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云边协同的多微电网双层分布式能源调度
1
作者 张仕鹏 聂涌泉 +3 位作者 胡亚平 刘明波 黄楚鸿 左嘉志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8,共12页
随着插入式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将混合能源补给站引入到微电网中是实现绿色低碳能源系统的重要方式。混合能源补给站是一种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其不仅可为插入式电动车充电,也可为氢燃料电动车补氢。当前对含混合能源补给... 随着插入式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将混合能源补给站引入到微电网中是实现绿色低碳能源系统的重要方式。混合能源补给站是一种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其不仅可为插入式电动车充电,也可为氢燃料电动车补氢。当前对含混合能源补给站的微电网能源调度尚缺乏深入研究。由此,重点研究了多异构设备接入场景下含混合能源补给站的多微电网与虚拟电厂分布式能源调度问题。首先,构建混合能源补给站的精细化模型,提出一种基于云边协同的双层分布式能源调度框架,实现对电动车、储能设备和清洁能源等异构设备的优化调度,其中框架的上、下层分别考虑虚拟电厂和各微电网的能源优化调度。然后,运用基于目标级联法的分布式优化算法实现上、下层问题的解耦,进而实现虚拟电厂和各微电网的分散自治。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云边协同方法在实现虚拟电厂和多微电网协同分布式层级优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目标级联法 混合能源补给站 分散自治 云边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水平约束条件下新能源出力场景生成新方法
2
作者 许琴 刘一鸣 +3 位作者 陈志刚 庞学跃 盛奥 林济铿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2,共12页
场景序列是场景分析及优化的基础,其精度直接影响相关的分析及优化计算的有效性。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计及负荷水平约束的新能源出力场景生成新方法,可明显提升所生成场景的精度,并克服调度中心没有有效方法的困难。该新方法... 场景序列是场景分析及优化的基础,其精度直接影响相关的分析及优化计算的有效性。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计及负荷水平约束的新能源出力场景生成新方法,可明显提升所生成场景的精度,并克服调度中心没有有效方法的困难。该新方法的基本过程为:首先采取基于卡尔曼增益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历史数据扩充,实现了对应历史样本的有效扩充;然后,基于自组织映射网络将历史日负荷曲线进行聚类得到多个日负荷类型簇,把与每个负荷簇内的日负荷曲线在同一天的新能源出力序列划分为相应的簇,得到了负荷水平约束下的源荷信息;最后,构建基于马尔科夫链(Markov chain,MC)日类型转换关系的状态转移矩阵,滚动抽样生成未来一段时间的日类型序列,并结合利用各簇源荷数据训练好的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生成对应日类型下的96点源荷序列场景。算例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系列生成 人工智能 数据扩展 负荷水平约束 马尔科夫链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广义综合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
3
作者 潘婷 许彦斌 +2 位作者 王雨晴 蔡瑞宁 曾鸣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0-639,共10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进一步提升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运行的经济性和低碳性是助力能源电力系统清洁转型的关键问题之一。首先,提出一种广义综合需求响应机制(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IDR),在源...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进一步提升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运行的经济性和低碳性是助力能源电力系统清洁转型的关键问题之一。首先,提出一种广义综合需求响应机制(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IDR),在源侧引入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余热锅炉(waste heat boiler,WHB)设备,在负荷侧利用用户电热IDR,以实现IES中供需双侧的互动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更为灵活的碳捕集运行模式,以实现系统碳排放量的降低。最后,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热电耦合IES经济低碳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序列运算的机会约束规划处理风光出力不确定性问题。通过算例仿真表明:相比传统的IES调度模型,所提模型可以显著降低IES的总运行成本及碳排放量,促进系统新能源的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综合需求响应 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碳捕集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能源预测与消纳分析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程远林 余虎 +4 位作者 张舒 廖兴炜 张骁 张毅 刘昌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共15页
