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变压器剩磁的仿真拟合及验证
1
作者 孔煜斌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电力变压器在投入运行后铁芯内部会产生剩磁,导致在后续的空载合闸等操作中产生励磁涌流,对电网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预先对铁芯剩磁值进行测量研究,对于后续遏制励磁涌流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而目前尚无合适的设备来对电力变压器剩磁... 电力变压器在投入运行后铁芯内部会产生剩磁,导致在后续的空载合闸等操作中产生励磁涌流,对电网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预先对铁芯剩磁值进行测量研究,对于后续遏制励磁涌流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而目前尚无合适的设备来对电力变压器剩磁进行准确测量。考虑到工程领域的电力变压器多为三相柱式的铁芯,本文选择方形铁芯为研究对象,寻找合适且能够准确测量铁芯剩磁值的方法,以便后续退磁,从而遏制励磁涌流出现。首先探究了铁芯剩磁的测量原理,基于场路耦合建立了测量回路中暂态物理量与剩磁值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剩磁方向的概念及判断方法。其次,对方形铁芯的充磁过程、剩磁测量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建模及分析。分别对预设剩磁值与测量回路正向、反向输入能量值的关系建立了拟合曲线与表达式,并进行了统计学误差分析。最后搭建了剩磁测量平台,对单相变压器方形铁芯进行剩磁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正向输入能量值拟合的剩磁值与实际预设剩磁值相对误差不超过4%,且剩磁值较小时拟合值比暂态电流法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磁 能量值 有限元仿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贮灰场发展形势与安全问题探讨
2
作者 李维朝 鲁欣 +3 位作者 王建军 温彦锋 台泽雯 谢定松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9-344,共16页
粉煤灰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最大单一污染源,未能综合利用的数量可观的粉煤灰多采取筑坝形成贮灰场加以贮放。贮灰场长期运行中与封场后的安全环保是其全生命周期内面临的关键问题,贮灰场事故不仅会直接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粉煤灰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最大单一污染源,未能综合利用的数量可观的粉煤灰多采取筑坝形成贮灰场加以贮放。贮灰场长期运行中与封场后的安全环保是其全生命周期内面临的关键问题,贮灰场事故不仅会直接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还会引发链式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本文在搜集整理我国大量贮灰场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贮灰场当前发展形势与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现阶段,在我国粉煤灰贮存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贮灰场贮灰方式已从湿式为主过渡为干式为主,涌现出模袋坝、石膏坝等新型贮灰方式,上百米高的灰坝不断出现,部分贮灰场周边城镇化与工业化高速发展,由荒郊步入城市,甚至成为“头顶库”,贮灰场日常运行中不仅易遭降雨等极端气候的冲击,还会受到粉煤灰回采、基础设施建设、采矿、爆破等人为活动影响与灰场周边山体滑坡等自然因素影响,在多年运行和封场后还面临排水排洪设施老化等问题。这些新形势不仅会对贮灰场安全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对贮灰场溃决风险起到交织放大作用。建议今后贮灰场设计、建设、运行、封场、再利用的全过程中,要全面考虑贮灰场的潜在致灾因素,在科学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化解风险,提升新形势下贮灰场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灰场 封场 再利用 极端降雨 灰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气浮对兰炭废水中乳化油脱除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杨晨宇 曲旋 +3 位作者 李伟伟 郝晓刚 李慧芳 张荣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47,共7页
利用CO_(2)气浮技术脱除兰炭废水中难处理的乳化油,探讨了气浮时间、CO_(2)流量、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对废水p H动态变化及乳化油脱除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乳化油脱除率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CO_... 利用CO_(2)气浮技术脱除兰炭废水中难处理的乳化油,探讨了气浮时间、CO_(2)流量、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对废水p H动态变化及乳化油脱除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乳化油脱除率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CO_(2)气浮脱除兰炭废水中乳化油的过程中,废水p H呈现先恒定后下降的趋势,废水p H由最初的8.64降到7.10左右。乳化油的脱除率与废水p H和气泡性质密切相关。在40~70℃温度范围内,不同因素对乳化油脱除率的影响顺序为:气浮时间>CO_(2)流量>反应压力,其中CO_(2)流量与气浮时间的交互作用最显著。响应面分析获得的优化参数为CO_(2)流量58.5 m L/min、反应压力0.4 MPa和气浮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兰炭废水中乳化油的脱除率达到83.19%,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仅为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废水 乳化油 CO_(2)气浮 pH动态变化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状对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及安全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路鑫 刘勇 +4 位作者 陈才 高瑞丹 王瑞成 王亚琼 王志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9,共15页
