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站在轨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1
作者 石佳卉 王冀莲 +1 位作者 徐嘉 杜辉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0-388,共9页
随着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在轨任务不断增多、国际合作逐步展开以及轨道环境日益复杂,空间站系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挑战,在轨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已刻不容缓。在总结国外载人空间系统在轨安全保障能力演化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 随着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在轨任务不断增多、国际合作逐步展开以及轨道环境日益复杂,空间站系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挑战,在轨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已刻不容缓。在总结国外载人空间系统在轨安全保障能力演化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空间站重大工程实际情况,开展空间站在轨安全需求分析,提出安全保障体系构成与协同运行方案;创新性提出法律制度、运行管理及装备技术等方面协同一致、高效可行的体系发展建议,为中国空间站系统在轨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安全 在轨安全保障 在轨运行法律制度 安全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科研站能源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辉 董珂琪 姚伟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3-434,共12页
月面能源是月球科研站建设和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分析了月球科研站的能源特点与需求,包括大功率、多样化的能源需求,长寿命、高可靠、昼夜不间断的供能要求,以及月球环境的适应性要求;重点分析太阳能光伏+储能电池、太阳能光热利用、月... 月面能源是月球科研站建设和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分析了月球科研站的能源特点与需求,包括大功率、多样化的能源需求,长寿命、高可靠、昼夜不间断的供能要求,以及月球环境的适应性要求;重点分析太阳能光伏+储能电池、太阳能光热利用、月面核能、再生燃料电池等月面能源技术在月球科研站中的应用优势、限制条件及发展建议,并对各能源系统进行了比较,进而提出了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构架,为未来月球科研站能源设计和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月球科研站 能源技术 能源系统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玉芬 华跃进 +7 位作者 李一良 孙野青 姚伟 郑慧琼 郝记华 应见喜 陈宇综 田兵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9,共13页
空间生命学科是一门致力于研究在空间环境条件下生命起源、演化及其分布,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该学科从理论和实验两个层面深入探讨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机制,同时也探索地外天体生命的宜居性、存在形式等基本科学问题.随着中国空间站... 空间生命学科是一门致力于研究在空间环境条件下生命起源、演化及其分布,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该学科从理论和实验两个层面深入探讨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机制,同时也探索地外天体生命的宜居性、存在形式等基本科学问题.随着中国空间站、嫦娥工程和天问系列等大科学计划的实施,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本文对空间生命领域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梳理,提炼出了中国未来空间生命学科的重点发展领域,并针对学科布局进行优化,旨在推动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 生命起源 生命探索 发展态势 战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高压大功率电力传输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15
4
作者 侯欣宾 王立 +2 位作者 李庆民 王健 刘吉臻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385-3395,共11页
建立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太阳能,更能为国家提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储备,对于保证中国的能源独立与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面向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空间高压大功率电... 建立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太阳能,更能为国家提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储备,对于保证中国的能源独立与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面向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空间高压大功率电力传输需求,本文论述空间电能传输与管理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梳理有待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与核心关键技术,为未来深化研究指明方向。提出现阶段制约太空高压电力传输与能量管理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材料和器件,分析空间辐射环境对于空间电力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其辐射防护需求,最后明确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为开拓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空间电力传输与管理 空间辐射环境 材料与器件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董士伟 侯欣宾 王薪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102,共12页
