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艺术教育观念在美术学院中的转型——从《美术学院的历史》说起 |
刘一娴
刘春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9 |
0 |
|
2
|
清末中国的留日美术女生——以日本私立女子美术学校江苏籍女生为主的考察 |
贺晓舟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3
|
美术学院的传承反叛精神和现实意义——由佩夫斯纳《美术学院的历史》所想 |
原天羽
|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
2016 |
0 |
|
4
|
“推什么,如何推”——刍议中国美术对外推介战略 |
卢云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5
|
西方人体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与转换--视觉艺术的视角 |
孔令伟
|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
2009 |
1
|
|
6
|
现代的传统主义者——论宗白华的艺术学观念 |
杨振宇
|
《文化艺术研究》
|
2010 |
0 |
|
7
|
当代的凯旋——关于“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的建筑 |
吕澎
|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8
|
图文与审美交融互证——简评何见平的《中国海报艺术史》 |
曹意强
|
《美术大观》
|
2022 |
0 |
|
9
|
长三角文化与黄宾虹艺术 |
章利国
|
《书画艺术》
|
2024 |
0 |
|
10
|
眼睛、知觉与主体性 20世纪初英国“中国艺术”论的经验阐释理路 |
刘一娴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1
|
形式与系统——论埃德加·温德“艺术问题”的建构 |
刘一娴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艺术史方法”——阿尔珀斯的教学实践与史学观念 |
喻盼瀛
|
《美术大观》
|
2024 |
0 |
|
13
|
国画艺术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应用 |
杜怀瑾
|
《天工》
|
2024 |
0 |
|
14
|
北宋初栴檀释迦瑞像的摹刻与吴越地区造像关系探微 |
张书彬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溪山清远:高居翰的宋画世界与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 |
张坚
|
《美术大观》
|
2022 |
3
|
|
16
|
语言的焦虑:从艺术史到视觉文化研究 |
杨振宇
|
《建筑与文化》
|
2011 |
1
|
|
17
|
文化铸魂医艺交融——诸乐三及其绘画艺术刍议 |
章利国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8
|
王绂隐居惠山时期交游考论 |
杜怀瑾
|
《中国书画》
|
2025 |
0 |
|
19
|
论缅甸早期室利差呾罗佛教造像的多源并存因素 |
张翔
|
《美术大观》
|
2025 |
0 |
|
20
|
滕固的艺术史学思想 |
孔令伟
|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