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cPy与图面优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成果自动制图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体鑫 杨金中 +1 位作者 邢宇 王开建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259,共8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工作覆盖陆域面积约170万km^(2),圈定变化图斑的数量多,专业性较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不易保障制图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影响监测成果应用服务的质量和成效。据此情况,该文基于ArcPy站点包,采用Sutherland-Hodgma...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工作覆盖陆域面积约170万km^(2),圈定变化图斑的数量多,专业性较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不易保障制图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影响监测成果应用服务的质量和成效。据此情况,该文基于ArcPy站点包,采用Sutherland-Hodgman裁剪等图形学方法,结合定制的ArcToolbox封装自动制图脚本,实现读取地理数据库中图斑信息和影像,自动制作图面优化后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变化监测图斑分布图,累计制图量达5万余张,正确率为100%。经实践表明:单张自动制图的平均用时为29.06 s,远远快于人工制图。所提方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自动制图脚本较稳定可靠,且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大大提高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变化监测成果的服务应用效率,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监测 ArcPy 遥感影像 Sutherland-Hodgma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飞跃 李军 +5 位作者 肖武 张成业 王珊珊 杨俊泉 张小平 程洋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83,共21页
为科学准确地评估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掌握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现状,首先,梳理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然后,分析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矿... 为科学准确地评估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掌握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现状,首先,梳理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然后,分析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机遇。结果表明: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在指标获取、评价模型的创建与改进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技术和实践成果;存在问题主要是遥感指标的获取能力和精度存在局限性(包括难以获取矿区地下环境信息、观测时空分辨率不足和遥感参数监测模型精度低等)以及现有遥感评价模型的泛化能力不足(包括指标对不同矿区的适用性较低、模型实现过程过于复杂以及难以实现自动化);未来可能的研究机遇在延拓遥感可获取的指标、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数据采集框架、提高遥感指标的数据质量、构建遥感评价的新指标体系和开发云计算算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环境 遥感评价 遥感指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64
3
作者 陈玲 贾佳 王海庆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高分卫星的陆续发射,高分遥感数据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价值越显突出。在介绍高分(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以及高辐射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基础上,综述了高分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调查、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监测、基... 随着高分卫星的陆续发射,高分遥感数据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价值越显突出。在介绍高分(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以及高辐射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基础上,综述了高分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调查、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监测、基础地质及资源能源调查、生态环境调查、地质灾害监测与应急调查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了高分遥感数据的应用发展趋势,指出未来多源多尺度高分遥感数据协同应用将在自然资源调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遥感数据 自然资源调查 应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理与法理和管理相结合的自然资源分类刍议 被引量:31
4
