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洁能源预测与消纳分析模型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远林 余虎 +4 位作者 张舒 廖兴炜 张骁 张毅 刘昌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共15页
精确的清洁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是实现其高效利用的关键,然而,多种因素导致清洁能源发电功率波动剧烈,给功率预测带来巨大挑战。针对当前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的需求,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清洁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模型的研究意义及其分类,对人工... 精确的清洁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是实现其高效利用的关键,然而,多种因素导致清洁能源发电功率波动剧烈,给功率预测带来巨大挑战。针对当前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的需求,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清洁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模型的研究意义及其分类,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清洁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领域的最新应用,包括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组合方法进行对比和总结。此外,深入分析影响清洁能源接入的关键因素,探讨清洁能源消纳分析模型的技术发展,阐述与预测模型不同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最后,展望了清洁能源预测与消纳分析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日益展现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功率预测 预测模型 消纳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用户侧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17
2
作者 邓明辉 蒋云松 +3 位作者 颜科科 吕佳 曹俊波 周任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6,共8页
针对传统需求侧响应在热力系统描述方面不能满足综合能源系统应用的问题,提出了用户侧参与下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用户侧采用可转移电力负荷分类参与需求侧功率调整;综合考虑系统内部电气热的耦合及分时电价、气... 针对传统需求侧响应在热力系统描述方面不能满足综合能源系统应用的问题,提出了用户侧参与下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用户侧采用可转移电力负荷分类参与需求侧功率调整;综合考虑系统内部电气热的耦合及分时电价、气价等,并利用储能系统的时移特性;以调度周期内系统运行成本以及负荷调用补偿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增设了考虑系统热负荷需求及电锅炉提供电力需求转换的热力平衡方程等式约束。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用户侧不参与调度的优化模型,用户侧的参与可改变原电力负荷曲线实现削峰填谷,同时降低综合能源系统总成本,保证综合能源系统正常运行及实现系统内源、储、荷协调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需求侧响应 源储荷互动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试验设计的深基坑降水开挖地表沉降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昊 陈辉 +1 位作者 张抒 贾瀚英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196,共16页
受降水与开挖作用的共同影响,基坑周边土体会持续发生地表沉降变形,对基坑稳定以及周边环境都产生显著影响。为厘清基坑工程降水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的影响工况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经验模型,选取杭州地区典型江河阶地二元结构地层组合... 受降水与开挖作用的共同影响,基坑周边土体会持续发生地表沉降变形,对基坑稳定以及周边环境都产生显著影响。为厘清基坑工程降水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的影响工况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经验模型,选取杭州地区典型江河阶地二元结构地层组合的深基坑为案例,开展了系统研究。首先,基于降水开挖作用下的土体变形机理,结合变形实测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摩尔库伦(MC)与修正剑桥(MMC)本构关系开展基坑降水开挖沉降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进一步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RSM),考虑多种工况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建立了研究区内二元地质结构条件下基坑降水开挖地表沉降的经验模型,并分析了地表沉降分区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位降深(H_d)对地表沉降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地下连续墙深度(H_w)与开挖宽度(B),其中B与H_d交互作用也较为显著。据此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地表最大沉降量。本研究不仅为类似地层条件的基坑工程提供了经验模型,也为基坑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了实用框架,对有效控制基坑及周边环境的沉降变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地表沉降 降水开挖 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 沉降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湖南省极值降雨频率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盼星 陈振华 刘群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4,共7页