微波能量传输设计与验证是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各阶段的核心工作,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则是微波能量传输的关键环节。目前的反向波束控制研究都基于微波能量发射阵列具有理想型面的前提,没有考虑空间环境中微波能量发射阵列结构模块... 微波能量传输设计与验证是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各阶段的核心工作,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则是微波能量传输的关键环节。目前的反向波束控制研究都基于微波能量发射阵列具有理想型面的前提,没有考虑空间环境中微波能量发射阵列结构模块发生位置和姿态偏差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4个阶段任务,分析了结构模块姿位偏差对整流阵列处功率密度和波束指向误差带来的影响。在已经验证的软件化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基础上,结合结构模块姿位偏差校正,提出了基于相位补偿的反向波束控制技术,并对校正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基于相位补偿的反向波束控制技术对微波能量发射阵列结构模块姿位偏差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校正能力。文章可以为微波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和研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微波能量传输 反向波束控制 功率密度 指向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关键材料技术需求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高鸿 樊彦艳 +4 位作者 王立 刘自立 何端鹏 于利夫 文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7-22,共6页
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作为可再生空间能源系统,需要基于大型展开结构与控制技术、高效太阳能转化技术、超大功率电力传输与管理技术、远距离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轨组装与维护技术等多种关键技术协同应用进... 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作为可再生空间能源系统,需要基于大型展开结构与控制技术、高效太阳能转化技术、超大功率电力传输与管理技术、远距离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轨组装与维护技术等多种关键技术协同应用进行构建。材料技术作为上述各类关键技术中最基础的技术支撑,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空间太阳能电站建设难点,阐释了大尺寸桁架、柔性太阳能电池、超大功率导电旋转关节、在轨原位制造等关键技术对轻量化、柔性化、智能化新材料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关键材料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燃料电池金属钛表面复合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马文彬 张辉 +1 位作者 姚伟 蒋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金属Ti因其密度小(仅为不锈钢的0.6倍)和比强度高等特点,是轻量化空间燃料电池金属板材料的首要选择,但其在弱酸性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容易被腐蚀。为了改善金属Ti双极板耐蚀性,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金属Ti表面制备了由Ti过渡层及TiN表层... 金属Ti因其密度小(仅为不锈钢的0.6倍)和比强度高等特点,是轻量化空间燃料电池金属板材料的首要选择,但其在弱酸性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容易被腐蚀。为了改善金属Ti双极板耐蚀性,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金属Ti表面制备了由Ti过渡层及TiN表层构成的Ti/TiN复合涂层,研究制备工艺参数对Ti/TiN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力学、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涂层的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的相组成,利用纳米压痕仪评价涂层的力学性能,利用电化学工作站评价涂层在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工作环境下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后的Ti/TiN复合涂层具有优异的表面质量和良好的耐蚀性,腐蚀电流密度为6.383μA/cm^(2),是金属Ti腐蚀电流密度的0.6倍,Ti/TiN复合涂层显著提高了金属Ti的耐蚀性,可为空间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Ti/TiN复合涂层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兴华 侯欣宾 +1 位作者 王立 闫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共12页