作者 郝爱兵 殷志强 +3 位作者 彭令 杨贵才 李展辉 赵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分类是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是自然资源部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迫切要求。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基础上,以地球系... 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分类是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是自然资源部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迫切要求。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基础上,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基于自然资源的科学内涵,充分考虑我国有关自然资源的法律规定和政府管理职责,提出了地球圈层与自然资源分层分类关系基本框架方案,初步划分了10个自然资源一级类和相应的34个自然资源二级类,并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内涵和服务目标、地表基质分类及调查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综合调查 地表基质 学理法理 分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分类现状与面向未来的统一分类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彭令 王英男 +2 位作者 殷志强 李展辉 杨贵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06-2113,共8页
科学合理地划分自然资源类型是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的前提。在分析研究国内外自然资源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已有自然资源分类体系,通过研究认为,围绕自然资源的属性、分布、用途等特征... 科学合理地划分自然资源类型是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的前提。在分析研究国内外自然资源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已有自然资源分类体系,通过研究认为,围绕自然资源的属性、分布、用途等特征进行的分类依然是国际上采用的主流分类方式,自然资源分类与资源管理联系越发紧密,服务实践管理的分类是目前各国较实用的分类形式,中国自然资源分类正在向理论与实践、学理与管理相结合的统一分类发展。面对中国当前及未来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新需求,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理论指导,探索性地提出自然资源统一分类的原则与思路,初步建立了8个一级类和34个二级类的自然资源分类系统,以期为中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统一分类 自然资源管理 经验启示 地球系统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自然资源与环境-生态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马震 夏雨波 +7 位作者 李海涛 韩博 余学中 周亚龙 王雨山 郭旭 李洪强 裴艳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7-696,共20页
自然资源、环境本底及生态地质条件调查是城市地质调查的基础,可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及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地质支撑。随着雄安新区城市进程的加快,使得其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基于雄安新区综合地质... 自然资源、环境本底及生态地质条件调查是城市地质调查的基础,可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及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地质支撑。随着雄安新区城市进程的加快,使得其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基于雄安新区综合地质调查成果,明确了雄安新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条件,分析了建设周期内自然资源变化趋势,探讨了未来城市建设应关注的自然资源与生态地质问题。结果表明,雄安新区设立后,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巨大改变,林地面积增加约58.1 km^(2),草地面积增加约2.0 km^(2),耕地面积减少68.8 km^(2),建设用地增加7.2 km^(2),土壤质量以优质和良好为主;雄安新区浅层与深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现从西北部往东南部流动,水位逐渐降低,局部存在地下水降落漏斗,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为5^(2)0 m,以企稳回升为主,深层地下水水位一般为25~35 m,水位下降区占比仍较高;白洋淀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水质逐渐好转;地热资源开采利用条件好,全区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为10.10×10^(16)J/a,折合标准煤346.03万t/a;应重点关注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如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地下水水位变化、砂土液化、坑塘、软弱土等,避免因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引发工程事故,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自然资源 生态地质 地质调查工程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一号02D卫星在轨测试自然资源典型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魏红艳 肖晨超 +5 位作者 宋庆君 刘克 初启凤 李娜 李战 孙小飞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154,共7页
资源一号02D卫星搭载可见近红外相机和高光谱相机,是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运行的首颗民用高光谱业务卫星,可采集全色、8波段多光谱、166波段高光谱数据。在轨测试期间,自然资源领域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结合载荷的数据特点与应用需... 资源一号02D卫星搭载可见近红外相机和高光谱相机,是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运行的首颗民用高光谱业务卫星,可采集全色、8波段多光谱、166波段高光谱数据。在轨测试期间,自然资源领域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结合载荷的数据特点与应用需求,开展了应用测试工作。文章基于在轨测试工作成果,对该卫星数据的应用能力与潜力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在轨测试应用表明:其丰富的光谱信息可对土地、地质矿产与环境、海洋等调查监测要素进行高精度解译,可在矿物识别、水质监测、土壤调查等方面进行定量反演;卫星数据满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监管和应急等相关业务,可为自然资源遥感调查监测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一号02D卫星 自然资源 可见近红外相机 高光谱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岩浆岩分布特征——来自高精度航空重磁的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岩岩 曹宝宝 +6 位作者 周道卿 郑宇舟 胡夏炜 段宏伟 胡悦 肖梦楚 赵睿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32,共14页
