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研究框架与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越 苗安康 +3 位作者 吴涵 朱俊澎 王作民 钱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19-4036,I0020,共19页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融合多种低碳技术和措施、集成灵活性资源、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的多能源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物理载体。首先,从能源转型的宏观战略、物理载体和低碳技术角度论证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转型的有效...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融合多种低碳技术和措施、集成灵活性资源、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的多能源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物理载体。首先,从能源转型的宏观战略、物理载体和低碳技术角度论证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转型的有效路径,归纳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定义与特征内涵;然后,构建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框架,从源-网-荷-储及碳捕集等环节挖掘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减排潜力;为了充分发挥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优势,从协同规划与优化调度、市场机制等角度提炼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最后,聚焦提炼的协同优化关键问题,从研究现状、面临问题和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能源系统的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研究框架 减排潜力 关键问题 协同规划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极端最高气温的时空变化与分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石军 何健 +1 位作者 潘晓春 唐运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8,4,共5页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研究了江苏省60个气象站1961~2012年历年极端最高气温时空变化特征,选用旋转主分量分析(REOF)和聚类检验分析(CAST)相结合的气候区划方法对江苏省极端最高气温进行客观分区,并分析了各分区极端最高气温的气...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研究了江苏省60个气象站1961~2012年历年极端最高气温时空变化特征,选用旋转主分量分析(REOF)和聚类检验分析(CAST)相结合的气候区划方法对江苏省极端最高气温进行客观分区,并分析了各分区极端最高气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突变差异。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3个模态基本代表了江苏省极端最高气温的主要空间结构,全省一致性异常分布是江苏省极端最高气温的最主要空间模态;江苏省极端最高气温可划分为沿江苏南地区、淮北地区和江淮地区三个区;近52年江苏省沿江苏南地区和江淮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于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极端最高气温转为显著升高;淮北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自1967年发生突变后一直呈不显著下降趋势,近年开始呈微弱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最高气温 时空变化特征 聚类检验分析 分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曲线电力盾构隧道侧穿桥桩扰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明 杨志浩 王亚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为探究急曲线电力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梁桩基受力特性的影响,以转弯半径50 m的急曲线电力盾构隧道为例,建立不同水平净距下急曲线隧道侧穿桥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隧道和桥桩的水平净距对桩基变形和受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 为探究急曲线电力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梁桩基受力特性的影响,以转弯半径50 m的急曲线电力盾构隧道为例,建立不同水平净距下急曲线隧道侧穿桥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隧道和桥桩的水平净距对桩基变形和受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地表沉降值与Peck公式理论值的计算相对误差在4%~19%之间,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数值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当水平净距从3.6 m减小到1.2 m时,桩基的竖向变形值和横向变形值均增大,增率分别为143.24%和55.56%,同时最大轴力和最大弯矩分别增大了2.08倍和3.00倍;隧道埋深处曲线内侧的桩基附加弯矩最大,受力最不利,施工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墩柱在净距为1.2 m时的差异沉降值为0.32 mm,倾斜率为0.014%,均小于规范允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曲线盾构隧道 侧穿桥桩 变形 受力特性 数值模拟 水平净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太阳总辐射月经验系数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石军 张洋 +1 位作者 肖恒 何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5-198,共4页
基于江苏省淮安、吕泗、南京及周边省份莒县、郑州、固始、合肥、宝山、杭州、屯溪共计10个辐射代表站建站以来历年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数据,拟合各辐射代表站月经验系数a、b值作为样本,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及REOF分区法两种气... 基于江苏省淮安、吕泗、南京及周边省份莒县、郑州、固始、合肥、宝山、杭州、屯溪共计10个辐射代表站建站以来历年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数据,拟合各辐射代表站月经验系数a、b值作为样本,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及REOF分区法两种气候学方法计算江苏省各无辐射观测气象站的月经验系数a、b,并分析不同气候学方法计算的月经验系数估算太阳总辐射量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气候学计算方法估算太阳总辐射量实际可行;以两种不同气候学方法计算的月经验系数估算太阳总辐射量效果均较好,但采用REOF分区法所得的经验系数更适用于江苏省太阳总辐射量的气候学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总辐射量 经验系数 REOF分区法 距离反比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PP模型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适用性评价——以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为例
