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综合楼建筑设计
1
作者 邵健 周浩 《建筑与文化》 2008年第4期72-73,共2页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环山而建,带水缠绕,气象氤氲、景色秀丽,山上数栋小楼尺度宜人,参差于林间。附中综合楼便是其中之一,依山拾阶而上,建筑紧贴山体并融入其中。附中楼的设计忠实于场地现状。
关键词 综合楼 建筑 合院 木构 乐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影视发展的现况、趋势与未来——《中国电影蓝皮书2023》《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23》首发式暨中国电影、电视剧发展对话会高峰论坛实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旭光 范志忠 +16 位作者 尹鸿 张卫 周斌 陈犀禾 汪天云 厉震林 杨俊蕾 刘智海 姚争 张邦卫 李晋林 卢炜 张宇清 叶宁 刘志江 黄平 张艺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11,共9页
《中国电影蓝皮书2023》《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23》首发式暨中国电影、电视剧发展对话会高峰论坛于2023年6月12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与会专家就中国电影发展的现况、趋势、问题、未来、教育进行研讨。中国电影在2023年表现出类型多... 《中国电影蓝皮书2023》《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23》首发式暨中国电影、电视剧发展对话会高峰论坛于2023年6月12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与会专家就中国电影发展的现况、趋势、问题、未来、教育进行研讨。中国电影在2023年表现出类型多元发展、产业侧供给优化、系列生产意识明显等特征,中国电视剧在2023年表现出网台互动、垂类题材不断深化、剧场模式明显的特征。中国产业与评论之间的关系、青年受众的审美变化、电影人该如何合作共存、电影教育如何改革是此次会议研讨的核心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视剧发展 中国电影发展 影视发展 审美变化 会议研讨 多元发展 青年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装饰因素与室内设计装潢技术的结合
3
作者 胡静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12期228-228,共1页
为了满足现代化室内设计装潢工作的需要,进行中国传统装饰因素的引进是必要的。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不断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改善。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新潮的因素都应用到了室内设计装潢中,随着时代化的... 为了满足现代化室内设计装潢工作的需要,进行中国传统装饰因素的引进是必要的。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不断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改善。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新潮的因素都应用到了室内设计装潢中,随着时代化的发展,中国元素的室内设计因素不断得到大家的认同,当然,这也与人们的审美意识有关,毕竟受到中国传统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人民影响深远,中国文化更能满足我国居民的物质及其精神需求。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各种中国式的审美装饰艺术,极大的开拓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装饰因素 中国风 审美装饰艺术 精神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亭、市肆与湖山——清中叶扬州北郊园林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都铭 张云 《华中建筑》 2010年第3期146-148,共3页
刘大观对清中叶扬州、苏州、杭州的评论带来一些问题,学界也一直对此有所争论,该文通过分析刘大观此评论的语境与真实意义,并辅以其他材料佐证,认为扬州北郊的"园亭",在清中叶已由私家园林转化与整合为类似城市公共旅游场所的... 刘大观对清中叶扬州、苏州、杭州的评论带来一些问题,学界也一直对此有所争论,该文通过分析刘大观此评论的语境与真实意义,并辅以其他材料佐证,认为扬州北郊的"园亭",在清中叶已由私家园林转化与整合为类似城市公共旅游场所的"名胜",而非与同时代苏州园林类似的私家园林。并因此认为对清中叶扬州园林的研究,应赋予新的角度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园林 名胜 刘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聚落友好空间保留与利用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焕 郑晓琴 +1 位作者 宋璐 程浩然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1期31-34,共4页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大批传统街巷院落在改造中遭到拆除,最终导致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聚落消失。文章对传统聚落友好空间形成的机制和范式结合实例展开论述,从传统聚落友好空间保留和利用的成功实例出发,总结其所需要的科学要素,为...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大批传统街巷院落在改造中遭到拆除,最终导致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聚落消失。文章对传统聚落友好空间形成的机制和范式结合实例展开论述,从传统聚落友好空间保留和利用的成功实例出发,总结其所需要的科学要素,为未来构建友好空间和传统聚落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友好空间 保留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自由的‘工艺美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杭间 《中华手工》 2014年第7期92-93,共2页