羌塘盆地岩浆活动强烈,地表出露多处已知岩浆岩体。岩浆活动不仅可以反映盆地构造演化特征,而且对盆地油气生成保存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盆地的岩浆岩特征既可以为盆地的构造演化提供依据,又可以服务于羌塘盆地的油气及矿产资源调查... 羌塘盆地岩浆活动强烈,地表出露多处已知岩浆岩体。岩浆活动不仅可以反映盆地构造演化特征,而且对盆地油气生成保存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盆地的岩浆岩特征既可以为盆地的构造演化提供依据,又可以服务于羌塘盆地的油气及矿产资源调查。本文基于羌塘盆地实测高精度航空重磁数据,利用位场转换处理等方法实现隐伏岩体范围圈定,结合区域地质及野外物性测量分析,总结典型岩体对应的航空重磁异常特征,通过物性特征与地球物理场之间的联系,开展(隐伏)岩浆岩填图,形成基性-超基性岩体、中酸性岩体及火山岩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浆岩十分发育,种类繁多,火山岩、中酸性侵入岩和基性-超基性岩是引起区域升高正磁场和局部重磁异常的主要因素;在南羌塘坳陷以及北羌塘坳陷普若岗日、格拉丹东等地识别出多处隐伏侵入岩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在北羌塘东部地区识别出大片隐伏火山岩,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低密度异常体。研究成果提高了对羌塘盆地岩浆岩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程度,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盆地演化及油气矿产资源评价等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隐伏岩体 航磁 航重 物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与航空物探数据的岩性分类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于长春 孙杰 +2 位作者 张迪硕 张艳 胡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7,共8页
遥感影像可以获取地表岩性的光谱、色调、纹理等信息,但其所提取的信息局限于地表,对深层地质问题解释并无明显优势;航空物探数据则对地下深部异常体信息的提取更具优势。单一某类数据难以满足基础地质、资源勘查等方面复杂应用的需求... 遥感影像可以获取地表岩性的光谱、色调、纹理等信息,但其所提取的信息局限于地表,对深层地质问题解释并无明显优势;航空物探数据则对地下深部异常体信息的提取更具优势。单一某类数据难以满足基础地质、资源勘查等方面复杂应用的需求。因此,提出一种遥感与航空物探信息联合分析方法,以新疆某地为研究区,结合遥感与航空物探多源数据特征,基于随机森林方法对研究区岩性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与使用单一某类数据相比,遥感与航空物探信息联合分析方法能提高岩性分类精度。该方法对于推动遥感与航空物探技术在地质填图中的精细化应用,具有一定实用价值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物探 联合 多源特征 岩性分类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权重分析的航空物探遥感空勤人员疲劳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鞠星 牛海波 +1 位作者 张贺然 晁倩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7-422,共6页
操作航空物探遥感仪器的空勤人员疲劳问题是直接关系到航空物探遥感仪器操作和执行飞行任务航空器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航空物探遥感空勤人员疲劳影响因子的分析,构建了航空物探遥感空勤人员疲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 操作航空物探遥感仪器的空勤人员疲劳问题是直接关系到航空物探遥感仪器操作和执行飞行任务航空器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航空物探遥感空勤人员疲劳影响因子的分析,构建了航空物探遥感空勤人员疲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各个指标进行基础判断,根据权重计算方法中的权的最小平方法和熵权法进行计算,得出权重系数,分析出影响航空物探遥感空勤人员疲劳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心理健康、设备稳定性、飞行条件、维修负荷等是影响航空物探遥感空勤人员疲劳的主要因素,通过专家访谈法对心理专家进行访谈,根据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情景模型推演,从而得出导致主要因素造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物探遥感 权重分析 空勤人员 疲劳影响因素 心理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码航空物探遥感技术测珠峰 被引量:1
11
作者 鞠星 徐蕾 +1 位作者 栾晓东 张贺然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1期475-478,共4页
2020年,我国再次成功测量了珠穆朗玛峰的高程。2020年12月8日,我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峰的最新高程为8 848.86m。在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的过程中,我国首次采用了航空重力和航空遥感综合测量技术,将两种技术所需设备搭载于我国自主改装的... 2020年,我国再次成功测量了珠穆朗玛峰的高程。2020年12月8日,我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峰的最新高程为8 848.86m。在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的过程中,我国首次采用了航空重力和航空遥感综合测量技术,将两种技术所需设备搭载于我国自主改装的"航空地质一号"飞机上开展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填补了珠峰地区重力数据的空白,提升了珠峰地区高程起算面的精度至厘米级,为珠峰高程的精确测量奠定了基础;航空遥感测量获得了珠峰地区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三维地形地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力测量 航空遥感 珠穆朗玛峰高程 三维地形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矿山生态修复评价体系及其修复建议——以云南省三江成矿带为例
12
作者 徐容 杨金中 +3 位作者 邢宇 汪洁 姚维岭 王体鑫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3-1323,共11页
