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艺术教育观念在美术学院中的转型——从《美术学院的历史》说起
1
作者 刘一娴 刘春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7期43-46,共4页
通过对比16-19世纪西方较为重要的五所美术学院之教学目的、方法与体系,试图从观念史的角度探讨不同历史语境中,艺术观赏者、赞助人以及艺术家自身对于艺术地位的认知,并同时关注艺术教育的必要性与怎样实施的问题,由此引申到艺术作品... 通过对比16-19世纪西方较为重要的五所美术学院之教学目的、方法与体系,试图从观念史的角度探讨不同历史语境中,艺术观赏者、赞助人以及艺术家自身对于艺术地位的认知,并同时关注艺术教育的必要性与怎样实施的问题,由此引申到艺术作品的质量与价值的判断标准在不同观念中所体现出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教学体系观念 趣味 《美术学院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中国的留日美术女生——以日本私立女子美术学校江苏籍女生为主的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贺晓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1,187,共5页
清末国人在日学习"美术"者,女性远多于男性。日本私立女子美术学校(私立女子美术大学之前身)为当时日本接受中国女生最多之学校,从光绪二十九年至辛亥革命,即1903年至1911年的九年,在该校留学的中国女性计61人左右,其著名者... 清末国人在日学习"美术"者,女性远多于男性。日本私立女子美术学校(私立女子美术大学之前身)为当时日本接受中国女生最多之学校,从光绪二十九年至辛亥革命,即1903年至1911年的九年,在该校留学的中国女性计61人左右,其著名者有何香凝等人。而留日女生多集中在私立学校,主要是受清廷于1905年9月诏令停止科举之影响——或伴其丈夫,或随其父兄而同往日本。她们的这段"美术先锋"历程,不能被我们所忽略或遗忘,而应尽力还原其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留学 何香凝 女子美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学院的传承反叛精神和现实意义——由佩夫斯纳《美术学院的历史》所想
3
作者 原天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7期91-92,共2页
美术史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的《美术学院的历史》记录了4个世纪艺术家的教育,从16世纪意大利开始,经路易十四时代、歌德时代和浪漫主义运动时期,直至自由主义的世纪,展现给读者一幅美术学院发展的生动画面。阅读此书,我们可以受到... 美术史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的《美术学院的历史》记录了4个世纪艺术家的教育,从16世纪意大利开始,经路易十四时代、歌德时代和浪漫主义运动时期,直至自由主义的世纪,展现给读者一幅美术学院发展的生动画面。阅读此书,我们可以受到一些启发:美术教育需要有作坊式、工匠式的性质;传承和反叛精神应始终贯穿着美术学院发展的历史。同时,一部好的史书本身便有现实意义:西方几个世纪以来美术学院的历史,对当今中国不及百年的美术学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学院的历史 传承 反叛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什么,如何推”——刍议中国美术对外推介战略
4
作者 卢云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术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占有独特地位。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艺术资本的选择性操纵,国内美术批评的资本化倾向,以及美术推介资源的分...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术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占有独特地位。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艺术资本的选择性操纵,国内美术批评的资本化倾向,以及美术推介资源的分散,中国美术在当前主要以某些特定的当代艺术作品呈现在国际视域中,且推介形式、媒介等均较为单一,推介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本文主要从"推什么、如何推"这个角度来探讨中国美术对外推介的制约因素与战略构想,以期在宏观维度给出中国美术对外推介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 对外推介 文化交流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的凯旋——关于“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的建筑
5
作者 吕澎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现代主义开启的解放,在当代艺术中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观念,使得人们面对变化与差异时更加具有包容的态度。2007年7月30日,都江堰市政府与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张培力、... 现代主义开启的解放,在当代艺术中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观念,使得人们面对变化与差异时更加具有包容的态度。2007年7月30日,都江堰市政府与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张培力、吴山专 8 位艺术家签订了合约,"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项目正式启动。与其他的美术馆不同,"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中专门设置了一座艺术研究所,在一个可能被称之为"中国的世纪"的最初10年里,"美术馆群"由中国建筑师来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 艺术家 建筑师 美术馆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初栴檀释迦瑞像的摹刻与吴越地区造像关系探微