以变化环境为背景,为获得可靠的极值降雨频率计算结果,以湖南省1961~2019年22个降雨站点的年最大日降雨量序列为例,从时空尺度出发进行极值降雨频率分析。采用Hurst系数法对降雨序列进行诊断,识别出非平稳序列,通过小波分解与重构建立... 以变化环境为背景,为获得可靠的极值降雨频率计算结果,以湖南省1961~2019年22个降雨站点的年最大日降雨量序列为例,从时空尺度出发进行极值降雨频率分析。采用Hurst系数法对降雨序列进行诊断,识别出非平稳序列,通过小波分解与重构建立还原和还现模型,并分别计算不同模型下的设计降雨量,最后通过GIS空间分析来获得降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变异序列的站点分布情况可知,湖南省中北部地区对变化环境的响应较为明显;同一重现期下,湖南省年最大日降雨量现状相比于过去是增加的,设计降雨量受变化环境影响普遍增大,设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降雨频率 Hurst系数 小波分析 非平稳序列 时空尺度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领域双层多段式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毅 李学军 +3 位作者 汪觉恒 余虎 程远林 张舒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9-155,共7页
能源领域是各省乃至全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主战场。开展能源领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对各省科学制定碳减排政策、规划降碳减碳路径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中部某省为例,根据能源消费品种和终端消费部门2个层级,不... 能源领域是各省乃至全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主战场。开展能源领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对各省科学制定碳减排政策、规划降碳减碳路径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中部某省为例,根据能源消费品种和终端消费部门2个层级,不同终端消费品种分段分解的方式,将2005—2020年某省能源领域碳排放分解成3个时期、7个终端消费部门和14种驱动因素。从分解结果可得,具备正向效应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包括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交通工具数量和总发电量,负向效应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各终端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最大负向驱动因素为终端能源消费强度,占比分别为-65.9%和-51.1%,2015—2020年的最大负向驱动因素转为经济结构,占比为-14%,生产总值对3个时期碳排放增长的正向贡献度最大,分别为78.2%、49.9%和23.1%;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个关键节点年的贡献率雷达图可以看出,经济对碳排放的贡献率仍为正,但逐渐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负向贡献率逐渐降低表明该省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还未完全脱钩,但整体向着脱钩趋势发展。从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减小这一结果可得,仅通过能耗双控政策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对节能有较大作用,但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影响较小,为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是关键,下一步将聚焦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领域 碳排放 LMDI分解 贡献值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超收敛的三维节点型有限元后处理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汤井田 廖涛山 +3 位作者 陈煌 皇祥宇 周峰 张林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2-890,I0014,I0015,共11页
在电磁法节点有限元正演模拟中,需要对主场的有限元解进行数值微分求取辅助场,或者求解位的有限元解,从而得到电磁场分量。针对传统的后处理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引入一种超收敛单元片梯度值恢复(SPR)技术,应用于可控源电磁法节点有限元... 在电磁法节点有限元正演模拟中,需要对主场的有限元解进行数值微分求取辅助场,或者求解位的有限元解,从而得到电磁场分量。针对传统的后处理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引入一种超收敛单元片梯度值恢复(SPR)技术,应用于可控源电磁法节点有限元正演的后处理。首先,基于可控源电磁法的电场二次场双旋度方程,采用结构化的六面体网格和节点伽辽金有限元法求解电场(主场)分量;然后,根据节点有限元法的超收敛性质,以围绕某一节点的所有的单元组成单元片,在单元片上以高斯点作为采样点对电场梯度值进行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恢复单元片上节点的电场梯度值;最后,计算高精度磁场,进而获得高精度的视电阻率和相位响应。模型算例分析表明,与常规的单元形函数微分(SFD)法、拉格朗日插值(LI)法和移动最小二乘(MLSI)法相比,超收敛单元片梯度值恢复后处理技术能在极小幅度地增加内存和计算时间的情况下,非常显著地提高磁场分量的精度并且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法 节点有限元 后处理方法 超收敛单元片梯度值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电虚拟电厂多能源市场竞标策略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任军 吕佳 +3 位作者 张武军 李娟 邓明辉 肖钧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0-127,共8页