【研究目的】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目前针对大尺度矿山生态修复评价的研究较少。利用云南省矿山开发状况遥感监测成果和区域自然地理数据,对云南省三江成矿带进行矿山生态修复评价,提出分区恢复治理建议。【研究... 【研究目的】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目前针对大尺度矿山生态修复评价的研究较少。利用云南省矿山开发状况遥感监测成果和区域自然地理数据,对云南省三江成矿带进行矿山生态修复评价,提出分区恢复治理建议。【研究方法】评价体系包括矿山开发占地方式、开采方式、矿种和污染类型4个矿山开发因子,以及海拔、坡度、坡向、土地覆被类型、降雨量和光照时间6个自然地理因子,利用层析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将研究区分为矿山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区、较重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和基本无影响区,面积分别为780.68 km2、3356.80 km2、6640.84 km2和174569.36 km2,占比分别为0.4%、1.8%、3.5%和94.1%。【研究结果】严重影响区内的矿山生态问题主要为大规模露天开采严重破坏地形地貌,采场高陡边坡引发的地质灾害,以及硫、重金属造成土壤和水的严重污染;较重影响区内矿山生态修复针对的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土地损毁,以及固体废弃物的长期堆积导致的土壤、水体酸化和重金属富集;一般影响区内的矿山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中转场地、固体废弃物对土地资源的压占和矿山开采对地貌景观的破坏;基本无影响区内的矿山开发活动主要为矿山建筑,规模小且零星分布,对矿山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结论】本文探索建立了适用于大尺度矿山生态修复的评价方法体系,通过厘清不同影响区内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可为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提供针对性建议,有望为相关政府部门管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遥感数据 生态修复评价 生态影响区 生态修复建议 三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遥感动态监测和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13
作者 孙娅琴 邸宝刚 +2 位作者 邢宇 安娜 张仙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4,共13页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员,矿产资源丰富,长期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亟须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少有学者对长江经济带湖北...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员,矿产资源丰富,长期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亟须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少有学者对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情况进行系统跟踪监测和分析。该文基于2017—2022年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对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干流及主要支流(汉江、清江)两岸各10 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的分布和生态修复进展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截至2017年底,研究区共有废弃露天矿山图斑537处,涉及矿山283座,面积共2 225.19 hm^(2);2018—2022年动态变化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面积由2018年的291.01 hm^(2)增长至2022年的1 741.19 hm^(2),治理率持续上升,生态修复治理情况总体向好。基于2017—2022年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废弃露天矿山图斑范围RSEI均值由2017年的0.397 7增长为2022年的0.423 9,增长率6.59%,图斑范围的生态状况向好发展,生态修复效果明显。总的来说,该文对研究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所得结果可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其他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和方法借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废弃露天矿山 生态修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督察项目绩效指标框架建设探讨
14
作者 瞿永泽 王思浔 +1 位作者 李筱 刘祖鉴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1期42-45,共4页
按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自然资源部向地方派驻9个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局,为履... 按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自然资源部向地方派驻9个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局,为履行自然资源督察职责,自然资源部在部门预算中设立自然资源督察项目。本文通过梳理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局职责,结合实际工作分析部门预算中自然资源督察项目绩效指标设置情况,探讨目前自然资源督察项目绩效指标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共性绩效指标和个性绩效指标相结合的绩效指标框架构建方法,为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局编制自然资源督察项目预算和绩效指标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督察项目 绩效指标 预算编制 绩效预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信息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以巴音戈壁盆地银根地区为例
15
作者 邱骏挺 李江坤 +4 位作者 葛藤菲 木红旭 芮歆旻 杨云汉 杨燕杰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共12页