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是指能够在轨道上将太阳能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有效采集、转化并传输到地面,再转化成为电能供地面使用的系统。聚光是空间太阳能收集的途径之一,多种SSPS方案采用了聚光方式。文章介绍了... 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是指能够在轨道上将太阳能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有效采集、转化并传输到地面,再转化成为电能供地面使用的系统。聚光是空间太阳能收集的途径之一,多种SSPS方案采用了聚光方式。文章介绍了聚光式SSPS的研究现状,对现有SSPS方案中的不同聚光技术方案进行了综述分析,将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技术划分为3个层次,总结成4种模式,详细分析了每种模式的优点与技术难点,并对聚光式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太阳能 聚光 电力管理 姿态控制 热控 太阳光泵浦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驻人基地研究综述与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泽旭 袁帅 +7 位作者 潘文特 杨强 程昆林 李丽芳 徐绯 陈蓉 王庆功 郑博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469,M0001,M0002,共17页
对国内外驻人月球基地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综述。梳理国内外月球探索与月球基地研究的标志性事件和成果,探讨并凝练了月球基地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位于月球极区的驻人基地总体规划方案和六大系统组成,并从月... 对国内外驻人月球基地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综述。梳理国内外月球探索与月球基地研究的标志性事件和成果,探讨并凝练了月球基地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位于月球极区的驻人基地总体规划方案和六大系统组成,并从月球资源探测与开发、能源利用与环控、生命与健康、月面通信与智能技术、运载与交通以及运维和模拟等层面提炼出多项关键技术,基于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月球基地建设的实际需求,总结其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未来驻人月球基地的建设与运维提供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驻人基地 总体设想 关键技术 发展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变色涂层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维春 李志 陈新龙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热致变色涂层技术是航天器热控分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于未来航天器执行多任务、适应空间复杂多变的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航天器热控对热致变色涂层技术的需求,介绍了热致变色涂层的技术原理和国内外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 热致变色涂层技术是航天器热控分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于未来航天器执行多任务、适应空间复杂多变的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航天器热控对热致变色涂层技术的需求,介绍了热致变色涂层的技术原理和国内外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热致变色涂层技术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并对我国热致变色涂层技术的后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变色 涂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自然能飞行的临近空间浮空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耀 姚伟 +2 位作者 王超 吕晓辰 马蓉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5,共6页
为实现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持久区域驻留和机动飞行,文章所研究的一种利用自然能飞行的临近空间浮空器利用自然界的热能和风能,通过简易可行的技术手段实现飞行高度和轨迹的控制,有望解决临近空间浮空器面临的能源问题和热问题。文章介绍... 为实现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持久区域驻留和机动飞行,文章所研究的一种利用自然能飞行的临近空间浮空器利用自然界的热能和风能,通过简易可行的技术手段实现飞行高度和轨迹的控制,有望解决临近空间浮空器面临的能源问题和热问题。文章介绍了该新型浮空器的系统组成和主要特点,分析了该新型浮空器在设计最大运行高度处的浮重平衡,进行了系统设计参数的分析。该新型浮空器由超热空气和氦气提供浮力,计算结果表明氦气囊所占比例越大,所需的浮空器半径越小,且随着设计最大运行高度的升高及超热值的减小,所需的浮空器半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浮空器 准零风层 浮重平衡 系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方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侯欣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3-69,共7页
通过对于目前已提出的十几个典型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方案的研究(包括NASA提出的1979 SPS参考模型、太阳塔模型、太阳盘模型、集成对称聚光概念、算盘概念,日本提出的SPS2000、SPS2001、绳系SPS、激光无线传输SPS概念以及ESA提出的太... 通过对于目前已提出的十几个典型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方案的研究(包括NASA提出的1979 SPS参考模型、太阳塔模型、太阳盘模型、集成对称聚光概念、算盘概念,日本提出的SPS2000、SPS2001、绳系SPS、激光无线传输SPS概念以及ESA提出的太阳帆塔SPS概念),从运行轨道、结构型式、太阳能发电技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以及电源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优缺点比较,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 空间电站 概念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洞穴的月球基地研究
13
作者 李林凌 刘金刚 +7 位作者 侯宇葵 刘卫 李明富 尹硕辉 王磊 许梦川 彭兢 孙泽洲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8,共10页