针对虚拟电厂竞标中需求响应、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利用新型电转气技术和燃气轮机快速调节能力,构成含气电双向转换的气电虚拟电厂,提出气电虚拟电厂的多能源市场竞标模型,同时参与电力市场和天然气市场的竞标。模型以气电虚... 针对虚拟电厂竞标中需求响应、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利用新型电转气技术和燃气轮机快速调节能力,构成含气电双向转换的气电虚拟电厂,提出气电虚拟电厂的多能源市场竞标模型,同时参与电力市场和天然气市场的竞标。模型以气电虚拟电厂总利润最大为目标,不确定性表达为需求响应、风电出力的误差概率分布,并通过抽样和筛选确定场景描述。算例结果表明:含气电双向转换的气电虚拟电厂通过在2个市场中灵活竞标,获得了更高的竞标利润;控制燃气轮机和电转气出力,显著降低了不平衡惩罚成本。气电虚拟电厂扩展了虚拟电厂的竞标市场,有利于将来虚拟电厂根据不同电价和气价波动切换能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不确定性 竞标策略 电力市场 天然气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牵引地铁隧道对油气管道电磁干扰影响的仿真分析
8
作者 龙意仁 李易 +2 位作者 李鲲鹏 陈霞 曹晓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17,122,共6页
[目的]目前,我国数个城市开始规划25 kV交流供电制式地铁线路,不可避免地会有油气管道与地铁隧道并行区段,地铁运行期间的交流干扰易造成油气管道发生电解腐蚀,从而造成安全事故,为了地铁与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需对交流牵引的地铁隧道... [目的]目前,我国数个城市开始规划25 kV交流供电制式地铁线路,不可避免地会有油气管道与地铁隧道并行区段,地铁运行期间的交流干扰易造成油气管道发生电解腐蚀,从而造成安全事故,为了地铁与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需对交流牵引的地铁隧道与油气管道间的耦合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使用CEDGS接地仿真计算软件对隧道进行仿真建模,研究不同方法施工的隧道对油气管道交流干扰的影响规律。[结果及结论]仿真研究结果发现:矿山法施工的隧道对油气管道的交流干扰抑制效果要高于盾构法施工的隧道;油气管道首末端感应电压压差主要和其与接触网位置耦合关系有关;油气管道涂层耐受电压受地表电位和管道感应电压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法 矿山法 油气管道 交流牵引 电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倾倒模式试验
9
作者 王林康 郑子涵 +3 位作者 章广成 曾鑫 丁柄栋 崩兴涛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4,共15页
在澜沧江中上游大华桥水电站的左岸分布着大量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库区独特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变形孕育环境,因倾倒变形体失稳崩落形成的滑坡堆积物在库区分布广泛,这对水电工程的运行和维护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了研究顺层陡... 在澜沧江中上游大华桥水电站的左岸分布着大量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库区独特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变形孕育环境,因倾倒变形体失稳崩落形成的滑坡堆积物在库区分布广泛,这对水电工程的运行和维护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了研究顺层陡倾岩质边坡的演化过程、倾倒模式以及倾倒变形破坏机理,以库区左岸微风化板岩为参照原型配置相似材料,采用室内底摩擦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不同坡角、层面倾角、结构面产状条件下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①顺层陡倾岩质边坡主要倾倒破坏模式为拉裂−倾倒式,在演化初期坡脚处岩体由于应力集中最先发生弯曲变形,并由坡体前缘逐渐向中后部发展,坡表中部的岩体也逐渐由顺倾转变为直立至反倾状态,并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临空面方向弯曲倾倒,当变形到达一定程度时将沿着最大弯曲部位或结构面发生拉裂折断,最终岩块将会沿着拉裂面产生滑移甚至崩落。②通过对比试验模型的坡体参数及变形特征,将7组模型边坡大致分为3类:近直立顺层岩质缓坡、陡倾角顺层岩质陡坡、近直立顺层岩质陡坡。相较于坡角,岩层倾角对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的影响更大;非垂直于层面的缓倾结构面比垂直于层面的结构面更容易引起顺层陡倾边坡的倾倒变形破坏,且相较于外倾结构面,当坡体发育内倾结构面时发生倾倒变形破坏的规模更大。③从变形阶段的角度将斜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变形阶段、倾倒变形阶段、倾倒破坏阶段。④从机理上将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发生倾倒变形破坏的过程划分为应力调整阶段、弯曲−蠕变阶段、弯曲−拉裂阶段、倾倒−崩滑阶段;根据倾倒区的变形程度将变形破坏后的斜坡划分为强倾倒区、弱倾倒区和稳定区。研究成果可为顺层陡倾岩质边坡的演化过程、倾倒模式以及倾倒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陡倾岩质边坡 相似材料 底摩擦模型试验 倾倒模式 倾倒变形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热多种负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微网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 被引量:75
10
作者 方绍凤 周任军 +3 位作者 许福鹿 冯剑 程远林 李斌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7,共8页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解决社会能源利用效率低以及可再生清洁能源难以消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电力负荷与热力负荷在综合能源管理中具有相似的可调度价值,提出了一种考虑电热多种负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微网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首...