砂岩型铀矿是一类重要的铀矿资源,而遥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勘查方法。由于砂岩型铀矿多形成于地下,地表常被沉积物覆盖。这种情况下,遥感是否能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发挥作用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巴音戈壁盆地银根地区为研究对... 砂岩型铀矿是一类重要的铀矿资源,而遥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勘查方法。由于砂岩型铀矿多形成于地下,地表常被沉积物覆盖。这种情况下,遥感是否能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发挥作用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巴音戈壁盆地银根地区为研究对象,在获取Sentinel2,Landsat7 ETM+,ASTER,ALOS DEM以及航空放射性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地形可视化、构造解译、K-T变换、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计算、蚀变矿物提取、Th/U比值计算等工作,并从次生还原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条件与控矿要素出发,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银根地区中部为隆起带而东南部为凹陷带,两者间为斜坡带。隆起带花岗质岩石可作为重要的铀源。斜坡带上发育的多条近东西走向的断裂构造为含铀含氧水向地下迁移创造了条件。凹陷区发育的断裂富水带和强地表蒸发作用为含铀含氧水排泄蒸发以及驱动地下水循环创造了条件。因此,银根地区隆起带、斜坡带、凹陷带构成一套完整的含铀含氧水循环体系。综合前人资料,认为中部斜坡带可能是一处较好的形成次生还原砂岩型铀矿的地段。本研究也说明,即便在覆盖严重的地区,遥感技术依然可从识别成矿条件与控矿要素的角度,为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砂岩型铀矿 巴音戈壁 银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1999—2015年期间动态变化遥感调查 被引量:6
16
作者 安国英 韩磊 +3 位作者 涂杰楠 支瑞荣 黄树春 童立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6-1097,共12页
根据完成的青藏地区基于1999年ETM、2014/2015年GF-1/OLI两期遥感调查的冰川编目数据,对1999-2015年期间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999-2015年间,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普遍退缩,冰川数量减少了85条,面积... 根据完成的青藏地区基于1999年ETM、2014/2015年GF-1/OLI两期遥感调查的冰川编目数据,对1999-2015年期间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999-2015年间,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普遍退缩,冰川数量减少了85条,面积减少了42.00 km^2,冰储量减少了2.385 km^3,分别占其减少变化率的1.53%、0.67%和0.50%。沿山脉由东向西冰川变化不一,其中东段的冰川数量减少多,西段的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减少多,并且东段的数量减少变化率远大于西段,西段的面积、冰储量减少变化率大于东段,中段的冰川相对稳定。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在北、北东和东等方向上发生退缩,且减少量依次减少,其中东向的数量减少变化率最大,北东向的面积减少变化率最大,而北向的减少变化率最小。冰川在不同坡度退缩程度不一,在坡度10°~15°范围冰川面积退缩最多、变化率最大,在坡度30°~35°范围数量减少最多、变化率最大。冰川在高程5 500~6 000 m区间数量和面积退缩量最多,其次是在高程5 000~5 500 m区间;在高程3 500~4 000 m区间的退缩变化率最大,而在高程6 000~6 500 m区间的退缩变化率最小。不同流域中冰川变化差异较大,在雅鲁藏布江流域(5O2)冰川数量和面积减少最多,其次是朗钦藏布等流域(5Q2)和朋曲等流域(5O1),而扎日南木措流域(5Z3)的冰川减少量最小,但是变化率最大。总之,小冰川的大规模退缩或者消失,较大冰川也普遍退缩,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变化的特点。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退缩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根据多年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自1961年以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年降水量有增有减,但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是导致冰川消融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冰川编目 遥感调查 喜马拉雅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航空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洁 高子弘 +1 位作者 王珊珊 金鼎坚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定期化的系统地质调查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回顾了近40 a来基于航空遥感技术的三峡库区地质调查的发展与进展情况,简要介绍了陆续出现的航空遥感技术原理及其特点... 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定期化的系统地质调查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回顾了近40 a来基于航空遥感技术的三峡库区地质调查的发展与进展情况,简要介绍了陆续出现的航空遥感技术原理及其特点,对利用不同技术方法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梳理,肯定了航空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领域的重要作用,并对实践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展望了航空遥感技术在三峡库区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前景。应用与研究成果表明,航空遥感技术通过其灵活高效、详实精准的优势,在三峡库区的灾害体识别、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勘查等地质调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遥感 三峡库区 地质灾害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9—2021年中国大陆海岸带潮滩、海岸线、养殖水体遥感观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柏琨 甘甫平 +3 位作者 印萍 葛晓立 郭艺 白娟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3,共11页