工艺美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面临着新生与转变,面临着当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以及社会经济与民生诉求、传承与创新等诸多来自实践和理论前沿的问题与挑战,在日前举行的"再生产——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论坛"上,中国美院教... 工艺美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面临着新生与转变,面临着当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以及社会经济与民生诉求、传承与创新等诸多来自实践和理论前沿的问题与挑战,在日前举行的"再生产——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论坛"上,中国美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杭间进行了主题演讲《重返自由的"工艺美术"》,摘编其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化建设 理论委员会 中国美院 理论前沿 物质文化 副主任 时代语境 民生诉求 中国文化发展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尔丹研究——趋小的描绘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建青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4年第4期42-44,共3页
法国画家夏尔丹(1699-1779)的作品在18世纪可谓是独树一帜,这首先体现在他对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他描绘的是一些具体的微小之物,或者极为平凡的家庭世俗场景。但与之前选择相同题材的画家不同的是,几乎可以说他有将具体的日常生活升华为... 法国画家夏尔丹(1699-1779)的作品在18世纪可谓是独树一帜,这首先体现在他对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他描绘的是一些具体的微小之物,或者极为平凡的家庭世俗场景。但与之前选择相同题材的画家不同的是,几乎可以说他有将具体的日常生活升华为形而上意味的潜力,在这一点上,明显地接近但又区别于科坦和苏巴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丹 静物画 无言之言 平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绍宋与民国京杭画坛 被引量:1
8
作者 毛建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7,共5页
余绍宋是近代一位跨越诸多研究领域的学者型画家,但他在绘画史上,虽不能说湮没无闻,却也属于未被真正认识和发掘的一群。本文通过爬梳《余绍宋日记》等相关史料,考察他在北京和杭州二地的艺术活动,以进一步认识他对近代中国美术史的贡... 余绍宋是近代一位跨越诸多研究领域的学者型画家,但他在绘画史上,虽不能说湮没无闻,却也属于未被真正认识和发掘的一群。本文通过爬梳《余绍宋日记》等相关史料,考察他在北京和杭州二地的艺术活动,以进一步认识他对近代中国美术史的贡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绍宋 宣南画社 东皋雅集 传统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长今》中长今的话语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童丽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2,共2页
本文分析了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主人公长今争取女性发言权的过程及其改变声音被压制的历史由自发抗议走向自主发言的意义,探讨了语言与权利的关系,认为女性应该放弃沉默,争取发言权,才能进入政治生活获得政治自由实现女人权利。通过... 本文分析了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主人公长今争取女性发言权的过程及其改变声音被压制的历史由自发抗议走向自主发言的意义,探讨了语言与权利的关系,认为女性应该放弃沉默,争取发言权,才能进入政治生活获得政治自由实现女人权利。通过对该形象的话语策略的分析,指出女性在经过传统的沉默无语和叛逆的语言暴力阶段之后,要最终实现女性话语权,应掌握主动性、有效性,提高自觉意识、在场意识,并可运用理性的、平和的语言方式,以期与男性达成和谐共享的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长今》 女性主义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性回音壁上泅回的钟声——评《晚钟》的美学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丽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57,共1页
战争是中国影片的一个重要题材。《晚钟》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俯视,从人性和心理的角度,对战争片中的善恶观、是非观、伦理道德,作了人道主义的剖析,更具美学深度和哲学高度。