精确的清洁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是实现其高效利用的关键,然而,多种因素导致清洁能源发电功率波动剧烈,给功率预测带来巨大挑战。针对当前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的需求,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清洁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模型的研究意义及其分类,对人工... 精确的清洁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是实现其高效利用的关键,然而,多种因素导致清洁能源发电功率波动剧烈,给功率预测带来巨大挑战。针对当前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的需求,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清洁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模型的研究意义及其分类,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清洁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领域的最新应用,包括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组合方法进行对比和总结。此外,深入分析影响清洁能源接入的关键因素,探讨清洁能源消纳分析模型的技术发展,阐述与预测模型不同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最后,展望了清洁能源预测与消纳分析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日益展现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功率预测 预测模型 消纳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大规模海上风电集中送电的能源基地运行调度策略
5
作者 刘洋 陆秋瑜 +1 位作者 徐展鹏 谢平平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9,共14页
在有限的火电和储能容量配置情况下,改善大规模海上风电通过风-火-储互补的能源基地向电力系统送电带来的送出受限、备用容量不足难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海上风电集中送电的能源基地运行调度策略。首先,... 在有限的火电和储能容量配置情况下,改善大规模海上风电通过风-火-储互补的能源基地向电力系统送电带来的送出受限、备用容量不足难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海上风电集中送电的能源基地运行调度策略。首先,综合考虑火电机组的调峰收益与成本,并以海上风电能源基地整体收益最大、净负荷波动最小为目标,构建考虑能源基地售电收益与系统调峰的上层调度优化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海上风电能源基地的日前调峰计划;然后,在上层模型求得的计划基础上,基于藤Copula理论对多个海上风电场预测出力偏差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和场景生成,并采用条件风险价值衡量海上风电基地的火电备用容量成本、弃风惩罚风险成本、外送功率调整风险成本,进而构建考虑海上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能源基地系统备用容量计划优化模型;接着,综合上层模型与下层模型的优化求解,提出适用于大规模海上风电集中送电的能源基地运行调度策略;最后,针对某区域海上风电集群送出系统构建算例模型,对比分析鲁棒优化策略与所提策略在各项成本指标上的优化效果,并分析风电场出力相关性对弃风及外送功率调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策略使净负荷峰谷差降低了17.5%,显著缓解受端调峰压力;同时,较鲁棒优化策略,所提策略的火电备用容量成本降低5.3%,且外送功率调整成本降低56.3%;另外,考虑风电相关性可使不确定性场景下的外送调整功率降低35%。可知,所提策略在经济性、场景适应性上均优于常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运行调度 藤Copula 条件风险价值 不确定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研究框架与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6
作者 袁越 苗安康 +3 位作者 吴涵 朱俊澎 王作民 钱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19-4036,I0020,共19页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融合多种低碳技术和措施、集成灵活性资源、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的多能源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物理载体。首先,从能源转型的宏观战略、物理载体和低碳技术角度论证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转型的有效...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融合多种低碳技术和措施、集成灵活性资源、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的多能源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物理载体。首先,从能源转型的宏观战略、物理载体和低碳技术角度论证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转型的有效路径,归纳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定义与特征内涵;然后,构建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框架,从源-网-荷-储及碳捕集等环节挖掘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减排潜力;为了充分发挥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优势,从协同规划与优化调度、市场机制等角度提炼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最后,聚焦提炼的协同优化关键问题,从研究现状、面临问题和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能源系统的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研究框架 减排潜力 关键问题 协同规划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储能微电网惯量支撑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卢军 杨沛豪 何凯琳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191,共10页