海岸带是世界上容纳人口最多的区域,其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潮滩、海岸线、养殖水体变化是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监测的重要要素。由于潮汐作用,海陆水边线处于动态变化状态,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潮滩、海岸线检测的主要难点,故... 海岸带是世界上容纳人口最多的区域,其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潮滩、海岸线、养殖水体变化是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监测的重要要素。由于潮汐作用,海陆水边线处于动态变化状态,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潮滩、海岸线检测的主要难点,故通过综合Landsat4/5/7/8和Sentinel-2A/B卫星遥感数据对1989—2021年间中国大陆海岸带潮滩、海岸线、养殖水体进行了7期监测,发挥了多源卫星观测频次高的优势,通过检测不同潮位的水边线实现潮滩、海岸线、养殖水体的识别。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水色的海水应选用不同的水体指数组合,对于清澈或低浑浊度的海水,应分别采用修正的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与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检测高潮位、低潮位水边线,有效提高潮滩检测的可靠性,检测的潮滩面积比通常仅用mNDWI指数检测的潮滩面积大122%;对于高浑浊度海水(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应采用mNDWI进行高潮位、低潮位水边线的检测,以避免NDWI将高浑浊度海水误识别为潮滩,对养殖水体应采用NDWI检测。1989—2021年,中国大陆海岸带发生了巨大变化,潮滩快速消失,养殖水体面积和海岸线长度增加,整个中国大陆海岸带的潮滩减少率、海岸线长度和养殖水体增加率平均分别为46.2%,34.4%和149.3%,潮滩面积减少了7173.2 km^(2),海岸线长度增加5320.5 km,养殖水体面积增加了9046.5 km^(2)。北方省份或城市遭受的潮滩损失比南方省份或城市更严重。以1989—2021年潮滩平均减少率计算,辽宁省、河北省和天津市、山东省的潮滩将分别在27 a,10 a和22 a内完全消失。潮滩和养殖水体的面积变化高度负相关,表明养殖水体的扩展是潮滩减少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潮滩 海岸线 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物探指导华阳川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取得突破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廷严 杨海 +4 位作者 贾志业 刘宽厚 陈冰 李芳 丛丽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32-134,共3页
华阳川地区深处秦岭腹地,地形切割剧烈,近年来在该地区取得铀矿找矿突破,但因地形切割剧烈,地面物探工作开展较为困难,2016年,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在华阳川地区开展1:1万高精度航空物探(... 华阳川地区深处秦岭腹地,地形切割剧烈,近年来在该地区取得铀矿找矿突破,但因地形切割剧烈,地面物探工作开展较为困难,2016年,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在华阳川地区开展1:1万高精度航空物探(磁、放)调查,解决了该地区找矿工作中急需大比例尺的物探资料的难题。依据获取的该地区1:1万高精度航空物探(磁、放)数据,指导了当地的铀矿找矿工作,华阳川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川 航空物探 放射性 铀矿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016—2020年人类活动影响遥感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殷亚秋 王敬 +5 位作者 杨金中 朱晓华 王立威 邢宇 李天祺 余洋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但频繁的人类活动威胁了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了研究遥感手段评价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以海南省东寨港、铜鼓岭、三亚珊瑚礁和大洲岛4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但频繁的人类活动威胁了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了研究遥感手段评价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以海南省东寨港、铜鼓岭、三亚珊瑚礁和大洲岛4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以2016—2020年覆盖研究区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影像预处理、建立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人机交互解译等,获取保护区内人工与自然因子转变信息。通过收集地形、气象等数据,综合考虑人类活动特征和区域生态敏感性等因素,选择地形、气象、用地类型3类11个评价因子建立人类活动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分级,得到严重影响区、中度影响区、轻度影响区、无影响区的分布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遥感监测与评价结论。结果表明,2016—2020年间,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扰动较大,但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严重、中度影响区分布在北部北港岛,轻度影响区分布在保护区边缘地带,均为村庄建设活动侵占林地;铜鼓岭自然保护区虽有人类活动扰动,但整体保护较好,严重、中度影响区分别位于东部石头公园、北部铜鼓岭景区,主要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侵占林地,轻度影响区位于西部淇水湾沿岸,主要为房地产开发侵占林地;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扰动强烈,但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鹿回头半岛—榆林角片区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旺盛的旅游地产开发损毁大量林地,轻度影响区位于西瑁洲片区,岛屿北部居民区建设造成林地损毁;大洲岛自然保护区内未发现有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覆盖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遥感 人类活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