5
作者 王鹏 黄创业 +1 位作者 刘灿 张洋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0年第3期20-24,共5页
为提高水土保持监测中土壤流失量的监测效率和精度,以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接收站边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WEPP模型的坡面土壤流失量监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较实测值偏小7.9%,表明WEPP模型在土壤流失量监测上... 为提高水土保持监测中土壤流失量的监测效率和精度,以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接收站边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WEPP模型的坡面土壤流失量监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较实测值偏小7.9%,表明WEPP模型在土壤流失量监测上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 WEPP模型 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压转子危险点温度预测
6
作者 潘蕾 陈帅尧 +1 位作者 王海涛 张君正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838,共8页
针对高压转子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点温度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实时多步滚动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获取转子危险点温度数据,为后续建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和预测精度,采用数据降噪和特征筛选算法... 针对高压转子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点温度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实时多步滚动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获取转子危险点温度数据,为后续建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和预测精度,采用数据降噪和特征筛选算法对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设计了9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双向LSTM(BiLSTM)及其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变体模型,以及Transformer和时间卷积网络(TCN)。最后,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CNN-BiLSTM-Attention模型和TCN模型在预测精度上表现最佳,能够较好地适应高压转子复杂运行工况的需求。所提方法为高压转子的温度预测和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预测工具,有助于保障机组安全稳定、经济高效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转子 特征筛选 机器学习 温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压平衡盾构非满舱气压辅助施工螺旋输送机闭气能力分析
7
作者 钟小春 余明学 +3 位作者 竺维彬 米晋生 钟长平 黄威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7-564,共8页
针对压缩空气沿着螺旋输送机出口方向逃逸导致难以在压力舱内建立起稳定气压的问题,基于Geostudio Air/w软件建立压缩空气在压力舱-螺旋输送机中的气-水-固耦合计算模型,分析不同空气压力、渣土性质及盾构压力舱空舱高度下压缩空气对螺... 针对压缩空气沿着螺旋输送机出口方向逃逸导致难以在压力舱内建立起稳定气压的问题,基于Geostudio Air/w软件建立压缩空气在压力舱-螺旋输送机中的气-水-固耦合计算模型,分析不同空气压力、渣土性质及盾构压力舱空舱高度下压缩空气对螺旋输送机出口处渗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渣土渗水系数和舱内压缩空气压力是影响压力舱内压缩空气逃逸的2个主要原因,渣土改良可以降低渣土渗水系数,从而提高空气压力。当渣土渗水系数从6×10^(-6)m·s^(-1)逐渐降低至6×10^(-8)m·s^(-1)时,压力舱保压能力从130 kPa线性增长至240 kPa;当渣土渗水系数进一步降低且小于4×10^(-8)m·s^(-1)时,压力舱保压能力可以达到300 kPa。螺旋输送机的内部构造可有效降低压缩空气的逃逸,未考虑螺旋输送机结构内部特征时的渗气率是考虑时渗气率的7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平衡盾构 气体逃逸 击穿时间 渗气率 渗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在新能源发电场的虚拟同步特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帅 荆龙 +2 位作者 吴学智 李金科 田若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5,共7页
在可再生能源电场并网点处增设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UPQC),能够在不改变新能源发电装置原有控制的前提下使其具备传统同步发电机的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可以认为是一种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稳定性的有效... 在可再生能源电场并网点处增设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UPQC),能够在不改变新能源发电装置原有控制的前提下使其具备传统同步发电机的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可以认为是一种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为此,主要研究UPQ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及特性,该方案仅需在可再生能源电场出口处进行外部改造。首先介绍了接入新能源场站的UPQC输电系统运行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的功率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UPQ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然后阐述了不同工况下UPQC内部功率流动机理,探讨了影响串、并联变流器视在功率的限制因素,并进一步设计了在特定情况下的系统容量参数指标。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UPQC的输电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实现UPQC的虚拟同步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 虚拟同步发电机 储能系统 新能源发电场 视在容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回路建模方法及设计实现 被引量:35