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解决社会能源利用效率低以及可再生清洁能源难以消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电力负荷与热力负荷在综合能源管理中具有相似的可调度价值,提出了一种考虑电热多种负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微网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首先,在电力负荷价格型需求响应的基础上,分析了热力负荷具有传输延迟、供热舒适度模糊性等固有特点,可作为柔性负荷参与到优化调度中,即热力需求响应;其次建立了包含风电、光伏、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储能设备、燃气锅炉、以及电热负荷构成的热电联供型园区微网模型,以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算例仿真结果表明,综合需求响应的应用提高了园区微网热电生产的灵活性,考虑电热力多负荷综合需求响应比单一考虑需求响应可有效地减少弃风、弃光,降低需求侧用户的总能源消耗成本以及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系统环保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型需求响应 园区微网 综合能源系统 综合需求响应 综合能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的新能源-负荷特性指标 被引量:21
11
作者 石亮缘 周任军 +3 位作者 李娟 王昱 许福鹿 王仰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81,共7页
为满足新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在曲线性状、特征、度量上对负荷特性指标的新需求,提出一种将新能源出力和用电负荷曲线的负荷特性指标拓展为可表达其相互关系的新能源-负荷特性指标。计及数据分布特性与形态波动特征,改进时间序列相似... 为满足新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在曲线性状、特征、度量上对负荷特性指标的新需求,提出一种将新能源出力和用电负荷曲线的负荷特性指标拓展为可表达其相互关系的新能源-负荷特性指标。计及数据分布特性与形态波动特征,改进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方法,将欧氏距离与改进后的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相结合求取负荷曲线和新能源出力曲线的相似性距离,将其定义为源荷相似性距离作为新能源-负荷特性指标。算例表明,所提指标比传统负荷特性指标能更有效描述新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负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新能源-负荷特性指标 源荷相似性距离 负荷特性指标 新能源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电力工程实测实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温玉维 邓长勇 +2 位作者 曾德培 翁向阳 邱荣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3-167,共5页
针对传统电力工程中部分工作由人工空中作业的方式获取数据效率低、数据精度可靠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将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应用到电力工程领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其非接触式测量、安全快速、数据精度可靠性高等优点,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 针对传统电力工程中部分工作由人工空中作业的方式获取数据效率低、数据精度可靠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将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应用到电力工程领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其非接触式测量、安全快速、数据精度可靠性高等优点,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测量上引起的误差。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与全站仪测得的电塔塔高测量结果、净空距离测量结果与坐标数据之间的差值在误差允许范围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仪 实测实量 电力工程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领域碳系统结构优化和碳排放预测方法与实例验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必雄 张毅 +2 位作者 张力 张武军 程远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57-2667,共11页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事关全人类的一场社会性变革,如何准确的预测和降低碳排放是这场变革胜利的关键。为准确预测能源领域的碳排放量,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以预测过程中的电力装机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成本最小化、结构更加清洁化以...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事关全人类的一场社会性变革,如何准确的预测和降低碳排放是这场变革胜利的关键。为准确预测能源领域的碳排放量,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以预测过程中的电力装机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成本最小化、结构更加清洁化以及碳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基于电力平衡、电量平衡和调峰平衡等能源安全考虑,采用一种混合测算模型对碳排放量预测过程中电力装机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根据优化后的能源消费结构得到基于电力装机成本和能源消费结构成本最优的最小碳排放值。整个预测过程主要分成3个部分,首先根据LMDI分解方法解析能源领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可得GDP对碳排放的正向驱动效应明显,能源消费强度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负向驱动效应明显;其次,对碳系统结构进行初步优化、基于初步优化后的结果预测初始碳排放值;最后,基于过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给出了一种模型评估方法,采用关键指标验证方法来对预测过程中的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占比、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和碳强度累计下降率等约束性指标进行反馈验证,经关键指标验证和多重反馈调整,最终得到满足多目标函数约束和各约束性指标的碳排放值。