系统性调研了国内外洞穴月球基地相关政策、计划及具体项目,重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现有差距。基于国内外月球探测的影像信息及洞穴月球基地概念研究成果,梳理了洞穴月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构想。基于洞穴的独特优势(如温度适宜... 系统性调研了国内外洞穴月球基地相关政策、计划及具体项目,重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现有差距。基于国内外月球探测的影像信息及洞穴月球基地概念研究成果,梳理了洞穴月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构想。基于洞穴的独特优势(如温度适宜、辐射低、月尘少等)以及月球基地建设的难易程度等客观条件,对多种洞穴月球基地构想进行了定性分析。各类月球基地构型均展现出独特优势:以陨石坑改造为基础的洞穴月球基地,充分利用了月球表面的天然地形,结合了自然结构特点和人工改造需求,具有显著的原位资源利用优势。无论是无人还是载人洞穴月球基地,都将经历月球探测、月面选址、基地建设和基地应用四个关键战略阶段。尽管通过已发射的月球轨道探测器和月面探测器等手段获取了大量月球影像,但当前对月球表面的探测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为洞穴月球基地建设的“选址”工作提供更有力支撑;同时,亟需加快研制月球基地建设关键设备,为无人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实施工具,确保“建基”任务的顺利推进,尽早实现洞穴月球基地的“用洞”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基地 洞穴 探测 选址 建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狼群优化的卫星集群对空间目标围捕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彦昊 佘浩平 +2 位作者 蒙波 黄剑斌 黄良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63-3871,共9页
卫星集群对空间目标形成围捕态势是空间轨道竞争的重要一环,利于卫星集群对目标实施全方位强实时探测感知、多角度追逃博弈。现有研究多基于微分对策理论求解一追一逃博弈模型,星群协同配合实现围捕则是研究难点。针对由卫星集群围捕空... 卫星集群对空间目标形成围捕态势是空间轨道竞争的重要一环,利于卫星集群对目标实施全方位强实时探测感知、多角度追逃博弈。现有研究多基于微分对策理论求解一追一逃博弈模型,星群协同配合实现围捕则是研究难点。针对由卫星集群围捕空间目标这一难题,提出了基于狼群优化算法的空间目标围捕方法。将围捕任务总时长离散为多个决策周期,设计了综合考虑集群位置分布、合围态势、燃料消耗与安全防撞的适应度函数,通过对每个决策周期卫星集群内各星推力矢量的协同优化,控制卫星集群接近空间目标并近似均布在以目标为球心的球面上。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获得卫星集群对空间目标围捕的机动策略,构建出集群围捕态势,有效支持空间轨道竞争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集群 空间围捕 狼群算法 机动控制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在防灾救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宇飞 徐嘉 +3 位作者 白绍竣 高冀 李昂 高洪涛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20年第5期118-126,共9页
红外遥感在防灾救灾应用上相对于传统方法有着省时省力的优势。文章对卫星红外遥感在防灾救灾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红外遥感在大气、水环境、土壤以及地质异常等各类灾害监测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介绍和分析,涵盖温室效应、森... 红外遥感在防灾救灾应用上相对于传统方法有着省时省力的优势。文章对卫星红外遥感在防灾救灾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红外遥感在大气、水环境、土壤以及地质异常等各类灾害监测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介绍和分析,涵盖温室效应、森林火灾、旱灾、水质、温排水、泥石流和地震等多种典型灾害,最后分析国内外主要差距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救灾 应用研究 发展建议 红外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柔性连杆的曲柄滑块机构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
16
作者 黄超 李媛媛 +4 位作者 李萌 刘思思 马静雅 张福林 刘金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8-1179,共12页
为了研究柔性连杆、带有固体润滑涂层MoS_2的铰链接触副对含间隙铰链机构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曲柄滑块机构为研究对象,使用Adams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柔性连杆材料、铰链间隙、铰链接触副材料和铰链接触副表面固体润滑涂... 为了研究柔性连杆、带有固体润滑涂层MoS_2的铰链接触副对含间隙铰链机构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曲柄滑块机构为研究对象,使用Adams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柔性连杆材料、铰链间隙、铰链接触副材料和铰链接触副表面固体润滑涂层对曲柄滑块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搭建与数值仿真参数一致的含间隙铰链的曲柄滑块试验台,试验验证了柔性大的连杆、较小的间隙值、接触刚度较小的接触副材料能够减小机构的振动,带有涂层的铰链能够有效减小接触面的磨损量。试验结果和数值仿真结果较为一致,能够有效的反应各种工况对含间隙机构的影响规律,为固体润滑涂层在航天领域中含间隙铰链接触副展开机构的减振抗冲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铰链 柔性连杆 振动 曲柄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外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释元 张策 +3 位作者 尹钊 杨金禄 姚伟 杨孟飞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共11页