以陕西某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建立带裂缝衬砌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针对裂缝类型、裂缝位置、裂缝长度及裂缝分布范围影响下的衬砌结构力学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带裂缝衬砌结构安全性能演变规律,并定量给出不同裂缝性状... 以陕西某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建立带裂缝衬砌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针对裂缝类型、裂缝位置、裂缝长度及裂缝分布范围影响下的衬砌结构力学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带裂缝衬砌结构安全性能演变规律,并定量给出不同裂缝性状影响下的衬砌安全系数拟合公式。结果表明:衬砌结构带裂缝时受力处于非对称状态;单一预设纵向裂缝处轴力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弯矩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而增大;拱顶+拱肩、拱顶+拱腰、拱顶+拱肩+拱腰3种组合预设纵向裂缝条件下拱顶轴力受影响最明显,相比单一预设纵向裂缝轴力变化率分别为21.55%、-17.52%、13.45%;环向裂缝影响下衬砌弯矩分布模式呈现“拱肩外凸,拱腰及边墙内凹,拱脚外凸”模式;带纵向裂缝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拟合曲线呈现由“W”形逐渐向“U”形过渡的趋势;带环向裂缝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拟合曲线呈现近似对称的波浪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衬砌裂缝 安全系数 受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SiO_(2)对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
作者 刘煊赫 门汝佳 +3 位作者 姜宛廷 李磊 王伟 雷志鹏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91-2701,共11页
硅烷偶联剂广泛用于改善纳米颗粒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KH550、KH560和KH7923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从内聚能密度、结合能、自由体积和旋转半径等角度,探讨了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广泛用于改善纳米颗粒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KH550、KH560和KH7923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从内聚能密度、结合能、自由体积和旋转半径等角度,探讨了偶联剂对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学、力学和电学性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掺入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后,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学、力学和电学性能均有所提升;硅烷偶联剂不仅改善了纳米颗粒与聚丙烯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增大了内聚能密度和界面结合力,还通过改变自由体积,影响分子链的运动状态,进而改变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热导率、刚性、韧性、相对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此外,烷偶偶联剂还改变了纳米SiO_(2)的静电势分布和禁带宽度,进一步改善了电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热学性能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劲加强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研究
6
作者 张斌 李文适 +1 位作者 蒙春玲 孙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7-807,共11页
针对特高压大跨越输电塔中广泛使用的外加劲板加强相贯节点,尚未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考虑加劲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为此,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无加劲和外加劲板加强相贯节点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和应变分布及塑性发展规律等力学特性.... 针对特高压大跨越输电塔中广泛使用的外加劲板加强相贯节点,尚未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考虑加劲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为此,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无加劲和外加劲板加强相贯节点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和应变分布及塑性发展规律等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外加劲板可以显著提高无加劲节点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延缓节点破坏过程.