采用中部某省的实际数据对优化和预测过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仅在达峰场景下,该省能满足达峰目标以及通过3个关键指标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领域 碳排放预测 混合测算模型 结构优化 模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gSILENT的永磁直驱风机低电压穿越仿真及双耗能电阻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云松 冯剑 +3 位作者 郑权国 童剑雄 李华飞 肖金红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6,共8页
大型风电场中风电机组须具有一定的低压穿越能力(LVRT),以防止故障期间风机大面积脱网。为提高机组LVRT能力,提出一种含双耗能电阻的DC-Chopper控制策略。该策略以在低电压穿越期间抑制直流侧电压波动为控制目标,考虑监测电网电压跌落... 大型风电场中风电机组须具有一定的低压穿越能力(LVRT),以防止故障期间风机大面积脱网。为提高机组LVRT能力,提出一种含双耗能电阻的DC-Chopper控制策略。该策略以在低电压穿越期间抑制直流侧电压波动为控制目标,考虑监测电网电压跌落深度差异选择不同的耗能电阻,提出一种便捷的耗能电阻计算方法。在DIgSILENT/PowerFactory上搭建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阻值选择对低电压穿越能力有较大影响;该文所提阻值计算方法高效、简便,并且限制了直流侧电压,使有功功率变化不明显,网侧无功功率较稳定,故障切除后可快速恢复到正常运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发电机 DC-Chopper 低电压穿越能力 DIgSILENT/PowerFact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特性与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伟 李砥柱 +2 位作者 林志 冯世进 黄勇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1674,1685,共15页
目前对多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特性机制的认识尚不全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也还不成熟。采用自制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双锚片螺旋锚的多角度倾斜拉拔模型试验,分析了荷载倾角、埋深比对荷载−位移曲线和抗拔承载力因子的影响规律。通过量化... 目前对多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特性机制的认识尚不全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也还不成熟。采用自制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双锚片螺旋锚的多角度倾斜拉拔模型试验,分析了荷载倾角、埋深比对荷载−位移曲线和抗拔承载力因子的影响规律。通过量化水平向和竖向的控制程度分析了两个方向的耦合效应;基于数值模拟标定了锚片间距和荷载倾角对锚片上土压力的影响,提出了锚片上土压力影响系数计算方法,引入考虑位移影响的土压力近似计算方法和p-y曲线法,构建了双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力学模型,提出了双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力计算方法和相应步骤,并在3个试验案例的计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研究思路可推广至其他多锚片的情况,但螺旋锚需满足属于刚性短桩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锚 倾斜拉拔 模型试验 锚片间距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铁22号线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电磁干扰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云云 桑国阳 +3 位作者 龙意仁 李鲲鹏 叶俊 曹晓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当地铁线路正常运行时,由于钢轨对地不能做到完全绝缘,采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地铁会对邻近金属油气管道产生交流干扰。因此,有必要研究地铁交流牵引供电系统对外部电磁干扰的问题。[方法]以广州某金属油气管道与广州地铁22号线... [目的]当地铁线路正常运行时,由于钢轨对地不能做到完全绝缘,采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地铁会对邻近金属油气管道产生交流干扰。因此,有必要研究地铁交流牵引供电系统对外部电磁干扰的问题。[方法]以广州某金属油气管道与广州地铁22号线并行段为例,建立地铁隧道与金属油气管道耦合模型,对金属油气管道进行电磁干扰仿真分析;计算了与隧道呈不同夹角的油气管道各段的电磁感应电压、地电位和涂层耐受电压,分析了电磁干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及结论]交流牵引供电制式下,管道涂层实际承受电压为涂层内部金属管道表面的电压和外部土壤中的地电位的差值,地铁隧道在金属管道表面产生的感应电压幅值是土壤地电位幅值的10倍以上,金属油气管道受到的电磁干扰以管道与地铁的电磁感应电压为主;金属油气管道及地铁隧道并行段是产生电磁干扰的主要区段;增加回流线可以极大地降低金属油气管道的电磁感应电压,回流线的位置与数量对减少电磁干扰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 电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服务区光储配置和电能管理双层规划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双宁 卢小龙 +4 位作者 孙志云 韦启珍 陈贺伟 唐远程 李俊宇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233,共12页
