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时间一致性的微电网分层优化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魏文军 唐彬峰 +1 位作者 黄巨龙 高锋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3,共7页
微电网优化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分布式电源以经济最优的状态运行,同时确保系统的频率、电压稳定在额定值.为了克服微电网集中式优化策略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一致性算法的分层优化策略.该策略在下垂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多智能... 微电网优化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分布式电源以经济最优的状态运行,同时确保系统的频率、电压稳定在额定值.为了克服微电网集中式优化策略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一致性算法的分层优化策略.该策略在下垂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多智能体系统的有限时间一致性理论求解系统发电功率最优值,通过调节下垂系数使电源发电功率达到最优值,然后应用多智能体技术引入频率和电压的补偿量以实现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在额定值.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一个4节点微电网系统验证了所提出优化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收敛时间缩短了近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多智能体系统 有限时间一致性 下垂控制 分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风区接触网正馈线气动阻尼片抑舞效果分析
2
作者 赵珊鹏 张鹏飞 +5 位作者 张海喜 张友鹏 李小平 葛磊蛟 刘源涛 张宸瑞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8,共13页
为抑制大风区兰新高速铁路接触网正馈线在挡风墙尾流影响下发生的大幅舞动,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安装气动阻尼片后的接触网正馈线几何模型,结合用户自定义程序(user-defined program,UDF)与动网格技术实现正馈线舞动响应的流固双... 为抑制大风区兰新高速铁路接触网正馈线在挡风墙尾流影响下发生的大幅舞动,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安装气动阻尼片后的接触网正馈线几何模型,结合用户自定义程序(user-defined program,UDF)与动网格技术实现正馈线舞动响应的流固双向耦合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当固接式气动阻尼片安装角度为140°时,正馈线舞动振幅最小;悬挂式气动阻尼片垂直向下悬挂,安装后具备抑舞效果.不同悬挂式气动阻尼片结构长度均为0.75D时,正馈线舞动振幅达到最小值,此时气动阻尼片的抑舞效果最好.气动阻尼片具有一定的压重效果,以抵消部分垂向风荷载,较适应兰新高速铁路接触网大风区段的运行环境,建议采用金属材质气动阻尼片.安装气动阻尼片后,气流经导线的通道会受到限制,产生压力差,进而导致气体流动速度减慢,气动阻力增强,消耗导线振动带来的能量,从而减少舞动的幅度和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高速铁路 气动阻尼片 接触网 抑舞效果 流固耦合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作用下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模型试验及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王海明 朱殿之 +2 位作者 丁玉涛 杨校辉 赵志忠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1-369,392,共10页
为探究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并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以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某滑坡为依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的手段,揭示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并改进理论分析计算方法。研究... 为探究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并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以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某滑坡为依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的手段,揭示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并改进理论分析计算方法。研究表明:(1)在持续性强降雨作用下,黄土与泥岩交界面附近土体一直处于饱和状态,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主要变形过程为滑移拉裂,坡体的破坏模式为牵引-推移复合式;(2)滑坡稳定性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通过多组滑坡模型试验,得到不同降雨强度下滑坡启动时间,发现降雨强度与滑坡启动时间呈对数关系;(3)通过模拟滑坡位移变化,发现黄土-泥岩接触面处孔隙水压力最高并向周围不断扩散降低,符合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实际入渗特征,验证了滑坡模型试验所得结论的准确性;(4)基于传统的不平衡推力法,考虑降雨入渗所产生渗透力的影响,改进稳定性计算方法,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滑坡稳定性系数明显低于规范所求,表明坡体从降雨开始至发生失稳所需时间明显小于常规预测值。研究结论可以为滑坡灾害的研究与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 降雨入渗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和光伏发展对甘肃电网规划协调性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4