针对传统虚拟惯量控制无法在频率恢复阶段使直流母线电压恢复至额定的问题,提出1种采用高通滤波器的虚拟惯量控制方法。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直流母线电压变化可以反应微电网实时频率,新型虚拟惯量控制策略可以保证频率变化全... 针对传统虚拟惯量控制无法在频率恢复阶段使直流母线电压恢复至额定的问题,提出1种采用高通滤波器的虚拟惯量控制方法。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直流母线电压变化可以反应微电网实时频率,新型虚拟惯量控制策略可以保证频率变化全过程稳定,在频率恢复阶段减小虚拟惯量加快频率恢复,为后续频率调节提供充足时间裕度。高通滤波器虚拟惯量控制方法可以使直流母线电压恢复至初值,在不改变超级电容储能惯量支撑的基础上,使新能源储能微电网保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储能微电网 超级电容 惯量支撑 虚拟惯量 高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环境下综合能源系统投资建设模式 被引量:5
8
作者 邓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年第7期11-15,共5页
能源的综合有效利用是我国实现社会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综合能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综合能源系统投资建设模式的设计原则,分析了其投资建设主体,并提出了四种适应我国现有国情下的投资建设模式,包括BOT/BOO模式、租赁模... 能源的综合有效利用是我国实现社会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综合能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综合能源系统投资建设模式的设计原则,分析了其投资建设主体,并提出了四种适应我国现有国情下的投资建设模式,包括BOT/BOO模式、租赁模式、企业投资建设PFI模式和用户投资建设PFI模式,分析了四种投资模式的特征、风险、优势和不足。同时,探讨了各种投资建设模式经济性比较的思路,分析了相关经济参数的选取,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定量比较了各种投资建设模式的经济性,并提出了综合能源系统当前建设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以企业为主导的综合能源系统的投资建设模式其经济性要优于以政府和用户为主导的模式,主要在于企业拥有更加丰富的投资建设管理经验以及更低的运营成本。但是经济性最优并非是唯一的标准,在不同时期应根据政策、环境和技术的变化而采用相应的投资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综合能源 投资模式 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井壁稳定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黄佳佳 蒋明镜 王华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5-1516,共12页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和环境价值,其开发利用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工程测量数据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影响钻...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和环境价值,其开发利用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工程测量数据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影响钻井安全。目前未见有水合物储层井壁稳定可靠度研究。为定量评估在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钻井风险,基于水合物储层钻井井壁稳定解析理论和南海神狐海域具体地质条件,结合可靠度分析方法中的改进一次二阶矩法和响应面法,研究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钻井井壁失稳概率分布特征,分析该海域井壁失稳概率及安全钻井液压力窗口对主要参数均值和不确定性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若测量数据足够精确,在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进行钻井活动的安全性较高,安全钻井液压力窗口也较大。测量数据的不确定性增大将使井壁失稳概率显著升高,缩窄安全钻井液压力窗口。(2)较低的钻井液温度对降低井壁失稳概率略有帮助,且能明显地扩大安全钻井液压力窗口。(3)5个主要参数的均值和不确定性对井壁失稳概率的影响次序相同,均为初始地应力>初始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比>初始黏聚力>初始弹性模量。实际工程中对初始地应力数据精确测量,能够显著提高水合物储层钻井井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井壁稳定性 可靠度 南海神狐海域 响应面法 改进一次二阶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电池储能电站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海森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3-I0004,共2页
独立储能电站以独立主体身份直接与电力调度机构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纳入电力并网运行及辅助服务管理,不受接入位置限制。作为一种有效的能量管理系统,独立储能电站在平衡电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增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稳定性方面具有巨大... 独立储能电站以独立主体身份直接与电力调度机构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纳入电力并网运行及辅助服务管理,不受接入位置限制。作为一种有效的能量管理系统,独立储能电站在平衡电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增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稳定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作者首先介绍独立电池储能电站的技术基础,接着分析电池储能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继而探讨独立电池储能电站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平滑与调节、峰谷调节与电网稳定性、电网的应急响应能力以及电网辅助服务与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严亚兵老师撰写的《电池储能电站设计实用技术》共5章,主要介绍了电化学电池储能电站相关标准、典型设备设计要求及技术规范、并网技术及相关要求,并以实际工程案例说明电化学电池储能电站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及注意事项,可为相应的研究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可再生能源发电 电池储能电站 辅助服务 应急响应能力 质量管理方面 能量管理系统 中国电力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领域双层多段式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毅 李学军 +3 位作者 汪觉恒 余虎 程远林 张舒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9-155,共7页