与试验结果相比,有限元分析能较好地模拟该类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承载性能.为了评估不同参数下外加劲板对承载力提升值的影响规律,对16个无加劲节点模型和144个加劲节点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外加劲板加强相贯节点承载力可以认为是对应无加劲节点承载力与外加劲板提升值之和;AIJ的建议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无加劲节点承载力;外加劲板提升值与支主管直径比、外加劲板宽度因子和厚度因子呈正相关,与主管径厚比呈负相关,本文采用改进的“剪切强度法”计算外加劲板提升值,并考虑了主管和支管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贯节点 外加劲板 试验研究 有限元分析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管桩-锚杆新型组合基础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新平 王瑞成 +2 位作者 聂少锋 蒙春玲 张清政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61,共10页
为解决输电线路传统锚杆基础材料耗量大、施工安全问题突出、环水保效益差、施工工期长以及运输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型钢群锚基础,包括型钢结构、微型钢管桩-锚杆新型组合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单根微型钢管桩-锚... 为解决输电线路传统锚杆基础材料耗量大、施工安全问题突出、环水保效益差、施工工期长以及运输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型钢群锚基础,包括型钢结构、微型钢管桩-锚杆新型组合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单根微型钢管桩-锚杆组合基础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了多种荷载工况下组合基础锚筋、灌浆体、钢管及周围岩体的应力场与位移场变化规律,并与普通锚杆基础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了钢管尺寸、岩体强度等因素对新型组合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了新型组合基础水平位移与岩体强度的定量关系;将钢管、钢管内侧混凝土与锚筋简化为整体力学模型,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法建立了单根微型钢管桩-锚杆组合基础的水平位移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新型组合基础锚筋、灌浆体与周围岩体的应力及位移更小,新型组合基础适用于岩体等级为极软岩的情况;多种荷载工况下新型组合基础产生的位移随着岩体强度降低而逐渐增大,当岩体质量较差时,可采用增大钢管的横截面面积及长度等措施限制组合基础的水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基础 微型钢管桩 锚杆基础 岩体 复杂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吕梁山植被NPP的影响
8
作者 孟鑫 刘珺 +2 位作者 张菊梅 苏宇凡 杨俊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74,共10页
为研究2000-2019年吕梁山植被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其影响,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2000-2019年吕梁山实际NPP(NPP_(A)),结合周广胜模型估算得到的潜在NPP(NPP_(P))计算人类活动导致的NPP损失(NPP_(H)),并利用人类活动... 为研究2000-2019年吕梁山植被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其影响,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2000-2019年吕梁山实际NPP(NPP_(A)),结合周广胜模型估算得到的潜在NPP(NPP_(P))计算人类活动导致的NPP损失(NPP_(H)),并利用人类活动相对影响贡献率指数(RICI)来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贡献率,同时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植被NPP_(A)的影响。结果表明:吕梁山NPP_(A)和NPP_(H)分别呈增加和减少趋势,NPP_(A)整体呈东南向西北减少,NPP_(H)呈东南向西北增加;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林地、农田、草地、水体之间,林地和农田面积增加会使NPP_(A)总量增加,林地转为其他类型和草地转为农田则会造成NPP_(A)减少;人类活动对吕梁山NPP的贡献率为51.80%,表明人类活动在吕梁山NPP变化中占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吕梁山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NPP CASA 人类活动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石墨烯水性涂料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兰河 李尧松 +3 位作者 王冬 张万友 刘春光 王旭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0-176,共7页
