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等温结晶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森林 梁伯润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1-5,共5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玻璃纤维、碳纤维、Kevlar 浆粕等增强纤维对PET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能促进PET的结晶,其效果与纤维种类有关,以碳纤维最好,Kevlar浆粕次之;玻璃纤维最差.同时还比较了等离子处理增强纤...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玻璃纤维、碳纤维、Kevlar 浆粕等增强纤维对PET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能促进PET的结晶,其效果与纤维种类有关,以碳纤维最好,Kevlar浆粕次之;玻璃纤维最差.同时还比较了等离子处理增强纤维及成核剂对PET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体系的结晶形态研究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没有改变PET的结晶形态,但纤维表面的晶核密度比基体大而形成一层柱状的微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等温结晶 工程塑料 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Ⅱ碳化硅纤维的结构和形变行为
2
作者 杨序纲 王依民 谢涵坤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15-20,共6页
所研究的碳化硅纤维具有多晶结构,主要含有结晶态的SiC,石墨态的碳和无定形的SiO_2。来自石墨的两个拉曼(Raman)峰(1600cm~(-1)和 1350cm~(-1))和来自 SiC的拉曼峰(835cm~(-1))的位置都时纤维形变役感。1600 cm~(-1)和1350cm~(-1)... 所研究的碳化硅纤维具有多晶结构,主要含有结晶态的SiC,石墨态的碳和无定形的SiO_2。来自石墨的两个拉曼(Raman)峰(1600cm~(-1)和 1350cm~(-1))和来自 SiC的拉曼峰(835cm~(-1))的位置都时纤维形变役感。1600 cm~(-1)和1350cm~(-1)峰位置的偏移与纤维拉伸应变有近似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纤维 结构 形变 陶瓷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加工的新型高分子共混材料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膺 杨序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10,共5页
3类新型丙烯酸酯/聚脲共混物已通过反应性加工研制成功。用反应注射成型加工方法,使反应速度极快的聚脲和反应速度缓慢的丙烯酸酯相互补偿,产生均匀的共混物材料。强烈的链间相互穿透网络的形成极大地抑制了宏观相分离。采用绝热温... 3类新型丙烯酸酯/聚脲共混物已通过反应性加工研制成功。用反应注射成型加工方法,使反应速度极快的聚脲和反应速度缓慢的丙烯酸酯相互补偿,产生均匀的共混物材料。强烈的链间相互穿透网络的形成极大地抑制了宏观相分离。采用绝热温升方法研究了其反应动力学,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组成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化学性质对混合质量影响很大。不充分的混合导致壳-核结构,组成物的序列反应不利于相互穿透网络的形成,而同步反应将产生强的相间混合,得到精细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加工 共混物 动力学 相分离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国康 扬佳庆 顾利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3,共3页
采用直接酯化缩聚合成工艺自制新型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 。详细讨论了聚合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析表征了PTT 的结构,并将结果同PBT和PET 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酯化反应转化率... 采用直接酯化缩聚合成工艺自制新型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 。详细讨论了聚合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析表征了PTT 的结构,并将结果同PBT和PET 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酯化反应转化率达到80 % 左右开始进行缩聚反应有利于减少副产物,同时也不会影响制得合格的PTT 树脂:在PBT 大分子链节中的( - CH2) 数是PET 的2 .04 倍,是PTT 的1.34 倍;PTT 大分子链节中的( - CH2) 数是PET 的1 .52 倍。因此PTT 大分子链的柔顺性在PBT 和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 丙二醇酯 合成 结构 表征 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酪素接枝共聚物形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董擎之 顾利霞 Youlu Hsieh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3-145,共3页
采用广角 X光衍射 (WAXD)、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差示扫描量热 (DSC)等方法 ,对丙烯腈 -酪素接枝共聚物 (AN- g- Casein)的形态结构、构象、序态及特征放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接枝共聚物中酪素主要以无定形存在 ;接... 采用广角 X光衍射 (WAXD)、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差示扫描量热 (DSC)等方法 ,对丙烯腈 -酪素接枝共聚物 (AN- g- Casein)的形态结构、构象、序态及特征放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接枝共聚物中酪素主要以无定形存在 ;接枝前酪素大多以 β折叠构象存在 ,接枝后酪素转变为以无规线团及 α螺旋构象存在于接枝共聚物中 ;溶胀 DSC表明 ,以准晶存在于接枝共聚物中的支链聚丙烯腈 (PAN) ,其序态随酪素含量的增多而略有降低 ,且序态分布随酪素含量增高而变宽 ,接枝共聚物热性能的研究发现 ,在 2 2 0~ 330℃间产生的放热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酪素 接枝共聚 形态结构 构象 序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旦丙纶针织物湿舒适性研究——常规客观试验方法测试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俊 张渭源 +2 位作者 王云仪 陈稀 朱瑞意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10,共10页
针对国内新近研制开发的细旦丙纶纤维,本文依据服装舒适性理论,运用常规客观测试方法,对细旦丙纶针织物的液态水传递能力、液态水保持能力、透气性能,放湿干燥性能进行了探讨,最后用灰色聚类判别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 丙纶 针织物 湿传递 舒适性 客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氨酯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子鹏 顾利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23-23,共1页
本文综述了目前开发的可生物降解聚氨酯的合成及其降解机理,