6
作者 张书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1,I0002,共8页
北宋初日本僧人奝然的来华巡礼活动,是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目前学界对于奝然在台州摹刻栴檀释迦瑞像与北宋初年吴越地区佛教造像传统之间的联系,尚未给予足够关注。对日本清凉寺藏栴檀释迦像的具体造型特征及装藏胎内纳入品的... 北宋初日本僧人奝然的来华巡礼活动,是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目前学界对于奝然在台州摹刻栴檀释迦瑞像与北宋初年吴越地区佛教造像传统之间的联系,尚未给予足够关注。对日本清凉寺藏栴檀释迦像的具体造型特征及装藏胎内纳入品的深入分析,可以为理解中日佛教艺术交流与吴越地方造像风格的互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奝然 栴檀释迦瑞像 新昌大佛 吴越地区 髻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山清远:高居翰的宋画世界与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坚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0期28-38,共11页
高居翰的系列视频讲座《溪山清远: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采用通史叙事的模式,致力于把西周晚期至宋代画史的变迁“串联成了一种系统的论述”,即中国古代早期绘画从装饰转向对再现自然和“视觉逼真”(visual faithfulness)方法的持续探索... 高居翰的系列视频讲座《溪山清远: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采用通史叙事的模式,致力于把西周晚期至宋代画史的变迁“串联成了一种系统的论述”,即中国古代早期绘画从装饰转向对再现自然和“视觉逼真”(visual faithfulness)方法的持续探索,并在两宋时期达到巅峰,成为可比肩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另一个伟大的自然主义和再现绘画传统。高居翰为扩展和增强中国视觉艺术的世界影响力,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学术构想,旨在引导一种平常生活感知的通达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居翰 宋画 文人画 自然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人体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与转换--视觉艺术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孔令伟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1期17-21,共5页
人体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物理现象,有关人体的活动、人体的自我表达、人体的概念等等都反映了不同民族观察和思考客观世界的不同方式,这些方式在自然世界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文化宇宙。在此,有关人体的各种视觉形象为我们提供了直... 人体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物理现象,有关人体的活动、人体的自我表达、人体的概念等等都反映了不同民族观察和思考客观世界的不同方式,这些方式在自然世界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文化宇宙。在此,有关人体的各种视觉形象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认知模式。本文所讨论的人体知识主要指以下三方面内容:一,科学、解剖学意义上的人体;二,美学、象征意义上的人体;三,人种学、人类学意义上的人体。讨论的重点是欧洲文艺复兴、19世纪所形成的人体视觉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解剖 结构 种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的传统主义者——论宗白华的艺术学观念
9
作者 杨振宇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2期15-22,共8页
作为学科的美术史,其母语是德语,其具体写作则汲取了丰富人文资源融汇而成,尤其是18世纪晚期与19世纪早期康德以降的德国哲学美学。清季民初,德语世界的美术史及其相关的思想资源,渐被学人接受,并散见于各种著述。本文从德语美术史的背... 作为学科的美术史,其母语是德语,其具体写作则汲取了丰富人文资源融汇而成,尤其是18世纪晚期与19世纪早期康德以降的德国哲学美学。清季民初,德语世界的美术史及其相关的思想资源,渐被学人接受,并散见于各种著述。本文从德语美术史的背景出发,尝试分析宗白华和德语美术史传统的关系,阐述和反思宗白华先生所建构的"艺术学"体系和德语"艺术史"或"美术史"观念之间的差别及其问题,从而为民国时期的艺术理论提供一个理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主义 宗白华 艺术学 观念 Modern Theory 美术史 德语 哲学美学 艺术理论 思想资源 世纪 人文资源 清季民初 民国时期 艺术史 著述 学人 学科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绂隐居惠山时期交游考论
10