为了提高聚苯胺水性涂料的防腐性能,利用苯胺和氧化石墨烯(GO)作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还原法制备聚苯胺/石墨烯(PAG)复合材料,再利用PAG与水性环氧树脂共混制备聚苯胺/石墨烯水性环氧防腐涂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 为了提高聚苯胺水性涂料的防腐性能,利用苯胺和氧化石墨烯(GO)作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还原法制备聚苯胺/石墨烯(PAG)复合材料,再利用PAG与水性环氧树脂共混制备聚苯胺/石墨烯水性环氧防腐涂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PAG的结构和微观形貌,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分析PAG水性涂层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PAG保持了石墨烯的基本形貌,聚苯胺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表面和片层间,形成片状插层结构;当PAG浸泡在3.5%Na Cl溶液中,PAG涂层的阻抗值最大,腐蚀电流密度为24.30μA/cm2,PAG对碳钢的保护度达到94.24%,优于PANI水性涂料的防腐性能(PANI水性涂层涂覆碳钢的腐蚀电流密度和保护度分别为43.17μA/cm2和88.97%);与PANI水性涂层和水性环氧树脂涂层相比,PAG水性涂层对O2和H2O分子具有更好的屏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石墨烯 水性涂料 防腐性能 屏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代理系统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分布式协同调度策略 被引量:17
10
作者 于娜 于飞 +2 位作者 黄大为 陈厚合 张鹏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共9页
大规模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无序充电行为将增加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隐患,而数量庞大的电动汽车充放电优化控制为电力系统能量管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多代理系统(Multi-AgentSystem,MAS)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分... 大规模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无序充电行为将增加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隐患,而数量庞大的电动汽车充放电优化控制为电力系统能量管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多代理系统(Multi-AgentSystem,MAS)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分布式协同调度方法。该方法以负荷填谷为目标,在虚拟电价协同机制框架下,综合考虑了配电网三相负荷平衡、变压器容量约束和节点电压约束,与MAS信息交互机制相结合,通过采用迭代修正虚拟电价的方法,实现EV有序的智能充放电。以IEEE3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特点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分布式充放电 多代理系统 节点电压 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叶片式旋流器下游断面螺旋流流速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永业 高远 +4 位作者 贾晓萌 鲁一凡 孙西欢 张雪兰 李锦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7-813,共7页
将导叶片旋流器作为产生螺旋流的装置,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旋流器下游断面的螺旋流流速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下游断面流速整体上关于管道圆心呈120°旋转对称分布.从管壁到管道断面中心旋流器下... 将导叶片旋流器作为产生螺旋流的装置,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旋流器下游断面的螺旋流流速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下游断面流速整体上关于管道圆心呈120°旋转对称分布.从管壁到管道断面中心旋流器下游断面的轴向流速逐渐增大,而周向流速和径向流速则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轴向速度位于管道断面中心处,最大周向流速位于距管壁约1 cm处,最大的径向速度位于距管壁约2 cm处.旋流器导叶片扭转角越大,在下游断面产生的螺旋流的周向流速、强度就越大,螺旋流的影响距离就越远.在距离旋流器导叶片后缘2 m之前,螺旋流衰减较快,且随着旋流器的导叶片扭转角的增大,螺旋流衰减加快.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完善螺旋流旋流输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导叶片 螺旋流 流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聚类算法的地区风电出力典型场景选取方法 被引量:20
12
作者 林俐 费宏运 +1 位作者 刘汝琛 潘险险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共6页
为反映风电场出力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聚类算法的地区风电出力典型场景选取方法。首先采用分层聚类算法对风电出力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反映样本亲疏关系的聚类树状图。随后考虑风电出力典型场景的选取质量,采用类间样本离差... 为反映风电场出力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聚类算法的地区风电出力典型场景选取方法。首先采用分层聚类算法对风电出力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反映样本亲疏关系的聚类树状图。随后考虑风电出力典型场景的选取质量,采用类间样本离差平方和来描述类间样本的差异性,以此作为聚类数的判定依据,从而实现样本的有效划分。最后,以某地区实际风电出力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并面向调峰、无功配置等需求选取了风电出力典型日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聚类算法 典型场景 聚类树状图 风电出力样本 聚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景观网络拓扑与观赏效能的关联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阳 郑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6-691,共6页
