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性,电影的另一种可能——《出发》导演构思与阐述
1
作者 刘智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192,共1页
电影《出发》讲述1917年世界战火纷飞、中国军阀混战,临近师范毕业的学生毛泽东,在青春与迷茫的驱使下,携学长萧子升徒步千里、深入民间,探访世间万象与民生百态。从“把河滩当床,蓝天当帐幔,月亮当灯笼”的激情浪漫,到遭遇欺凌又心怀... 电影《出发》讲述1917年世界战火纷飞、中国军阀混战,临近师范毕业的学生毛泽东,在青春与迷茫的驱使下,携学长萧子升徒步千里、深入民间,探访世间万象与民生百态。从“把河滩当床,蓝天当帐幔,月亮当灯笼”的激情浪漫,到遭遇欺凌又心怀众生的冒险经历中,感受世间百姓的苟且与苦难,颠覆了以往的认知与价值观,萌发了青年毛泽东在中国大地上探寻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之道。影片用中国山水画卷与长镜头语言讲述了一段最具朴素性、最具朝圣感的成长之旅,呈现一部具有东方美学与道法自然的诗意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头语言 东方美学 军阀混战 导演构思 道法自然 救国救民 成长之旅 萧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镜头、镜头内部蒙太奇:电影《出发》的诗性建构
2
作者 闫博文 沈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4-169,共6页
近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影像语言上的探索上出现了一些转向影像感知与诗性表达。《出发》(2024)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借助长镜头与镜头内部蒙太奇构建了一种融合东方美学与历史感知的新型叙事结构。基于让·米特里的“镜头内部蒙... 近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影像语言上的探索上出现了一些转向影像感知与诗性表达。《出发》(2024)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借助长镜头与镜头内部蒙太奇构建了一种融合东方美学与历史感知的新型叙事结构。基于让·米特里的“镜头内部蒙太奇”理论,对《出发》的阐释:其一,空间叙事与主体行动如何借助长镜头生成“历史场所”的视觉节奏;其二,镜头内部构图如何在“多点透视”与“象征层叠”中形成感知结构;其三,节奏美学如何通过声音设计与人物身体书写,完成影像的“审美升维”。《出发》不仅实现了历史经验的视觉再造,也在感知结构上重构了主旋律诗性电影的语言伦理,展示出一种融合节奏性、象征性与身体性的东方诗性电影语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镜头 镜头内部蒙太奇 东方美学 诗性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历史,回望初心:电影《出发》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3
作者 田园 史晓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8-112,共5页
7月16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承办的“电影《出发》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共湖南... 7月16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承办的“电影《出发》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晓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潇湘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谷良;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金一斌等组织单位及影片出品方领导出席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家协会 分党组书记 专家研讨会 中国文联 集团党委书记 中国美术学院 党委委员 驻会副主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地形与卷轴时空:以朱利安“间距”理论重释《出发》的诗性影像构建
4
作者 谢瀚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9-163,共5页
借助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Fran ois Jullien)提出的“间距”与“去—相合”理论,探讨电影《出发》在影像语言与观看机制上的建构的东方诗性路径。影片通过水墨图式、非线性时间叙事与卷轴化空间构图,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图像... 借助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Fran ois Jullien)提出的“间距”与“去—相合”理论,探讨电影《出发》在影像语言与观看机制上的建构的东方诗性路径。影片通过水墨图式、非线性时间叙事与卷轴化空间构图,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图像—时间—身体”复合结构。从水墨影像与“虚时态”的节奏、地形空间与身体政治的生成机制、卷轴式构图与观看伦理的转向三个维度出发,发现该片在形式语言上对西方影像逻辑的“延异”,并以东方美学与哲学的交融方式,重构了人物、空间与观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发》 诗性影像 弗朗索瓦·朱利安 “间距” 东方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象嫁接与声景搭建:20世纪30年代万氏兄弟动画创作的跨媒介实践
5
作者 马玉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开始了有声动画的创作实践。从漫画图像到动画影像,从无声动画到有声动画,万氏兄弟在嫁接外来动画经验和电影声音媒介技术更迭的基础上实践着“中国式活动漫画”的创作目标...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开始了有声动画的创作实践。从漫画图像到动画影像,从无声动画到有声动画,万氏兄弟在嫁接外来动画经验和电影声音媒介技术更迭的基础上实践着“中国式活动漫画”的创作目标。本文从跨媒介的视听实践论述20世纪30年代万氏兄弟动画的跨文化改造。在这一时期追捧迪士尼动画的热潮中,万氏兄弟借鉴米老鼠的形象创设了“笑面猴”这一角色,并以其为核心展开漫画和有声动画实践,通过分析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短片《骆驼献舞》的配音方法,万氏兄弟学习“米老鼠式”的视听作法开掘本土有声动画的表现效果。在视觉的改造和让声音进入动画的实践中,万氏兄弟从画面和声音两个维度为自己的动画作品搭建起一套可被本土观众接受的叙事情境。万氏兄弟的动画混杂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现代都市生活的体验、民族主义的观念以及视觉与听觉媒介技术更迭的创作实践,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氏兄弟 有声动画 跨媒介 笑面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与行思:新主流电影《出发》的东方美学与摄影意志研究
6
作者 宓鑫君 《电影文学》 2025年第17期152-158,共7页
电影《出发》以青年毛泽东“穷游五县”的史实为基础,通过诗性视觉表达与类型融合实践,突破传统主旋律电影对伟人形象的程式化塑造,建立起一种“行走中思考”的东方影像哲学。《出发》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理念、空间观念与“游目骋... 电影《出发》以青年毛泽东“穷游五县”的史实为基础,通过诗性视觉表达与类型融合实践,突破传统主旋律电影对伟人形象的程式化塑造,建立起一种“行走中思考”的东方影像哲学。《出发》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理念、空间观念与“游目骋怀”的审美经验转译为现代电影语言,强调摄影在人物精神成长、信仰生成与叙事节奏控制中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影片通过类型重构与节奏留白,实现从“事件主导”向“精神景观”的叙事转向,展示出东方美学在视觉语法层面的当代表达力。《出发》在文化表达与国际传播中提供了一个具备本土哲学根基与美学创新张力的中国影像范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发》 新主流电影 东方美学 摄影意志 诗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