9
作者 高磊 杨毅 +3 位作者 苏麟 娄悦 曹卫国 李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30-139,共10页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逻辑回路遵循IEC 61850建模,而物理回路的设计仍采用图纸表达,不利于智能变电站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借鉴逻辑回路的建模思路,提出二次系统物理回路的建模方法。设计了基于虚实解耦理念的物理回路模型配置流程;给出了...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逻辑回路遵循IEC 61850建模,而物理回路的设计仍采用图纸表达,不利于智能变电站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借鉴逻辑回路的建模思路,提出二次系统物理回路的建模方法。设计了基于虚实解耦理念的物理回路模型配置流程;给出了物理回路模型的语法语义;实现了基于物理回路模型的完整工程应用解决方案,包括物理回路配置工具、物理回路可视化工具。关键的是采用虚实对应技术,实现了物理回路和逻辑回路的关联。填补了二次光缆和网络结构的模型配置空白,便于设计工具和厂站级系统导入和导出物理回路配置,扩展了物理回路模型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物理回路建模 虚实解耦 虚实对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山丘和峰丛地形流场演变规律
10
作者 吴浙攀 彭秀芳 +3 位作者 施晨 曹晓焱 薛飞飞 许昌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6-1073,共8页
我国潜在和现役的大型风电场主要坐落于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区域,在复杂地形风资源数值模拟中,地表粗糙度是影响风况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关于复杂地形粗糙度影响规律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OpenFOAM平台,采用雷诺平均湍流模型(RANS),... 我国潜在和现役的大型风电场主要坐落于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区域,在复杂地形风资源数值模拟中,地表粗糙度是影响风况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关于复杂地形粗糙度影响规律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OpenFOAM平台,采用雷诺平均湍流模型(RANS),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典型山丘和峰丛地形的绕流效应,利用风电场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研究不同特征峰丛地形、粗糙度下流场分布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粗糙度的增加,山顶风加速效应减弱,背风侧回流区范围变大;渐低峰丛地形与等高峰丛地形受粗糙度影响的规律一致,在小粗糙度(0.25和0.5)下基本不受影响,渐高峰丛在粗糙度达到0.5时,风速发生剧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风电场 数值模拟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向角和安装倾角对海上固定式光伏风荷载的影响
11
作者 葛小丰 姜太荣 +3 位作者 韩学栋 吉春明 倪辉豪 赵云鹏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3,共12页
由于陆地资源限制,光伏逐渐向环境更为恶劣的海洋领域发展,对光伏平台结构提出更高要求。风载荷作为海上固定式光伏所受的主要载荷,直接影响结构能否安全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海上固定式光伏支架型式,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合RSM湍... 由于陆地资源限制,光伏逐渐向环境更为恶劣的海洋领域发展,对光伏平台结构提出更高要求。风载荷作为海上固定式光伏所受的主要载荷,直接影响结构能否安全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海上固定式光伏支架型式,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合RSM湍流模型建立了在风载荷作用下海上固定式光伏的流场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风向角和安装倾角下固定式光伏平台周围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当风向角为0°时,结构的升力系数随着安装倾角增大而减小,结构的阻力系数在安装倾角为10°时取得最小值;当风向角为90°时,结构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对安装倾角的变化不敏感;当风向角为180°时,结构的升力系数取得最大值,易发生倾覆,结构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在安装倾角为10°时取得最大值。本研究可以为海上固定式光伏支架设计与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支架 风向角 安装倾角 风力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能减震技术的某框架建筑装配式加固方案
12
作者 陈燕 周承宗 +4 位作者 李维滨 鲁楠 郑博 刘雅 吕星航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1,101,共7页
为解决高烈度区某框架火电厂建筑剪力墙加固时间长、湿作业多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加固后的剪力墙与连梁破坏严重等问题,利用钢转接件思想提出一种工字形软钢阻尼器连接预制剪力墙构件与连梁构件的新型加固方法。此种加固方法可以同时满... 为解决高烈度区某框架火电厂建筑剪力墙加固时间长、湿作业多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加固后的剪力墙与连梁破坏严重等问题,利用钢转接件思想提出一种工字形软钢阻尼器连接预制剪力墙构件与连梁构件的新型加固方法。此种加固方法可以同时满足提升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以及装配方便的需求。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装配软钢阻尼器的结构进行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模拟前采用已有试验数据对模拟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型软钢阻尼器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其能量耗散系数约是现浇构件的2倍,承载力约是现浇构件的2.5倍。结构破坏形式以软钢部件为主,且延性也满足工程需求。采用此种新型加固方案加固框架结构具有工程可行性,其抗震性能良好且各材料性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转接件 加固方案 软钢阻尼器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光联合火电机组的综合性能优化配置方法