能源领域是各省乃至全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主战场。开展能源领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对各省科学制定碳减排政策、规划降碳减碳路径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中部某省为例,根据能源消费品种和终端消费部门2个层级,不... 能源领域是各省乃至全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主战场。开展能源领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对各省科学制定碳减排政策、规划降碳减碳路径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中部某省为例,根据能源消费品种和终端消费部门2个层级,不同终端消费品种分段分解的方式,将2005—2020年某省能源领域碳排放分解成3个时期、7个终端消费部门和14种驱动因素。从分解结果可得,具备正向效应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包括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交通工具数量和总发电量,负向效应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各终端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最大负向驱动因素为终端能源消费强度,占比分别为-65.9%和-51.1%,2015—2020年的最大负向驱动因素转为经济结构,占比为-14%,生产总值对3个时期碳排放增长的正向贡献度最大,分别为78.2%、49.9%和23.1%;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个关键节点年的贡献率雷达图可以看出,经济对碳排放的贡献率仍为正,但逐渐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负向贡献率逐渐降低表明该省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还未完全脱钩,但整体向着脱钩趋势发展。从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减小这一结果可得,仅通过能耗双控政策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对节能有较大作用,但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影响较小,为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是关键,下一步将聚焦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领域 碳排放 LMDI分解 贡献值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潮差装配式跨海桥梁高精度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12
作者 韦博 史虎彬 +3 位作者 李建如 朱莹耀 孙卫东 杨淼鑫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6-30,共5页
以厦门第二东通道工程为依托,针对大型装配式跨海桥梁高精度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项目施工中面临潮差大、流速快、地质复杂等多重挑战,对止水技术和施工精度要求极高。为此,该研究研发了大型墩台高质量预制关键技术、大型墩... 以厦门第二东通道工程为依托,针对大型装配式跨海桥梁高精度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项目施工中面临潮差大、流速快、地质复杂等多重挑战,对止水技术和施工精度要求极高。为此,该研究研发了大型墩台高质量预制关键技术、大型墩台高精度安装关键技术、大节段钢箱梁高精度安装技术等核心施工技术。这些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施工环境下的高精度桥梁建设技术体系,而且为厦门第二东通道主桥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使其得以提前5个月通车运营。该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桥梁建设的技术储备,也为未来大型跨海桥梁的高精度装配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潮差 装配式 跨海桥梁 高精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能源系统配置方案综合评价研究
13
作者 徐兵 赵号 +1 位作者 曹艳楠 李学斌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配置方案评价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主客观结合的权重系数法的评价方法。首先,综合考虑电网、热(冷)网、天然气网,建立综合能源系统配置方案多维度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提出层次分析法-熵值法...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配置方案评价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主客观结合的权重系数法的评价方法。首先,综合考虑电网、热(冷)网、天然气网,建立综合能源系统配置方案多维度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提出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主客观结合的权重系数确定最优权重;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给出配置方案评分结果。文章采用我国内蒙古地区某个综合能源系统作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配置方案 综合评价 主客观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蒸馏的红外光伏组件缺陷检测模型
14
作者 王银 张杰 +3 位作者 谢刚 赵志诚 胡啸 吴晓晖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3-662,共10页