4
作者 魏刚 范雪峰 +3 位作者 张中丹 宋汶秦 夏懿 姚天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35-141,共7页
利用近几年的运行数据分析了甘肃电网内风电和光伏的发电出力特性,探讨了新能源给电网规划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电网规划协调性的概念。重点从规划电源结构、调峰容量配比、源网协调性、输电网利用效率、变电站选址定容、重要用户... 利用近几年的运行数据分析了甘肃电网内风电和光伏的发电出力特性,探讨了新能源给电网规划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电网规划协调性的概念。重点从规划电源结构、调峰容量配比、源网协调性、输电网利用效率、变电站选址定容、重要用户供电质量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风电和光伏的大规模发展对甘肃电网规划协调性的影响。针对如何提高电网的接纳能力和利用效率,以及增强电网发展的协调性和适应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的落实有利于改善新能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调性,避免出现新能源无序发展和电网规划被动滞后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光伏 电网规划 协调性 影响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刷直流电机的变采样离散滑模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苗广威 孔令刚 +3 位作者 范多旺 孟中强 马啸远 曹玉梅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9年第3期31-36,共6页
针对较低分辨率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机(BLDCM)调速控制问题,以离散滑模控制器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变采样的离散滑模控制器.该控制器将通过位置传感器获得的采样时间、速度误差以及负加速度值输入到离散滑模控制器,离散滑模控制器根据... 针对较低分辨率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机(BLDCM)调速控制问题,以离散滑模控制器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变采样的离散滑模控制器.该控制器将通过位置传感器获得的采样时间、速度误差以及负加速度值输入到离散滑模控制器,离散滑模控制器根据输入信息输出电流参考值,并通过电流环地提高无刷直流电机的动态响应能力,而且可以抑制固定采样离散滑模控制器的抖振现象.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机 离散滑模控制器 变采样 抖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救援站通风网络优化设计及人员疏散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文 孙三祥 何世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62,共6页
为确定铁路隧道救援站最佳通风结构,对烟道布置提出合理建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铁路隧道救援站通风网络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救援站人员疏散进行模拟分析,确定救援横通道布置及防护门开度设置的合理性... 为确定铁路隧道救援站最佳通风结构,对烟道布置提出合理建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铁路隧道救援站通风网络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救援站人员疏散进行模拟分析,确定救援横通道布置及防护门开度设置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通风参数工况设置下,采用多节点排烟竖井结构后各救援横通道流量分配更均匀,救援站压力平衡性更好,通风效率可提升15%;通过疏散模拟证实,在长560 m的紧急救援站范围内设置10条疏散横通道,横通道设1.7 m宽的逃生门能够满足疏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计算流体力学(CFD) 通风网络 救援站 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光伏支架微型抗拔类基础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广平 黄雪峰 +2 位作者 张沛然 李玉润 奚增红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为了解决西北地区光伏支架基础的设计和应用问题,在传统抗拔类基础之上提出了微型锚杆复合桩。通过在西北某光伏电站砂砾石场地的现场足尺试验,由竖向位移观察装置及埋设在不同深度处的应力计对加载过程中各试桩的位移变形和轴力变化情... 为了解决西北地区光伏支架基础的设计和应用问题,在传统抗拔类基础之上提出了微型锚杆复合桩。通过在西北某光伏电站砂砾石场地的现场足尺试验,由竖向位移观察装置及埋设在不同深度处的应力计对加载过程中各试桩的位移变形和轴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全时动态监测,对比分析了传统抗拔基础和微型锚杆复合桩的承载特性及相关工程应用问题。结果表明:传统抗拔类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形态因桩型不同而异,微型锚杆复合桩呈现缓变型;传统抗拔类基础的极限承载力普遍低于15kN,而微型锚杆复合桩普遍高于60kN,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但微型锚杆复合桩承载力随桩长提高方面存在临界长度(4m);微型锚杆复合桩抗拔承载特性优化参数分别从承载力、位移变形及复合优化效果3个方面定量表征了相近桩基尺寸下微型锚杆复合桩的优越抗拔工作性能;建议在西北砂砾石场地适度推广应用微型锚杆复合桩作为光伏支架抗拔基础,其中桩长设计可控制在4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抗拔优化设计 现场试验 微型锚杆复合桩 位移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光纤通信中的最优节点选取模型设计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忠东 张小文 +3 位作者 赵承强 王生贵 胡芳林 尚建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4-269,共6页