13
作者 唐炜洁 王海涛 +3 位作者 王新超 夏盼盼 吴子瞻 潘蕾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为提高沿海地区燃煤机组与海上风电光伏耦合运行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考虑机组动态特性影响的风光容量配置方法和针对风光不确定性的随机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引入动态跟踪频域指标和AHP-熵权法构造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基于风力、光伏发... 为提高沿海地区燃煤机组与海上风电光伏耦合运行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考虑机组动态特性影响的风光容量配置方法和针对风光不确定性的随机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引入动态跟踪频域指标和AHP-熵权法构造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基于风力、光伏发电和超临界燃煤机组的特性建模,优化配置系统可消纳的风光容量,并分析不同储能容量对弃风弃光率的影响。其次,为获得与系统动态运行最匹配的优化调度结果,建立包含动态频域跟踪指标的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并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求解不确定风光出力下的优化调度方案。各季度的典型日调度算例表明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尤其在秋季动态指标下降了3%。尽管考虑动态特性导致春季和冬季的经济成本略有上升,但秋季降低了2%,整体实现了经济性与动态性能的良好平衡。研究结果为燃煤机组耦合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运行优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光火储系统 动态频域跟踪指标 随机优化调度 容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场强度等效法的特高压交流双回线路双摆防舞器电晕试验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鹏 郭伊宇 +2 位作者 林锐 赵纪倩 全姗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963-3972,共10页
针对一起特高压交流双回输电线路上双摆防舞器电晕放电现象,结合有限元法和电场强度等效法仿真分析并优化了实际线路和单相简化试验布置中双摆防舞器表面电场,获得电晕试验电压并进行电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缩短有效摆臂长度、增大摆... 针对一起特高压交流双回输电线路上双摆防舞器电晕放电现象,结合有限元法和电场强度等效法仿真分析并优化了实际线路和单相简化试验布置中双摆防舞器表面电场,获得电晕试验电压并进行电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缩短有效摆臂长度、增大摆锤半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双摆防舞器起晕电压;原椭球摆锤双摆防舞器未通过电晕试验,建议在保证双摆防舞器总重量一定情况下,可通过缩短有效摆臂长度,采用大尺寸空心球形摆锤方案调整其电场特性。优化后双摆防舞器已通过三相带电运行试验,无电晕放电现象。该研究成果可为线路金具设计和制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电场强度等效法 线路金具 电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扫地机的控制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芸 陈剑光 黄芝标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9-253,共5页
智能化控制研究及其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详细介绍了基于STC60S2单片机的扫地机智能控制设计,对智能扫地机的系统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及实验结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 智能化控制研究及其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详细介绍了基于STC60S2单片机的扫地机智能控制设计,对智能扫地机的系统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及实验结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该智能扫地机具有模块化、可移植、易扩展、高速、可靠性、硬件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能更好地实现扫地机的智能化。通过室内环境下对扫地机实机调试运行,验证了该扫地机系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控制 红外遥控 单片机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单桩式风机地震响应分区耦合分析方法
16
作者 徐小凤 陈少林 孙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海上风机是低碳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其地震安全性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将近海单桩式风机三维地震响应问题看作波动散射问题,结合人工边界条件实现海域场地的波动输入,并基于广义饱和多孔介质统一计算框架,发展了一套海... 海上风机是低碳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其地震安全性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将近海单桩式风机三维地震响应问题看作波动散射问题,结合人工边界条件实现海域场地的波动输入,并基于广义饱和多孔介质统一计算框架,发展了一套海水-饱和海床-风机耦合作用高效分区分析方法,实现了综合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和流固耦合效应的近海单桩式风机三维地震响应分析,并分析了海水深度、海床波速和地震波入射角度对近海单桩式风机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深度和海床剪切波速的变化,一方面会改变自由场,另一方面会改变海域场地-风机体系的自振特性,从而影响风机结构的地震反应。当海水增加到某深度时,体系自振频率与地震波输入频率接近时,风机的地震响应会急剧增大;海床剪切波速对塔底弯矩的影响要比对位移的影响大;当入射角度增大时,塔顶水平向位移和加速度以及塔底弯矩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塔顶竖向位移和加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本文没有考虑海床和风机的非线性,考虑非线性时的影响规律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单桩式风机 地震响应分析 土-结构相互作用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局部差异沉降下顶管法电缆隧道力学损伤分析
17
作者 朱晶晶 王小龙 +2 位作者 李欣睿 伍浩良 覃小纲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7,共9页
