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高温钛合金非等温氧化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弭光宝 欧阳佩旋 +3 位作者 陈航 李培杰 黄旭 曹春晓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15期88-92,共5页
阻燃性能是衡量航空发动机钛火安全的关键性能指标,通常采用钛合金材料/构件抵抗热自燃、点燃和扩展燃烧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针对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对先进高温钛合金的需求,在回顾近期抗点燃性能和抗燃烧性能试验技术研究基础上,重点从... 阻燃性能是衡量航空发动机钛火安全的关键性能指标,通常采用钛合金材料/构件抵抗热自燃、点燃和扩展燃烧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针对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对先进高温钛合金的需求,在回顾近期抗点燃性能和抗燃烧性能试验技术研究基础上,重点从抗热自燃性能的层面介绍阻燃钛合金、高温钛合金及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非等温氧化行为及阻燃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钛合金 阻燃钛合金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 非等温氧化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钛火特性理论计算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贤烨 弭光宝 +2 位作者 李培杰 黄旭 曹春晓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67,共9页
钛火是现代航空发动机的典型灾难性事故,高压压气机机匣等钛合金部件的局部加热是主要的着火源。本研究通过对钛合金等温加热、非等温线性加热以及非等温摩擦加热的着火过程进行模型计算,研究初始加热温度、加热速率、氧浓度和流速等环... 钛火是现代航空发动机的典型灾难性事故,高压压气机机匣等钛合金部件的局部加热是主要的着火源。本研究通过对钛合金等温加热、非等温线性加热以及非等温摩擦加热的着火过程进行模型计算,研究初始加热温度、加热速率、氧浓度和流速等环境因素对着火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而给出钛火阻燃设计的建议。结果表明:在等温加热过程中,当加热面温度为1941 K时,临界着火温度约为958 K,着火延迟时间为0.2 s;在非等温线性加热过程中,加热速率为28 K/s、58 K/s及100 K/s的着火延迟时间分别为1.5 s、1.1 s和0.9 s,而临界着火温度基本维持在950K,微凸体直径为16.5μm时,临界着火温度约为765 K,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一致;在非等温摩擦加热过程中,接触应力为26.5 kPa,加热速率为130 K/s时,着火延迟时间为1.4 s,流速为300 m/s时,临界着火温度为1040 K,着火延迟时间为2.8 s,当气流中氧浓度为50%,临界着火温度为920 K时,着火延迟时间为1.5 s;设计防钛火结构时应考虑低速环境下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着火模型 着火温度 着火延迟时间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钛合金表面阻燃涂层的抗点燃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弭光宝 欧阳佩旋 +3 位作者 李培杰 曹京霞 黄旭 曹春晓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102,共9页
采用摩擦氧浓度点燃方法,研究YSZ+NiCrAl-B.e复合涂层对TC11钛合金抗点燃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摩擦磨损分析和非稳态热传导计算,探讨复合涂层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YSZ+NiCrAl-B.e复合涂层显著提高了钛合金的抗点燃性能,其临界着火氧浓度... 采用摩擦氧浓度点燃方法,研究YSZ+NiCrAl-B.e复合涂层对TC11钛合金抗点燃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摩擦磨损分析和非稳态热传导计算,探讨复合涂层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YSZ+NiCrAl-B.e复合涂层显著提高了钛合金的抗点燃性能,其临界着火氧浓度约为钛合金基体的2.3倍;钛与复合涂层构成摩擦副的摩擦性能高于钛与钛;NiCrAl-B.e层对提高钛合金抗点燃性能的影响不明显。摩擦点燃过程中,YSZ层能够大幅度降低钛合金基体的温度升高,阻隔了热量的快速传输,从而起到延迟点燃钛合金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该体系涂层中YSZ层是阻燃层,热量阻隔是主要的阻燃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钛合金 阻燃涂层 摩擦点燃 抗点燃性能 阻燃机理 钛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在微尺度下摩擦着火特性数值计算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弭光宝 梁贤烨 +2 位作者 李培杰 曹京霞 黄旭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6期68-74,85,共8页
叶片与机匣的异常摩擦是航空发动机钛火发生的主要热源。将航空发动机钛合金摩擦着火过程的微凸起/微碎片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摩擦热源的微尺度着火模型,计算分析了粒径、摩擦系数、氧浓度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并与经典模型进行比... 叶片与机匣的异常摩擦是航空发动机钛火发生的主要热源。将航空发动机钛合金摩擦着火过程的微凸起/微碎片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摩擦热源的微尺度着火模型,计算分析了粒径、摩擦系数、氧浓度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并与经典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界着火温度及延迟时间随着粒径的减小不断降低,随着摩擦系数下降不断增大,随着氧浓度增加不断降低,随着流速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当粒径为82.5μm时,经典模型与摩擦模型的临界着火温度分别为825K和677K,着火延迟时间分别为0.035s和0.032s;当摩擦系数减小0.2时,其临界着火温度提高约20K,而着火延迟时间提高约10s;当氧浓度为50%时,经典模型与摩擦模型的着火温度分别为826K和782K;当流速为310m/s时,经典模型与摩擦模型的着火温度分别为966K和964K,着火延迟时间分别为0.54s和0.4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摩擦着火模型 着火温度及延迟时间 阻燃性能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6钛合金药型罩的等温锻造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佟健博 李雪飞 +2 位作者 李德 黄利军 辛洋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152,共5页
