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强度不锈钢热变形行为及加工图 被引量:9
1
作者 柳木桐 钟平 +3 位作者 刘大博 王克鲁 张开铭 鲁世强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6,共8页
采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对10Cr13Co13Mo5Ni3W1VE(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进行变形温度800~1150℃、应变速率0.001~10 s^(−1)、压下率70%条件下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分析其热变形行为,并构建基于Murty失稳准则的加工图。结果... 采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对10Cr13Co13Mo5Ni3W1VE(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进行变形温度800~1150℃、应变速率0.001~10 s^(−1)、压下率70%条件下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分析其热变形行为,并构建基于Murty失稳准则的加工图。结果表明: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的流变应力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较为敏感,随应变速率增加和变形温度降低,流变应力显著升高。通过加工图分析和变形微观组织观察,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的失稳变形工艺窗口为800~1040℃、0.06~10 s^(−1),对应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为局部流动;较佳的变形工艺窗口为1095~1150℃、0.001~0.04 s^(−1);最佳变形工艺参数在1125℃、0.001 s^(−1)附近,对应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为动态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 热变形行为 加工图 动态再结晶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参数和响应面法的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本构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开铭 王克鲁 +3 位作者 鲁世强 柳木桐 钟平 田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115,共11页
采用Thermecmaster-Z型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800~100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对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进行了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分析了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计算了热变形激活能。考虑变形温度对自扩散系数... 采用Thermecmaster-Z型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800~100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对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进行了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分析了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计算了热变形激活能。考虑变形温度对自扩散系数和杨氏模量的影响,建立了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基于应变补偿的物理本构模型。以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为输入变量,流动应力为响应目标,建立了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的响应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为正应变速率负温度敏感型材料,其流动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和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热变形激活能对变形条件敏感,其随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的增加而减小。基于应变补偿的物理本构模型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和良好的预测精度,其相关系数R和平均相对误差eAARE分别为0.971和7.8%。响应面本构模型的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能反映变形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流动应力的影响。建立的两个本构模型都能够用于表征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动应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 物理本构模型 响应面本构模型 热变形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5铝合金中纳米尺度Al_(2)ZnZr的结构和析出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娄艳芝 李春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77-1288,共12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和分析了7055-T7751预拉伸厚板中的一种纳米尺度析出相,采用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方法以及能谱成分分析方法(EDS)对析出相的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并结合析出相的明场像和高分辨(HRTEM)像,确定了析出相的...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和分析了7055-T7751预拉伸厚板中的一种纳米尺度析出相,采用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方法以及能谱成分分析方法(EDS)对析出相的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并结合析出相的明场像和高分辨(HRTEM)像,确定了析出相的种类、形貌和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基体α(Al)的五个低指数晶带轴([100]、[110]、[111]、[112]和[013])的SAED图特征,确定了纳米析出相与基体之间的取向关系;采用会聚束电子衍射(CBED)分析方法测定了入射电子束方向铝合金试样的局部厚度,分析了这种析出相的数密度。结果表明:7055-T7751预拉伸厚板中存在纳米尺度析出相Al_(2)ZnZr,呈球形或圆片状,尺寸大多在20 nm左右;Al_(2)ZnZr为简单立方(SC)结构,点阵参数为a=0.403 nm;7055-T7751预拉伸厚板中析出相Al_(2)ZnZr的数密度约为3.44×10^(11)mm^(−3);简单立方(SC)结构的析出相Al_(2)ZnZr与面心立方(FCC)结构的基体α(Al)之间存在共格关系,二者之间的取向关系为{100}_(Al)//{100}_(Al_(2)ZnZr)、〈001〉_(Al)//〈001〉_(Al_(2)ZnZ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5铝合金 Al_(2)ZnZr 析出相 取向关系 会聚束电子衍射 薄晶体厚度 数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等离子体热处理方法在Zr金属表面直接制备Zr3O-ZrC/石墨烯表面强化层 被引量:1
4
作者 成亦飞 罗飞 +3 位作者 刘大博 周海涛 田野 罗炳威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4,共6页
采用等离子体热处理方法,在Zr金属表面直接制备Zr3O-ZrC/石墨烯表面强化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Raman)对Zr/Zr3O-ZrC/石墨烯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和成分的表征。利用硬度计和纳米压痕对Zr/Zr3O-ZrC/石墨烯样... 采用等离子体热处理方法,在Zr金属表面直接制备Zr3O-ZrC/石墨烯表面强化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Raman)对Zr/Zr3O-ZrC/石墨烯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和成分的表征。利用硬度计和纳米压痕对Zr/Zr3O-ZrC/石墨烯样品进行表面硬度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的复合增强层均匀的分布在Zr金属表面,纯Zr金属和Zr/Zr3O-ZrC/石墨烯表面的硬度值分别为195HV和639HV,表面硬度在热处理后提高3.2倍。纳米压痕结果表明,Zr3O-ZrC表面增强层是引起表面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金属 表面增强 等离子体 ZRC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