以软土地层局部差异沉降对顶管法承插式电缆隧道结构响应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提出位移-响应法理论分析模型,并通过与梁-弹簧有限元模型对比验证其有效性。考虑差异沉降剪切带穿过隧道接头(奇型)和跨中(偶型)2种分布模式,通过参数敏感性分... 以软土地层局部差异沉降对顶管法承插式电缆隧道结构响应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提出位移-响应法理论分析模型,并通过与梁-弹簧有限元模型对比验证其有效性。考虑差异沉降剪切带穿过隧道接头(奇型)和跨中(偶型)2种分布模式,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获取差异沉降量、下沉及抬升土阻力对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偶型分布下的隧道纵向弯矩及接头剪力明显大于奇型分布下的。随着差异沉降量的增大,隧道内力呈线性增长趋势,主要破坏模式为接头剪切破坏,而非隧道纵向弯曲破坏。下沉地层破坏模式主要影响偶型分布下的内力计算结果,而抬升地层破坏模式则主要影响奇型分布下的内力计算结果。本研究可为软土地区电缆隧道的变形损伤评估及运维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电缆隧道 变形损伤 局部差异沉降 接头剪切破坏 位移-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阻尼特性及变桨控制优化
18
作者 顾晓庆 梁栋炀 +2 位作者 束加庆 竺明星 石鑫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70-2784,I0004-I0006,共18页
为了探究漂浮式风机闭环变桨控制与浮体纵摇模态的耦合机理,揭示“负阻尼”产生的原因,并开发功率调节-运动抑制-载荷降低的多目标变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气弹-水动-伺服多因素作用下的半潜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单自由度运动模型,定量分析... 为了探究漂浮式风机闭环变桨控制与浮体纵摇模态的耦合机理,揭示“负阻尼”产生的原因,并开发功率调节-运动抑制-载荷降低的多目标变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气弹-水动-伺服多因素作用下的半潜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单自由度运动模型,定量分析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5 MW和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15 MW半潜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阻尼特性,揭示变桨控制作用下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可能出现负阻尼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范围,给出变桨控制策略优化方向。然后,基于漂浮式风机纵摇模态阻尼特性分析,提出改进的增益调度统一变桨控制策略,并设计独立变桨控制器。最后,在OpenFAST/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下,以NREL 5 MW和IEA 15 MW半潜漂浮式风机为参考机型,分析不同控制器参数和控制策略在大范围变工况风浪载荷环境下的多目标变桨控制性能,以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漂浮式风机变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风机 负阻尼 纵摇运动 统一变桨 独立变桨 风浪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预制缺口的电力导线腐蚀疲劳性能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恒 王莹 +1 位作者 袁飞 郭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6-472,共7页
为了研究腐蚀介质和疲劳荷载两者的耦合作用、腐蚀溶液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电力导线腐蚀疲劳寿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试验装置对某线路老旧导线进行腐蚀疲劳试验。通过在导线表面预制缺口,研究了不同腐蚀条件、不同腐蚀和疲劳作用方... 为了研究腐蚀介质和疲劳荷载两者的耦合作用、腐蚀溶液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电力导线腐蚀疲劳寿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试验装置对某线路老旧导线进行腐蚀疲劳试验。通过在导线表面预制缺口,研究了不同腐蚀条件、不同腐蚀和疲劳作用方式对含缺陷导线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各加载工况下的S-N曲线和拟合方程,并分析了腐蚀溶液浓度、pH值对导线寿命的影响权重。试验结果表明:腐蚀介质和疲劳荷载耦合作用下导线寿命比无腐蚀作用时显著降低;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导线寿命显著缩短;由于高浓度的氯离子抑制了溶液中氧的溶解及扩散作用,使溶液对导线的腐蚀作用减弱,因此氯离子浓度的改变并非和疲劳寿命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导线 预制缺口 腐蚀 疲劳 耦合作用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中压直流配电工程设计方案及仿真验证 被引量:22
20
作者 苏麟 朱鹏飞 +5 位作者 闫安心 马亚林 何梦雪 梅军 王冰冰 范光耀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8,共11页
随着中压柔性配电技术的发展,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柔性直流配电网在相位和频率同步、灵活控制、线损等方面较交流配电网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在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以及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针对苏州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示范工程的中压... 随着中压柔性配电技术的发展,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柔性直流配电网在相位和频率同步、灵活控制、线损等方面较交流配电网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在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以及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针对苏州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示范工程的中压直流配电网网架,在传统环型与辐射型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基于单母线分段“双端环型”网架结构设计方案;为适应故障穿越的主动控制需求,发挥改进型网架结构供电方式灵活的特点,提出采用半桥换流站+混合桥换流站的非对称主站设计方案;结合换流阀参数设计与系统接地方式,在PSCAD/EMTDC平台上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对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故障处理能力进行了仿真验证,为示范工程方案设计与设备选型提供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运行方式 网架结构 参数设计 直流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