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增利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研究新进展 骨折危险性评估 女性患者 绝经后妇女 标准差 BMD 脊椎骨折 骨折患者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空腹尿钙和尿肌酐及其比值变化特点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红斌 朱庆文 +2 位作者 喻战军 胡朝晖 刘忠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空腹尿钙、尿肌酐及其比值变化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筛查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45~69岁),每周70mg阿仑膦酸钠治疗半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采用偶氮胂...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空腹尿钙、尿肌酐及其比值变化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筛查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45~69岁),每周70mg阿仑膦酸钠治疗半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采用偶氮胂III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空腹尿钙和尿肌酐,同时检测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103例(20~49岁),计算尿钙/肌酐比值。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尿钙检测值、尿钙/肌酐比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尿肌酐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尿钙、尿钙/肌酐比值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与3个月时尿钙检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药前尿钙、尿钙/肌酐比值同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6个月时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尿钙和尿钙/肌酐比值均可以作为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状态的生化指标,也可以作为监测阿仑膦酸钠的疗效指标在临床上使用,尿钙/肌酐比值显得更加稳定;空腹尿肌酐检测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阿仑膦酸钠 尿钙/肌酐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加一氧化氮供体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广斌 刘忠厚 +2 位作者 王佳时 贺明 付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观察运动加一氧化氮供体左旋精氨酸(L-Arg)对去卵巢大鼠的影响。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六组:正常对照组(SHAM)、去卵巢手术组(OVX)、雌激素对照组(OVX+ES)、运动组(OVX+ET)、左旋精氨酸组(OVX+L-Arg)、运动+左旋精氨酸组(OVX+... 目的观察运动加一氧化氮供体左旋精氨酸(L-Arg)对去卵巢大鼠的影响。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六组:正常对照组(SHAM)、去卵巢手术组(OVX)、雌激素对照组(OVX+ES)、运动组(OVX+ET)、左旋精氨酸组(OVX+L-Arg)、运动+左旋精氨酸组(OVX+ET+L-Arg),每组10只,12周后进行骨密度、生物力学以及骨代谢指标测定。结果运动+L-Arg组的大鼠的体重在各实验组中最接近正常对照组;运动+L-Arg组的大鼠全身和腰椎部以及股骨的骨密度提高非常明显,是各组中最高的;经单纯运动、单纯L-Arg以及运动+L-Arg治疗后的去卵巢大鼠的股骨部位的骨矿含量(BMC)有显著提高。结论运动+左旋精氨酸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骨质疏松的防治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运动 一氧化氮供体 左旋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 简化版) 被引量:37
4
作者 廖祥鹏 张增利 +6 位作者 张红红 朱汉民 周建烈 黄琪仁 汪之顼 王亮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8-722,共5页
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作用,维生素D缺乏症( Vitamin D deficiency )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进展、跌倒和骨折;同时,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不一致的维生素D标准和实践方案。鉴于此,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相关专业人员,制定了... 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作用,维生素D缺乏症( Vitamin D deficiency )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进展、跌倒和骨折;同时,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不一致的维生素D标准和实践方案。鉴于此,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相关专业人员,制定了《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该《指南》分为《简化版》和《标准版》,主要证据来源于2013年英国骨质疏松学会指南、2011年美国健康研究院报告,以及国内文献。该指南适用于成年人骨骼疾病,或有骨病风险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症管理。需说明,该指南不针对儿童期、妊娠期、以及患有严重或终末期慢性肾脏病(4~5期)的人群。指南内容包括中国成年人群维生素D阈值设定、维生素D状况评价、25OHD测量值解释、维生素D缺乏症的详细治疗计划和预防战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 中国人 骨骼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保护素和骨保护素配体在人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林 海涌 +4 位作者 曲铁兵 陶天遵 刘忠厚 周君琳 杜心如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研究骨保护素和骨保护素配体在人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骨重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中采用梯度离心法和酶消化法分别获得人骨髓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并将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 目的研究骨保护素和骨保护素配体在人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骨重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中采用梯度离心法和酶消化法分别获得人骨髓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并将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指标检测、细胞染色和矿化结节测定等方法,确定骨髓基质细胞的功能状态和分化程度。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骨保护素和骨保护素配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的骨髓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生化指标稳定。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后,碱性磷酸酶分泌明显增加,可以产生大量的矿化结节,具有成熟成骨细胞的表型特征。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在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骨保护素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明显升高,而骨保护素配体的表达则逐渐下降。细胞中OPGmRNA表达在第21天时达到最大,约为未分化时水平的2.5倍。而OPGLmRNA表达减少为未分化时1/2;细胞中OPG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提高约为未分化细胞的6倍。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人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骨保护素表达逐渐升高而骨保护素配体表达显著降低,两者比值的逐渐增大,从而发挥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这可能是协调骨重建周期有序进行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骨保护素配体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畲族和汉族骨密度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国荣 杨俊华 +9 位作者 张智海 刘忠厚 郑逊 朱嘉华 郑丽娟 吴霞 石旺清 黄丽珊 李燕 余雪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对福建地区畲族、汉族健康人群2424例骨密度测定,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为本地区骨质疏松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 目的对福建地区畲族、汉族健康人群2424例骨密度测定,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为本地区骨质疏松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挠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的骨密度。获得骨密度均值、T评分值及Z值。按汉族、畲族、性别、每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汉族的骨密度峰值男性女性均在30~39岁之间;畲族的骨密度峰值男性、女性都在40~49岁之间。与国内同类型仪器检测报道不同。女性的骨密度在19岁之前均高于男性,女性在50岁以后不管是汉族还是畲族都迅速下降,到80岁以后缓慢下降。畲族的男性骨密度在50岁达到高峰,到70岁以后才逐渐下降,与汉族的骨密度峰值在40岁之前不同。总体汉族男女性骨密度均高于畲族,尤其在19岁之前的汉族女性骨密度明显高于畲族女性,统计学有明显差异。结论本次调查骨密度汉族与畲族的峰值出现时间有所不同,可能与生活习惯、种族、生活条件不同有关,但骨密度峰值高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低,提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关键词:畲族;汉族;骨密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汉族 骨密度测定 峰值骨量DX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2与骨健康 被引量:15