针对目标检测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的不断增加导致红外光伏组件缺陷检测模型难以部署到边缘设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压缩的红外光伏组件缺陷检测算法T-DINO。以ResNet-101为教师网络、ResNet-18为学生网络,提出一种动态的自适... 针对目标检测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的不断增加导致红外光伏组件缺陷检测模型难以部署到边缘设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压缩的红外光伏组件缺陷检测算法T-DINO。以ResNet-101为教师网络、ResNet-18为学生网络,提出一种动态的自适应蒸馏方法,在基于特征蒸馏中利用二者的注意力权重差异进行高效的知识转移,在基于输出响应(logit)蒸馏中也将其作为指导知识对学生网络进行蒸馏,最后在损耗极小精度的情况下大大降低模型复杂度和参数量;同时提出融合模块CSF Block对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进行建模,提高检测精度。在自主构建的红外光伏组件故障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相比基线网络DINO(ResNet-101)模型参数量减少77.3%,计算复杂度降低69.3%,AP50提高5.2%。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压缩后的模型适合部署在边缘设备,可满足实际红外光伏组件缺陷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DINO 知识蒸馏 模型压缩 边缘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风电场测风数据插补方法的研究
15
作者 邢作霞 丑佳明 +3 位作者 郭珊珊 陈明阳 陈亮 刘洋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8-464,共7页
研究一种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风电场测风数据插补模型,该模型(CNN-LSTM-SA)的超参数通过PSO-GWO优化算法优化,然后对测风数据进行插补。首先选取待插补高度下的两个相邻高度的测风数据、中尺度数据及待插补高度其他时间段的风速数据,建... 研究一种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风电场测风数据插补模型,该模型(CNN-LSTM-SA)的超参数通过PSO-GWO优化算法优化,然后对测风数据进行插补。首先选取待插补高度下的两个相邻高度的测风数据、中尺度数据及待插补高度其他时间段的风速数据,建立一个“3种特征1个目标数据”的回归模型,然后使用该模型对其目标插补数据进行预测以达到插补的目的。以辽宁某风电场的测风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归一化均方误差NMSE为0.0021、发电量为1143732 kWh,均优于工程中常用方法的插补结果,对工程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风资源评估 插补 神经网络 优化算法 超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钢闸门支臂受冲击荷载的非线性动力分析
16
作者 董静 白宇航 +1 位作者 裴多菲 张俊发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为研究水工弧形钢闸门在正常运行工况时支臂受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预估闸门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以某水电站的弧形钢闸门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钢闸门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支臂受浮木冲击的过程,得到并分析弧形钢闸门... 为研究水工弧形钢闸门在正常运行工况时支臂受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预估闸门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以某水电站的弧形钢闸门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钢闸门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支臂受浮木冲击的过程,得到并分析弧形钢闸门支臂不同位置受冲击时的冲击力、位移及闸门整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闸门破坏过程为受冲击的支臂或其斜杆首先发生面外失稳,随后靠近失稳支臂侧的闸门向铰支座方向移动,导致另一支臂承担的水压荷载瞬间增大而被压溃,最终导致闸门整体失稳破坏。随着浮木质量和冲击能量增加,受冲击位置受到的力和位移随之增大。当冲击能量较小时,即使支臂受冲击部位应力超过钢材屈服应力,闸门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闸门支臂不同部位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能量差异较大,冲击支臂近铰支座处位置易引起闸门结构失稳破坏;堰上水头越高,闸门支臂受冲击时越容易失稳。研究结果可为闸门受冲击时的安全性和闸门较易失稳构件的评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钢闸门 钢闸门支臂 动力响应 静水压力 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电容三相感应电机单相运行稳态性能
17
作者 赵国新 崔效源 +2 位作者 白浩男 陈德志 张鹏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424,共10页
针对三相感应电机进行单相运行的工况,该文提出一种三相感应电机单相运行的新型双电容接线方式,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容,使三相感应电机在单相交流电源供电时,三相绕组电流仍接近对称,电机性能与三相电机接近,优于普通单相电机。首先基于对... 针对三相感应电机进行单相运行的工况,该文提出一种三相感应电机单相运行的新型双电容接线方式,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容,使三相感应电机在单相交流电源供电时,三相绕组电流仍接近对称,电机性能与三相电机接近,优于普通单相电机。首先基于对称分量法,分析新型单相运行接法电机的对称运行条件,研究该接法电机稳态运行时性能的计算方法;然后将双电容连接方法应用在一台550 W三相感应电机(Y2-801-4)上,计算出该电机单相运行时的性能,研究不同电容值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并且利用有限元法对电机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对电机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采用新型接法的单相运行感应电机的效率和额定功率等性能参数与三相对称运行时接近,功率因数则优于同功率的三相感应电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感应电机 单相运行 对称分量法 稳态性能 单相感应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贮灰场发展形势与安全问题探讨