作者 杜怀瑾 《中国书画》 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
一、王绂生平概述.王绂,字孟端,号右石生、九龙山人,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生人,世居常州无锡县。王绂自幼聪慧,十岁便能作诗。成人后考中县庠弟子员。或许受祖辈世代隐居的影响,王绂没有续考功名,而是避居九龙山中,直至洪武戊午年(13... 一、王绂生平概述.王绂,字孟端,号右石生、九龙山人,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生人,世居常州无锡县。王绂自幼聪慧,十岁便能作诗。成人后考中县庠弟子员。或许受祖辈世代隐居的影响,王绂没有续考功名,而是避居九龙山中,直至洪武戊午年(1378)朝廷征用天下罢闲弟子员,王绂才授官赴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生 弟子员 九龙山 隐居 交游考 王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缅甸早期室利差呾罗佛教造像的多源并存因素
11
作者 张翔 《美术大观》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缅甸早期的佛教造像碑、造像柱留存较少,主要集中在室利差呾罗地区。造像题材反映此地同时流行南传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印度教。笔者通过对八件缅甸早期造像的分析,试图探索它们的多种艺术来源,即来自印度、柬埔寨暹粒地区甚至是犍... 缅甸早期的佛教造像碑、造像柱留存较少,主要集中在室利差呾罗地区。造像题材反映此地同时流行南传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印度教。笔者通过对八件缅甸早期造像的分析,试图探索它们的多种艺术来源,即来自印度、柬埔寨暹粒地区甚至是犍陀罗地区的造像主题及因素的影响,并且讨论形成缅甸早期佛教艺术的多源并存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早期 室利差呾罗 佛教造像 样式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文与审美交融互证——简评何见平的《中国海报艺术史》
12
作者 曹意强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本文以图像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图例,简单评价了何见平《中国海报艺术史》一书。文中对《中国海报艺术史》的研究内容、方法、结论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归纳,对其作者何见平进行了介绍,高度评价了《中国海报艺术史》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何见平 中国海报艺术史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与中国书画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蓓容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1期68-74,共7页
美术史学者经常以讨论艺术家及其作品为己任。围绕关心的主题,排比图像,进行分析,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模式。有些时候,文献只是故事的脚注或旁白,并且容易被常见的版本和内容范围约束。1倘如不以具体问题为目的来调查相关史料,事情可能会... 美术史学者经常以讨论艺术家及其作品为己任。围绕关心的主题,排比图像,进行分析,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模式。有些时候,文献只是故事的脚注或旁白,并且容易被常见的版本和内容范围约束。1倘如不以具体问题为目的来调查相关史料,事情可能会有所不同。随着知识边界的变化,即使原在其中的内容,也会因为角度转换而增添讨论的维度,有助于构建所见与所知相互推进的循环。本文将说明,文献问题远不只是文献学问题,它常常指向一门学科的观念史问题,应重新审视文献对书画史研究的意义;并将基于《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调研及选目工作所见书籍,利用文献学领域的相关成果,说明它有助于解决的四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 著录 知识 收藏 区域 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统一知识体的美术与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木春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1期96-98,共3页
设计学和美术学是专业分科不断细化的结果,其实设计学和美术学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是统一的知识体。设计和美术在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分离只是实践方向的分离,而它们的行动态度则带有相似的社会批判性质。二战后设计力求摆脱美术理论的影响... 设计学和美术学是专业分科不断细化的结果,其实设计学和美术学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是统一的知识体。设计和美术在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分离只是实践方向的分离,而它们的行动态度则带有相似的社会批判性质。二战后设计力求摆脱美术理论的影响,转而追求创建属于设计学自身的"准科学"理论。但是设计无法回避形式和价值评判这两大问题。美术史学科常常不拘于设计和美术之间人为的界限,为美术和设计共享的理论基础贡献新的知识。