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地质适应性配刀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夏毅敏 罗德志 周喜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2-1236,共5页
针对盾构地质适应性配刀的复杂与模糊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地质适应性配刀方法。确定了影响刀盘配刀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岩层抗压强度和岩层完整程度,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刀具对岩层抗压强度和完整程度的模糊适... 针对盾构地质适应性配刀的复杂与模糊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地质适应性配刀方法。确定了影响刀盘配刀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岩层抗压强度和岩层完整程度,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刀具对岩层抗压强度和完整程度的模糊适应关系及适应性隶属度函数,并建立了相应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地质适应性配刀方法对某地层(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75 MPa,RQD=66%)进行配刀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采用单刃滚刀对该种地层进行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地质适应性 配刀 模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盲测点测量模型的研究
2
作者 刘彬 赵武 蒋金水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解决轧机主传动系统实际测试中不可测点处物理参数测取的难题,构造了一类连续轴段质量扭振分析模型,并推导出轴段上盲测点处的扭振参数计算公式。通过把实测点的测试数据代入盲测点计算公式,可计算盲测点的振动参数。轧机实际现场扭... 为解决轧机主传动系统实际测试中不可测点处物理参数测取的难题,构造了一类连续轴段质量扭振分析模型,并推导出轴段上盲测点处的扭振参数计算公式。通过把实测点的测试数据代入盲测点计算公式,可计算盲测点的振动参数。轧机实际现场扭矩测试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这为轧机现场监测中一些不易布置传感器关键点处的物理量测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编制程序可以实现轧机在线系统监测和故障分析,从而确保轧机正常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轧机主传动系统 扭振 盲测点 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振信号拓扑网络的轧机动态扭矩测量 被引量:3
3
作者 时培明 刘彬 +2 位作者 赵武 韩东颖 蒋金水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5-369,共5页
为解决实际测试中轧机传动系统关键点处动态扭矩不易同时测量的难题,提出一种扭振信号拓扑网络的轧机动态扭矩测量方法。通过把扭振计算的力矩和转角位移看作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依据拓扑思想,建立信号之间的扭振信号拓扑网络模型。把... 为解决实际测试中轧机传动系统关键点处动态扭矩不易同时测量的难题,提出一种扭振信号拓扑网络的轧机动态扭矩测量方法。通过把扭振计算的力矩和转角位移看作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依据拓扑思想,建立信号之间的扭振信号拓扑网络模型。把有限实测点的测试数据代入扭振信号拓扑网络模型,可获得传动系统中其它关键点处的扭振参数值。轧机实际现场扭矩测试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这为轧机现场监测中不易同时布置传感器且非同轴的关键测点的振动参量获取提供了有效方法。通过编制程序可以实现轧机扭振在线监测和故障分析,从而保证轧机正常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扭矩测量 轧机传动系统 扭振 拓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补偿阀在液压系统上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明堂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0,共2页
压力补偿阀在液压系统上应用孙明堂1前言压力补偿阀是国外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元件。众所周知,常规节流元件在进出油口压差不变时,节流元件方能在设定的流量下工作,如果节流元件出口侧负载发生变化、或进口压力发生变化,也即节流... 压力补偿阀在液压系统上应用孙明堂1前言压力补偿阀是国外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元件。众所周知,常规节流元件在进出油口压差不变时,节流元件方能在设定的流量下工作,如果节流元件出口侧负载发生变化、或进口压力发生变化,也即节流元件前后压差发生变化,通过节流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补偿阀 液压系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高压分离器筒节黑皮修复方案的选择
5
作者 魏刚 董方亮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54,共5页
加氢设备制造过程中,经常遇到受压元件表面大面积锻造黑皮的现象,但是能够修复回用的事例未见报导。本文探讨了热高分黑皮筒节修复回用的三种典型方案,介绍了现场修复的关键工序和要点,对今后类似质量问题的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加氢设备 筒节 黑皮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对称刚塑性问题无网格法及其应用
6
作者 张海霞 袁国明 肖宏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介绍了无网格再生核质点法(RKPM)的基本原理,并编制了刚塑性轴对称问题的无网格法程序。采用编制的程序以圆柱体的镦粗过程为例,分析了尺寸因子、权函数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与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模拟结果的比较,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介绍了无网格再生核质点法(RKPM)的基本原理,并编制了刚塑性轴对称问题的无网格法程序。采用编制的程序以圆柱体的镦粗过程为例,分析了尺寸因子、权函数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与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模拟结果的比较,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法 再生核质点法 轴对称问题 镦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钢机油膜轴承用润滑油的使用与维护
7
作者 陈玉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3-54,共2页
油膜轴承以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摩擦系数低等诸多优点,而广泛的用于大型轧钢机上,其油膜厚度均在10~40μm之间,特别是低速重载运转时,油膜会更薄。因此,要求润滑油的技术性能必须是粘度大,粘度指数高,无酸、无硫、无其它任何杂质... 油膜轴承以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摩擦系数低等诸多优点,而广泛的用于大型轧钢机上,其油膜厚度均在10~40μm之间,特别是低速重载运转时,油膜会更薄。因此,要求润滑油的技术性能必须是粘度大,粘度指数高,无酸、无硫、无其它任何杂质和污物;它不仅具有高的抗氧化、抗剪切、抗腐蚀性能;而且,这种油极易与水和其它杂质分离,有极好的抗氧化性能。但是,要使轧钢机油膜轴承能够正常运转,仅有高质量的润滑油还不够,必须严格管理,合理使用与正确维护,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技术特性。本文就介绍在管理、使用和维护润滑油中所积累的经验供有关人员参考。 1.严格控制润滑油的品种 轧钢机油膜轴承用润滑油的品种是在轴承设计时就已确定的,它与轴承承受的载荷、转速等各参数是互相匹配的,如果在使用时改换油的品种,那就使轴承各个参数间配合关系失去了平衡,从而导致了轴承的承载能力下降甚至失效。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机 油膜轴承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机液压系统用工作介质的选择
8
作者 李士学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7-33,共7页
通过介绍液压系统用工作介质及其性能比较,阐述了国内外对连铸机液压系统用工作介质选择的观点。
关键词 连铸机 工作介质 液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