针对智能元件与观赏效能的优化问题,结合智能景观网络的元件节点和情绪引导属性,引入情感观赏与原件设计效能的适用度评测算法,建立了智能景观设计中网络拓扑与观赏效能的关联模型,有效诠释了在分布式网络设计环境中的观赏资源优择方案... 针对智能元件与观赏效能的优化问题,结合智能景观网络的元件节点和情绪引导属性,引入情感观赏与原件设计效能的适用度评测算法,建立了智能景观设计中网络拓扑与观赏效能的关联模型,有效诠释了在分布式网络设计环境中的观赏资源优择方案.结果表明:观赏效能的关联模型能够对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优化测算,提高景观设计中关于情感不确定性估计的适用性,对促进智能景观设计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景观 网络拓扑 关联性 互信息 观赏模型 多种表达 情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差分技术及像控点密度对无人机摄影测量精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鹏飞 胡海峰 +1 位作者 廉旭刚 杜永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147,共4页
基于Inpho摄影测量软件对比分析后差分、单点定位的无人机影像数据,在密集像控点、稀疏像控点条件下的DOM精度及DEM精度。在1 km2的试验区布设68个像控点及检查点,通过调整参与计算的像控点数量及布设位置,采用检查点对生成的DOM及DEM... 基于Inpho摄影测量软件对比分析后差分、单点定位的无人机影像数据,在密集像控点、稀疏像控点条件下的DOM精度及DEM精度。在1 km2的试验区布设68个像控点及检查点,通过调整参与计算的像控点数量及布设位置,采用检查点对生成的DOM及DEM精度进行验证。通过试验发现,基于后差分技术及对控制点的合理布设对无人机摄影测量成果精度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本次试验,最高精度达到平面±4 cm,高程±9 cm。因此,后差分技术及合理像控点布设对于大比例无人机数字测图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差分 像控点 空三加密 Inpho DEM 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绕组局部放电对温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万志强 曹鹏刚 +1 位作者 宋建成 雷志鹏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41,共6页
为了分析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绕组绝缘层中的气隙或杂质等缺陷对绕组温升的影响,以一台连续式绕组1 000kVA/10kV矿用干式变压器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矿用干式变压器绕组匝间及层间绝缘结构;借助红外摄像仪对不同放电类型和不同老化温度... 为了分析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绕组绝缘层中的气隙或杂质等缺陷对绕组温升的影响,以一台连续式绕组1 000kVA/10kV矿用干式变压器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矿用干式变压器绕组匝间及层间绝缘结构;借助红外摄像仪对不同放电类型和不同老化温度下试样的温升特性曲线进行类比分析,得出以Nomex绝缘纸为绝缘层的干式变压器匝间放电及层间放电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运用传热学原理并结合绝缘材料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及分析,得出矿用干式变压器匝间放电对绕组发热过程的影响,为变压器内部热点温度的定位及局部放电点的准确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爆型干式变压器 绕组绝缘 局部放电 匝间放电 层间放电 温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侧限压缩试验的黏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祥 陈骏 +3 位作者 李进 温维山 易辉 赵康朴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为研究斜井井筒采用冻结法施工穿过松软含水黏土层时,冻结壁失稳、冻结管破坏与黏土强度、黏土变形之间的关系,以黏土为试验对象,通过高压固结仪还原深部黏土受压变形过程,利用SHPB试验装置对无侧限、有侧限条件下的黏土试件进行不同应... 为研究斜井井筒采用冻结法施工穿过松软含水黏土层时,冻结壁失稳、冻结管破坏与黏土强度、黏土变形之间的关系,以黏土为试验对象,通过高压固结仪还原深部黏土受压变形过程,利用SHPB试验装置对无侧限、有侧限条件下的黏土试件进行不同应变率加载,借助高速摄影机拍摄黏土试件的变形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无侧限条件下,黏土试件变形大,被压成“薄饼状”,但仍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且存在透射信号差的问题;黏土试件以环刀作为侧限约束,环刀起到被动围压的作用,试件透射信号幅值明显增大,侧限条件下试件的峰值应力、应变与应变率呈正相关的关系;侧限条件下引入岩石类材料损伤变量D,通过分析损伤变量D随应变的演化规律,发现在相同应变比条件下,冲击速度越大,则D值越小,试件的压实程度越高;侧限条件下黏土具有明显的回弹现象,试件的回弹量随着平均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黏土的回弹作用会对井筒、冻结管产生预压力,对其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法 黏土层 高压固结 SHPB 被动围压 应变率效应 损伤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关联的车道线检测算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朝京 刘彪 +1 位作者 刘国豪 边浩毅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39,共6页
