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醇亲王奕譞隐执朝政的方式与限度
1
作者 刘文华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光绪十年甲申易枢后,醇亲王奕譞奉懿旨与军机处商办紧要事件,有人称之为“隐执朝政”。经梳理分析,醇亲王参与政务处理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奉懿旨与议重要政事,二是政事交由神机营、海军衙门议复,三是重要折件“过府”。醇亲王意见、... 光绪十年甲申易枢后,醇亲王奕譞奉懿旨与军机处商办紧要事件,有人称之为“隐执朝政”。经梳理分析,醇亲王参与政务处理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奉懿旨与议重要政事,二是政事交由神机营、海军衙门议复,三是重要折件“过府”。醇亲王意见、建议上达的方式亦有三种,一是召见时面奏,二是呈递奏折,三是致函军机大臣转奏。由此,可对光绪十年至十六年期间清廷的中枢权力运作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可推知醇亲王隐执朝政是有一定限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亲王奕譞 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 晚清政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丞参设置与清末官制改革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文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各部丞参是清末新政时新设官职。它始于光绪二十七年外务部的设立,随后在新设的商部、巡警部、学部中得到推广,最终在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官制改革”中得到确认,在各部普遍设立。丞参的职掌大致是承上启下,统筹全局,辅佐堂官处置部内事... 各部丞参是清末新政时新设官职。它始于光绪二十七年外务部的设立,随后在新设的商部、巡警部、学部中得到推广,最终在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官制改革”中得到确认,在各部普遍设立。丞参的职掌大致是承上启下,统筹全局,辅佐堂官处置部内事务。从功能上来说,丞参的设置是完善部制的要求,符合了行政近代化的潮流。但是,由于在丞参选任中存在贪污受贿、裙带关系、派系汲引等种种严重的腐败行为,丞参逐渐成为众矢之的,加上新内官制改革的推进,丞参陷入激烈的存废之争。不过,民国初年颁布的《各部官制通则》依然保留丞参之职(总务厅),这表明了丞参之设的近代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丞参 清末新政 内官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与奏折制度变迁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文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7,共9页
庚子事变爆发后,两宫西逃至西安,军机处奏准全面暂行改题为奏,接着,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了暂行改题为奏方案。光绪二十七年八月,清廷颁布废除题本、改题为奏上谕,之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执行办法。改题为奏之后,外省奏折数... 庚子事变爆发后,两宫西逃至西安,军机处奏准全面暂行改题为奏,接着,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了暂行改题为奏方案。光绪二十七年八月,清廷颁布废除题本、改题为奏上谕,之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执行办法。改题为奏之后,外省奏折数量大增,加重了皇帝处理折件的负担,并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宣统二年,宪政编查馆提请各省循例具奏事件改咨各部,得到了摄政王的部分批准。随后,在内阁官制的拟订中,奏事权问题成为重要的争议点。宣统三年下半年,责任内阁成立后,与各部酝酿重要事件须经阁议,并缩小各部具奏事件范围。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内阁成立,更是垄断奏事权,清朝皇权名存实亡。清末新政的迅速推进,导致奏折制度的快速变革,甚至动摇了皇权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奏折 奏事权 皇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