18
作者 李维朝 鲁欣 +3 位作者 王建军 温彦锋 台泽雯 谢定松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9-344,共16页
粉煤灰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最大单一污染源,未能综合利用的数量可观的粉煤灰多采取筑坝形成贮灰场加以贮放。贮灰场长期运行中与封场后的安全环保是其全生命周期内面临的关键问题,贮灰场事故不仅会直接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粉煤灰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最大单一污染源,未能综合利用的数量可观的粉煤灰多采取筑坝形成贮灰场加以贮放。贮灰场长期运行中与封场后的安全环保是其全生命周期内面临的关键问题,贮灰场事故不仅会直接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还会引发链式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本文在搜集整理我国大量贮灰场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贮灰场当前发展形势与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现阶段,在我国粉煤灰贮存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贮灰场贮灰方式已从湿式为主过渡为干式为主,涌现出模袋坝、石膏坝等新型贮灰方式,上百米高的灰坝不断出现,部分贮灰场周边城镇化与工业化高速发展,由荒郊步入城市,甚至成为“头顶库”,贮灰场日常运行中不仅易遭降雨等极端气候的冲击,还会受到粉煤灰回采、基础设施建设、采矿、爆破等人为活动影响与灰场周边山体滑坡等自然因素影响,在多年运行和封场后还面临排水排洪设施老化等问题。这些新形势不仅会对贮灰场安全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对贮灰场溃决风险起到交织放大作用。建议今后贮灰场设计、建设、运行、封场、再利用的全过程中,要全面考虑贮灰场的潜在致灾因素,在科学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化解风险,提升新形势下贮灰场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灰场 封场 再利用 极端降雨 灰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式升船机整体联通竖井水位同步性研究
19
作者 薛淑 吴洪伏 +2 位作者 李中华 李军 李广德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随着水力式升船机提升高度的增加,竖井水位同步问题将更加凸显,竖井水位同步性是升船机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难题,对其开展研究非常必要。基于“纵向长廊道输水系统+整体联通竖井”水力驱动系统设计理念,建立了水力式升船机1∶30概化物理... 随着水力式升船机提升高度的增加,竖井水位同步问题将更加凸显,竖井水位同步性是升船机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难题,对其开展研究非常必要。基于“纵向长廊道输水系统+整体联通竖井”水力驱动系统设计理念,建立了水力式升船机1∶30概化物理模型,摸清非恒定流作用下该新型水力驱动系统竖井水位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了竖井初始水深、输水流量两项关键因素对竖井水位同步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充水初期,水面在整体连通的竖井内形成纵向坡降,经历往复振荡后衰减;平衡重参与运行后,发挥了整流作用,有利于减小竖井水面坡降、大幅缩短了振荡衰减时间,整个输水过程中竖井水位同步性高,各平衡重受力均匀;在初始水深大于15 m的条件下,新型水力驱动系统能够满足百米级提升高度的水力式升船机竖井水位同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式升船机 联通竖井 水位同步性 水力坡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压转子危险点温度预测
20
作者 潘蕾 陈帅尧 +1 位作者 王海涛 张君正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838,共8页
针对高压转子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点温度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实时多步滚动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获取转子危险点温度数据,为后续建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和预测精度,采用数据降噪和特征筛选算法... 针对高压转子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点温度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实时多步滚动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获取转子危险点温度数据,为后续建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和预测精度,采用数据降噪和特征筛选算法对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设计了9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双向LSTM(BiLSTM)及其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变体模型,以及Transformer和时间卷积网络(TCN)。最后,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CNN-BiLSTM-Attention模型和TCN模型在预测精度上表现最佳,能够较好地适应高压转子复杂运行工况的需求。所提方法为高压转子的温度预测和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预测工具,有助于保障机组安全稳定、经济高效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转子 特征筛选 机器学习 温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