为有效解决未来长期载人地外生存面临的物资供给等关键问题,获得更高的氧回收率、能量转化效率和更低的应用成本,亟须发展更高效的地外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技术。文章总结了地外二氧化碳利用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近期的研究进展,发现不同技... 为有效解决未来长期载人地外生存面临的物资供给等关键问题,获得更高的氧回收率、能量转化效率和更低的应用成本,亟须发展更高效的地外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技术。文章总结了地外二氧化碳利用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近期的研究进展,发现不同技术之间差异大,在航天应用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外环境限制因素,以选用更合适的技术。空间站上已搭载的Sabatier装置和火星车上的MOXIE装置初步实现了地外二氧化碳还原。以“地外人工光合成”为代表的常温二氧化碳转化技术可为地外环控生保提供新路线。其不仅能够实现地外氧气供给,还可获得甲酸、乙烯和甲烷等有机分子作为燃料或生物转化原料。随着相关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有望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和高附加值有机物、甚至碳糖食物的生产。地外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技术的发展,将实现地外密闭环境下的废弃资源利用与物质循环,降低载人空间站、载人深空飞船的物资供应需求,也将为原位资源利用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提供创新思路,以支撑未来可承受、可持续的地外生存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制氧 地外人工光合成 Sabatier反应 地外生存 原位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冰星壤钻取密封与水资源提取转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庆功 王超 +4 位作者 庞勇 全晓军 姚颖方 赖小明 姚伟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7-624,共8页
在未来深空探测中,水冰资源的获取与转化是地外天体原位资源利用的重要环节。面向地外天体水冰资源原位利用问题,研究了含冰星壤钻取密封与水资源提取转化一体化技术,以实现水、氧、燃料等基本物资的原位补给,支撑深空探测过程关键技术... 在未来深空探测中,水冰资源的获取与转化是地外天体原位资源利用的重要环节。面向地外天体水冰资源原位利用问题,研究了含冰星壤钻取密封与水资源提取转化一体化技术,以实现水、氧、燃料等基本物资的原位补给,支撑深空探测过程关键技术的发展。首先在地面上构建了典型真空低温环境,研制了含冰星壤钻取密封与水冰光热提取利用一体化原理样机,包含星壤钻取、太阳能聚光加热、水资源冷凝与收集和氢氧光电化学合成装置4部分,并在真空低温环境下开展了原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含冰星壤的低功耗钻取,土壤输运速率>1.7 kg/h,功耗<100 W,水资源获取速率达26.6 g/h,氢氧分解的总气体产率达12.6 g/h。该研究验证了地外水冰资源提取技术原理的的可行性,同时为解决地外探索中对水氢氧等物资的生产和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资源利用 含冰星壤 钻取密封 水资源提取 氢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资源开发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巍 姚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1-1632,共12页
为解决地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战略性资源重大问题和规模化太空探索面临原位资源补给重大挑战,太空资源开发已成为当前国际航天发展的前沿热点领域。在阐明太空资源开发的概念和内涵、深入分析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太阳... 为解决地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战略性资源重大问题和规模化太空探索面临原位资源补给重大挑战,太空资源开发已成为当前国际航天发展的前沿热点领域。在阐明太空资源开发的概念和内涵、深入分析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太阳系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太阳系资源开发体系架构和“天工开物”倡议设想。以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水冰资源开发和水基推进剂制备为基础,以地球为中心,由近及远,分阶段建设月球资源开发体系、近地小天体采矿体系、火星资源开发体系、主带小行星采矿体系、类木行星探索开发体系及内行星探索开发体系,逐步构建全太阳系资源的开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资源 开发与利用 体系架构 太空资源补给站 地外天体采矿站 太空资源加工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SAR电离层探测研究综述
20
作者 计一飞 董臻 +3 位作者 张永胜 熊超 毛文飞 王成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1342,共20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受电离层影响会出现回波信号失真、图像质量恶化、干涉/极化测量精度下降等问题,对于工作在L波段和P波段的低波段星载SAR,受电离层影响程度尤为突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低波段星载SAR能够捕获观测范围内不同空间...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受电离层影响会出现回波信号失真、图像质量恶化、干涉/极化测量精度下降等问题,对于工作在L波段和P波段的低波段星载SAR,受电离层影响程度尤为突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低波段星载SAR能够捕获观测范围内不同空间尺度的电离层结构,其回波和图像数据中蕴藏丰富的电离层信息,为电离层高精度、高分辨探测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该文围绕星载SAR背景电离层电子总量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层析、电离层不规则体探测3个方面,回顾了利用星载SAR进行电离层探测的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了该研究领域技术体系,强调了星载SAR具有绘制电离层局部精细结构和全球电离层态势的潜力,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电离层探测 背景电离层 电离层不规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