Y元素的加入使晶界处生成难溶相Al_(8)Cu_(4)Y(Zr),热挤压可使其破碎并起到一定强化效应,但过量的Al_(8)Cu_(4)Y(Zr)导致材料强度、塑性降低。TiB2颗粒增加了基体内位错密度,起到位错强化、载荷传递强化效应。GP II和η′是复合材料T6态中主要的纳米强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工业 铝合金 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