7
作者 方瑞斌 雷泽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8,共8页
大量维生素K2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展示了其在维护广泛人群骨健康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本文根据文献,从维生素K的种类、分布、来源、人体存在的维生素K2匮乏、维生素K2在人体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及与常见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等方面... 大量维生素K2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展示了其在维护广泛人群骨健康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本文根据文献,从维生素K的种类、分布、来源、人体存在的维生素K2匮乏、维生素K2在人体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及与常见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等方面做了较全面的综述,为包括日趋凸显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及其他更广泛人群的骨亚健康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提供较完整的认识及新的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2 骨质疏松 营养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及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林 陶天遵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及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获得人骨髓基质细胞,细胞纯化后使用分化培养液将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指标检测、细胞染色和矿化结节测定等方... 目的研究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及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获得人骨髓基质细胞,细胞纯化后使用分化培养液将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指标检测、细胞染色和矿化结节测定等方法,确定细胞的功能状态和分化程度。结果显微镜观察显示获得的人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生化指标稳定;经分化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生长状态平稳。细胞在分化培养过程中,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明显浓染,随时间呈显著增强趋势;采用常规培养液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在汇合后不能形成明显的矿化结节。用分化培养液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在14d时开始出现矿化结节,在21d时呈现密集的茜素红染色矿化结节。结论梯度离心法获得的人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情况良好,功能状态稳定;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并具有良好的成骨细胞功能特征,可以满足进一步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衢州市绝经前健康女性空腹尿钙与尿肌酐比值的参考值上限制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红斌 朱庆文 +1 位作者 胡朝晖 刘忠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讨衢州市女性传统骨吸收生化指标空腹尿钙与尿肌酐比值的参考值上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03例绝经前健康女性进行空腹尿钙和尿肌酐检测,并计算尿钙与尿肌酐的比值(U-Ca/Cr)。采用P-Pplot法进行绝经前健康女性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目的探讨衢州市女性传统骨吸收生化指标空腹尿钙与尿肌酐比值的参考值上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03例绝经前健康女性进行空腹尿钙和尿肌酐检测,并计算尿钙与尿肌酐的比值(U-Ca/Cr)。采用P-Pplot法进行绝经前健康女性数据的正态性检验,按年龄段(20~29、30~39、40~49岁)分层比较该比值的变化,按百分位法计算其参考值上限。结果绝经前健康女性空腹U-Ca/Cr数据呈偏态分布,其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R)]为0.22(0.27),第95百分位数(P95)为0.59,20~29岁年龄组U-Ca/Cr比值M(QR)为0.28(0.41),大于其他年龄组[30~39岁:0.23(0.25);40~49岁:0.19(0.21)],但各年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确定了衢州市绝经前健康女性空腹U-Ca/Cr比值的参考上限值为0.59,为临床判断患者骨代谢是否处于高转换状态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前期 肌酸酐 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健康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倩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678-682,712,共6页
虽然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划分标准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观察到很多国家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维生素D缺乏,而适当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对骨量、骨折及其他相关慢性病产生积极的影响。膳食维生素D摄入不足和皮肤合成有限,使部分人... 虽然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划分标准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观察到很多国家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维生素D缺乏,而适当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对骨量、骨折及其他相关慢性病产生积极的影响。膳食维生素D摄入不足和皮肤合成有限,使部分人群可能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但上述结论多来自国外研究,需要在中国开展不同人群维生素D及其相关因素疾病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区藏族正常人群骨矿含量分布研究
11
作者 土登格利 王晓敏 +2 位作者 李俊 向青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 为了解正常藏族人群骨量分布 ,确定峰值骨量的年龄段 ,寻找骨丢失规律 ,为骨质疏松骨密度诊断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 5~ 89岁健康藏族男女 6 81人 ,2 0岁以前以 5岁为一年龄段 ,其它以 10岁为一年龄段 ,对男女分别进行分... 目的 为了解正常藏族人群骨量分布 ,确定峰值骨量的年龄段 ,寻找骨丢失规律 ,为骨质疏松骨密度诊断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 5~ 89岁健康藏族男女 6 81人 ,2 0岁以前以 5岁为一年龄段 ,其它以 10岁为一年龄段 ,对男女分别进行分组。用DTX - 2 0 0 (美国OSTEOMETER公司提供 )双能X线密度仪 ,对非优势手臂的远端进行测量 ,取结果的平均值 ,数据输入SPSS软件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峰值骨量男女都在 30~ 39年龄段 ,以后随年龄增加骨量逐渐减少。男性在 6 0~ 6 9年龄段骨量丢失达 17.6 1% ,70~ 79年龄段骨量丢失达 2 3.90 % ;女性在 5 0~ 5 9年龄段 13.91%。女性 6 0~ 6 9年龄段骨量丢失已达 2 6 .4 8%。结论 应依据不同地区正常人群骨量分布 ,建立诊断标准 ,用骨量丢失百分率诊断骨质疏松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段 骨量丢失 正常人群 骨矿含量 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拉萨地区 女性 峰值骨量 骨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