电动汽车的兴起增加了机场服务区内的用电负荷。为此,利用机场周边发展光伏与储能,结合电动汽车停放期间充电特点,建立电动汽车参与价格型需求响应、服务区光储容量配置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为光伏与储能设备容量优化配置,以光储配... 电动汽车的兴起增加了机场服务区内的用电负荷。为此,利用机场周边发展光伏与储能,结合电动汽车停放期间充电特点,建立电动汽车参与价格型需求响应、服务区光储容量配置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为光伏与储能设备容量优化配置,以光储配置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中提出考虑分时电价与电动汽车停放中不同充电需求的服务区电能优化管理策略,同时,建立电动汽车负荷随机模型与价格型需求响应模型,以充电效益、光储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典型日优化控制模型并优化电动汽车负荷曲线、服务区内储能控制。仿真中考虑光伏出力与充电负荷随机性,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消除其对结果的影响,并且分析需求响应不确定性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分时电价与电动汽车充电效益的光储系统优化配置可节省一次投资费用,利用分时电价政策的充电和光储优化控制可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的系统配置与场地利用、充电管理和光储控制,是提高能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光储容量配置 机场服务区 需求响应 分时电价 电能优化管理 双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多锚片螺旋锚上拔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逸奇 胡伟 +1 位作者 杨枭 黄勇祥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196,共9页
对于砂土中多锚片螺旋锚上拔承载机理和承载力学模型的研究,目前存在人为引入临界值将连续演化问题分割为特殊工况,但临界值取值标准又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的问题。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砂土中螺旋锚锚周土体滑动面的连续演化规律和理论表征... 对于砂土中多锚片螺旋锚上拔承载机理和承载力学模型的研究,目前存在人为引入临界值将连续演化问题分割为特殊工况,但临界值取值标准又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的问题。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砂土中螺旋锚锚周土体滑动面的连续演化规律和理论表征方法,并进一步研究砂土中多锚片螺旋锚上拔力学模型和上拔承载力计算方法。所得主要结论为:1)多锚片螺旋锚上层锚的承载性状仅与其埋深比有关,与单锚表现一致;2)随着间距比的增大,下层锚承载性状受间距比的影响逐渐减小,直至独立承载;3)各层锚片锚周土体滑动面均可用椭圆的部分圆弧刻画,间距比很小时,椭圆的长短轴比取决于间距比而与埋深比无关,其余情况下椭圆的长短轴比均随埋深比的增大而减小;4)多锚片螺旋锚的上拔承载力学模型可通过各层锚的承载模型组合而成,下层锚力学模型的演化受埋深比和间距比的影响可分为3个连续阶段;5)与3个试验案例的对比计算证明了连续演化+组合式力学模型构建思路的合理性,相应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也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锚片螺旋锚 埋深比 间距比 滑动面 力学模型 上拔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价格敏感区间下惩罚型碳价的CCS?P2G虚拟电厂鲁棒优化
19
作者 程远林 张舒 +2 位作者 张毅 余虎 谢锦林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1-259,共9页
由于中国碳交易市场运行尚不成熟,碳价在市场波动和政府管控的共同作用下,影响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系统碳捕集率和碳交易成本。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计及价格敏感区间下惩罚型碳价的CCS-P2G虚拟电厂鲁棒优化模型。首先,考... 由于中国碳交易市场运行尚不成熟,碳价在市场波动和政府管控的共同作用下,影响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系统碳捕集率和碳交易成本。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计及价格敏感区间下惩罚型碳价的CCS-P2G虚拟电厂鲁棒优化模型。首先,考虑市场化价格下能有效刺激系统碳捕集的碳价敏感区间,基于此构建的惩罚型碳价会随着系统实际碳排放量的增加而提高。然后,将碳价敏感区间的惩罚型碳价引入至考虑风光出力不确定性的可调鲁棒优化模型中。最后,对比分析4种场景验证所提模型的优越性。仿真表明,相较于传统型碳价,考虑碳价敏感区间的惩罚型碳价提高了系统的碳捕集水平,降碳效果更优;鲁棒性指标越大,系统越偏向保守,VPP收益越小,反之亦然。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参与碳市场的竞争,制定合理的惩罚型碳价区间和鲁棒性指标可以实现VPP系统经济性和低碳性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不确定性 电转气 虚拟电厂 鲁棒优化 碳捕集 碳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宜昌市风速变化特征研究
20
作者 龚玺 徐金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205-208,共4页
利用宜昌市1961-2020年逐日2 min平均风速资料,采用气候倾向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揭示三峡局部地区长时间序列风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宜昌市年平均风速... 利用宜昌市1961-2020年逐日2 min平均风速资料,采用气候倾向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揭示三峡局部地区长时间序列风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宜昌市年平均风速有增大的趋势,递增率为0.084 m/(s·10 a);四季平均风速均呈略增大趋势,四季气候倾向率相近。8月平均风速增大最快,6月平均风速增大最慢。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得出宜昌市年平均风速在1971、1996和2013年发生突变。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风速变化有周期性规律,其第一主周期为3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变化特征 气候倾向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