药型罩是决定战斗部毁伤能力的关键部件,与传统药型罩相比,钛合金药型罩可实现侵彻深度和开孔孔径的良好匹配。研究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变形量对α+β相区等温锻造TB6钛合金显微组织和织构特征的影响规律,用优选工艺制备TB6钛合金药型... 药型罩是决定战斗部毁伤能力的关键部件,与传统药型罩相比,钛合金药型罩可实现侵彻深度和开孔孔径的良好匹配。研究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变形量对α+β相区等温锻造TB6钛合金显微组织和织构特征的影响规律,用优选工艺制备TB6钛合金药型罩试样,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α+β相区等温锻造,TB6钛合金平均晶粒尺寸随锻造温度升高增加,织构强度随变形速率降低减弱。用优选工艺制备的等温锻造TB6钛合金药型罩经固溶时效处理后,各部位晶粒尺寸均匀,沿药型罩圆锥母线方向的室温拉伸平均抗拉强度为112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药型罩 等温锻造 显微组织 取向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材料改性TiAl基合金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明宇 弭光宝 +2 位作者 李培杰 黄旭 曹春晓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62,共18页
碳纳米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和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是改性TiAl基合金的一种理想增强相。本文综述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碳纳米材料改性TiAl基合金成形及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材料因素和工艺条件对界面... 碳纳米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和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是改性TiAl基合金的一种理想增强相。本文综述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碳纳米材料改性TiAl基合金成形及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材料因素和工艺条件对界面组织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总结碳纳米材料处理TiAl基合金的强化机理。石墨烯改性TiAl基合金制备技术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石墨烯在TiAl基合金基体中的均匀分散技术、界面反应控制和作用机理等关键问题是该技术研究领域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纳米管 TIAL基合金 制备技术 界面结构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 mm直径γ-TiAl母合金铸锭真空自耗过程数值模拟
7
作者 高帆 刘宏武 +2 位作者 冯像征 张庆南 李臻熙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8-64,共7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直径300 mm的γ-TiAl合金铸锭真空自耗熔炼过程,获得了不同条件下γ-TiAl合金真空自耗熔炼过程中金属熔池形状、温度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真空自耗熔炼初始阶段金属熔池为扁平状,熔炼稳定阶段金...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直径300 mm的γ-TiAl合金铸锭真空自耗熔炼过程,获得了不同条件下γ-TiAl合金真空自耗熔炼过程中金属熔池形状、温度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真空自耗熔炼初始阶段金属熔池为扁平状,熔炼稳定阶段金属熔池形状变为V状,熔炼过程中铸锭凝固区域的表面存在拉应力区域,且拉应力随着熔炼的进行增大,最大拉应力达到430 MPa,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拉应力有所降低,熔炼结束后400 s时拉应力降至180 MPa。分别计算了熔炼速度为3 kg/min、6 kg/min、9 kg/min、12 kg/min时的熔炼过程,随着熔炼速度的增加,金属熔池变深,熔池由V形变为U形。熔炼结束后500 s,以3 kg/min熔速制备的铸锭表面最大拉应力为120 MPa,以12 kg/min熔速制备的铸锭表面最大拉应力值为235 MPa。换热系数对熔池形状有一定影响,换热系数增大使熔池底部由宽变窄,但换热系数对熔池深度影响不大,对铸锭中的应力场影响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TIAL合金 真空自耗熔炼(VAR) 熔池形状 应力场 拉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10V-2Fe-3Al合金的结构稳定性、微观组织及力学行为 被引量:1
8
作者 齐立春 张凯超 +2 位作者 肖文龙 黄旭 赵新青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7,共8页
采用真空自耗熔炼及锻造方法制备Ti-10V-2Fe-3Al(Ti-1023)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合金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冷轧变形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力学行为。结果表明,Ti-1023合金的结构稳定性、微观组织和力学... 采用真空自耗熔炼及锻造方法制备Ti-10V-2Fe-3Al(Ti-1023)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合金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冷轧变形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力学行为。结果表明,Ti-1023合金的结构稳定性、微观组织和力学行为与冷轧变形及热处理密切相关。无论是单相区(833℃)固溶后水冷还是两相区(753℃)固溶后水冷,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双屈服"特征。这表明单相区或两相区固溶水冷后的β相均呈现较低的结构稳定性,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应力诱发α"马氏体相变,从而导致合金的"双屈服"行为。剧烈冷轧变形和应力/应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均可使β相晶粒细化,同时也伴随马氏体进一步细化。由于冷轧变形引入的大量位错、晶界和相界等缺陷可作为α相的形核位置,冷轧态Ti-1023合金经550℃短时时效即可析出大量细小的α相,合金因此呈现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10V-2FE-3AL 结构稳定性 冷轧变形 马氏体相变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