关键词 生物降解 聚氨酯 降解机理 降解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缠结对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特性粘度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朱德杰 胡盼盼 +2 位作者 赵炯心 吴承训 钱宝钧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在以粘度法测定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POlyacrylonitrile,以下简称UHMWPAN)分子量时发现,在溶解完全的用于测定特性粘度的UHMWPAN二甲基甲酰胺(DMF)稀溶液中,大分子链间保留着未被溶剂舒解的“天生缠结”(Inbo... 在以粘度法测定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POlyacrylonitrile,以下简称UHMWPAN)分子量时发现,在溶解完全的用于测定特性粘度的UHMWPAN二甲基甲酰胺(DMF)稀溶液中,大分子链间保留着未被溶剂舒解的“天生缠结”(Inborn Entanglement),使所测特性粘度和表观分子量偏大.天生缠结是高聚物在聚合过程产生,它在稀溶液中保留的数量受到溶解和溶液处理条件等因素影响,通过机械剪切,可在无机械降解状态下完全解除大分子链间的天生缠结,得到没有缠结影响的正确特性粘度和分子量,由此确立UHMWPAN特性粘度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 聚丙烯腈纤维 缠结 特性 粘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对AN-MA共聚物膜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裴玉新 徐又一 王庆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0-136,共7页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丙烯腈-马来酸酐共聚物膜进行表面改性,运用FTIR-ATR技术定性分析了处理后共聚物膜表面发生的化学变化,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条件(电压、系统压力、处理时间、气氛及膜态等)对共聚物膜的水通量及肌酐...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丙烯腈-马来酸酐共聚物膜进行表面改性,运用FTIR-ATR技术定性分析了处理后共聚物膜表面发生的化学变化,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条件(电压、系统压力、处理时间、气氛及膜态等)对共聚物膜的水通量及肌酐和尿素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等离子体处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共聚物膜 低温 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胶基碳纤维原丝结构对碳丝性质的影响——原丝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依民 杨序纲 陈惠芳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32-37,共6页
用电镜、纤维热机械仪、X光仪对不同来源的粘胶基碳纤维原丝及其碳丝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原丝形态对所得碳纤维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原丝形态结构的均匀性,如微孔、微裂缝等对碳纤维质量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 原丝 碳纤维 性质 结构 粘胶基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法合成高分子量PAN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林 王伟俊 杨明远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1997年第4期7-9,共3页
讨论了悬浮聚合制备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的反应机理,研究了悬浮聚合的工艺条件及其对高聚物重均分子量的影响。
关键词 悬浮聚合 聚丙烯腈 高分子量 纺丝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Vectra A900共混物的流变及诱导结晶行为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敬红 梁伯润 +1 位作者 余木火 刘斌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26-31,共6页
对PET/Vectra A900(TLCP)共混体系的流变与结晶诱导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TLCP的流变行为与组成密切有关,高TLCP含量(30wt.%)的流体呈现与纯LCP相似的非牛顿流体特征并存在一定的屈服应力;低TLCP含量(5wt.%)的共混物流体则相... 对PET/Vectra A900(TLCP)共混体系的流变与结晶诱导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TLCP的流变行为与组成密切有关,高TLCP含量(30wt.%)的流体呈现与纯LCP相似的非牛顿流体特征并存在一定的屈服应力;低TLCP含量(5wt.%)的共混物流体则相似于纯PET的近牛顿流体的特征,但粘度有所降低,介于中间的组成随切变速率的变化呈现两个区域的流动特征。对共混体系法向应力的测定表明:第一法向应力差负值的出现与测试条件有关。在剪切条件下,由于TLCP的诱导作用,使PET在熔体状态下出现了结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酯 流变行为 共混体系 液晶共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I与聚丁二醇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裴玉新 王庆瑞 魏柳荷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4-40,共7页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聚丁二醇(PTMG)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于环已酮中反应生成脂肪族聚氨酯的反应动力学,求出了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并确定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 二异氰酸酯 聚丁二醇 反应动力学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性液晶共聚酯(60PHB/PET)和聚酰胺6(PA6)的原位复合增容的研究
14
作者 关桂荷 汪向红 章悦庭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0-17,共8页
在热致液晶性60PHB/PET共聚酯(LCP)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体系中引入了增容剂;讨论了增容剂对PA6/LCP原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界面性能、结晶行为、流变行为,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聚酰胺 原位复合 增容剂 增强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法全密度聚乙烯高效催化剂研究──加压搅拌床乙烯气相聚合及应用
15
作者 万锕俊 王海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6年第1期64-68,共5页
建立搅拌床加压装置,研究了两种新型高活性催化剂催化乙烯气相聚合;研究了聚合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聚合产物的颗粒形态、加压聚合反应动力学,表明新型催化剂对乙烯气相聚合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采... 建立搅拌床加压装置,研究了两种新型高活性催化剂催化乙烯气相聚合;研究了聚合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聚合产物的颗粒形态、加压聚合反应动力学,表明新型催化剂对乙烯气相聚合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采用搅拌床装置及有关工艺可有效地评价乙烯气相聚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聚合 催化剂 加压 搅拌床 气相法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千里 顾利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8-30,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在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以及电池组装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锂电池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锂电池 电极材料 聚合物 固体电解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