针对车道线检测任务中车道线细长且易被遮挡的特点,提出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的实例分割网络——交叉卷积网络(Cross Convolution Net,C-Net),实现车道线的检测识别.首先,提出一种基于交叉卷积的特征关联机制,通过对下采样后的特征图进... 针对车道线检测任务中车道线细长且易被遮挡的特点,提出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的实例分割网络——交叉卷积网络(Cross Convolution Net,C-Net),实现车道线的检测识别.首先,提出一种基于交叉卷积的特征关联机制,通过对下采样后的特征图进行连续两次的交叉卷积操作,建立单个特征点与全局特征之间的联系,增大特征图的感受野,以提高网络的推理能力.其次,采用5个双通道上采样模块对交叉卷积后的特征图进行上采样,得到车道线实例分割结果.最后,在Tusimple数据集上对网络进行训练与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Net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6.52%,且误检、漏检率较低,具有良好的车道线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车道线检测 交叉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变电站引下线系统在风冰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特列 许湧平 +2 位作者 马钢 郭栋才 刘占超 《广东电力》 2021年第9期111-119,共9页
变电站引下线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常常遭受大风覆冰荷载耦合作用,导致引下线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对于引下线系统承受风冰荷载耦合作用的研究较少,为此,分析风荷载、风冰荷载耦合作用对高压变电站引下线系统的力学响应,通过有... 变电站引下线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常常遭受大风覆冰荷载耦合作用,导致引下线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对于引下线系统承受风冰荷载耦合作用的研究较少,为此,分析风荷载、风冰荷载耦合作用对高压变电站引下线系统的力学响应,通过有限元模拟建立高压变电站中引下线系统的原尺寸模型,探究风速、覆冰厚度和导线类型对引下线系统内部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受力薄弱构件的力学响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荷载、风冰荷载作用下,体系受力最薄弱构件分别为T型线夹和设备端子,其最大应力分别发生在线夹连接口内壁处和端子板与接线柱连接处,二者无法满足在不小于20 m/s风速、不小于25 mm厚度的覆冰作用下结构体系的安全性要求;在风荷载、风冰荷载作用下,采用JLHN58K-1600型导线可分别有效降低构件65%以上、45%以上的峰值应力,因此,进行引下线结构体系优化,可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引下线系统 力学响应 风荷载 覆冰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模型技术的500kV复合杆塔横担电场分析及均压环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庞金龄 杨熙 梁经龙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80,共7页
猫头型复合杆塔首次应用于国内500 kV输电线路,其横担端部各支柱绝缘子、斜拉绝缘子布置紧凑,电场畸变严重,均场问题突出。以500 kV猫头型复合杆塔为研究对象,依据图纸进行了1[BFZ]:[BFY]1实体三维建模,通过数值计算研究分析了猫头型复... 猫头型复合杆塔首次应用于国内500 kV输电线路,其横担端部各支柱绝缘子、斜拉绝缘子布置紧凑,电场畸变严重,均场问题突出。以500 kV猫头型复合杆塔为研究对象,依据图纸进行了1[BFZ]:[BFY]1实体三维建模,通过数值计算研究分析了猫头型复合杆塔中相横担和边相横担的电场集中区域,对比分析了复合横担与现有线路绝缘子的电位分布,设计了各相横担的均压环配置方案,并应用子模型技术研究了各均压环不同结构参数变化对复合横担关键位置场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方案下复合杆塔部分位置场强过高,不利于复合杆塔长期稳定运行,500 kV复合横担的电位分布要优于现有500 kV线路绝缘子,通过配置合理的均压屏蔽装置,复合杆塔各关键位置场强均已满足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头型复合杆塔 结构优化 电场分布 子模型 电场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粗糙集的混合传感器节点分类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艳 张楠 马骥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38-944,共7页
混合传感节点的属性较难形成统一识别特征,其节点属性约简过程复杂,存在分类时间长及分类性能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混合传感节点高精度分类算法。在初始化传感节点的基础上计算适应度值,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粗糙集修正校验结... 混合传感节点的属性较难形成统一识别特征,其节点属性约简过程复杂,存在分类时间长及分类性能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混合传感节点高精度分类算法。在初始化传感节点的基础上计算适应度值,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粗糙集修正校验结果,获得统一编码形式的节点。在此基础上,排除了属性权重为“0”的属性,完成节点属性约简。再利用普通分类方法和高级分类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混合节点分类。根据约束条件选取对应的分类方法,实现混合传感节点高精度分类。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分类用时低于520 ms,且该方法的查全率、查准率及F1值均高于对比方法,混合传感节点分类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传感器节点分类 粗糙集 遗传算法 编码 欧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