传统变电站光纤通信中最优节点选取模型大多依据先验知识实现,性能较低,不适于实际应用。因此,针对变电站光纤通信设计了一种新的最优节点选取模型,给出变电站光纤通信系统结构,介绍了通信时的信号接收过程和信号传输过程。将所有光电... 传统变电站光纤通信中最优节点选取模型大多依据先验知识实现,性能较低,不适于实际应用。因此,针对变电站光纤通信设计了一种新的最优节点选取模型,给出变电站光纤通信系统结构,介绍了通信时的信号接收过程和信号传输过程。将所有光电信号的接入端和汇聚中心的通信链路规划为通信栅格网,依据节点功能,从四个方面对变电站光纤通信中的节点进行评价;分别是通信节点处理能力、相邻节点间的通信延迟、相邻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和误码率。对四种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依据权重设计变电站光纤通信中最优节点选取模型。对设计模型的安全性和自身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安全性优,整体性能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光纤通信 最优节点 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DSP结构的PT铁磁谐振智能消谐装置设计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秉义 张立涛 董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49-154,共6页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在电网监测系统中是相当重要的设备。由于PT铁磁电感的饱和引发铁磁谐振从而产生长时间的过电压是电力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ARM+DSP结构的智能铁磁谐振抑制装置。利用DSP芯...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在电网监测系统中是相当重要的设备。由于PT铁磁电感的饱和引发铁磁谐振从而产生长时间的过电压是电力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ARM+DSP结构的智能铁磁谐振抑制装置。利用DSP芯片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对配电网电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铁磁谐振是否产生,并与ARM芯片通信。利用ARM控制阻尼电阻的投切来完成对铁磁谐振的抑制以及对相关谐振信息的显示、存储和上传。该装置充分利用DSP的运算能力和ARM的控制能力从而准确快速检测出铁磁谐振是否发生并对其进行快速抑制和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铁磁谐振 DSP ARM 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花春亮 王彬 刘龙龙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02-304,共3页
传统的电力工程测绘主要通过GNSS采集位置数据,随着三维数字化正向设计标准逐步提高,急需采用新的航测技术提高电力工程维数字化正向设计的精度,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作为近几年广泛应用的测绘新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利用其成果实景三维... 传统的电力工程测绘主要通过GNSS采集位置数据,随着三维数字化正向设计标准逐步提高,急需采用新的航测技术提高电力工程维数字化正向设计的精度,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作为近几年广泛应用的测绘新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利用其成果实景三维模型在精度上可以满足三维数字化正向设计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电力工程应用测绘模式,并在某电力工程进行实际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平面和高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勘测设计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实景三维建模 电力测绘 三维数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无人机测绘航线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海军 王彬 +1 位作者 郭豫东 王巍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14-215,共2页
随着无人机测绘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输电线路工程使用了无人机测绘提供的数字产品。无人机能在保持精度的同时又能机动灵活,降低成本,弥补了传统大飞机的不足,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而在外业航摄中,航线设计和优化是后期影像... 随着无人机测绘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输电线路工程使用了无人机测绘提供的数字产品。无人机能在保持精度的同时又能机动灵活,降低成本,弥补了传统大飞机的不足,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而在外业航摄中,航线设计和优化是后期影像处理和保障成果精度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输电线路 航线设计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航测在电力勘测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巍 王彬 +1 位作者 花春亮 罗海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11-113,122,共4页