我们应当超越对专业化的执着,追求认知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 设计 学科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王占黑小说的叙事空间看现当代文学的城市经验变迁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晴 《写作》 2022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从《街道英雄》到《小花旦》,王占黑小说中的叙事空间蕴含着现当代文学中城市经验的变迁:从带着城市的洗礼对“乡土”的记录,到带着“乡土”的印记对城市的观察。处于城市边缘和缝隙中的公共空间,在小说家笔下构成了一个个具有意味的空... 从《街道英雄》到《小花旦》,王占黑小说中的叙事空间蕴含着现当代文学中城市经验的变迁:从带着城市的洗礼对“乡土”的记录,到带着“乡土”的印记对城市的观察。处于城市边缘和缝隙中的公共空间,在小说家笔下构成了一个个具有意味的空间意象系列,成为“英雄”游荡的“江湖”。小说中的叙事空间,既是地理空间的选择,也是心灵风景的演化;既是独特的生命体验,又呈现出一种时代的共性,接续并拓宽着现当代文学中的城市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占黑 叙事空间 城市文学 《小花旦》 《街道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现代建筑理念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16
作者 张冉 《艺术科技》 2012年第6期124-124,共1页
中国的传统建筑极富民族特色,而其建筑文化又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我们应当采取保护并继承创新的态度,但由于近年来,西方先进的建筑理论和新潮的建筑风格走进国门,我国的传统建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是颠覆... 中国的传统建筑极富民族特色,而其建筑文化又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我们应当采取保护并继承创新的态度,但由于近年来,西方先进的建筑理论和新潮的建筑风格走进国门,我国的传统建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是颠覆,在这样一个传统与创新的交叉点上,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来把握当今建筑的方向和走势显得尤为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西方建筑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睛、知觉与主体性 20世纪初英国“中国艺术”论的经验阐释理路
17
作者 刘一娴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3-91,共9页
20世纪初,在艺术批评家、东亚艺术史家劳伦斯?宾扬、罗杰?弗莱、喜龙仁等人的文本著述中,“中国艺术”的意义与内涵随着个人经验、19世纪末的经验史学完成了从形式向精神的理论迁移,并在知觉、心灵与经验三个层面浮动。“世纪末”,批判... 20世纪初,在艺术批评家、东亚艺术史家劳伦斯?宾扬、罗杰?弗莱、喜龙仁等人的文本著述中,“中国艺术”的意义与内涵随着个人经验、19世纪末的经验史学完成了从形式向精神的理论迁移,并在知觉、心灵与经验三个层面浮动。“世纪末”,批判资本主义极速发展导致的异化心理成为一种社会主流心态。本文将宾扬、弗莱、喜龙仁的著作视为其所处时代特有的一种经验式观察的表达,从形式美学的角度切入“主体性”概念,探讨东亚艺术史家如何在中国绘画手卷的形式组构与再现原则两种价值标准之间辗转,最终完善了以观赏经验与艺术创作主体性为核心参照的现代艺术批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史学 中国艺术 现代主义 艺术批评 鉴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太极笔法图探寻黄宾虹中国画笔墨创新之道
18
作者 陈岱为 《美术教育研究》 2017年第10期10-11,13,共3页
该文通过解读黄宾虹太极笔法图,探寻其对中国山水画笔墨的整合过程及对笔墨语言表现之见解。黄宾虹借书法之笔法,打破笔墨传统程式,并顺应笔墨对中国画技法的发展规律,将"一波三折"书法的语汇导入中国画的具体画法,为笔墨表... 该文通过解读黄宾虹太极笔法图,探寻其对中国山水画笔墨的整合过程及对笔墨语言表现之见解。黄宾虹借书法之笔法,打破笔墨传统程式,并顺应笔墨对中国画技法的发展规律,将"一波三折"书法的语汇导入中国画的具体画法,为笔墨表现提供了新的改革动力,完成了从传统中国文化内部破解中国画现代发展与创新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太极笔法图 引书入画 一波三折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史诗与自然风景——西方风景画的表现与中国山水画对比
19
作者 陈岱为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3期10-12,共3页
在艺术理论的导向下,西方风景画在画面上渲染英雄史诗式的风景,激发人们的激情,风景画艺术家也被这强大的传染力召唤,这种理想的英雄史诗古典传统在普桑的风景画中得以完善。而在中国山水画之中,文人画家更多的是在山水中以出世的态度修... 在艺术理论的导向下,西方风景画在画面上渲染英雄史诗式的风景,激发人们的激情,风景画艺术家也被这强大的传染力召唤,这种理想的英雄史诗古典传统在普桑的风景画中得以完善。而在中国山水画之中,文人画家更多的是在山水中以出世的态度修行,期望在山水间获得更多生命的感悟,传递自然带给人的精神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画 英雄史诗 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沈氏野竹斋抄本《画鉴》研究
20
作者 陈泽亮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18期37-40,共4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沈氏野竹斋抄本《画鉴》中有多处题跋和多方收藏印。该文从抄本的题跋、钤印、著录等原始资料入手,结合文献考察此卷的流传和收藏过程,并纠正了前人部分著述错误。
关键词 野竹斋 沈与文 画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