关键词 战争 人性 《晚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城市创意产业与乡村文化结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凯生 陈柯 《城市建筑》 2013年第20期321-322,共2页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近郊乡村的去留问题广受关注。如何找到一种集约的方式使城乡合理链接,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关键议题。文章结合田园城市理论,从城乡的过渡、发展的持续、机制的运行和文脉的延续等方面,探讨了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发展...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近郊乡村的去留问题广受关注。如何找到一种集约的方式使城乡合理链接,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关键议题。文章结合田园城市理论,从城乡的过渡、发展的持续、机制的运行和文脉的延续等方面,探讨了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发展创意产业的现实可行性,从而为基于乡村空间再利用的集约发展模式,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 创意产业 乡村文化 城郊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天寿与博巴——兼论五、六十年代浙派人物画成因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耀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9年第4期18-24,共7页
六十年代,根据文化部文化交流协议,引进罗马尼亚著名油画家埃乌琴·博巴(EugenPopa,1919—1996)和他的夫人艺术史家哈其乌·博巴·吉娜,在浙江美术学院举办博巴油画研修班,向全国招收学员。这个班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不同于盛... 六十年代,根据文化部文化交流协议,引进罗马尼亚著名油画家埃乌琴·博巴(EugenPopa,1919—1996)和他的夫人艺术史家哈其乌·博巴·吉娜,在浙江美术学院举办博巴油画研修班,向全国招收学员。这个班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不同于盛行的苏联模式。博巴的研修班凝聚、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不随时尚的画家,他们形成了一个主流派以外的松散的群体;另一方面,在素描教学上,从德国留学归来的舒传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浙派人物 苏联模式 中国画 林风眠 素描教学 六十年代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教学体系 中国人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设计与建造的深度发展与未来——来自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落成仪式的研讨
13
作者 姚京(主持) 李家豪 +16 位作者 Steven Ma 师海霞 于雷 姚佳伟 鲁安东(主持) 徐卫国 王振飞 林秋达 刘宇光 彭武 高岩(主持) 徐丰 胡骉 左颂玫 井敏飞 袁鑫 王蕾 《建筑技艺》 2019年第2期10-12,共3页
2019年1月12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中南置地数字建筑研究中心徐卫国教授团队运用自主研发的机器臂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上海宝山智慧湾建成目前规模最大的混凝土3D打印步行桥。伴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建筑领域的研究日... 2019年1月12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中南置地数字建筑研究中心徐卫国教授团队运用自主研发的机器臂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上海宝山智慧湾建成目前规模最大的混凝土3D打印步行桥。伴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建筑领域的研究日新月异,新的技术热点和研究方向不断涌现,同时许多研究成果也已经迈向业界实践,并不断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技术 3D打印 步行桥 数字设计 建造 自主研发 数字建筑 建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忠康书法创作笔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剑丹 金鉴才 +4 位作者 祝遂之 戴家妙 蔡树农 胡小军 李彤 《书画世界》 1999年第4期25-31,共7页
林剑丹(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全国展评委)忠康书法以二王为底,上溯秦汉,下逮宋元明清,其优点在于他平常虽也在写徐谓、傅山、倪元璐、何绍基等家的字,但没有把格调降下来,依然还是二王的气息。这在同辈人中是出类拔萃的。一分汗水,一分收... 林剑丹(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全国展评委)忠康书法以二王为底,上溯秦汉,下逮宋元明清,其优点在于他平常虽也在写徐谓、傅山、倪元璐、何绍基等家的字,但没有把格调降下来,依然还是二王的气息。这在同辈人中是出类拔萃的。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一是下了比别人更多的苦功。他在浙美读书时,无论唐楷、魏碑,还是阁帖,无一不临,而且他是活学活用,能抓住传统中的最精华部分。二是心态好。他虽有足疾,但从不自暴自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浙江省 书法家 书法艺术 作品 何绍基 宋元明清 二王 倪元璐 沙孟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交融”的互动式包装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凯熹 《上海包装》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现代社会,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使用的需要,更希望在其中能得到情感的满足和享受,所以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应符合较高的情感价值。
关键词 包装设计 互动式 情感价值 实用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地”——影视小说《大长今》的女性生存空间解读
16
作者 童丽娟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7期91-94,共4页