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基于大飞机对电力线路进行航测的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航测对电力线路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无人机航测的分析及与传统大飞机航测的比较,发现传统大飞机航测受限于自身缺陷,在有些区域实用性有... 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基于大飞机对电力线路进行航测的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航测对电力线路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无人机航测的分析及与传统大飞机航测的比较,发现传统大飞机航测受限于自身缺陷,在有些区域实用性有限,而无人机航测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可以较好地满足需要。无人机航测在电力勘测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航测 电力勘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某变电站变形监测技术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海军 郭豫东 王彬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0-72,75,共4页
现代施工技术中,环境的复杂性及频繁地使用大型机械设备,难免对变电站基坑、建(构)筑物造成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要对基坑、主要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设计,通过变形监测及形变分析和预测,确保整个工程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
关键词 变电站 变形监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形风场下架空输电导线风致振动特性分析
14
作者 赵珊鹏 马爱彪 +3 位作者 张友鹏 张文韬 王锋 张海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7-1580,共14页
为研究微地形下架空输电导线风振特性以完善输电线路抗风设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模拟得出微地形下不同线路处风速及攻角变化规律,并推导输电导线相对运动时的脉动风荷载。建立跨越微地形的三跨输电导线有限元模型,利用谐波合... 为研究微地形下架空输电导线风振特性以完善输电线路抗风设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模拟得出微地形下不同线路处风速及攻角变化规律,并推导输电导线相对运动时的脉动风荷载。建立跨越微地形的三跨输电导线有限元模型,利用谐波合成法(WAWS)模拟时间和空间相关的线路脉动风场,对导线施加风荷载,分析微地形下输电导线风振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地形下,来流经谷口与山顶时加速明显,水平风速最大加速比达到1.42,坡前垂向风速不可忽略;相较平地风场,跨越山谷、山顶线路第二跨导线的跨中水平位移幅值分别增大58.27%和56.39%,导线水平张力和绝缘子风偏角度大幅增加,导线覆冰舞动可能导致空气间隙不足发生放电,在抗风设计时须增大设计风速;坡前线路风振位移减小,可适当减小安全裕度。研究结果可为复杂山地地形下输电导线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 输电线路 气动力参数 数值模拟 风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敏感性的灰色关联度及其在斜坡稳定性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泽华 黄吕卫 +1 位作者 刘高 张春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9-433,共5页
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通过熵权法求取敏感系数,采用关联系数和敏感系数作积的方法来确定关联度.以兰州地区黄土斜坡稳定性预测为例,取重度、内摩擦角、内聚力、坡高、坡角为序列因子,运用改进方法对假定未知的斜坡稳定性进行预测,并与其... 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通过熵权法求取敏感系数,采用关联系数和敏感系数作积的方法来确定关联度.以兰州地区黄土斜坡稳定性预测为例,取重度、内摩擦角、内聚力、坡高、坡角为序列因子,运用改进方法对假定未知的斜坡稳定性进行预测,并与其实际状态和其他方法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够准确反映边坡的稳定状态,证明了此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度 敏感系数 熵权法 斜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换流系统辐射电磁干扰的测量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海峰 杜林森 +2 位作者 蒋剑 张博 梁贵书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2-48,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柔性直流换流系统电磁兼容的研究工作较少且主要集中于仿真研究方面的现状,其理论研究的可信度与正确性缺乏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国内仅有一条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系统停运复杂,文中采用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实验室VS... 针对目前国内外柔性直流换流系统电磁兼容的研究工作较少且主要集中于仿真研究方面的现状,其理论研究的可信度与正确性缺乏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国内仅有一条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系统停运复杂,文中采用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实验室VSC-HVDC换流系统的实验平台,分析了VSC-HVDC换流系统的结构,介绍了本次电磁场测试工作的概况,采用环形天线在实验室典型位置对换流系统正常运行时150 k Hz^30MHz的频率范围内的室内空间电磁场环境进行了点频测量与扫频测量,测量分析指出换流系统所产生的辐射电磁干扰随频率的增加衰减很快,在3 MHz时换流系统有最明显的辐射电磁干扰,频率>25 MHz时电磁干扰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C-HVDC 换流系统 空间电磁场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0kV钢管混凝土变电构架相贯节点SCF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俊芬 杨超 +2 位作者 苏明周 张广平 刘海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30,共8页
