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栖居:从物性到灵性的未来家居生活设计范式研究》序言
1
作者 王昀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I0008-I0008,共1页
智能技术的广泛渗透正在重构家居空间的物质形态与社会意义。传统设计范式对“物”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功能与形式的层面,难以回应人们“诗意地栖居”的精神需求,这映射出智能时代设计的核心命题:如何通过技术赋能,突破工业文明时期的效率... 智能技术的广泛渗透正在重构家居空间的物质形态与社会意义。传统设计范式对“物”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功能与形式的层面,难以回应人们“诗意地栖居”的精神需求,这映射出智能时代设计的核心命题:如何通过技术赋能,突破工业文明时期的效率逻辑,重构人与空间的灵性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居空间 物性 智能技术 灵性 设计范式 诗意栖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刻材质表面微纹理的参数化单元设计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肖健 施明威 田荟婷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164,共7页
光刻工艺可在产品表面加工出纳米级微纹理并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但微纹理结构复杂、数据量大,常规建模方法和建模软件均不适用,需要研发针对性的设计技术。建立基于参数化单元的光刻微纹理设计方法,解决了网格划分、微单元参数映射、光... 光刻工艺可在产品表面加工出纳米级微纹理并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但微纹理结构复杂、数据量大,常规建模方法和建模软件均不适用,需要研发针对性的设计技术。建立基于参数化单元的光刻微纹理设计方法,解决了网格划分、微单元参数映射、光刻灰度掩膜生成、动态光效仿真及光效曲线组合等多种技术问题,实现了微纹理设计的建模和渲染两个关键功能;基于设计师常用的矢量绘图软件开发了原型系统,实现了上述功能的技术原型并构建了方便的设计师交互操作模式。应用测试表明:该方法体系可通过函数映射和图像映射完成多种形式的宏观光效设计,光效仿真可显著提高优化效率,减少打样次数,降低设计成本并丰富产品表面视觉设计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刻 微纹理设计 参数化单元 光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象表现观:在线技术交易系统创新设计方法研究》序言
3
作者 王昀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8-I0008,共1页
人们生活在技术与信息充的时代洪流中,尽管一直试图追寻对技术认知的透明性,但并非所有信息都能够被明确表征,大量信息仍不可读、不可解释。身处于可见与不可见之中,技术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被展示和观看。发于19世纪60年代的具象表现观不... 人们生活在技术与信息充的时代洪流中,尽管一直试图追寻对技术认知的透明性,但并非所有信息都能够被明确表征,大量信息仍不可读、不可解释。身处于可见与不可见之中,技术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被展示和观看。发于19世纪60年代的具象表现观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形式、语言或风格,更是一种认知事物、理解现实的全新方式。在具象表现观的导引下,技术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可认知的对象进行再现,更是对可观、可见、可感的事物进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方法 技术认知 时代洪流 透明性 序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体系的成长式儿童课桌椅创新设计研究
4
作者 王昀 陈枫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6,共7页
研究旨在设计一款基于共生体系的可成长式人体工学课桌椅,通过构建该模型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研究采用了一系列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和理论分析工具。首先,运用KJ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归类和分析,以确保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用户的... 研究旨在设计一款基于共生体系的可成长式人体工学课桌椅,通过构建该模型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研究采用了一系列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和理论分析工具。首先,运用KJ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归类和分析,以确保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多元化需求。随后,采用FAHP和QFD集成模型深入构建用户需求与设计要求之间的相关性关系。FAHP方法用于确定不同用户需求的权重,从而辨识出核心需求。QFD方法则转化这些需求为设计要求,确保设计解决方案的目标一致性和重点聚焦。面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矛盾和挑战,本研究进一步应用TRIZ理论提出了创新性解决策略,有效解决了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基于共生体系构建的成长式人体工学课桌椅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于舒适性、可调节性和美观性的需求,而且在环境适应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整合KJ法、FAHP/QFD集成模型和TRIZ理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论,不仅为可成长式家具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也为未来家具设计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家具设计 可成长式 模糊层次分析法 质量功能展开 共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模智能定孔疏通装置设计研究
5
作者 朱发运 王昀 +2 位作者 朱发兴 董月 陈肇麟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4-639,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环模模孔疏通中疏通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易损伤等问题,研发了环模智能定孔疏通装置。设计开发了定孔疏通机械手、下位机软硬件和上位机软。利用高磁导体的铁磁性及漏磁检测原理,将模孔定位疏通模块与霍尔效应检测算法相... 为了解决传统环模模孔疏通中疏通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易损伤等问题,研发了环模智能定孔疏通装置。设计开发了定孔疏通机械手、下位机软硬件和上位机软。利用高磁导体的铁磁性及漏磁检测原理,将模孔定位疏通模块与霍尔效应检测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对堵塞模孔的自动化检测及疏通,提高了模孔定位精度。实验表明,采用环模智能定孔疏通装置,疏通效率可达1 260个/h,模孔刮伤率低于0.15%,装置运行稳定,实现了堵塞环模的自动化定孔疏通。研究结果对金属模孔探测及疏通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模模孔 漏磁通量 霍尔效应 定孔疏通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