《大长今》首先是以2003年李英爱主演的韩国电视剧成为焦点话题的,2005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电视原著小说《大长今》,它用传统的叙事方式,描写了主人公徐长今从小到大的经历,本文即以该版小说为论述对象,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以英国... 《大长今》首先是以2003年李英爱主演的韩国电视剧成为焦点话题的,2005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电视原著小说《大长今》,它用传统的叙事方式,描写了主人公徐长今从小到大的经历,本文即以该版小说为论述对象,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以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埃德汶·阿登那的"野地"概念为基点,引出并分析了主人公徐长今客观的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空间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意识 小说 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环境 成长环境 电视剧 家庭环境 主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风景
17
作者 刘逸鸿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5-66,共2页
  画道高下,非关文字,语言乃障道之缘.万法唯心造,全凭观者心之所悟.画事亦如是.画家蒋正根<线-风景>作品产生的缘起乃是对现代都市建筑风景的感悟和发现.现代都市建筑所传递的细腻、秩序与超然的美感,开启了他对自然无我真境...   画道高下,非关文字,语言乃障道之缘.万法唯心造,全凭观者心之所悟.画事亦如是.画家蒋正根<线-风景>作品产生的缘起乃是对现代都市建筑风景的感悟和发现.现代都市建筑所传递的细腻、秩序与超然的美感,开启了他对自然无我真境探索的心扉.可以说,是内在超然本心的自我发现,才有外在艺术形式的发现.只有艺术家澄然的自性与现代建筑至简的直线默然相会,才迸发出明净、简约的现代艺术语言的美感.而画家对艺术与自性的追索路径,呈现给我们的只是那看似冷峻、单调的直线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艺术家 正根 画家 美术家 自性 原初物质 都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堂》电影空间分析
18
作者 王勇亮 《艺术科技》 2012年第5期54-54,共1页
薛晓路导演的电影《海洋天堂》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在文艺上,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海洋天堂》片中美丽的景色构成与空间画面设计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其情结的合理布局与色彩背景的渲染,又给观众呈现出了一幅生存与父爱的画面,... 薛晓路导演的电影《海洋天堂》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在文艺上,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海洋天堂》片中美丽的景色构成与空间画面设计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其情结的合理布局与色彩背景的渲染,又给观众呈现出了一幅生存与父爱的画面,也许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父爱的影子。影片开启了一个综合的大空间,尤其是这个空间综合容纳了背景、音乐、台词、情结等诸多因素,带给了人们深深的震撼与共鸣,尤其是作为父亲的观众,其更能体会到影片对亲情的描写与父亲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天堂》 空间背景 艺术元素 场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语
19
作者 朱炳仁 《建筑与文化》 2013年第9期42-45,共4页
新建筑“乡语”的出现,正是“现代”“后现代”各种先锋思潮盲然袭来之际,怪异的扭曲的不可理喻的神经性建筑充斥在各城市的中心。我停下自己的脚步,向左右向前后看了。我想起了清金农“婆留乡语听来熟,恍在春风衣锦城”一首诗,用... 新建筑“乡语”的出现,正是“现代”“后现代”各种先锋思潮盲然袭来之际,怪异的扭曲的不可理喻的神经性建筑充斥在各城市的中心。我停下自己的脚步,向左右向前后看了。我想起了清金农“婆留乡语听来熟,恍在春风衣锦城”一首诗,用这种概念的建筑空间来表达我对家的一种深沉的爱恋,对自然的深深的敬畏。这不该是我要传达的婆姥亲朋的乡音?这件作品如家乡起伏永恒的山丘,稳稳的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的璞玉。他的摺皴正在叙说着历史沧桑。这件作品也如父辈伏地的手掌,鼓着的青筋是力量的乐奏,仿佛在抓取大地的一抱乡土,带上一阵沁人肺腑的泥土清香。这件作品又是一张硕大的莲叶,孩提时光着腚跳进荷塘抓鱼的喜悦,再现了童年甜甜的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空间 新建筑 后现代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健康一个理由
20
作者 胡辉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5年第4期72-77,共6页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变化,医院新建、扩建项目越来越多,医疗服务也由传统的生理治疗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医疗保健中心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医疗建筑,是为适应社...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变化,医院新建、扩建项目越来越多,医疗服务也由传统的生理治疗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医疗保健中心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医疗建筑,是为适应社会需求及城市的建设,为了满足国内外人士特殊医疗保健需求而建立的集医疗与健康保健于一体的服务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保健 社会需求 医疗技术 医学科学 医疗保健 扩建项目 医疗服务 医疗建筑 服务中心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