以国内首例750kV钢管混凝土变电构架工程为背景,对3个采用不同加强方式(即瓦形板、套管和腋板加强)和一个作为对比的无加强钢管混凝土Y型节点在平面内弯矩作用下的应力集中系数(SCF)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无加强节点,本文采用的... 以国内首例750kV钢管混凝土变电构架工程为背景,对3个采用不同加强方式(即瓦形板、套管和腋板加强)和一个作为对比的无加强钢管混凝土Y型节点在平面内弯矩作用下的应力集中系数(SCF)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无加强节点,本文采用的3种加强方式均能显著降低节点的SCF值;通过2种外推方法的对比表明,主管的SCF可以采用线性外推法,而支管SCF需采用二次外推法;增大主管轴压比将显著降低节点的SCF值,使SCF值分布更为均匀.将试验SCF结果与现有规范的计算公式对比表明,现有规范计算结果与支管的SCF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而对主管的SCF明显均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0kV钢管混凝土变电构架 试验研究 Y型相贯节点 应力集中系数 平面内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呼高输电塔的风振响应及风振系数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俊卿 鲁楠 +2 位作者 段辉顺 刘生奎 张玲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4,29,共7页
330kV双呼高多横担塔既满足对低电压等级线路或高速、铁路等的跨越,又满足对高电压等级线路钻越.目前未有针对此类塔型的研究,故本文主要建立了双呼高多横担塔的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该塔型的前几阶阵型,结果表明... 330kV双呼高多横担塔既满足对低电压等级线路或高速、铁路等的跨越,又满足对高电压等级线路钻越.目前未有针对此类塔型的研究,故本文主要建立了双呼高多横担塔的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该塔型的前几阶阵型,结果表明:此类型塔易出现横向振动和塔身绕其高度方向出现扭转的现象;根据随机振动理论,选用Davenport风速谱为脉动风功率自谱,并运用AR法通过软件MATLAB编制程序模拟脉动风,模拟得到的风速功率谱密度曲线与目标风速功率谱密度吻合很好;模拟顺风向大风工况,对塔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将多种结果进行比较提出此塔形的改善意见;计算双呼高多横担门型塔的风振系数,与规范结果进行比较,为输电塔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呼高多横担门型塔 AR法 脉动风 风振响应 风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混凝土悬臂长柱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俊芬 闫西峰 +2 位作者 胡盼盼 张广平 奚增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4-660,共7页
通过对3个足尺圆钢管混凝土长柱的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轴压比下圆钢管混凝土长柱的抗弯承载能力和破坏形式.结果表明,相比轴压比为0时的圆钢管混凝土长柱,轴压比为0.1、0.2时的圆钢管混凝土长柱的抗弯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减小,同时延性也减小... 通过对3个足尺圆钢管混凝土长柱的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轴压比下圆钢管混凝土长柱的抗弯承载能力和破坏形式.结果表明,相比轴压比为0时的圆钢管混凝土长柱,轴压比为0.1、0.2时的圆钢管混凝土长柱的抗弯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减小,同时延性也减小;可见轴压力的变化对钢管混凝土长柱抗弯受力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将不同轴压比的抗侧刚度与考虑P-△效应时相关规程、文献进行比较,给出建议公式,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混凝土长柱 轴压比 抗弯承载力 抗侧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大风区接触网正馈线舞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珊鹏 张海喜 +3 位作者 张友鹏 王思华 朱子恒 张宸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0-140,共11页
为进一步明确挡风墙尾流影响下接触网正馈线的舞动机制,以兰新高铁接触网正馈线为研究对象,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接触网正馈线风致振动响应的分析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不同固有频率比和自由度的二维接触网正馈线模型进行了时... 为进一步明确挡风墙尾流影响下接触网正馈线的舞动机制,以兰新高铁接触网正馈线为研究对象,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接触网正馈线风致振动响应的分析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不同固有频率比和自由度的二维接触网正馈线模型进行了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频率比和自由度对接触网正馈线的舞动幅值存在较大的影响。频率比越小,接触网正馈线的振幅受风速影响越大,接触网正馈线发生舞动时的风速范围更广。垂直单自由度系统中接触网正馈线的舞动幅值大于垂直-水平两自由度系统中接触网正馈线的舞动幅值,表明接触网正馈线的水平振动对垂直振动存在一定限制作用。当接触网正馈线在挡风墙尾流影响下发生振动时,正馈线的风攻角不断发生变化。迎风角较大时,正馈线垂直方向气动力幅值增大,更易引起正馈线垂直方向的大幅舞动,并将接触网正馈线的舞动模式归属为无覆冰条件下的Den Hartog舞动。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大风区段无覆冰条件下接触网正馈线的舞动机制,为接触网正馈线舞动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高铁 正馈线 流固耦合 舞动幅值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